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49章

作者:随遇而安

以前魏红军窝在八纵,窝在冀热察军区。在这里魏红军最大,有事情无法处理的时候找杨全武,后来找聂帅,都不用和那些军区机关单位,地方政府接触太多。

但现在不行。

为了办大学,不要说和他们接触,还要和下面各个军区干部接触。

几所大学都找到了负责人,不过整体来说速度最快的还是师范大学。因为师范大学有察南师范学院的基础,加上各地开办的师范学校,晋察冀的师范学校是真的不少。以及这一次组建的华北师范大学的要求不高,只是准备大规模培养小学教师,以及小规模的培养中学老师,所以在选择老师这方面就比其他学校轻松很多。魏红军在张家口郊区划了一片地,就成为了师范大学。办学条件是比较差的,但没有办法,现在晋察冀的条件就是如此。

师范大学办的最顺利,魏红军为师范大学物色,的校长周荣新能力也很强。仅仅准备不到两个月时间,华北师范大学已经有了招生的基础。

这个时候各地扫盲学生考试进行也是如火如茶。各地教育部门在各自县里对于那些扫盲班出来的学生进行了最后的考试。

“乡亲们,此次县里组织的扫盲班学生考试,我们村有三个人通过了考试。分别是牛二同志,李山虎同志,王大丫同志。这三名同志在扫盲班刻苦努力,都掌握了超过五百个字,以及简单的计算。

此次去县里和考试,给我们村带来了荣誉。让我们给他们呱唧呱唧。”

“啪啪啪”

“县里为牛二同志、李山虎同志、王大牙同志,每人奖励五斤面粉。”

如果说刚刚只是碍于情面。

那么这一次所有人都是瞪大了眼睛。

五斤面粉不算多。

但这毕竟是奖励的,一下让很多人惊。工作队干部给牛二、李山虎、王大丫递上了五斤面粉。

三个人年纪都不大。

最大的牛二也不过是二十一岁,最小的王大丫才十六岁。

不过可以理解。

扫盲,扫盲,都是教文盲读书。你四五十岁的人和一二十岁的人相比,身体机能各方面都在下滑。读书也是如此。越年轻扫盲效果越好。

不少人看到真是给五斤面粉,悔道:“早知道扫盲也能够获得奖励,我当时就多学了。

“狗蛋,就你连自己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你还想拿到奖励。

“就是狗蛋,你能看懂报纸吗?”

其他人都是嘲笑。

狗蛋看到这么多人嘲笑自己,很是不满道:“咋的,你们能看懂报纸?”

真的是愧悔。

大家都是一起扫盲,有的人有奖励,他们却干巴巴的看着。工作队干部看到下面闹哄哄的,所以大声道:“各位乡亲们,乡亲们,静一下,静一下。

做基层工作,如何宣传、动员百姓是一个大学问。

工作队干部都已经习惯了农村百姓不知道什么是纪律。好在工作队在农村工作时间比较长,还是很有威信。下面很多人都停止了开小会。

“我还要公布一个好消息。牛二同志、李山虎同志、王大丫同志通过了县里的考试,正式被华北师范大学录取。他们将会去华北师范大学短期学习一年,回来之后担任扫盲班老师。

“哦”

“李干部,你的意思是以后他们三个人是公家人了?要吃公家饭?”?

“女娃也能吃公家饭?”

这个实在是太震惊。

在场的农民都是大吃一惊。

虽然他们不知道华北师范大学是个什么东西,但后面的话他们都听懂了。牛二、李山虎、王大丫要去这里学习一年之后,回来就是扫盲班老师。

他们可是知道,之前过来给他们扫盲的老师,那都是公家人,吃的是公家饭。

对于农民来说,这就是鲤鱼跳龙门。

特别是王大丫受到的关注最多。谁不知道王大丫他们家,老爹早早去世,老娘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寡妇拉扯四个孩子并不容易。王大丫最大,因为家里太穷,后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说亲事。

在这个年代,乡下十六岁还没有说亲事的,绝对是少之又少。可是就这样被嫌弃的王大丫,这一次竟然有机会成为公家人。

所以看向他们三个人的目光,有羡慕,有妒忌。

“乡亲们,听我说,听我说。我们国家目前文盲很多,所以扫盲工作非常重要,是我们八路军教育工作当中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八路军需要大量参与扫盲的老师。牛二同志、李山虎同志、王大丫同志,他们只是第一批去学习,以后成为扫盲班老师的人选。以后我们还会分批次从扫盲班学生当中考试选拔,去大学进行培训,最后成为扫盲班老师。

所以大家都有机会,我们需要那些积极参与扫盲的学生。”

华北师范大学开办为期一年的短期培训班。

选择从扫盲班出来的学生。

就有激励这些扫盲班学生的想法。所以工作队千部这么一说,很多人立马来了精神。之前很多人不怎么重视扫盲,可是看到牛二、李山虎、王大丫他们,立马就对于扫盲改变了态度。

因为扫盲竟然改变了有些人的命运。

竟然有机会“鲤鱼跳龙门”。

所以很多人暗地里发誓,一定要重视扫盲。

“女娃去读书,去当老师抛头露面,实在是不成体统。”

村里一幢大房子。

属于村里最大的,最好看的。这里是礼村最大的地主家。有个老头拿着拐杖,“砰砰”的敲着道:“八路军这是要乱了祖宗,乱了规矩,成何体统。你们说说,自古以来哪里有泥腿子读书的,哪里有女娃子抛头露面的。八路军这完全是乱搞,还什么自由恋爱。自古都是父母之约、媒的之言,哪里有男女私相授受的。现在他们竟然还让泥腿子去当先生,玷污先生名誉。

“爹,现在八路军势大,我们暂且忍耐。”

老头身边有一个中年人和年轻人。中年人立马劝老头。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老头子嘴里依旧是劳崂叻叻,但还是听劝挂着拐杖去了后屋。

看到老头走了,年轻人走到中年人身边道:“爹—

“八路军真是新鲜事多。泥腿子能读书,女娃子也能读书,还提倡男女自由恋爱。真是开天辟地第一遭。”

“爹,你觉得怎么样?”

“八路军不一样。”

中年人想的和自己老爹不一样。

站在窗口上,对自己儿子道:“你想想,自古以来谁能够和泥腿子关系处的这么好。八路军的扫盲教育做的好,做的太好了。以前我在北平读书的时候,也见过很多大学老师和学生,说什么要办平民教育。但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几个人真的去进行平民教育的。我也去参加过几次所谓的平民教育,但都是虎头蛇尾,没有几个坚持多长时间的。

他们去给工人扫盲,做几次就都认为工人不可能扫盲成功,所以很快就放弃。那个时候我就明白,平民教育口号喊得很响,其实根本就是吹牛的。可是现在我觉得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见到了真正的平民教育的,那就是八路军的扫盲教育。八路军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虽然很多都是泥腿子。

但这个世界上终究是泥腿子多。八路军现在得到了这些泥腿子的支持,看看八路军每次招兵的时候,排队的泥腿子有多少。当年阎长官在的时候,也没见得到过这么多泥腿子的支持。八路军未来不可小。”

“爹,那我,

“去吧。去外面见识见识,八路军现在很重视读书人。到了那边自己已想做什么做什么。爷爷那边有我在,不用担心。

“是。”

第604章 东北局报告

魏红军在华北打造几个重要大学的时候,进军东北的各个八路军部队都在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发展。

双辽。

东北局临时指挥部所在地。

本来很多人建议东北局指挥部放在通辽,但陈运分析之后选择了双辽。陈运的意思很简单,双辽虽然离长春和四平近,有很大的危险。

但同样因为离长春和四平近,所以可以就近指挥。

当然虽然指挥部到了双辽,但也不会大刺刺的放在别人看得到的地方。那不是明摆着让日军过来轰炸。所以陈运他们虽然在双辽建立了指挥部,但却是建立在人少的农村。

“书记,这是南满军区和西满军区的报告。”

陈运从吴修全手中接过了报告。

东北局成立快八个月,南满军区和西满军区成立半年时间。自从陈运全面主持东北工作以来,东北军区的部队都严格按照东北局的命令。

尽量避免和日军部队作战,主要是打击伪满军、伪警备队、伪警察。包括日本开垦团也是避开那些人多,武器多的,主要是打击那些人少武器少的。

然后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根据地。

效果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目前关东军兵力少,之前大量的派遣兵力进入华北和热河地区,又有大量的兵力在中苏边境。给了东北军区的部队很好的机会。

陈运看着报告,抬头看了正对面坐着的西满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夏侯文,道:“夏侯文同志,你们西满军区的减租减息工作做得很好。但你确定这份报告没有问题吗?

“书记,我们西满军区的报告绝对没有问题。”

“在这份报告上说,你们西满军区独立旅,还有第二旅,在各地组建了18支游击支队。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有900人,最少的都有400人?”

陈运不是很相信。

按照西满军区的汇报,西满军区目前光是新成立的游击支队人数就有上万人。加上第二旅、独立旅、骑兵旅,光是西满军区这边的部队就有三万人。

“书记,数据绝对没有夸大。”

夏侯文站起来。

在地图上指了指道:“目前我独立旅和第二旅部队以双辽为中心,往北进入长春到松原中间的农安、长岭等地,往东进入长春到四平中间的梨树、公主岭一带,往南进入四平到沈阳这中间的康平、昌图、开原一带。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在受到日军125师团、138师团、148师团和伪军的扫荡,但我们都顶过去了。光是在这里我们就设立了11个游击支队,每个支队都在500人左右。其实就是以往我们在根据地设立的县大队模式组建的。

“我们还有一支部队进入磐石、辉南、濛江(靖宇县)之后,打击当地伪警察部队。然后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参军。早年抗联第一路军在这里的基础不错。虽然过去了几年时间,但抗联还是留下了不少传说。当我们的部队几次灭伪警察成功之后,很多人自发的参加我们的部队。之后我们就在这几个县的农村开展打击汉奸地主,团结广大农民,推行减租减息工作。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接连组建了磐石游击支队和濛江游击支队,每一个游击支队都有八九百人。现在磐石游击支队和濛江游击支队,除了应付伪警察之外,主要是进行剿匪工作。得到了当地百姓热烈的支持。”

“还有一支部队继续往东进入了敦化、延吉一带。我们在这里得到了当地朝鲜族百姓的支持,两个月之内就有1000多人参加了我们的部队。

夏侯文详细的给陈运介绍。

部队在东北发展的速度有些出乎意料。

西满军区手底下的独立旅和第二旅,一直在分兵,一直在发展农村根据地。效果比想象当中还要好。

“部队武器情况呢?”

“我们发展的抗日游击支队,重武器缺乏,但因为大量的歼灭伪警察部队。所以有近半的指战员手中是有步枪的。我们西满军区有信心,在未来三个月之内让我们的部队不缺武器,也不缺轻重机枪。”

陈运连连点头,很是满意西满军区的发展。

开辟了这么多农村根据地。当然更满意的是,西满军区不停的派出小部队,派出派工作队深入东北腹地进行工作。东北的确是陌生的地方。

但工作队表现不错。

东北局制定的政策,通过各个工作队传到了东北各地,得到了东北百姓的支持。在这些新建立的根据地,部队扩张的速度非常不错。

“你们第二旅和日军正规部队打过仗。你们怎么评价他们的战斗力。

夏侯文自己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