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77章

作者:随遇而安

目前还在打仗,主席他们要统筹考虑战争。而且胜利在望,需要去和苏联周旋,得到苏联老大哥的支持。而且因为青岛冲突现在又跟美国谈判。除了这些大事情之外,中央还要根据各个地方局的报告进行政策的制定,中央各部门的完善。

真正参与具体建设工作,中央没有那么多精力。

中央为什么把陈运、彭珍、聂帅、董必武、薄树春他们调到中央。就是因为现在的中央工作太多,人员已经严重不足。

“中央忙,我们不能什么都依靠中央的支持。

地方上的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我们这些一线地方干部自己想办法。就像是我们东北局和你们华北局,其实有很多方面可以合作。我们之间的合作对于资源的整合有巨大的助推作用。但现在我们很多干部眼睛只町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明白合作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高刚的说法魏红军赞同。

战争年代合作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只不过很多干部看不到大局,只愿意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魏红军道:“高书记,那我提几个想法。

“说。”

“第一,就如高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华北目前对于所有的煤矿进行旧矿井改造扩建。不过我们华北除了开滦煤矿之外,其他的煤矿都是属于一些中小煤矿,就是大同煤矿也是以好几个中型煤矿组成。相比起来东北有不少大煤矿,煤炭产量很高采煤技术能力也强。而且我听说东北有些煤矿也进行了扩建,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我希望东北局可以协调一批技术人员,帮助我们华北旧矿井的扩建工程。”

因为张家父子两代经营,加上日本人来了之后,对于东北煤炭也大规模进行开采。所以东北在煤炭开采上,不管是从技术上,经验上,都比华北那些散落的中小煤矿有实力。

现在华北煤炭改造,正需要东北的支持。

如果等中央抽出手,在全国统筹安排,要求东北在这方面支持华北,都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最好的办法还是东北和华北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合作。

“没问题。”

高刚点头。

道:“我们两家目前是全国煤炭产量最高的地区。正需要互相合作。

魏红军继续道:“第二,我国煤炭产业,目前技术能力薄弱,采煤还属于人力采煤。中国煤炭产业要发展,还是要跟列强学习,走机械化采煤道路。我们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准备组建几个矿场机械厂,集中力量攻克采煤、落煤、运煤机械。我听闻东北有些矿机厂已经开始生产一些简单的矿场机械和零部件。我们两家可以在这方面联合起来,联合公关矿场机械,完成矿场机械产品的国产化。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生产矿场机械,未来我们的煤炭产业发展才不会受到制约。”

魏红军也是有些反省的。

高刚做事情的手段让魏红军生气,可是这一次走在了魏红军的前面。

魏红军之前一直在华北这个圈子兜兜转转,也是属于只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干部。其实在矿场机械的制造上,东北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像东北工矿鸡西办事处机械制造所,也就是后来的鸡西煤机厂,东北局接管之后就已经开始生产矿产机械需要的零部件。后来更是开始生产矿山急需的水泵、绞车、通风机和矿车等,生产水平超过日伪时期。目前东北的不少煤矿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日本生产的。一旦发生故障需要换零部件的时候,总不能去日本。所以东北目前有不少专门生产这些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厂。

虽然依旧是属于小型的矿产机械厂,但在中国来说,技术实力还是很雄厚的。

而且东北这样的小型矿产机械厂还有好几个。

在这方面华北还是不如东北。

但华北不是没有优势。

目前中国出色的机械领域的专家,一大半都集中在华北的高校当中。双方有合作的基础。一旦在采煤机械上有了突破,对于整个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好处。

“好想法。”

高刚拍拍手。

道:“我国基础薄弱,经济差,什么都进口是不现实的。就像是这一次如果不是苏联愿意给我们贷款,这一批矿场机械也无法进口。要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握制造技术,对于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的确是大好事情。

“至于其他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慢慢考虑。

我的想法是,我们两家可以建立一个直接联系的通道。我们华北局会尽快派出一些干部,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情。”

“可以。”

高刚很满意这一次的会面。

能够得到华北局支持,东北的高校和军校发展可以进入快车道。高刚不满足于目前东北的工农业发展已经超过日伪时期,他对于东北寄予厚望。他希望东北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方,不仅仅是工农业,也包括教育、医疗各方面。

“老魏,我听说你们华北解放区,在扫盲和小学教育上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教材都快要统一了。

“是。”

小学教育和扫盲教育上,华北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主要是在教材上。

相比起目前全国小学教育乱七八糟的各种教材,华北已经开始慢慢的完成小学教育和扫盲教育的正规化。用统一教材,统一的教学,发展小学教育和扫盲教育上。可以说华北跳过了小学教育和扫盲教育的摸索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用最少的资源,培养最多学生的阶段。可能看起来这种培养模式太正规,没有什么特点。但对于中国这样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现在需要的就是用这种机械化的模式,给中国培养大规模识字的人。

高刚希望东北也进入进入这个阶段。东北工业的扩张,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些工人就算是不需要拥有多少知识,但最好的能够识字。

这方面可以和华北局合作。

魏红军现在也是比较满意。虽然高刚用半逼迫的手段,但最后的结果对于华北局也是有利的。和高刚这样的干部,在政治上合作会有不少隐患。因为他的手段太激烈,野心太大,很容易卷入政治风波。可是在工作上,和高刚合作,魏红军还是很赞赏。

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干部。

至于被扣下的机器设备,魏红军没提,高刚也没说。因为相比起东北局和华北局之间的很多合作,这些机器设备反而是小事情。魏红军知道很快东北就会让这一批机器设备进入华北。

“老魏,这都快到饭点。我们先吃饭,晚上组织舞会,欢迎华北局的同志们。

“高书记,舞会就算了。我准备尽快回去,讨论我们和东北局的合作方式,合作方法。我们两家尽快拿出合作方案,然后上报给中央。毕竟很多方面的合作,像高校师生的流动,军校师生的流动,最后还是需要中央的同意。这些事情最好不要耽搁,越早敲定越好。

魏红军拒绝高刚的邀请。

东北舞会发达。

这个在各个解放区都很有名。

不过魏红军现在没什么心情参加东北的这些舞会。倒不是说魏红军封建到不支持这样的舞会,而是现在的魏红军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男男女女接触多了,都是麻烦事。现在的魏红军在这方面是非常注意的,在七届二中会议之前,魏红军不希望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影响华北局干部的前途。而且高刚的做事方法让魏红军很是忌惮。所以除了公事之外,魏红军并不愿意在其他方面跟他接触太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东北这边魏红军的老战,友、老部下太多。除了南满军区这边大部分都是邓国从冀热辽军区带过来的干部之外,西满军区和东满军区遍布冀热察军区过来的干部。就连北满军区那边,也有大量从冀热察军区走出去的干部。后来干部流动之后,像沈阳这样的大城市,也有很多中高级干部都是魏红军老部下。

一日魏红军在这里耽搁几天时间,他们很多人肯定都要过来拜访魏红军。魏红军不愿意让高刚认为,自己和东北这边的干部接触太多。也不想让高刚认为那些原冀热察军区出身的干部,不把自己当成是东北干部,依旧当成是冀热察的干部。高刚还要在东北担任好长时间的一把手,他要是觉得魏红军插手东北的事情。以高刚强势的作风,说不定就会打压那些干部。

这都不是魏红军想要的事情。

“那好吧。

高刚没有强求。

反正他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第744章 主席的信任

魏红军和高刚都是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

两个人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次接触,但已经在口头上有了合作约定。而且这不是两个人私下的接触,私下达成的合作。而是在华北局和东北局高层干部的见证之下的口头约定,属于是不会轻易违背的约定。东北这边的高级干部不是上调中央,就跟着第四野战军入关。加上张文天目前参加和美国的谈判,所以在东北高刚的意见很少有人能够反对。

或者说反对也阻止不了高刚。

这就是高刚在东北的地位。

相比起来魏红军在华北还没有高刚的威势。所以魏红军回到华北之后,立马召开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扩大会议。

讨论这个事情。

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有不少人对于高刚的霸道作风有所不满。你高刚是厉害,党内、军内级别也高。可是你合作就合作,完全可以好好跟华北局沟通。可是你压着华北局,逼迫华北局跟你合作,你把华北局当什么了。不管是晋察冀出身,还是晋冀鲁豫出身的干部,哪一个也不是泛泛之辈。很多人也都是资历深、级别高的干部。

华北局这边的干部,历史上和高刚没有多少渊源,基本上没有人和高刚一起工作过。

所以大家并不信服高刚。

当然不满意高刚归不满意,对于和东北局的合作大家还是支持的。对于高刚这个人也是,大家不喜欢归不喜欢,但他的能力大家评价还是不低的。

特别是企业部那边,对于和东北合作是非常满意。

因为相比起华北,东北的工业基础好的太多。

日本人对于东北的投资是真的很大。他们在东北投资,建设铁路、公路,以及建造大量的采矿企业和机械加工厂,以及发电厂这些基础工业。

没有像历史上一样受到苏军的破坏,虽然辽宁这边的一些工厂被国军给破坏了一些,被国军军官卖了一些,但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东北的工业整体来说还是完整的回到了解放军手中。因此目前东北的工业实力是比较强大的。1947年的东北工业实力,几乎可以和历史上一五计划之前1952年左右的工业实力相比。

所以目前东北局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华北的一些工业计划。

最高兴的是许达本。

目前华北的煤矿进行旧矿井改造,以及不少地方开始进行小煤矿合并工作。但因为技术力量不足,所以只能是先保证几个重要的矿并改造。然后有了经验之后,慢慢的扩大到其他矿井。以及几个小煤矿的合并,目前在技术上改造也不是很多。也是因为华北这边的工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但如果有东北局的支持,那么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东北除了本身的技术人员之外,手中还扣留了大量的日本技术人员。陈运接受了魏红军的提议,组建了人员庞大的甄别小组。只要是能用的,全都被扣留了下来。日本在东北除了满铁之外,还有大量的各种工厂。这些工厂的技术人员都被东北局扣留,现在成为了东北各大工厂的技术人员。煤矿是日本在东北重点掠夺的资源,所以往东北派遣的煤矿技术人员人数也很多。

所以只要东北愿意,那么东北完全有能力派遣足够的技术人员,那么原来的旧矿井扩建计划,小煤矿合并计划,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提前完成。还有华北这边正在组建的矿场机械厂。

华北想要仿制矿场机械,基础积累还是有些薄弱。但华北高校多,所以这边有不少机械领域的专家。而东北那边有生产矿场简单机器设备和配件的经验。双方一旦合作,用不了一两年时间就能够出很好的成绩。

所以许达本是坚决支持这次的合作。

当然不仅仅是煤炭方面。面目前华北局正在统筹计划的包钢,还有官厅水库,都需要东北那边的技术支持。东北有丰满水电站这样大型水电站,还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钢铁厂。在这方面东北也可以派遣不少技术人员。所以开会的时候大家还是支持这一次合作。最后华北局决定,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这边让新晋华北局委员杨宇相负责和东北局的沟通。

第五野战军南下,还有部队并入到第一野战军,许向千上调中央之后,华北局这边也出来了很多空位。所以和东北局一样,也是重新补充了不少新的委员。

杨宇相就是其中一个人。

杨宇相早年是做地下工作的,担任过保定市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七七事变之后担任平西工委书记,邓国率领部队组建平西支队,他担任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之后顺势成为了翼热辽挺,进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后来肖子敬驱逐邓国,杨宇相也选择离开。

回到了晋察翼,正好赶上了八纵攻克张家口,担任了张家口军管会宣传部部长。晋察冀组建二级军区之后,张家口军管会结束,杨宇相担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因为晋察冀的强势,杨宇相党内地位也是蹭蹭,往上走。

这一次担任了华北局委员。

很快东北局和华北局把合作方案交给了中央。

一些小的合作,人员流动,东北局和华北局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但这一次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合作方案,必须要上报给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

“从资源优化的角度来看,东北局和华北局的合作还是很不错的。东北局有华北局需要的工业技,术人员,华北局有东北局没有的高校资源。双方的合作,可以让东北的高校迅速发展起来,华北也可以完成他们制定的工业发展计划。这是大方面,还有很多小方面也可以合作。

根据目前党内工作分工,东北局和华北局的报告先来到修养同志这边。

因为伍豪同志还在苏联,所以中央目前的情况是,主席负责全局,总司令配合主席指挥战斗以及党的纪检工作,任培国负责中央机关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修养同志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

对于东北局和华北局的合作,修养同志整体上是支持的。

因为这就是资源的优化使用。

对两方面都好。

“修养同志这是赞成他们的合作?”

中央现在是五大书记负责的局面,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五大书记一起讨论。五大书记一起讨论一起决策的事情,那都是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事情。甚至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提交政治局开会讨论。不过一般的事情,都是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处理。这一次的事情只要修养同志同意,然后主席批准,那么就可以进行。

“原则上我是同意的。里面还有一些问题不清晰,可能需要再讨论。

“嗯。”

主席点头。

这是修养同志分内的事情。修养同志同意,主席也是不会随便反对的。这是主席对于修养同志的尊重。

道:“中央工作繁忙,不可能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抓。不少工作需要我们在一线的同志们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东北局和华北局有这种想法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