作者:随遇而安
是很多人最朴素的想法。
我打下来的天下,当然是要坐天下,而且要享受这个天下的果实。
主席的“继续革命论”为什么会失败。大家提着脑袋干革命,好不容易革命成功,想要稍微享受一下。包括自己的家人,都要一起享受革命的果实。
可是继续革命,在战争年代大家还可以忍受。
可是革命胜利了,新中国都建立了,还不让享受,大家怎么可能高兴。
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
主席希望中共可以继续保持“革命党”的风气,以革命党的姿势继续参与国家的建设。可是很显然大部分干部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已经自主的把自己变成了“执政党”。
魏红军叹口气。
现在魏红军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以前看历史,初略的看党史,觉得很多问题应该是很简单的,轻松就能够解决。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事情,为什么当时的很多政策也是问题那么多。
但现在自己亲自碰到这些问题,才发现很多问题是真的很复杂。
看起来是小问题,但背后的原因却很复杂。不解决这些背后的原因,表面上的问题解决了,以后还会出现。但背后的那些问题,却是很难解决的。
这里面涉及到中央层面很多领导干部不同的施政理念,会涉及到下面很多干部对于政策的理解问题,更涉及到不同山头之间的利益问题。当然也涉及到每一个不同干部的私人利益。
这么多事情的解决,涉及很多博奔。
在博奔期间政策会变来变去。
“老韩,明天开始你去调查一下,围场县的编制问题。调查一下围场县这边的政府工作人员为什么多了那么多,到底是怎么进来的。然后写一份报告,然后传下去。整个根据地都要查一遍。我们现在还在打仗,革命还没有胜利,政府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膨胀,这怎么可以。必须要精简人员。”
“好,我知道了。”
韩卫国点头。
“老韩,这一次的事情处理容易。我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看起来还是要去事情发生的村子里转转。
第592章 新的想法
“政委。”
魏红军一大早就起来,其实晚上就睡了两个来小时。和韩卫国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包括这里的问题处理完了之后,如何以这里发生的问题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
两个人一谈就谈了好几个小时。
一直到凌晨才散。
不过散了之后,魏红军回到屋里依旧是睡不着。
翻来覆去的考虑这个问题,考虑怎么杜绝这些问题。或者说魏红军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在哪里。而想要解决这些根源,要怎么做才可以。
可是这些问题都太复杂。
很多问题都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多少人要解决都没有解决的问题,魏红军一个人哪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魏红军还是在尝试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之外,魏红军还在考虑围场县县委书记李福明的事情。魏红军其实对于李福明这名干部还是非常器重的,因为他本人真的很有能力。这些年在地方工作也是就蜕业业。
算是魏红军比较看好的地方千部之一。
但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却完全颠覆了魏红军对他的印象。办事能力的确是很出色,色但这种办事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协调上,而不是革命上。
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李福明不是从一个革命千部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一个想到的竟然不是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而是第一时间想要用县大队、公安科这些部门去镇压这个事情。然后看事情控制不住,竟然直接采纳“国民党特务煽动”的结论。
他难道真的不清楚里面的原因?
围台乡以这么高的比例征收公粮,而且不是天两天,而是近两年时间,难道他真的不清楚?
可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或者为了帮下面的干部掩盖问题,就如此大胆,敢于把一桩不算太严重的事情弄成一次反革命事件。
这些人胆子实在是太大。
现在他们只是县级干部。过了抗战,过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有可能就是地级市的干部。可是他们这样的工作作风带到新中国建设当中,会对新中国的建设带来多大的破坏。
魏红军想想都不寒而栗。
魏红军实在是不明白,李福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加入革命的老党员。在河北地下党遭受了巨大打击,河北局势非常危险的时候,还在河北坚持革命的老党员、老革命。可是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这哪里是中共革命干部,完全是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官僚。
只有那些官僚才会这样处理事情。
这件事情发生,虽然李福明没有直接责任,但这样的干部魏红军肯定是不会继续用。而且魏红军还要对他进行重重的处罚,如果可以魏红军都想直接把他开除出党。但李福明的事情还是要上报给晋察冀中央局,看晋察冀中央局最后对他的处罚。毕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入党的地方干部。
一直想这些问题,一直到凌晨四点多才迷迷糊糊的睡着。
不过早上六点左右,魏红军就起来。魏红军刚刚起来没有多久,特务第三旅的旅长丁胜来到了魏红军这里。
“你来了。
“接到政委的命令,就连夜过来了。”
“坐。”
丁胜来到翼热察军区之后,还是挺满意的。
相比起自己在整个抗战时期都在打酱油,来到了翼热察军区之后,还是得到了重用。
有了魏红军的同意,他刚刚来冀热察军区,军区就已经准备好了。很快军区就把那些地方部队集合起来,大约有4000多人。用这些部队组建了特务第三旅。之后军区给特务第三旅拨了2000名新兵也配备了一些干部。让特务第三旅拥有6000多人。
虽然比不上冀热察军区其他的旅,那些旅都是万人规模。
包括在武器装备上,也比不上军区其他的那些旅。
但丁胜已经很满意。
之前那么多年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打酱油。相比起来这算是自己第一次亲自组建部队,训练部队,指挥部队。真真正正成为一名旅长。
丁胜是一名非常有能力的干部。
历史上他就是带着地方部队,把这些部队最后训练成为一支精兵,在战场上也成为了四野一等一的主力师。而且当时丁胜组建部队,完全是没有多少支持。
完全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把地方部队带到了主力部队。
不过在冀热察军区不一样。
还是得到了很多支持。结果特务第三旅成立一年半的时间,现在已经成为了冀热察军区的一支强军。加上这一年半的时间当中,军区支持特务第三旅的扩编。
特务第三旅开始整编阶段只有两个团,现在已经扩编到了三个团。
总兵力有8000多人。
所以丁胜是非常感谢魏红军的。
正因为魏红军的支持,他在冀热察军区才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华。最近军区对各部队下达了对于热河日伪军的总攻命令,丁胜也在摩拳擦掌。
准备歼灭更多的日伪军部队,立下战功。这样可以扩编部队,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而且丁胜是有野心的。
既然已经来到了翼热察军区,他就要把手中的部队打造成军区一等一的主力部队。最好可以和第一旅、第八旅、第九旅他们平起平坐。
“我想问你,当时你整编军区那些地方部队的时候,是怎么进行的?”
“我来到军区的时候,军区那边已经得到了政委的电报。所以他们就给下面各个县下发了文件,让他们把县大队、区小队都集中起来。要组建一支新的部队。
“围场县这边呢?”
“当时围场县这边因为临近赤峰,平时还需要战斗。所以决定保留围场县的县大队和区小队。当时主要整编的是盛县、宣涿怀、龙延赤这几个县的地方部队。
“原来如此。”
魏红军点头。
魏红军在延安的时候,热河的日伪军以承德和赤峰为主,和八路军部队作战。围场县靠近赤峰,当时日伪军和八路军之间作战频频。
所以保留围场县县大队和区小队是合理的安排。
可是军区都打下赤峰已经好几个月时间,现在围场县还保留这么多地方部队是不合适的。因此魏红军道:“我这一次叫你过来,就是为了围场县的地方部队。他们的县大队和下面的区小队加起来人数是真的不少。你现在去整编这些部队,编入特务第三旅。”
“是。”
丁胜很高兴。
因为围场县当初因为频繁作战,所以这里留下了不少地方部队。现在的丁胜对于兵力是多多益善。
“我很快就给这边下命令。你今天跟着韩主任,去整编这些部队。”
“是。”
安排好了这个事情,魏红军就去了姚子明这边。
看了褚岩的情况。
比起几天前身体好了很多。看到魏红军过来,立马站起来道:“魏政委。”
“褚岩同志,我代表边区党委跟你道。”
魏红军对褚岩鞠了一。
“不,不,不。魏政委,这,这个褚岩看到魏红军这样完全是手足无措。
连连摇头。
魏红军上前握着褚岩的手,道:“褚岩同志这一次的事情不仅仅是你受到了诬陷,更重要的是背后浮现出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我们边区有明确的政策,下发的文件也写的很清楚。但下面的干部如此明目张胆多收公粮,可是边区党委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这是我们边区党委在群众路线上犯了错误,脱离了群众。同时也表明我们边区政府在上下的沟通通道上出了问题。下面发生的事情,上面完全没有得到反映。当然更严重的是,下面的干部如此随意的征收公粮,但当地的百姓却完全不清楚。这是我们边区党委工作上的错误,也是我这个边区党委书记的错误。”
褚岩是读书人,所以魏红军跟他表达歉意。
希望能够让他宽慰一些。
褚岩被魏红军这个态度弄得有一些手足无措。
褚岩看着魏红军,忽然道:“政委,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下面的干部在地方工作可以一手遮天。他们说什么是什么,村里的农民很多都是文盲,一辈子都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上面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只能是干什么。所以村里的工作队,征收那么高的公粮,但大家也没觉得什么不对。毕竟相比起以前这个地方有日伪军,有土匪的时候,现在的日子好过很多。所以他们支持八路军无怨无悔。
魏红军一瞬间觉得很是脸红。
为什么主席喊出了那句“人民万岁”,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支持革命。
我们的老百姓的确是可爱的。八路军来到围场县,歼灭了日伪军,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匪患,老百姓就记住了这个“恩情”。
他们可能有小农意识,可能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他们是朴实的。
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
就因为八路军来了之后,日子稍微好了一些,就全心全意的支持八路军。掏心掏肺的跟着八路军。对于农民身上有的一些劣根性,不应该去歧视他们,或贬低他们,更不应该故意夸张或者讽刺农民身上的一些劣根性。中国的一些文人最喜欢写农民身上的劣根性,然后大肆宣扬这就是人性。
但他们从来没有去想过,为什么农民身上有很多固有的劣根性?是历史,是现实的生存环境,是教育的问题,导致了农民身上的这些落后性、劣根性。这些作者很少去部析这背后的原因,只是把这种劣根性当成是人性。他们在嘲讽农民身上的劣根性的时候,从来不会去考虑如何让农民改变身上的劣根性。
只是去批评和嘲讽他们。
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是瞧不起底层的农民。嘴里面说是怎么怎么同情他们,但行动上他们是高高在上,俯视他们,用所谓的怜焖来体现自己所谓的“善良”。他们的怜恼,不是真正为了底层农民着想。是一种自以为“善良”的施舍。
却忘记了,正是这些身上带有很多落后思想身上带有劣根性的农民,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让中国的革命最后获得了胜利。如何去教育农民,帮助他们改正身上有的一些毛病,就是他们这些革命者的任务。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