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中共的很多干部,虽然不敢说都是大公无私的圣人。但目前来说,大部分人还没有考虑那么多革命胜利之后排排坐分果果的事情,更多干部还是门心思的考虑国家建设问题。
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重中之重。
中国又是人口大国,吃饭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如何保证这么多人口吃饭,是摆在中共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能够提高粮食产量的事情,大家都关注。就是主席也坐直了身子,想要听听魏红军的想法。
主席本身就是农民出身。
又多年在农村革命,所以对于农村的事情还是相当熟悉。
魏红军道:“先说说农田建设。好的耕地和劣的耕地之间粮食产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且自古以来农业都是靠天吃天饭的行业。干旱、洪水、病虫害,以及温度变化,都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我们的农业靠天吃饭那就要积极进行农田建设。农田建设包括很多方面,最基础的一个就是水利建设。所以自古以来地,方官员考核当中,兴修水利是重要一项。水利建设发展好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还能够提高耕地质量,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绥西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人少地贫的地方,傅作义在抗战期间能够在绥西地区保障部队后勤,提高绥西百姓的生活水平。
就是靠着在绥西地区兴修水利,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现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干旱严重、水患严重。可是只要我们能够在这些地区进行水利建设,可以给国家增加几千万亩、上亿亩的耕地。
魏红军提出农业发展三要素。
就是希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几个重点领域,不要在其他方面乱浪费。
农业发展的基础就是农田建设,而农田建设的基础就是水利建设。目前的中国很多农村,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面对老天的变化,几乎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当然就算是水利建设,也不见得能够挡得住自然灾害问题。
但最少能够有一定的防备。
“然后是种子问题。好的种子会有好的产量,这一点只要种过地都知道。所以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开发良种。”
魏红军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然后道:“各位领导,我提议从平津地区各个大学抽调农业专业,组建农业大学。然后从农业大学抽调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尽快投入良种开发当中。而我们政府应该全力支持良种开发。良种开发时间越早,对于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越好。
主席看向了修养同志。
修养同志微微点头。然后道:“魏红军同志说的没错。提高粮食产量,良种的确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现在的情况不错,适合尽快的组建农业大学,组建良种开发团队。
都是农村干部。
就算以前是读书人,做了多年的农村千部之后,对于农业也会有一些了解。
都支持魏红军的想法。
虽然刚刚魏红军直接否定了修养同志提出的士地法大纲的所有权条款。但这个和目前讨论组建农业大学,进行良种开发不冲突。修养同志也是很同意魏红军的建议。
高刚道:“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特殊的情况。
我们东北也种水稻,也有部分地区种植玉米。但我们的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和南方的水稻种子、玉米,种子是不一样的。南方地区的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如果种植在我们东北,几乎没有什么产量。所以我的建议是,东北和华北各组建一个专业的农业大学。各自研究适合自己地区的良种。我们东北耕地多,而且适合改造为耕地的土地也多。一旦我们东北能够开发出适合在东北种植的良种,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
不甘示弱。
如果在之前土地所有权问题上,他和华北局干部是盟友。所以他在强有力的支持了魏红军的提案。那么现在要组建农业大学,发展良种,那么华北局和东北局就是竞争者,所以他第一个跳出来。
中国的大学,主要集中在平津地区和南京、上海一带。这两个地区的大学最多,大学质量也最高。
华北局目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全面接管了平津地区的大学。
这要是让华北局下手,把平津地区大学的农业系全给合并了。而且一旦华北局率先展开良种开发,把全国的农业专家都给收编了,到时候东北怎么办?
高刚要为东北局考虑。
他要跟华北局抢夺这些人才,在东北也组建专业的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也需要这方面的专家。
对于高刚为东北争取农业大学,主席是很高兴的。
主席并不喜欢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私底下却你死我活的情况。主席一向是要求,有什么问题都要在会议上说出来。会议上的争论,不管是争论有多么激烈,那都是属于党内民主的一部分。开会的时候不说,私底下却瞎说,是无组织无纪律的。
会场上吵得厉害,反而是好事情。
魏红军和高刚,都是为自己分内的工作努力,这就是好事情。
当然主席更满意的是,魏红军也好、高刚也好,对于农业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些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多年的工作当中总结出来的。
两个人的思维,这么快就从战争当中走出来。
开始考虑建设问题。
所以主席道:“魏红军同志和高刚同志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修养同志刚刚表态,现在是尽快组建农业大学,组建良种开发团队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认为,现在时机很合适。我看华北局和东北局可以着手组建华北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可以开展良种改良方面的工作。至于怎么组建农业大学和组建良种开发工作,我们不插手。哈哈哈。
魏红军和高刚两个人立马互相看了一眼。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
聂帅、薄树春、董必武肯定要上调中央,那么魏红军就会是华北局的负责人,华北人民政府的负责人。东北的情况也类似,等到陈运、彭珍上调中央,林帅带兵入关,到时候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就会是高刚。
现在解放区当中,华北和东北是最大的两个。
接下来建设当中,就是华北局和东北局争夺各种资源。虽然魏红军是小辈,目前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但高刚却丝毫没有轻视魏红军。
实在是因为魏红军的成绩太亮眼。
不过虽然没有轻视,但高刚还是自信满满。在建设上,东北局是绝对不会落后于华北局的。高刚已经开始考虑,怎么去抢夺平津地区那些大学资源。
魏红军一看就知道高刚在打什么主意。
不过魏红军也是一样。
并不惧怕和高刚竞争。平津地区的大学毕竟是华北局接管的,而且还是魏红军亲自参与接管的。
所以对于平津地区大学的情况魏红军比谁都清楚。
魏红军今天提出组建农业大学,其实心中都已经有了腹稿。
也开始做了工作。
把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起来,组建华北农业大学。至于东北怎么组建他们的农业大学,那是他们的事情。反正东北那边很多大学也有自己的农学院。可是高刚想要抢夺平津地区大学资源,魏红军才不会让步。
至于良种改良,魏红军也有一套自己的计划。
魏红军相信华北局是不会在这方面落后的。得到中央同意,可以抽调其他大学农学院,组建农业大学之后,魏红军继续道:“然后是肥料问题。肥料可以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简单来说就是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工业反辅农业,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最明显的就是化学肥料。不过化学肥料不是简单的事情,以我们国家目前的工业实力,广大农村短时间之内是用不上化学肥料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我们的化肥工业发展起来之前,可以组织一些人研究有机肥料的制造和使用上。不少农村使用有机肥料,使用方法不对。而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是根本不会使用有机肥料。因为我们的农村千部,应该进行积极的宣传,让所有的农村农民都能够准确的掌握使用有机肥料。”
有些人好像觉得教那些种地多年的农民施肥,是很搞笑的事情。但这绝对不是魏红军瞎扯淡,搞形式主义。千万不要以为是老农民,就对于有机肥料使用很好。
其实并不是。
特别是察哈尔、绥远、热河还有内蒙古这边种地,很多农民在使用有机肥料上问题是很多的。还有一些边疆少数民族也学习汉族农民种地,但他们完全不懂肥料的使用,或者说根本不懂耕地还需要施肥。
历史上解放的时候,西北、西南地区这种情况很多。
有机肥料虽然是农家肥,但如何使用有机肥料,那也是需要研究的事情。不是人们想象当中那种粪便可以直接用在耕地上的。所以有机肥料的使用要研究,还要在农村推广。
今天过来开会的不少于部都是做了很多年农村工作的,所以对于农村、农业认识很深。
但还是仔细记录魏红军的话。
因为魏红军真的是懂农村。
每一个都是针对未来的农村,未来的农业发展。
虽然这一次会议中间有分歧,有争论,但大家还是很满意。这一次全国土地会议,大家都是踊跃发言。有分歧不怕,可以慢慢的解决就行。反正这一次会议不是一天两天就结束的,而是要进行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时间。
有什么事情可以慢慢的解决。
第732章 包钢论证
全国土地会议召开的同时,中央还准备召开城市工作会议。
这些都是在考虑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
魏红军一边参与全国土地会议,一边开始负责华北局日常工作。特别是关于组建华北农业大学的事情,中央一发话魏红军立马开始动手。
魏红军可是知道高刚这个人。
这是一名非常有能力,有魄力,有手腕,而且还是比较霸道的干部。
自己要是下手晚一点,不知道他会挖走多少人。如果政策允许,高刚甚至能把北平大学、清华大学都给搬到东北去。魏红军才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正好现在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高刚还要留在易县一段时间。对于魏红军来说,这就是好机会。所以魏红军迅速从北平大学和清华大学剥离农学院让这些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在一起,组建华北农业大学。
其实这个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北平大学、清华大学都是刚刚接管,对于中共不信任的还有一大堆。不过魏红军既然有了想法那就也有办法。魏红军为了组建华北农业大学,给北平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农学院那些师生做了保证。
魏红军跟北平大学农学院和清华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和学生表示,经费上会比原来提高一倍,再给他们批一块耕地,作为他们专门的实验基地。
而且为了照顾这些师生,把大学放在了北平。
平其实魏红军原来的意思是,华北农业大学最好迁出北平。北平接下来会有大量的中央机构搬入,还有那么多大学,人口会暴增。其实北平完全没有必要成立那么多大学。还不如迁移一些大学在其他城市。
但魏红军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北平大学农学院和清华大学农学院,这些师生让他们搬出北平,并不会很高兴。
毕竟很多人多年都在北平。
以后有的是机会。
先把华北农业大学办起来再说。
而且魏红军也开始组建良种改良团队。对于良种改良魏红军知道的不能说很多,但也知道一些。
那就是中国农业历史上,粮食产量大增加有过几次。
其中良种改良有两次。
一次是推广矮水稻、矮小麦这些品种的普及,亩产直接提高了20%以上。另外一次就是大家熟知的杂交水稻。当然中国粮食品种,不仅仅只有一个杂交水稻,还有其他很多品种也是杂交的。
包括杂交水稻也不是只有一种。
就像是东北的水稻品种,那都是黑龙江那边的研究员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
所以魏红军组建良种改良团队,第一步就是进行矮水稻、矮小麦这些品种的改良。一旦成功,那么对于中国的粮食产量会有巨大的帮助。魏红军期待的是,五六年之内能够出成果。
到时候就是1952年、1953年左右。
正是好时机。
利用几年时间推广开来,可以大大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当然魏红军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这些。
魏红军这个时候要发挥一些自己的长处。
“这是我收集的资料。”
虽然聂帅、薄树春、董必武都参加了会议,但这一次会议是魏红军主持的。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