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76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知道高刚是一个很有自己主张,作风也比较强硬的干部。或者说高刚是一个有想法,同时也有能力,有办法的干部。他不可能无缘无故截停火车。

虽然这批机器设备的确是重要。

但不至于让高刚这个级别的干部亲自出手。所以魏红军很直接道:“高书记,大家的工作都很忙。我们也不用跟其他人一样兜兜转转,直接打开窗户说亮话。您要怎么做,才能够放这些机器设备入关。”

“哈哈哈。”

高刚听到魏红军话立马是哈哈大笑。

高刚和魏红军不熟。

中央红军长征之后来到陕北,一直到东渡黄河有近两年时间。不过那个时候高刚已经是中共高级干部,而魏红军只是红军部队当中小小的营级干部。所以两个人都在陕北,但并没有交集。

魏红军和高刚认识,还是延安整风,七大会议的时候。

但当时也只是认识。

虽然魏红军当时风头正盛,但和高刚相比那就差了一大截。高刚七大上成为了政治局委员,可谓是威风八面。所以两个人真正在工作上有了交集开始互相认识,是之前的全国农村会议和全国城市会议。

在这些会议当中,两个人在不少观点上,有了不少共同点。

这个时候高刚才真正的关注魏红军。

高刚对于魏红军的工作作风还是比较欣赏。所以他也直接道:“魏红军同志,这些机器设备都不是什么问题。我听说你们华北现在进行煤矿的旧矿改造,如果需要我们东北可以从各个煤矿抽调一些技术人员和工人去帮你们。

魏红军没说话。

一直看着高刚。因为魏红军知道,高刚做了这么多事情,肯定是有要求的。高刚继续道:“魏红军同志,我想跟你们华北局商量三件事情。”

“高书记,请说。”

“第一,伍豪同志和苏联那边已经达成了关于留学的问题。第一批留学名额有3700人左右,当中会有700人的工业干部名额,3000人的大学生和技术人员名额。”

高刚这边的消息很快。

甚至超过魏红军。

应该说魏红军在北京办公,中央目前在易县办公,魏红军的消息也算是很快的。但显然高刚这边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现在的情况,中央肯定是尽快的派遣留学生,估计在年内就要派遣第一批留学生。目前来说能够迅速组建一支留学生队伍的,只有华北局和东北局。我知道华北局从抗战末期就开始做了这方面准备。但我们东北局也不能落后。这个留学名额我们一家一半如何?

魏红军皱眉。

心中冷笑。

高刚可真是机灵。为了留学苏联的名额,魏红军从1944年、1945年就开始做了准备。当初晋察翼组建大学的时候,就增加了俄文教育。

不仅仅是那些大学生,包括很多干部去大学听课,也加强了俄文。

就是为了以后留学苏联做准备。

可以说中国目前所有的地方局当中,华北局人才储备最多。或者说储备留学苏联的人才最多。中央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是为了给新中国培养工业干部和工业技术人员。所以大头肯定是华北局这边。

高刚竟然想要和华北局对半分这个名额。

看魏红军不说话,高刚笑着道:“魏红军同志,这只是第一批的留学生名额。后续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中央是不会终止往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我只是要第一批留学名额的一半。”

“高书记,第二件事情呢?”

“魏红军同志,你们华北局有自己组建的大量大学,而且还控制延安那边过来的大学,还控制平津地区的大学。前段时间我们想要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我转了一圈平津地区的大学,都没有效果。魏红军同志,这方面你做的可是不对啊。

魏红军没说话。

因为这件事情没什么好说的。

本来就是看谁下手更快。魏红军为了组建华北农业大学,把整个华北地区的农业专业的师生是一网打尽。当然不可能留给东北局抢人。

高刚道:“魏红军同志,我们两家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增加交流。”

魏红军已经明白高刚的意思。

高刚除了町上了留学苏联的名额,还町上了华北的高校资源。目前全中国来说,高校资源最丰富的就是华北。华北有中央组建的高校,有华北自己组建的高校,还有平津地区本身就是中国高校集中的地区。

高刚的胃口不小。

不过这些魏红军都能够理解。现在高刚和魏红军都属于是一方诸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和发展经济。东北目前工农业产量都发展很好,但高刚不是一个只满足于这些的干部。他对于东北有更大的期望。所以又町上了华北的高校资源,想要分一杯羹。

“高书记,第三件事情呢?”

“军校的组建。”

高刚其实是非常羡慕华北的。

华北发展早。

华北局是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的联合。而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都是八路军老根据地,本身在干部储备上非常足够。特别是抗战时期,每个军区和军分区,都有自己的干部学校,培养军政干部。后来因为晋察翼表现好,有了最稳固的后方,所以组建了当时八路军规模最大的,培养军政干部的华北军政大学。后来连抗大总校都搬到了察哈尔,现在成为了华北陆军大学。

可以这么说。

八路军当年拥有的重要军政干部培养学校,一大半都在华北。

相比起来东北就差了很多。

因为热河通道一直存在,所以东北这边缺干部的时候,华北这边利用热河通道源源不断的给东北提供干部。结果这两年之内,东北自己培养的干部学校,实力反而发展没有那么快。

历史上抗大总校是搬到了东北,成为了东北军校发展的摇篮。但没有了抗大总校几千师生之后东北局虽然也组建了自己的军政干部学校,但规模上、实力上差了华北很多。

高刚没有直接说。

但魏红军已经明白了高刚的意思。

魏红军再考虑。

高刚的要求,整体来说是可以答应的。华北局和东北局各有各的优势,完全可以合作,进行优势互补。但魏红军考虑的是,自己应该跟高刚要些什公东西。

第743章 互惠互利

高刚提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就一直在静静地等着,并不催促魏红军。

魏红军在思考。

高刚能力强,但做事风格大胆强势,而且敢于剑走偏锋。和很多做事情讲究四平八稳的高级干部完全不一样。如果换成是其他地方领导有合作的想法,都会派人好好跟你商量合作的事情。毕竟大家是合作,而不是结仇。成功了是好事情,不成功也不会发生冲突。

目前的中国算是从乱走向稳的阶段。

因为旧中国军阀遍地。就算抗战胜利之后,常凯申已经整编了大部分的军阀部队。但旧中国那么多年的顽疾,哪里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那些军阀之前控制各个省份,各有各的统治方法,建设上也各有各的侧重点。加上军阀背后的列强主子不一样,所以发展情况也不一样。现在中共各个地方局控制的地方,都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各个地方局手中控制的资源不一样,不少地方局之间其实可以有很多合作的空间。彼此交换情报,交换资源,优势,共享。

这种合作是良性的。

就像是做买卖互通有无一样。

各地方局之间合作本来是好事情。

但高刚却没有这么做,他反而是用一种半威肋的方式,逼迫华北局合作。

魏红军不知道这一次的事情,是高刚为了东北局打压实力强大的华北局,以此来突出东北局的地位。还是高刚本人看不起后崛起的魏红军,所以不把魏红军放在眼里。具体是哪一种,魏红军也无从判断。

但魏红军想的比较多。

这一次的事情,是东北局的问题,是高刚的问题。真闹起来,东北局就是犯错误的一方,中央肯定是支持华北局这一边。可是魏红军顾虑的更多。

真要是闹得难堪,虽然一时之间可以压制高刚和东北局,但长远来说对于华北局也不利。

毕竟东北现在把持苏联通道。

未来中国和苏联之间,必然会有大量的贸易,到时候东北的地位会举足轻重。短时间之内东北的特殊地位是很难被替代的。到时候他们随便以什么理由,都可以给华北局后续的物资运输带来麻烦。

这可不是魏红军想要的。

当然高刚虽然强势,可能还有一点想要打压华北局的想法在内,但也没想过和华北局完全闹翻。

他目前是地方诸侯,但毕竟是政治局委员,未来必然是要进入中央的。以后想要进入中央,那么就不能和实力强大的华北局完全闹翻。高刚升速度快,党内、军内地位蹭蹭的往上走。

但认真说起来,高刚的基本盘未必就比魏红军扎实。

魏红军是闽西出来的中央红军,又是双一干部出身,跟着中央红军走过了长征,是真真正正根正苗红的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而且也不是靠着某些领导的宠爱,走到现在位置的宠臣。魏红军是在抗战扎扎实实打出来的战绩,是在建军、党建,土改这些方面都有具体贡献的干部。现在的魏红军算是晋察冀的代表干部之一。晋察冀作为八路军最出色的根据地,不仅出来了大量出色的军队干部也培养了大量出色的地方干部。聂帅是晋察冀在中央的代表,杨全武是晋察冀发展起来的第五野战军的代表,那么魏红军就是晋察冀发展起来的华北军区和华北地方干部的代表。虽然资历资浅,但根基扎实,基本盘稳固。晋察冀多少干部,因为晋察冀成绩好。所以和其他解放区干部相比,明明资历差不多,但现在的党内、军内地位都远高于他们。还有大批晋察冀本地干部在抗战期间随着晋察翼的发展崛起,这些都构成了魏红军的基本盘。

但高刚不一样。

高刚虽然能力强,但他能够迅速崛起,和他出身陕北干部有关系。可是中央重视陕北干部,但陕北又有好几个级别高的干部,分了陕北基本盘。因此高刚在陕北这块山头上,虽然也有很强大的实力。但其实远比不上抗战期间那些打出根据地的干部。因为那些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干部,背后都有完整的军政干部在支持。

高刚后来进入东北,但经营东北时间太短。抗战未期进入东北,到现在也不过是两年半的时间。

而东北又是各派实力云集的地方,党内各派大佬云集,以及大部分军政干部都有各自山头。来到东北之后,虽然大家合作还可以,但很多人自然不自然的按照原来的山头抱团。就像是西满军区,虽然一直在进行干部调整,但因为西满军区的军政干部主要来源于冀热察军区。所以明明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隶属于东北,但很多人眼中西满军区和晋察翼分不开关系。这些干部历史上和高刚基本上没有什么渊源。到了东北之后,大家也是各管一摊,彼此同样没有太多合作。也就是高刚能力强,而且做工作愿意身体力行,在东北工农业的恢复上功劳很大。

所以在东北树立了威信。

不过也仅仅如此。

基本盘不牢固。

历史上高刚在抗美援朝立下了赫赫功绩,加上东北的重要性,成为五马进京当中最强大的那个人。但现在的高刚还没有走到这样的高度。所以高刚这一次虽然逼迫华北局,但最终还是想要和华北局和平解决问题。只不过高刚强势惯了,就算是合作也希望自己掌握主动,不愿意在合作当中处于下风。

魏红军思考目前华北的情况。

目前全国解放区的主要工作,都是尽快的恢复经济,让解放区从战争当中走出来。而华北有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很多地方抗战未期开始就没有打过仗。

所以并没有受到战争破坏。

现在更多的是建设。

所以魏红军想了想道:“高书记,我们两家是目前最大的解放区,优势互补对于我们两家的确很好。”

魏红军原则上同意高刚的想法。

虽然恼怒高刚的做法,但对于高刚还是佩服的。说起来高刚想要的那些东西,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出成绩的。但都是对于东北的未来有非常大好处的事情。

不管是派干部和技术人员留学苏联,还是在东北发展高等教育,在东北发展军校,对于东北的未来都有很大的好处。但都不是一两年之内可以看到效果的事情。

但高刚还是要做。

在无法肯定自己在东北还有多少时间的情况之下,高刚还能够做这些,可以看出高刚不是一个眼光短浅之人。

在能力上,眼光上,魏红军还是佩服高刚。

高刚发展这些方面,有求于华北局。但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这个时空没有受到苏联的破坏,所以目前的东北工业是非常不错的。

大部分工厂都保留了足够的实力。

而且经过东北局的努力,目前的东北工农业已经超过日伪时期。

非常有活力。

华北局发展工业,还真是需要东北局的支持。

高刚听到魏红军点头同意,脸上立马浮现出更大的笑容。推了推眼镜,道:“老魏,你这么想就对了。目前中央工作繁忙,虽然中央工作也慢慢开始转为经济建设,但精力还不能完全放在这方面。”

中央的工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