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为了支持孙义对于部队转业指战员进行大规模整训,给了孙义很大的权力。让孙义可以从党校、军政干部学校、公安大学,乃至于从目前的华北公安部、民政部抽调干部参与培训。
而此时魏红军总算是有时间关注蒙古草原的问题。
“乌兰福同志,不能再拖了。”
魏红军表情严肃。
这段时间事情多,魏红军休息不好。
不过整体来说事情发展的还是可以的。和东北局合作开始之后,华北煤矿大建设加快了速度。而且从苏联购买的煤矿机械,也开始远远不断的进入华北。
双方在高校上面的合作交流也加快。
聂帅希望华北局帮忙。
魏红军推进的也是非常顺利。
但唯独内蒙古这边的问题,进展一直非常缓慢。特别是内蒙古的土改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力。而且这个阻力正是来自乌兰福这边。
他想要稳定。
他希望的土改是循序渐进的。
“魏书记,你要明白一点。内蒙和蒙古共和国比邻,一旦我们的政策过火,很容易会造成边境不稳。我们这边时常有人跑到蒙古共和国。蒙古那些王公贵族在内蒙古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一旦他们选择逃离,很容易会带动大批人跟着他们逃离。这对于稳定内蒙古并没有好处。
乌兰福主政内蒙古和绥远。
能力还是很出色,做事情也挺有魄力的。但就,是在土改问题上,考虑的实在是太多。
当然魏红军也可以理解。
蒙古族这边的情况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在这个年代真正能够读书的,在内地基本上也都是富家子弟。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认真说起来基本上没有几个家里是真的穷的叮当响的。如果真的连饭都吃不饱的家庭,怎么可能出来读书人。如果不读书怎么可能知道革命道理。
蒙古这边的情况就更加严重。
蒙古这边几乎是半奴隶半封建的社会。
很多牧民本身就是那些蒙古上层贵族的奴隶,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所以在蒙古族这边,能够有资格读书,最后出来革命的,家里都不会差。甚至很多都出身蒙古上层贵族。
他们就算没有跟乌兰福一样参加革命。
但乌兰福在内蒙古组建政府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蒙古族干部。首先重用的肯定都是蒙古族那些读书人。
乌兰福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乌兰福在内蒙古一直顶着压力不进行彻底的士改工作,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蒙古自治政府本身的组成干部,很多都是蒙古上层贵族和大地主出身。所以内蒙古的土改,阻力不小。所以现在的内蒙古和绥远一带,依旧是采取减租减息政策,土地政策还是相当温和的。
不管是草原还是耕地,包括牲畜的出租,都是采取“二五减租”的方式。
“再说,我们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时候,提出了自治政府纲领。我们已经取消了那些上层贵族的政治权力,对于内蒙古进行渐进的改革。
内蒙古自治政府。
这个是乌兰福当年处决了一批内中共立势力之后,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壮等各民族代表参加的会议当中决定成立的。
乌兰福就是在这个会议上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主席。
不说魏红军却不在意这个。
当初匆忙的组建蒙古自治政府,就是乌兰福他们和内蒙古上层贵族妥协的产物。当时魏红军就是反对的。晋察冀又不是没有实力,何必和这些上层贵族妥协。
就算现在也是如此。
魏红军对于这个所谓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反对的。
历史上中央同意建立地方民族自治政府,是因为当时的形势处于下风,内蒙古不稳。但这个时空的晋察冀空前强大,所以中央也没有太着急。
没有明确的表态,是想看看民族自治的效果。
“乌兰福同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蒙古自治政府名义上是取消了内蒙古地区和绥远地区的上层贵族和大地主的政治特权,但依旧给他们保留了完整的经济权力。这些上层贵族和大地主拥有如此强大的经济权力,政治特权怎么可能消失?只有彻底剥夺他们的经济权力,才能够解决他们身上的政治特权。”
魏红军很是生气。
那些上层贵族和大地主,依旧控制内蒙古、绥远的经济大权。
取消所谓的政治特权有什么用?
那些牧民和佃户,依旧需要给这些上层贵族和大地主放牧、种地。”二五减租”的确是很好,大大减轻了牧民和佃户的负担。不过这个放在抗战时期是好政策。
但现在老解放区都已经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士改。
这个时候所谓的“二五减租”,反而是落后的。
“至于担心有人逃离,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忧。
主席都说过,我们革命来去自由,对于内蒙古这边,也是如此。我们对他们是来去自由。愿意留在中国的,和我们一起建设中国。不愿意留下来的,我们也不阻止。
“乌兰福同志,内蒙不仅战略位置很重要,经济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华北农村严重缺乏牛、驴、骤子这些耕地的牲畜,而且羊毛是出口苏联的大宗商品之一。所以我们要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提高内蒙古牲畜数量。还有内蒙古和绥远一带的耕地,我还要安置那些在城市没有工作的人。这些都需要我们统筹安排。但如果内蒙古和绥远一带的草原、耕地依旧掌握在上层贵族和大地主手中,我们任何政策的推行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土改工作必须要尽快完成。如果乌兰福同志不同意那么我只能是召开华北局会议。以华北局的名义强令推行。”
发展内蒙畜牧业,同时管理内蒙、绥远耕地,对于华北都是好事情。
内蒙、绥远地区的耕地其实一点都不少。
光是目前拥有的耕地,初步统计就有六千万亩以上。
但因为管理不善,亩产才几十斤,粮食产量有限。包括内蒙畜牧业,虽然经过乌兰福两年的整顿,恢复了不少,但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只有进行土改之后,政府才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这里的畜牧业和农业。
乌兰福陷入左右为难。
他知道自己无法反对。一旦到了华北局会议上,肯定是无法阻挡魏红军的意见。而且聂帅早早地就打好了底子,平津战役之前就成立了内蒙古军区。
从武装力量上直接压制那些鑫鑫欲动的势力。
“乌兰福同志,我准备面向内蒙古和绥远组建土改工作委员会。陈韬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赖大河同志担任副主任,全权负责内蒙、绥远土改工作。我希望你能够支持。”
第752章 七届二中会议
自从解放军渡河成功之后,全国的革命形势非常好。
中共大势已成,解放军部队已经是势如破竹。
第一野战军已经接连攻克西安、兰州,正在进攻西宁。也就是说,第一野战军已经接连解放陕西、甘肃、宁夏,马上就要解放青海,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和第六军,都已经开始准备计划进入新疆。
目前西北局的情况是,彭德华担任第一书记,贺老总担任第二书记,习中迅担任第三书记。
陕西军区是第一野战军第三兵团改编,也就是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陕西军区司令员是第三兵团司令员郭田民,政治委员是刘道声,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是王宗怀。
第二兵团改为甘肃军区,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张德生。
陕西和甘肃都是西北重要省份,因此都是兵团直接转为军区。不过宁夏军区和青海军区,却是军级单位转的。第一兵团第四军改为青海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军军长高伟担任青海军区司令员,张超担任政治委员。原第一军政治委员于秋里担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张超担任副主席。
第一野战军第四兵团则是跟着贺老总,越过陕西汉中,进入四川。
长江以南的情况就更顺利。
在三个月之内,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都被解放军拿下。华东军区接连成立浙江军区、皖北军区、皖南军区等二级军区。浙江军区和皖北军区都是第三野战军部队直接转为军区。只有皖南军区是第五野战军部队渡江之后,为了进入江西和福建顺便解决的,最后留下20兵团73军在皖南,直接转为皖南军区。
冯木林担任皖南军区司令员,卢伟生担任皖南军区政治委员。不过随着73军改为皖南军区,皖南军区成为了华东军区的二级军区。73军也脱离20兵团,接受华东军区的指挥。然后跟着第五野战军南下的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改为皖南区党委和皖南行政公署。
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纵队长牛书才担任皖南区党委书记,卢伟生担任皖南区党委副书记兼皖南行政公署主任。不过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从此刻起并入了华东局。
湖南军区成立,王秋云担任湖南军区司令员,韩卫国担任湖南军区政治委员。同时王秋云担任长沙军管会主任,楚河、王守刀为副主任。
湖南军政委员会成立,程前为主席,王秋云、韩卫国、楚河为副主席。韩卫国担任湖南临时政府主席,楚河、王守刀为临时政府副主席。
第五野战军18兵团转为江西军区,邱伟担任司令员,刘树德担任政治委员。江西省委成立,刘树德担任省委书记。华北南下干部第二纵队纵队长卫明担任江西临时政府主席。
同时华中局接连成立华南分局和东南分局。主要是因为华中局太大,负责七个省份,加上台湾、香港等地。而且手底下有第四野战军、第五野战军,一路上整编那么多国军部队,现在加起来都快有200万部队。所以华中局肯定是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分拆。作为华中局下面的分局,华南分局分管广东、广西、香港等地,东南分局分管江西、福建还有台湾。华中局直接负责河南、湖北、湖南。
杨全武以华中局第四书记,第五野战军代司令员的身份兼东南分局第一书记,王直担任第二书记,张子华担任第三书记,朱亮才担任第四书记。
叶剑影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邓国以华中局第一副书记的身份兼任华南分局第二书记,罗启容担任第三书记,张云意担任第四书记,方房担任第五书记。在叶剑影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之下,邓国以华南分局第二书记的身份主持华南分局的局工作。
本来罗启容以代政治委员的身份跟着第五野战军南下的,和第四野战军没有关系。但林帅非常欣赏罗启容,而且罗启容本来就是林帅早年的老部下。因此华中局成立之后,罗启容虽然只是第五副书记,但却是深受林帅支持。林帅没让罗启容继续跟着第五野战军南下作战,而是调到了华中局,协助林帅处理华中局日常工作。此次成立华南分局,中央任命叶帅过来担任第一书记,华中局这边很多人是不高兴的。所以林帅就派了罗启容去当第三书记。
在全国革命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1948年3月3日,中央在易县召开了七届二中会议。这一次会议,除了目前在前线无法赶回来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之外,其他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全都在场。加上列席会议的干部,参加会议的总共有九十多名,不到一百人。
开始是各位领导的报告。
主席在开幕的时候,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先是代表政治局,汇报了七大开始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当中中央的工作报告。然后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进行接下来中央的工作展望。
除了主席之外,伍豪、总司令、修养、任培国,以及从各个地方局的领导干部陈运、聂帅、彭,老总、邓希贤、林帅、高刚、饶书石、陈帅等人都做了报告。
前前后后总共有34个人做了报告。
聂帅是华北局书记,但他这一次做汇报,却不是华北局工作报告。聂帅做的报告是,关于这半年多时间当中,组建政治法律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对于新中国政治法律委员会未来的工作展望。
至于华北局的报告交给了魏红军这个代理书记。
魏红军因为不是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所以这一次七届二中会议当中是属于列席干部。但因为魏红军目前主持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所以也特批做了汇报工作。
魏红军在会议当中是非常认真的。
特别是高刚做东北局报告的时候,魏红军是一个字都不敢拉下。魏红军虽然不喜欢高刚的霸道,但高刚的工作能力魏红军非常佩服。东北竟然在短时间之内,工农业产值已经迅速超过张氏父子和伪满时期的工农业产值高峰,屡创新高。
这种能力魏红军怎么可能不佩服。
魏红军也是主持华北工作的,明白恢复经济的困难。虽然华北现在的工农业产值,也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峰。但这是因为华北有足够的基础,从1942年左右开始,晋察冀就有最足够的后方基础。魏红军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的部署和发展。
相比起华北,党在东北基础是薄弱的。但高刚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当中,让东北的经济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只有真实处在同一个时空当中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历史上“五马进京,一马当先”。实在是因为高刚在东北的成绩太耀眼。他做东北局报告的时候,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反响。特别是那些来自地方中央局的干部,对于高刚的成绩很是肯定。历史上高刚还有一大功绩,那就是抗美援朝时候稳住后勤。所以入京之后就能够担任计划委员会主任。
因此魏红军对于高刚的报告尤其重视。
高刚能够把东北经济搞得这么好,必然是有一手的。魏红军肯定也要学习一下。
当然除了工作报告,大家主要讨论的是主席的,报告。
因为主席的这份报告,是主席关于中央下一步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一旦通过,那么这就是未来好几年中央的工作方向。几天的讨论之后,大家对于七大之后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给予肯定。对于主席在报告当中说的中央政治局这几年的工作成绩,也是承认的。
包括讨论这几年各地方局的工作。
华北局风头最盛。
这没有办法,华北的成绩就是好。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乃至于教育各方面,华北都是遥遥领先其他地方中央局的工作。主席的工作报告点评了各个地方局的工作成绩,华北也是独占鳌头。
会议批准主席在报告当中提出的,由中国中共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不过会议当中讨论也激烈。很多干部对于民主人士的观感不是很好。
特别是对于一些本来准备北上,但被美国人吓得不敢北上的民主人士。还有已经来到解放区,但前段时间一直在鼓噪中国不能和美国作对,甚至惊慌失措之下和国民党特务联系的那些民主人士,提出了批评的看法。
他们认为政治协商会议也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也好,对于这些立场不稳的民主人士应该进行甄别,不能随便就加入政治协商会议。接下来要成立的政治协商会议,民主联合政府是代表新中国的,绝对不能出现这种人。
最后会议决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批判这种畏惧列强,不敢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自由的观点。
接下来是军事斗争。
会议同意主席提出的,彻底摧毁常凯申反动统治集团。本来之前中央的一些文件当中,还有不少关于如何改造国民党部队,改造国民党政权的文件。但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在这一次会议上废除了原来的很多和平建议。直截了当的要摧毁国民党统治。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