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91章

作者:随遇而安

第652章 裁军

在1945年年未和1946年年初,魏红军主要负责三个事情。

一个是抓紧时间结婚。

革命年代什么都是雷厉风行,结婚也是如此。

根本不可能跟新千年相比,那个时候可以恋爱几年,光是结婚就磨叭好长时间。但现在你要是磨叭那么长时间,别人都以为你有病。晋察翼这个时候几平天天都有人结婚。

毕竟打了八年仗,现在有了和平的曙光,大家现在都比较放松。当然要利用现在的机会结婚后。

采取的都是速战速决。

组织介绍,双方聊天。聊得来就再谈几次,然后打个报告结婚。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结婚程序。

从媒人介绍到结婚,快的只有一个月时间,慢的也就两三个月就结婚。魏红军这边就是如此。爱情是啥东西?只要大家见面不排斥,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那就可以打结婚报告。

讲究的就是效率。

另外一个是整军。

这是魏红军目前最重视的工作。晋察冀虽然最早从游击战转为大兵团作战,但现在晋察翼第三野战军很多部队还是有很严重的游击习气。

所以魏红军对于整个晋察冀第三野战军部队进行大练兵。

同时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力的支持抗大总校和华北军政大学。现在的魏红军主持晋察冀军区和晋察翼野战军的工作,手中能够调动的资源比以前多很多。所以魏红军能够更大规模的支持抗大总校、华北军政大学。

让他们能够更放心大胆的扩大学生数量。特别是短期培训班,学生数量惊人。既然不能明面上做太多动作,魏红军只能是用这种短期培训班的模式,给晋察冀培养更多适应正规战的基层指挥员。

这不仅是考虑自己的第三野战军,也考虑杨全武和郭田民那边的部队。

而且为了接下来的战斗,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把所有的后勤机关单位都合并起来,让赵陆负责管理。之前和傅作义打仗的时候,虽然已经开始让赵陆负责后勤机关单位,但并没有完全完成。现在利用休息的机会,魏红军要彻底解决晋察冀部队这个问题。大家抗战时期各自为战,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后勤部门。

这都是各个部门的钱袋子。

谁都舍不得放弃。

聂帅历史上就是因为没有下决心对这些坛坛罐罐下狠心,才会造成华北野战军部队负担太重。当然也可以理解,因为晋察这边的发展模式太特殊。各个军分区各自为战,一个个成为地方诸侯。

聂帅虽然是晋察负责人,但平时并不会直接插手下面军分区的事情。导致发展比较好的几个军分区,1937年开始组建的时候谁是司令员、政治委员,那么到了1944年的还是那样。盘踞地方太长时间,所以晋察冀的这些军分区很多一把手权力太大。等解放战争的时候,聂帅想要下手太难。

魏红军这些天是到处奔跑,和下面的干部聊天。希望他们支持冀热察军区、晋察冀第三野战军的命令。

把手中的坛坛罐罐都交出来。

魏红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然对于一些“滚刀肉”干部是批评批教育。后面整合这些部门的时候,一些干部软对抗军区和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魏红军这个时候就没有手软。魏红军说服他们的时候,主要是以安抚他们为主,跟他们讲道理。

他们要是当面表示不满意甚至反对,魏红军可以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把手中的聚宝盆交出来。但达成了一致之后,还敢软对抗命令的干部,魏红军一律给与处分,调离岗位。利用了三个月时间,总算是完成了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后勤部的完全组建。

等完成了这个工作,魏红军心里总算是放下了心。

因为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可以完全没有负担的去打仗。

而且这段时间魏红军一直和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交流。魏红军毕竟主持军区和野战军司令部的工作,所以一直督促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也开始进行后勤改革。把作战单位和非作战单位进行分割。魏红军不好直接下命令,因此反反复复和杨全武、郭田民他们商量野战军正规化的问题。

最后魏红军和他们达成了一致。和聂帅报告之后,晋察冀军区开会讨论,任命赵陆担任晋察翼军区后勤部部长,不再担任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全权负责晋察冀的后勤组建。

当然魏红军整军不仅仅是这个。冀热察军区下面成立了三个军分区之后,紧接着魏红军给了他们三个军分区六个独立师的编制。

既然有了编制,魏红军也不浪费。虽然是空番号,但以空番号的名义,魏红军从主力部队抽调一些干部去地方部队,让地方部队接受训练。

甚至民兵都利用冬天这个时间接受一定的训练。

同时魏红军开始组建12纵队,让晋察冀第三野战军拥有第八纵队、第十纵队、第十一纵队、第十二纵队总共四个纵队。

当然名义上组建了12纵队,其实12纵队依旧是一个空壳。

魏红军要为接下来的裁军工作做准备。

最后一个是农村工作会议。

二十来天的会议,魏红军终于拿出了一份“冀热察边区土地工作会议记录”。

魏红军很满意。

虽然这份工作记录,和魏红军想象当中土改还是有些差距。但魏红军最高兴的是,利用这段时间,慢慢的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这一次参加会议的部,都是冀热察军区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每个人回去之后,最少都是县里农村工作的负责人。

统一他们的思想,在政策上大家也有了一定的共识。

这样未来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进行士改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可以跟着魏红军的思路走。

而魏红军忙着这些事情的时候,美国派了马歇尔过来。

原驻华美国大使赫尔利被免职。

赫尔利是比较倒霉的。抗战结束之后,赫尔利一直支持常凯申。特别是帮忙运输国军部队,让他们尽快的赶到他们想要到达的地方。

虽然利用美国的飞机军舰,国军迅速接收了那些大城市。但和八路军发生冲突之后,国军并没有占什么便宜。

杜聿明两次组织部队进攻山海关都没有成功,目前正在准备第三次进攻山海关。然后是阎锡山在晋南丢失了一半部队,傅作义在卓资一战损失三万人。

都让国军很没有面子。

美国也不满意。

二战之后的主流就是和平。你美国在中国挑起内战,如果赢了大家还不说什么。结果被人家八路军打的那么狼,被欧洲的英法笑死了。结果马歇尔来了。

他来到中国之后,国共两党很快就有了新的整军方案,也签署了停战协定。

同时宣布成立北平军调部。

进入1946年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一份《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任务的指示》,乐观地宣布:今后全国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要相信党的军队也能脱离党的直接领导。

不过接下来的军事问题上,中央指示是需要下面的将领去领会的:“为了保证国内和平,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并须在此期间准备整编军队及精兵简政,关于这方面,应先作精神准备,考虑成熟,待命实施”。

现在的舆论上,中央不好直接说什么。

所以内容是很婉转的。

要求练兵三个月,先做精神准备,观察一下局势再说。

所以各个根据地所谓的裁军,都是裁汰老弱,反而建设精兵。甚至有些军区一边裁军,一边还在招兵。唯独晋察冀这边玩了真的。

中央下发文件文件之后,聂帅立马召开了会议。

晋察冀中央局委员,晋察冀军区的干部,晋察冀野战军的一线将领都来开会。因为目前没有什么战斗,在河北的杨全武、王直、耿标、李志敏他们都来了。

“司令员,中央刚刚下发指示,我们何必这么快跟上。我们先看看局势再说。

郭田民对于聂帅的裁军提议非常不满。

按照聂帅的提议,裁军太多。

看到郭田民这么说,一直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现在担任11纵队副司令员的唐杰开口道:“司令员,我也认为这个裁军方案太冒险。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放缓裁军的步伐。”

“司令员,我们先看看局势的变化,然后再决定如何裁军对我们晋察翼更有利。

赵陆也忍不住劝了聂帅。

魏红军看到会议情况心中暗喜。

其实这段时间魏红军一直想要找机会和聂帅谈谈关于裁军的事情。可是没想到中央文件刚刚下发,聂帅就召集会议,讨论裁军的事情。

这让魏红军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晋察冀这些一线将领都没有被所谓的和平迷住眼晴。大家听到晋察翼要裁军,特别是看到聂帅的裁军方案之后,都是反对。现在这么多人发声,而且都是晋察冀重量级干部,聂帅肯定是要重新考虑裁军方案。

杨全武立马附和道:“司令员,你可以派人去看看河北的情况。北平军调处成立,就住在北平。

可是北平的国军部队在北平都公然招兵扩军。李宗仁、孙连仲、庞炳勋他们在河北已经拥有四十多万部队,而且国军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开过来。再过一两个月,在河北的国军部队估计会超过五十万人。这个时候我们在这里裁军。一旦老蒋翻脸,我们怎么应对他们。”

“对啊。阎锡山为了和我们打仗,把在太原和大同的日伪军成建制的整编。现在他们都在扩军,我们在讨论裁军,这会让我们陷入被动的。

晋察冀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刘道声附和杨全武。

其他一线干部都是纷纷表达了不满。

聂帅很意外。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这份裁军方案,大家应该是很高兴的。毕竟大家都打了这么多年仗,部队内部的厌战情绪一直存在。除了部队之外,地方也有厌战情绪,都希望不要打仗,可以和平。现在中央很多领导也支持“和平建国”,晋察冀离延安近,所以也受到这种论的影响。聂帅看来既然中央都认为可以“和平建国”,那么“和平建国”应该是很有希望。而且国共双方的目光目前都在晋察翼,那么晋察冀当然也应该跟上。自从中央下发文件之后,刘华福他们这些地方干部都认为这是一次争取和平的好机会。

聂帅也认为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连年征战,是需要和平,需要休养生息。没想到他的裁军方案刚刚提出来,就遭到了整个一线将领的反对。聂帅脸色有些难看道:“和平,已经是大势所趋。抗战期间我晋察冀军民承受了太多,现在和平了,我们应该考虑减轻晋察冀百姓的负担。和平年代我们晋察冀部队这么多怎么可以?晋察冀百姓应该享受和平的生活了。我们晋察冀这么多部队,根据地的负担太重。”

“对。”

刘华福道:“中央和国民政府已经达成了和平协议。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按照和平协议表现出我们和平的诚意,

“狗屁。”

杨全武的牌气上来了。

特别是听到刘华福说要表现和平的诚意,让杨全武大怒,直接道:“怎么?刘华福同志难道忘记了大革命时期,我们的工农武装交枪之后,依旧受到了蒋光头和汪精卫的屠杀了。你这是要让我们第二次交枪?自己解除自己的武装。如果蒋光头再次反悔,再次举起屠刀,到时候我们拿什么保卫我们的革命果实?你要我们到时候伸着脖子让国民党反动派杀我们?你这就是投降派。

刘华福脸色涨红。

看着杨全武怒火顿生。他不喜欢杨全武,就是因为杨全武这种性格。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属于是晋察冀二把手。

可是杨全武在这样的公开会议当中,竟然指着自己鼻子骂自己是投降派。晋察冀这些军队干部,一个个实在是太桀鹭不。

聂帅立马道:“杨全武同志,这是开会,不要人身攻击。

但杨全武这个时候脾气没下来。继续道:“司令员,我们想和平,那老蒋可没想过和平。我都说过,你可以去河北看看,河北的国军部队可是一日多过一日。光是我们晋察翼第一野战军应付起来已经是非常头疼。还有国军为了进入东北,冀东那边的国军就更多。都是国军精锐部队,都是美械半美械部队,一批一批的从秦皇岛登陆,在山海关和我冀热辽军区部队打仗。如果裁军,以后让我们在河北如何应对那么多的国军部队。而且要说减轻根据地百姓负担,我们都赞成。但一次性就裁军这么多,只保留这点野战军部队,我们无法接受。

杨全武直接表达了不满。

裁军三分之一,那样晋察冀成什么样子了。杨全武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聂帅本来是要裁减三分之一的部队。不过很快晋察冀再次决定,在裁减基础,上再次裁撤三分之一。最后二十万野战军剩下了五万,大量的老兵复原,大量的野战军部队成为了地方部队。

野战军部队成为地方部队,别看都是部队,但战斗力会迅速的下降。还有大量复原的老兵,复原之后精神就完全不一样。你让他们再回来,短时间之内也无法恢复原来的精气神。

杨全武火力全开,对着上面的领导是突突突的说了出来。聂帅看到自己爱将杨全武这个样子很是生气,忍不住拍了桌子,道:“中央的文件你也看了,和平是大势所趋,我晋察冀是模范根据地,而且北平军调处就町着我们晋察冀,他们还要派人过来看我们的裁军,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服从大局,做出榜样。我们晋察冀必须要裁减三分之一部队。

一个月之后,军区物资会按照裁减三分之一来给各个野战军部队划拨。”

杨全武听到聂帅的话是勃然大怒。

虽然聂帅和杨全武合作这么多年,关系非同一般。但杨全武脾气上来,还真是不管不顾。直接站起来要反驳聂帅。王直看到杨全武这样,立马是拉了杨全武。

和杨全武搭档这段时间王直明白,杨全武虽然不是黄勇这种脾气火爆的人。可是一旦认准了某个事情,那也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

所以赶紧拉下杨全武。

聂帅和杨全武是晋察冀的核心干部,要是在公开会议上发生冲突,那影响太坏。杨全武这个性格很容易在公开场合让聂帅下不来台。所以拉住杨全武之后,王直立马对旁边的魏红军使了眼色。

魏红军也是很紧张。魏红军本来的想法是,只要聂帅开会的时候提起裁军的事情,那么大家一窝蜂的上来,反对聂帅的裁军方案。

面对这么多人的反对,聂帅估计也要重新思考。只要不在这个会议上确定裁军的事情,会后大家可以私下跟聂帅交流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