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常凯申对于自己的爱将杜聿明还是很信任的。
杜聿明来到前线开始,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时间,但才刚刚拿下山海关。部队在锦州受挫,跟常凯申求援。常凯申虽然呵斥杜聿明,认为杜聿明进攻速度太慢。但他也清楚了东北八路军战斗力很是强大,并没有自己原先想的那么简单。
但东北他不能放弃,所以选择继续调派部队进入东北。先是调派滇军93军从葫芦岛登陆。别看这是滇军部队出身,好像是杂牌部队。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情,和之前进入东北的滇军60军一样,93军也是国军半美械的精锐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大。93军来到东北之后,杜聿明手底下的部队增加到了七个军。
但杜聿明依旧没有信心。
因为邓国虽然提议让出锦州和沈阳,可是当然不能轻易就让出来。双方在锦州大战一场,足足打了十天左右,邓国才率领部队撤离了锦州。
为什么邓国能够负责一个战略区。
除了邓国资历深之外,还有他担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之后表现非常好。当然中央对于邓国如此信任,是因为邓国对于部队的掌控能力、组织能力都非同一般。
就算是去陌生的部队,邓国都很快能够掌握部队,和那些干部处理好关系。这是中央最看好的。
这一次就是如此。
十天作战,第三纵队和第八纵队伤亡都不小。
但部队撤离的时候,却一点没乱。部队撤退的时候,最能够体现一名将领的能力。邓国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两个纵队五万多人的部队撤退,竟然丝毫未乱。
杜聿明其实是想要趁着八路军部队撤退发力。
可惜邓国指挥部队撤退非常从容,没给杜明留下任何的空隙。
这让杜聿明对于对面的八路军部队非常忌惮。
杜聿明是打过大仗的,也亲眼见到过国军部队当年溃败的场面。抗战的时候,国军部队溃败的事情出现过很多次。
所以杜聿明比谁都知道,组织一个撤退的部队是多么困难。
但邓国却能够如此完美的组织部队撤退。
虽然在锦州攻防战当中,杜聿明给了八路军很大的伤亡。但杜聿明一点都没有兴奋。因为自己手里拥有这么多美械半美械的精锐部队,竟然被土八路挡在锦州十天时间。自己这边也出现了不少伤亡。
杜聿明突然之间很是担忧东北局势。
因此杜聿明聿立马给常凯申汇报,表示东北八路军战斗力比想象当中还要强大。现在的东北八路军已经不是只知道打游击的八路军,武器装备虽然比不上国军部队,但主力部队也都是清一色的日式装备。而且部队进退有序,组织有方,步兵战术运用的也是游刃有余。而且杜聿明知道现在自己面对的,只是东北八路军的一部分。
东北八路军的主力在长春周围。
接到杜聿明电报之后,常凯申一边申斥杜聿明,一边再次调动部队进入东北。中央知道东北的重要性,常凯申当然也知道东北的重要性。东北作为中国工业能力最发达的地方,谁都想拿下。东北要是落入八路军手中,八路军就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军事物资。
这是常凯申不能接受的事情。
正因为双方都知道东北的重要性,所以双方明明已经签署了和平条约,已经成立了军调处,但东北是一个例外。双方根本不在意这些,在东北依旧是大打出手。
常凯申立马调第2军,第8军进入东北。
历史上第二军、第八军都是在山东战场,可是现在东北的情况让常凯申只能是抽调这些精锐进入东北。
随着第二军、第八军进入东北,东北的国军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目前常凯申手中的美械和半美械部队总共20个军,光是进入东北的部队就有了9个。也就是说国军美械半美械的精锐部队,一半进入了东北。可以看出常凯申对于东北是势在必得。
至此常凯申往东北派遣的美械半美械部队人数已经超过三十万,加上部队沿途整编的各种伪军土匪部队,以及在北满的东北挺进军,国军在东北也拥有了50多万部队。东北八路军和国军在东北囤积百万部队,已经拉开了架势。这个时候虽然国共两党没有完全撕破脸皮,但也差不多了。
北平军调处已经是管不了国共双方。
他们希望双方能够坐下来谈判,可是根本不顶用。常凯申可不能给八路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如果让八路军继续发展下去,东北就真的和国军无缘。
所以马歇尔想要调停,常凯申根本不在意。一直命令杜聿明拿下东北。特别是杜聿明拿下了锦州之后,常凯申命令杜聿明尽快拿下沈阳。
杜聿明很是头疼。
他当然是希望能够迅速拿下沈阳,可是目前他手底下很多部队厌战情绪非常强烈。除了有些部队不想打内战之外,更多的是他们都非常不念。
进入东北的这些部队都是抗战当中打了那么多年仗的精锐部队,要不然也不会是美械半美械部队。他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终于等来了抗战的胜利。可是那些功劳远远比不上他们的部队,还有那些在后方享受的官员,借着接收城市,一个个大发横财。可是他们这些部队呢?
被常凯申用军舰从西南运到了东北。
片刻没有休息。
先是在冀东,和八路军部队交火。又在山海关大打出手,然后又是在锦州打了大仗,几个月都没有好好休息。一个个心中不念,士气低迷。杜聿明知道除非给他们一些好处,要不然这些部队都不会拼命打仗。
所以杜聿明明知道,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部队去攻打沈阳。但无奈之下还是分兵。部队开始散开,进攻盘锦、鞍山、辽阳、本溪等地。
虽然也是在往沈阳推进,但却已经是失了锐气。
邓国在沈阳开始部署防线,做出了死守沈阳的态势。
东北局势的恶化,也直接影响了国共两党的关系。虽然两党还在谈判,北平军调处还在,但中央已经开始给各个军区下令停止裁军。
与此同时,中央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
下达了改的指示。
当然中央并没有明确土改的内容。
主席在会议上表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针,七大讲的是减租减息,寻找适当方法实现耕者有其田。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与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
中央要彻底结束抗战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而是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新的土改政策。
这份指令的传达,已经很明确。
就是中央已经不寄希望于和国民党组建联合政府,而是要独立完成土改的历史使命。命令来到了晋察冀,晋察冀中央局立马召开了会议。
在这一次会议上,刘华福和魏红军都提出了自己的土改方案。
“我不同意。”
对于刘华福的土改方案,魏红军直接表达了反对,道:“刘华福同志的这份‘土改方案,我认为完全不符合实际。他没有考虑到我们晋察冀的历史,没有考虑到我们晋察冀解放区的现状。
“哪里不符合实际?”
刘华福很是生气。
自从七大之后,晋察冀这些军队出身的干部晋升速度非常快。就像是杨全武这种,资历那么浅,竟然都混上了中央候补委员。
现在中央下达土改指示,在晋察冀自己才是地方党的领头人。土改的事情自然是自己一手负责。
可是魏红军一个军队干部竟然也拿出了一份“土改方案”。魏红军他们军队部,在军队怎么折腾他不管。可是魏红军把手伸到了地方事务上,刘华福是真的不能忍受。而且魏红军对于自己的“土改方案”竟然直接反对,这让刘华福更加生气。
魏红军也不怕刘华福。
现在的晋察冀是聂帅当家。聂帅是政治局委员,下面的这些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也好,委员也好,最多也就是中央后补委员。和聂帅差距非常明显。
这一次晋察冀的土改工作,魏红军一定要亲自主导。
不仅仅是为了晋察翼考虑,也是为自己积政治资本。这一次的土改工作做好了,魏红军就真的有战功,有政绩。以后怎么升上去,别人都说不了什么。
“我们目前还在打仗阶段,最需要的是根据地的稳定。可是按照刘华福同志的这份方案,那就是要我们彻底和晋察冀富农、地主闹翻,完全把他们当成是敌人一样消灭。同时会直接打击中农的利益,让他们背向我们八路军。他们很多人在抗战时期是坚决支持我们晋察翼抗日。我们绝对不能对他们一棍子打死。我们的土改应该以稳定根据地,同时充分发动半自耕农和贫雇农,完成耕者有其田的,目的。对于富农、地主,我们应该加一类别。愿意支持我们土改工作的地主和富农,我们应该团结他们。我们要消灭的是封建土地制度,要消灭的是地主阶级,而不是地主个人。
“魏红军同志,我们的土改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打破旧的农村秩序,建立一个新的农村秩序。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烂一个旧世界,而不是瞻前顾后。”
“我们打烂一个旧世界,但目的是建设一个新世界,而不是为了打烂一个旧世界去打烂一个旧世界。”
刘华福和魏红军直接就杠了起来。
聂帅看着两个人争论,开口道:“刘华福同志和魏红军同志既然对于土改有不同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你们各选择一个县进行土改,让我们看看情况。”
聂帅更支持魏红军的“土改方案”。
因为更有高度,更有实际操作性。但聂帅也不想直接否决刘华福的“土改方案”。所以聂帅选择让两个人去试验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再说。
晋察冀中央局会议之后,刘华福很是生气。
他很不满意魏红军。
魏红军虽然是晋察冀中央局常务委员,而且还是冀热察边区区委书记,算是有地方职务。但魏红军依旧是军队干部,土改这种事情,本来就不应该是魏红军插手。
可是魏红军偏要跟自己打播台。
不过之后的事情他更是生气。
魏红军是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又是冀热察边区区委书记,还是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所以有自己的基本盘。魏红军想要推行土改,可以在自己的冀热察军区找一个县。
但刘华福就出现了问题。
他虽然是晋察冀地方党的代表,更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但当他想要找一个地方进行土改的时候,却发现问题很多。魏红军的冀热察根据地不欢迎他,杨全武那更是炮简子,平时对刘华福就没有任何尊重。杨全武在一分区的时候就已经是“恶名在外”,在自己地盘“一手遮天”,刘华福也不愿意去杨全武的冀中军区受气。
至于郭田民的雁北根据地,他是看不上。主要是因为雁北地区穷的叮当响。而且郭田民资历深也是一个火爆脾气。所以刘华福只能是把目光放在了冀鲁军区那边。
找到了平山县,也就是以前赵陆所在的四分区。
刘华福准备在平山县打造出晋察冀土改的标准。
刘华福不信任当地干部,所以他在张家口这边抽调了一批干部去了平山县。相比起来魏红军这边就从容很多。因为魏红军为了土改早就做了准备。
魏红军手中有一批出色的农村干部。
第658章 盛县土改
晋察冀中央局关于土改的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带着李少成、杨永辉,来到了盛县。
因为魏红军要在这里进行土改。
魏红军可不是毫无准备的打仗。相反经过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之后,魏红军一直在抓这个事情。
先是各地的农村干部进行一次大讨论,统一思想。
然后是各地抽调农村干部来到张家口进行学习。虽然1945年年未到1946年春天晋察冀和平,因此很多干部有些松懈。但这也是一个好机会。
以前战事繁忙,干部都在一线忙活。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好的机会,魏红军当然要让这些农村干部多多学习,提高一下工作能力。
李少成全权负责。
魏红军有时间的时候,也会过来和这些农村干部交流。这些农村干部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工作方式,魏红军没有强硬的要求他们怎么怎么样。
而是在学习当中,慢慢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变不少人的工作作风,也让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士改。
魏红军做的是,让他们明白土改的重要性。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土改不是单纯的为了镇压地主、富农,而是为了彻底改变农村土地情况。
彻底推翻农村土地阶级,改变农村封建土地制度,才是最大的目的。
正因为有了足够的准备,魏红军这一次自信满满。
“把你们工作队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汇报一下。
陈韬在盛县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陈韬来盛县,是以冀热察边区工作队队长的身份来到了盛县。应该说是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了盛县。他来到盛县是为土改做准备,但他负责的不仅仅是土改问题。
陈韬听到魏红军询问,立马道:“魏书记,我们工作队来到了盛县之后,总共做了五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考察和整顿盛县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进行了在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领导分工制进行的情况。按照冀热察边区区委对于党委集体领导下领导分工制度的指示,既要加强党委集体领导的权力,也要做好领导的分工,同时做好党委内部民主建设。各部门之间职权分明,消除以前各部门之间扯皮的情况。”
现在八路军根据地问题不少。
要么是一些领导在地方权力很大。因为常年在一个地方革命,上上下下都是老战友、老同事。所以党委建设非常不正规。几乎是领导一句话,就能够决定一个地方的政策。党委会的存在几乎没什么作用,根本无法约束干部。要么是虽然建立了各个机构,但因为各个机构之间权责不分明,结果扯皮现象严重。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