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就像是目前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段成伟,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部长李少成,都是那一批来到八纵的干部。
他们仔细给魏红军介绍目前统计军属的情况。
进展还是不错。
汇报完了军属统计工作之后,梁大勇开口道:“魏书记,有个事情比较难办。”
“什么事情?”
“高志远的家属找到了我们。”
第758章 沉重的历史负担2
“高志远的家属?”
魏红军脸色立马变的凝重。
高志远的事情,都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情。蓝工五和雷仁民两个人当年都不在晋察冀,所以对于高志远的事情并不熟悉。虽然那个事情很严重,直接影响了冀热辽挺进军的历史。但毕竟当时全国的通讯条件差。
其他根据地不可能对于冀热辽挺进军的事情了解。关于高志远的事情,他们可能听说过,但仅此而已。可是梁大勇却是知道的。
当时梁大勇已经是察南特委组织委员。
晋察冀这边对于冀热辽挺进军的事情基本上都知道。因为冀热辽挺进军一半主力部队都是邓国从晋察冀带过去的,而且晋察冀这边也有五个主力团的冀东部队。再说那件事情直接导致邓国、宋史论他们离开了冀热辽挺进军。聂帅为了留邓国在晋察冀,专门在晋察冀成立了五分区,让邓国担任了五分区司令员。
高志远的事情,直接涉及到当初冀热辽挺进军的高层干部。
所以梁大勇才为难。
“他们是什么意思?”
高志划的家尾知道我们华北民政部正在统汁军属工作。所以希望我们民政部能给高志远的事情一个答案。而且当初高志远事件之后,跟着高志远撤到平西根据地的很多人都选择离开了冀热辽挺进军。但当中不少人依旧参加了民间抗日部队,又有一些人回到冀东重新参加了我们八路军部队。现在怎么给这些人定论,也成了一个困难的事情。他们这段历史要怎么确定?”
梁大勇开口。
魏红军皱眉。
高志远的事情很是复杂。
虽然因为冀热辽挺进军最后失败,导致冀热辽涎进军的高层干部很多都受到了牵连。但就算是受到了牵连,影响了他们力后在党内、军内的地位,但他们目前依旧是一大批党内、军内高级干部。
原冀热辽挺进军一把手肖子敬目前在军委工作,原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兼冀热辽挺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马兴荣在华北局党校工作,原冀热辽挺进军政治部主任吴金南先是去120师工作,后来去了东北,现在又南下去了广西。
除了他们还有目前担任平津卫戍区副司令员的李芳琦。他们都是当初冀热辽挺进军主要干部。
而且当初枪毙高志远,不仅仅是他们的决定。而且下面还有一堆干部牵涉进来。毕竟就算是肖子敬他们也不可能没有任何证据航轻易枪毙高志远这样的冀东暴动旗帜人物。毕竟高志远不是那些普通学生,你怀疑他们是特务,就可以枪毙的。肯定是需要找罪名,不管是不是真的。
当时高志远最大的一个罪名就是勾结吴佩孚。
要把部队拉到吴佩孚那边。
可是怎么落实罪名?当时负责找证据的原冀热辽挺进军的保卫部部长的方果,目前依旧在保卫部门。高志远案子他算是第一手经办人,不知道抓了多少平津地区来到冀热辽挺进军的大学生,以及很多和当年北洋军阀有关系的人。审讯之后,又有多少人丢了性命,那也是一笔糊涂胀。不过冀热辽挺进军枪毙了高志远之后,方果并没有继续留在冀热辽挺进军,反而是迅速离开了冀热辽挺进军,然后来到了晋察冀。因为他在保卫部门经验丰富,聂帅把他安排在了杨全武冀中军区那边。
后来侯景如起义之后,新组建的23兵团保卫部部长就是方果。
还有告密高志远的冀东抗日联军的地下党干部晨飞因为高志远的事情惹了众怒。肖子敬虽然用了晨飞告密的资料,但对于晨飞本人却没有重用。结果他在冀热辽挺进军混不下去大家都鄙视。最后去了东北,现在在哪里,魏红军也不清楚。
反正是牵涉一大批干部。
当然魏红军不怕他们。
当初的冀热辽挺进军当中,目前级别最高的是邓国,已经走到了华中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二书记。然后是宋史论,目前已经是华东野战军兵团司令员,也是淞沪警备司令员。他们都和高志远关系好。
而且这个事情不仅仅涉及到邓国、宋史论。
因为高志远在冀东影响力大,地位高,在整个冀东部队当中都有很高的威望。当初撤到晋察冀的冀东部队有两万人以上,总共组建了六个团。其中冀热辽挺进军才分了一个团,剩下的五个团两个在杨全武一分区,两个在八纵,另外一个先是在晋察冀军区后来去了三分区。
后来晋察冀的战绩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
这些冀东部队改编的五个主力团,也慢慢的融入了晋察冀。当时整个晋察冀主力部队才多少人,这五个主力团几乎占据整个晋察冀部队的四分之一规模,在晋察冀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这么多年下来,走上高位的干部比比皆是。不说其他几个团,就说说留在八纵的那些干部。
洪满去了军委工作,楚河是15兵团政治部主任,冯林奇是20兵团政治部主任。还有高为农目前是对外贸易部东北负责人,杨十三是目前华北工商部副部长,同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工业大学校长。
还有刚刚担任基础建设工程兵司令员的马长庚,这都是出自当初的冀东部队。
目前华北军区的部队,还有华北出身的第五野战军,冀东出身的团级干部一抓一大把。
至于肖子敬、马兴荣、吴金南等人,虽然也算是党内高级干部,但上升势头已经戛然而止上。但冀东出来的那些干部干,目前都是往上走的阶段。就是没有受到当年冀热辽挺进军波及的李芳琦,目前也只是平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包深以前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团长,但已经走到了兵团司令员位置。反而是李芳琦越走越低,成为了包深手底下的副司令员。
正因为这样的情况,可以说魏红军根本不在意他们。以现在魏红军中央委员,华北局书记的地位,根本不会担心他们。但这个事情魏红军依旧是感觉到棘手。
因为魏红军考虑的不是高志远一个人的问题。解决他的事情简单。只要魏红军愿意,邓国和宋史论给证明,加上找出当时的经手干部,那么案子就完全可以重审。但高志远的案子解决了,中共历史上其他的案子呢?这个案子只是涉及到肖子敬他们,但中共历史上很多案子,直接涉及到中央高层领导。
那要怎么处理。
一旦魏红军在这里开了一个头,那么后面的问题要怎么处理。
所以魏红军摁了摁头,道:“你们民政部是什么想法?”
蓝工五在旁边道:“这个案子我们也听张副部长说过。如果这个案子有问题,不应该是我们民政部处理。应该是交给社会部或者是公安部去处理。他们有了结论,我们民政部才能够按照这个结论进行回答。”
魏红军点了点头。
心中对于蓝工五高看了一眼。
本来还以为蓝工五只是一个教书的读书人,没想到政治嗅觉挺灵敏。立马把民政部推的一干二净。
魏红军点头。
这个事情就连魏红军都感觉头疼,蓝工五要是一个愣头青,那么事情反而不好办。
“对,这是正理。回去之后告诉高志远的家人,你们正在核实,让他们不要着急。还有涉及到当时情况的冀东那些指战员的家人,也让他们稍安勿躁。”
送走了蓝工五他们之后,魏红军陷入沉思。
这个事情说好办也好办,但说难办也的确是难办。主要是各种顾忌太多。魏红军想了想,这个事情自己还真是无法决定。还是要和中央领导商量。
魏红军想清楚之后,立马给聂帅打了电话。魏红军给聂帅打电话,倒不是因为自己和聂帅的私人关系。而是因为聂帅正好负责政治法律委员会,正好掌管这部分工作。而且魏红军要提醒聂帅,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些问题肯定会接踵而来。
现在的聂帅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中央领导,每天的工作很繁忙。就算魏红军是聂帅的老部下,但也必须要提前打招呼,让聂帅抽出时间来。聂帅知道魏红军有重要事情,所以专门抽了时间。
好在现在聂帅也在北平办公。
魏红军坐车很快来到了聂帅这边。”高志远的案子不算什么。”
聂帅听到魏红军的汇报之后,也是同样的意思。
高志远的案子在聂帅、魏红军眼中啥也不是。因为这件案子的背后没什么大人物。就是聂帅和魏红军不出手,等到邓国、宋史论他们回过神来,一样可以处理。毕竟相比起历史上,现在的肖子敬、马兴荣、吴金南等人落魄很多。
都没什么分量。
不过聂帅也是脸色凝重道:但这种案子不好深挖,最起码现阶段我们不好深挖。红军,你我都是经历过中央苏区的肃反。包括抗战时期各个根据地,以及整风运动时候也发生过一些过火的事情。对这些案子重新调查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旦重新调查这些案子,就会让人以为我们要以历史问题做什么事情。很有可能会让很多党员干刨风声翻唳草木皆兵。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聂帅在魏红军面前,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案子本身不算什么。怕的是背后的事情。
多少领导历史上都做过一些事情。你跟人说,我们只是重新调查这些案子,绐这些人一个交代,不是为了挖某些领导人的历史黑点。你猜那些领导干部会不会相信?他们肯定以为聂帅和魏红军要翻历史仗,以此来进行政治打击?一旦他们这么认为,他们也会有样学样,挖别人的黑历史。整个党内大家都紧张兮兮,那就出大事了。因为一旦党内气候变成这样,就非常容易掀起党内斗争。这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现在和历史上的八十年代不一样。
历史上八十年代中央开始大平反,很多案子都能够平反。但这不是当时有多么公平,有多么魄力,而是因为当时有棵大树可以背锅。很多案子,可以把具体干部摘出来。
然后推给主席就可以。
主席有足够的实力背锅。
可是那些罪名当中任何一个,但凡让某个干部单独背起来,那都是要身败名裂的。那些一个又一个的罪名,只有主席这样的地位、成绩、名望才能够背得起。所以八十年代很多平反案子,都以主席背锅结束,用不着牵涉其他干部。
可是现在呢?哪里那么容易。
很多案子一旦查起来,必然会得罪当年办案子的领导干部。而且重要的是目前中央干部,仔细论起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历史“黑账”,主席也不例外。一个中央领导的能量是惊人的。
就像是整风运动的时候,在延安发生过一个事情。1936年主持北方局工作的修养同志,认为北方局干部不足,同时认为当时的形势非常紧张。所以让当时在北平地区监狱的党员干部写启事“来“假自首“的方式出狱。用这种方式离开监狱的干部有六十一个人。
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样做。
当时在监狱还有好多党员干部认为这是一种叛党行为,是一种意志消退的行为。所以他们拒绝签字。很多人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才走出了监狱。当中有个人叫韩培一。
整风的时候,他只是八路军一名团政委。和他曾经一起坐牢,利用“假自首“的方式走出监狱的党员干部,都已经是中共高层。他对于这个很是不满。所以提出了异议。
结果被当时审干委员会副主任彭珍和康盛说韩培一是“反中央”,给了留党察看的处分。韩培一不满意,继续抗诉,结果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要送他去医院。
最后还是同样的审干委员会副主任高刚看不过去,为韩培一说话。不过就算是高刚插手为韩培一说话,他也只能是沉浮。毕竟高刚也只是看不过眼,不会真的为了他,就跟修养同志、彭珍、康盛他们闹翻。
“首长,那你看这些事情要怎么处理?”
聂帅想了想道:灶让人告诉高志远的家人,可以去找邓国和宋史论。只有他们出面,这个事情华北局才能够出面。还有处理这个事情掌握大方向,不要追究里面的细节问题。”魏红军点头。
不追究细节,就是不追究具体牵涉人员。魏红军明白这就是一种妥协。
无奈之下的选择。
也是给党内的那些领导干部一个态度。
“首长,我这里最多是华北的事情。只要注意一下,很多问题还是可以解决,影响也可以控制得住。但等新中国成立,全国范围之内确定军属、烈士等,这种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您要有准备才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是说要经济建设,那么全国的力量就能够轻易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
这里面尤其以党内的问题最为复杂。
“嗯。”
聂帅点头。
如果是晋察冀的问题,聂帅完全可以解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其他地方的问题,很多都很复杂。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够稳定党内情绪。”这个事情我会和主席他们商量。拿出一份稳妥的方案。在这之前华北局还是要以稳为主。”
聂帅目前也是如履薄冰。
毕竟从地方中央局一把手,现在成为了党内排名第七的大佬,又负责政治法律委员会。聂帅现在也在调整自己的心里,让自己适应现在的地位。所以这个事情,聂帅需要和主席他们商量,不能自己决定。
“是。”
“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聂帅道:“华北局递交给中央的,在包头组建钢铁厂,以及建设官厅水库的报告,中央已经批准了。我们在苏联的代表和苏联方面谈判,一旦成功苏联就会派出专家指导我们组建包头钢铢厂和官厅水库。从传来的消息来看,谈判整体上很顺利,估计两三个月之内苏联方面就会派遣专家过来。所以你们华北局要做好准备。一定要让苏联专家看到华北局的决心和实力。”
“太好了。”
魏红军大喜。
历史上新中国156个项目,并不都是一次性的。而是经过好多轮的谈判,慢慢的增加到156个项目。其实现在这个时候眼苏联多贷款,多要支援,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好处的。”首长,你放心。我回去之后就开始部署。我们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就等最后这一步。”
第759章 中央人民政府
“一旦包头钢铁厂确定位置,下面就要进入建设阶段。我们需要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厂,而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钢铁厂所在的地方,很有可能需要建立一个城节。包头那个地方环境恶劣,人少地贫,基础条件很差。你们基础建设工程兵部队,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从聂帅那里回来之后,魏红军立马找了马长庚和赵子玉。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