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4章

作者:随遇而安

“李县长的做法是未雨绸缪。我们部队完全支持地方的工作,支持百姓开荒。而且李县长的想法启发了我。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盛县抗日形势的高涨,就觉得万事大吉。我们应该看的更高更远,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抗日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日军强大的战斗力显露无疑。这一点大家要心里有数才对。”

魏红军作为独立支队的政委,士气低迷的时候要鼓劲,部队骄傲的时候要泼冷水。

李少成今天的话,也打醒了魏红军。

这段时间魏红军也骄傲了。

差点忘记七七事变之后,抗战足足打了八年时间。日军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魏红军继续道:“我们部队也好,地方政府也好,我认为大家的想法要有一些变化才行。那就是不要以为有了公粮,我们就万事大吉,大家都能够吃饱饭。以后我们的部队会继续增加,其他各种机构也会增加。学,校要增加,老师要不要给工资?以后战斗越来越大,部队的后勤医院也要扩大,医生护士要不要给工资?就算不给工资,生活物资是要发放的吧?盛县只是一个不到二十万人的县城,粮食产量也有限。公粮的数量始终都会有限。所以我们都要另想办法。

“老魏,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听到魏红军的话,大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魏红军解释道:“我的想法是,我们自己动手。部队也好,地方政府也好,在周围有空隙的地方,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种植粮食。只要是能够种植粮食的地方,我们都种上去。平时我们部队,我们的后勤机关单位都要保持一贯的艰苦朴素,绝对不能铺张浪费。如果有余粮,就要做好储藏。狡兔三窟,我们要秘密的建设我们的粮库。在粮食多的时候,把粮食储藏起来。到了粮食缺乏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

“全员种粮食?”

“对。我就说说县委办公所在地。你们那个办公地点周围很大。完全可以留一条路之外,其他地方都开垦出来种东西。虽然那个地方不大,但也有两三分地。种粮食也好,种菜也好,反正都要利用起来。我们的部队和地方政府,要有这样的意识,也要有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和日军一直周旋。”1

“我赞成魏政委的想法。”

李少成第一个赞成魏红军的提议。

然后道:“和日本人打仗,这是一场艰苦的战争。比我们当年和老蒋白狗子打还要艰难。当年我们在苏区就遇到过缺粮的局面。现在我们要和日本人打仗,多做准备是应该的。我们回去之后,会商量出一个办法。看看如何让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之下,也进行一些开荒活动。”

“好。”

“政委,部队这边也需要商量一个办法。能够让部队兼顾打仗、训练,还能够给部队自己种出粮食。”

李世平开口。

李世平在独立支队,除了配合魏红军之外,还要分管后勤工作。

“还有呢?”

“我来说说发展党组织的问题。”

盛县组织部长梁大勇开口,道:“各位领导,我认为目前我们根据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党员干部。相比起盛县根据地目前的局面来说,党员人数太少。据我们组织组部的统计,目前盛县除了部队之外,地方党员数量才80人左右。党员数量简直是太少太少,严重影响根据地的运转。因此我的建议是,新一年我们根据地应该着重解决这个问题。在那些根据地的农民积极分子当中,吸收党员,增加我们的党员数量。只有拥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我们的农村工作才能够有所保障。而且有了农村党员,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区小队、村民兵队始终掌握在我们手中,支持我们抗日。”

第083章 党员发展问题

“根据地党员人数稀缺的问题的确很严重。”

县委书记段成伟也同意组织部长梁大勇的观点。

道:“目前盛县党员,主要是以早期在盛县的地下党,以及我们这些接受平西地委整训的干部还有去年发展的本地党员。但去年发展的本地党员数量太少,加起来也不过是二十来人。目前的情况是,就是县委这边党员都缺,各个区政府甚至只能有一两个党员。严重影响县委和区委的工作。”

“所以段书记,你们的想法是?”

“县委推行减租减息工作的时候,涌现出了不少有觉悟、积极性很高的农民积极分子。我认为应该大胆一点,吸收这些农民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党组织。还有建立妇救会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妇女积极分子。他们要求男女平等,要求女子也参加救国,积极性很高。我们认为从这些妇女当中,也发展一些妇女党员。这样可以持续的推动盛县妇女工作,以后还可以影响周围其他县。

段成伟表达了盛县县委的想法。

梁大勇补充道:“我们组织部认为,以盛县的情况,地方党员数量最少不应该少于300人。从目前盛县农民积极分子和妇女积极分子的数量来看,一两个月之内增加100名左右的农民党员和妇女党员是不会有问题的。”

“应该这样。不过必须要甄别好了。别超着发展党员的机会,让一些无赖,一些瘾君子混进来。

这样会影响我们党的形象。而且这种人在艰苦的时候,最容易叛变。”

“好。”

“李副政委,我们部队也要跟地方同志一样,把目前考察的积极分子尽快吸收到党内。半年之内要让我们独立支队班有党员,排有小组,连有支部。”

“好。这段时间我们考察的战士积极分子都在最后审核阶段,很快就能够成为党员。”

李世平点头。

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全国党员数量骤降。从最高30万变成了现在的4万。不仅部队党员数量骤降,就是地方党员数量也是继续减少。

这里面有牲的,被俘的,但也有很多是看不到革命前途选择脱党的。当然也不缺乏那些投降,叛变革命的。党员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党在全国的影响力迅速降低。

现在抗日战争爆发,从部队开始到地方,必须要尽快的恢复党组织。

“魏政委,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谈话的时候,你说开明地主是团结的对象。”

“对。”

“后来你为了推行减租减息,给学生讲课的时候说过,中共不拒绝任何愿意为天下穷苦百姓,为国家、民族的强大富裕奋斗的人。不会以出身为由,拒绝想要成为中共的同志和朋友的人。”

“是。”

魏红军点头承认。

杨永辉看到魏红军大大方方的承认,所以立马道:“可是为什么刚刚不管是部队方面,还是地方,都是要从农民积极分子、战士积极分子当中发展党员。我认为这种做法有失偏颇。”

“杨部长,你可以说出你的想法。”

“农民出身的积极分子斗争性强,信念也很坚定。他们加入党员之后,会成为非常坚定的革命战士。可是同样,那些学生出身的积极分子,他们的信念也坚定。他们因为读过书,所以更容易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什么是革命,理解八路军的政策。我想他们也应该成为扩展党员的重要对象。

我们现在是全民抗战,是抗日统一战线,不应该以出身来拒绝那些愿意革命的人。〈1杨永辉说完,在场大家都没有立即说话。

因为这不是小事情。

虽然目前的党员当中,有一大批出身大地主大资本家家庭的干部。但毕竟这些人在整个党员当中的比例很少。想要完全槟弃出身,接纳那些家庭出身高的党员,并不是一个容易决定的事情。

很容易犯错误。

平时可能没什么。一旦他们中间出来一两个叛徒,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魏红军也陷入沉思。

抗战期间,八路军大规模发展,吸收了大量不同出身的人。但这个决定中央是在今年春天的时候做出来的,等推广到各个根据地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按照原来的历史,像盛县抗日根据地这种,怎么也要到了1938年下半年才能够得到这个命令。现在这个时候就提出来,就有些超前。白不过这个的确是不错的想法。

农民出身的党员,斗争性强。培养好了可以成为军队和农村工作的核心人员。不过八路军也缺乏之有文化的人。只有吸收足够的文化人,八路军才能够成为有文化的军队。

当然大规模吸收这些出身高的党员,其实已经让党组织慢慢的出现变化。就像是有些人评价的那样,抗战期间的党组织慢慢的从无产阶级政党转变为民族主义政党,不再是一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因为抗战期间吸收的大量党员,他们支持的不是中共,而是民族主义。他们是支持党中央的抗日主张,而不是支持中共的主张。

当然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

魏红军上辈子只是一个基层公务人员,这辈子也只是最基层的政工干部。这种理论上的问题,魏红军的身份还无法完全接触,理解,乃至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过魏红军知道一点。

那就是历史上党组织能够迅速恢复,能够迅猛发展,乃至于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开辟根据地,和大规模吸收出身高的党员是有很大关系的。

吸收他们进入党内,就是和他们身后的势力做了一个妥协。党把他们吸收入内,把他们当同志,当朋友,这样短时间之内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些人在地方上都很有实力和影响力,有了他们的支持,可以,让八路军迅速在敌后立柱脚。2所以魏红军慢慢开口道:“贫雇农他们参加革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逼得他们不得不革命。所以他们是革命的核心力量,也是我们最倚重的力量。可是同样,那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革命者,他们更不容易。他们本来的生活非常好,但他们抛弃优越的生活,投身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运动,投身于天下穷苦百姓的解放运动当中来。

他们能够和旧家庭决裂,投身革命,本身就是大勇气。他们身上可能有一些小资产阶级的作风和毛病,但只要他们是向往革命的,愿意投身革命的,我们不应该随便拒绝。我们反而应该积极的接的触他们,帮助他们,改变他们身上的小资产阶级作风。让他们从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战友,成为我们的同志。”

“魏政委说的太好了。”

杨永辉这段时间和不少党员接触过。

他们有激情,有办法,有信念。比当初他在省党部的时候,那些人优秀很多。可是最佩服的依旧是魏红军。魏红军懂得多,想问题也不保守。

段成伟犹豫的道:“目前我们地方政府当中,也有很多出身比较高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拼劲,还有不少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很深的研究和了解。若是能够吸收他们进入党内,对于我们发展党组织是有很大的好处。但这样大规模吸收这方面的党员,我担心上面会不允许,我们会犯错误。

“不会的。”

魏红军摇头。

道:“自从长征结束,中央在陕北落脚以来,多少年轻学生涌入了延安。那些学生出身都是比较高的,但当中很多人都加入我们党,成为我们的同,志。我们党本来就是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出身,而,现在能够上学的学生,家里条件普遍都是比较好的。我们党怎么可能排斥这些人呢?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出身,排斥他们,那么我们以后还怎么做学生运动?中央迟早会看到这个问题,一定会有新的政策。我们盛县目前的情况,已经没机会犹豫。新一年我们要继续扩张根据地,就必须要更多的干部。扩大我们的党员数量已经是迫在眉睫。盛县有很多学生,这一点杨部长和李副政委都清楚。他们勇敢,有理想,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管是在部队打仗,还是在农村做农村工作,表现都很不错。

我们党不应该拒绝他们,这样会让他们寒心的。只要我们接纳他们,帮助他们,那么我们就能够收获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有热情的基层干部。如果出任何事情,我作为独立支队的政委,全权负责。”

魏红军比其他人更加紧迫。

因为武汉会战是一个转折点。武汉会战之前,日军主力都在正面战场。等到武汉会战结束,那么敌后根据地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难。

所以武汉会战之前,要尽量的拓展根据地,发展部队,增加党员数量。

目前军队和地方政府手中有大批学生,经过这几个月的锻炼,不少人在工作上表现已经很好。但,因为政策原因,大家不敢放手用他们,不敢把他们大规模的拉近党内。这就是人才的浪费。

魏红军目前还没有条件考虑其他的。魏红军只知道把这些学生发展起来,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成为合格的基层干部,大大缓解目前独立支队和盛县地方党委缺乏干部的局面。

“政委说的有道理。我们党很多高级干部出身也都不是工农,但他们却为我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阶段我们不应该想的太多,要大胆的工作。有任何问题,我和政委一起承担。” 王秋云支持魏红军。

其实王秋云对于这些没有多少想法。他只是相信自己的搭档,表达自己对于魏红军的支持。

“司令员、政委,你这么说好像我们地方同志没有担当一样。若是发生任何问题,我作为盛县县委书记,负第一责任。”

段成伟也是表达了支持。

能够被选为县委书记,负责开辟根据地,段成,伟各方面能力是很全面的。既然魏红军牵头,他也不会拖后腿。

第084章 确定工作方向

军民联合会议,开了整整一天。

从早上开始一直开到了晚上。最后魏红军拿起了手中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的都是这一次会议当中的问题。魏红军在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简单整理了这些会议内容。实在是因为要解决的事情多,各种建议也多,不可能全都一次性解决。所以魏红军简单总结了一下,看着笔记本道:“大家都很疲惫。我现在总结一下今天讨论的主要事项。”

“第一:我们明年第一个工作就是继续往外开辟新的根据地,拓展我们的根据地面积。司令员同志刚刚说的就非常有道理,新一年我们主要往三个方向扩展。一个是往西北发展西宁根据地,一个是往北发展宣化、涿鹿一带的抗日根据地,还有一个是打通和宛平根据地之间的通道。而扩展根据地需要部队和地方紧密配合。部队新年根据地扩展战斗计划,参谋长需要尽快的制定出来。段书记说你们没有足够的地方干部跟进,但这个时候不是说不可能的时候。不管有多么困难,你们都要克服困难,配合部队出击。地方党委要仔细考察,以及培养你们地方干部当中那些有能力适应新根据地的干部因为以后我们需要更多的根据地建设干部。

“是。司令部会尽快做出战斗计划。”

张大虎点头。

段成伟很是为难,但还是保证道:“我们一定全力配合部队。但我们派出的干部不可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干部,这一点希望军队的同志们可以理解。”

苏区的丢失,也失去了大量的根据地建设干部。

现在全面抗战爆发才半年多的时间,敌后根据地建设也不过几个月时间。地方党委手中没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干部。魏红军点头道:“现在大家都没有经验。不仅仅是地方干部,我们军队也是如此。我们都要一边学习,一边革命。所以这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发展的敌后根据地,和当初发展的苏区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都需要八路军干部去适应。

魏红军不怕地方干部经验缺少,就怕他们畏手畏脚,不敢在敌后发展。

“第二:地方部队的建设。刚刚我们部队几个人私下简单商量了一下,认为地方同志们的要求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地方部队和农村民兵的确是不能放任不管,因为他们是主力部队最有效的补充。所以我们决定尽快从部队抽调一些老兵去地方部队,提升地方部队的战斗力。不过在这之前我想从一些伤残军人那边想想办法。我们有些伤残军人虽然无法上战场,但他们不少人接受过训练,打过仗,有一定的基础。让他们帮忙训练一些地方部队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具体的支队会商量一个办法。”

地方部队是主力部队非常有效的补充。

之前独立支队的发展有些野蛮。虽然一直强调要发展地方部队,可是一直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

不过主力部队也有没有多少办法,因为这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独立支队发展太快,部队扩军速度惊人。所以自己本身就非常缺乏干部和老兵,哪里有足够的干部和老兵去支援地方部队。

魏红军和王秋云、肖勇实、张大虎这些支队军事干部聊过。他们都支持地方部队发展,但是要抽调主力部队的干部和老兵,他们都不愿意。

因为这会影响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魏红军虽然是部队政委,目前来说是部队一把手。但这些军事干部都反对,魏红军也不可能不顾及他们的想法。所以魏红军只能是从那些伤残军人想办法。

先对付过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