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21章

作者:随遇而安

不少人皱眉。

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全国财经会议,全国高级干部都在。

有不同意见互相争论是正常的。

但这种近乎嘲讽的笑声,还是有些另类。但高刚才不在乎,就像是历史上“三反五反"打老虎的时候,高刚亲自打了-头老虎送给了主席。

高刚面对大

县华明,直接湍再、我们有些赶裂现在也不知道彝不柔恭疮常雨馨;像仅稷蕞毛健听基些许本寄鲍寿享r吴平喪资杰害说什他们否算道单最片,墊速壤诚产焚惶华你的游富。霍

以对他们的看法爱居神明按

布再、再而三地表示要认

他们的眼中,资本家说什么都是重要的事情,都是政府必须要倾听的事情。但人民群众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他们说什么都听不到。毕筧大民群众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些资本家那么能说会道,能够左

右舆论。所以忘记了

左舆论。所以忘记了现在制定的国债政策对于人民群众最有利。某些同志想要把这么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国债政策,改为有利于资本家的方向。薄树春同志,难道我们的财政部不部是人民群众的财政部,

高刚的话已经非常刺耳。

特别是最后的话,对于薄树春是非常严重的质问。

魏红军也渐渐明白。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 -日之寒。

历史上高刚和修养同志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和很多人说的那样,高刚入京之后随着职位的提高野心膨胀,导致发生了后面的事情。

相反两个人的矛盾,时间很长。

早在延安整风的时候,两个人就有过冲突。但当时的矛盾,只是很小的矛盾。可是后面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新中国的组建,两个人在政治路线上的分歧是越来越大。

这才是后面发生事情的最大原因。

从土改开始到现在的财政部国债计划,双方之间都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高刚又不是愿意退让的人。

高刚一开口,直接把局面僵在了那里。饶书石也是非常难看。虽然饶书石在华东是数-数二的存在,但在党内地位差了高刚一一大截。两个人虽然历史上放在一起,但其实两个人目前并不熟悉。两个

人历史上没有渊源,而且也没有在一起工作过。

现在高刚这一下,虽然是冲着薄树春去的,但饶书石也是难以下台。

“我认为高刚同志说的很有道理。"

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向名开口。

因为康盛目前处于休养状态,所以山东地方工作主要是向名处理。向名的资历不算很深,1931年才 入党。工作不到两年就被捕,然后-直到抗战爆发才 走出了监狱。但在这两年当中,他的级别晋升

速度非常快。从一名小学老师担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委组织部长。

走出监狱之后,抗战时期成绩也很好。

解放战争时期先是接管济南, 后来接管青岛,担任青岛市委书记。本来是山东分局第二副书记,不过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 山东军区政治委员傅邱涛上调军委,负责军队复原工作。所以向名成为了

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实际主持山东地方工作。

向名很直接道:“我是真的不太懂。要出台的国债计划对于稳定全国物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人民群众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薄树春同志却只强调资本家的想法?难道说我们现在制定政策,还要

看资本家的脸色?如果是这样,那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建设社会主义?我认为目前的情况不仅仅是简单的国债计划的问题,更是尖锐的路线问题。

随着中央对于各地方大区进行分割。

山东目前几乎是半独立的情况。

康盛虽然不怎么在山东,但他毕竟还是山东分局书记。康盛目前虽然避风头,看起来落魄一些。但也不是华东局领导可以随便对待的人物。

所以康盛担任山东分局书记之后,山东分局在华东局几乎就是独立的情况。

军委又把山东军区从华东军区独立出来。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华东局对于山东几乎没有控制能力。因此向名也不怕饶书石。当然向名也没有把矛头指向饶书石,而是直接指向了薄树春。

向名说的也很严重。

甚至说出这是尖锐的路线问题。

“我们北京的物价虽然趋于稳定,但物价相比起人民群众的收入来说还是高了不少,依旧属于高物价状态。原来制定的国债计划,可以很好的降低物价,这是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事情。不能因为资本

家几句话,就放弃对于人民群众有好处的事情。我认为在这方面财政部是有些不稳重。

北京市委书记赵震生开口。

北京解放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但目前的北京物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依旧是贵了不少。

华北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不是后面不断的接管新解放区,华北的物价早就可以稳定下来。正因为有了华北的稳定,才没有让人民币币值出现更大的波动。历史上这个时

候,人民币的情况比现在可是严重很多。

正因为承担了这么多,华北这边是非常期待这一次的国债计划。

但薄树春作为财政部部长,也是这一次国债计划的实际负责人, 竟然想要反复,这是赵震生不能接受的。赵震生对于薄树春的能力还是很肯定的。

薄树春担任财政部部长之后,进行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财经领域,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赵震生说出”财政部不稳重”,是批评薄树春他们的立场不稳。这种批评已经是非常严重的。

“同志们,同志们。”

陈运主持会议。

看到会议走向变化,立马道:“国债计划是财经计划,大家畅所欲言,但都是为了工作。财政部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工作上的失误。”

陈运立马给会议降温。

每次召开财经会议,陈运都感觉很是为难。

因为说是财经会议,但会议一大半内容都不是关于财经问题的。

不过听到陈运的话,高刚直接道:“是, 就是。不是,就不是。现在某些干部的屁股没有坐在人民群众这边,越发的忽视人民群众的呼声,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会持续的出现

问题。薄树春同志,你觉得呢?

高刚这一次是抓着薄树春不放。

每句话都是针对薄树春。

“我也认为这个问题不能模糊,应该要搞清楚。

本来这个问题是魏红军提出来的。

但高刚突然站出来,吸引了所有的火力。魏红军当然也不好继续坐着。魏红军虽然和高刚也有不少分歧,但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的态度还是一-致的。

工商业者的意见是要听从。

但不能他们说什么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土改问题开始到现在的财政问题,很多干部想的不是按照政策好好开展工作。相反他们都选择用妥协的办法来尽快的完成工作。看起来工作完成了,而且速度也很快。可是他们

是为了完成工作去完成工作,结果妥协太多,隐患也太多。很多干部只考虑如何保证稳定的秩序,还有就是社会上的舆论。

可是他们忘记了目前大部分新解放区的秩序都是民国时期的秩序。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这样的旧秩序,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干部却想要维持这种秩序。

好像这种秩序被打破之后,社会就会大乱一样。

所以魏红军道:“我们制定政策,是要考虑方方面面。但必须要有侧重,要抓住核心问题。不能以现在是和平建设年代的名义,害怕这个害怕那个。”

“他们哪里是害怕这个害怕那个,财政部某些同志是想要自己当城市的老爷,已经不想和泥腿子为伍。”

高刚再次发声。

挤兑薄树春。

“要说顾虑,我们华南分局的顾虑也很多。在目前的华南地区,光是目前我们统计的港币就有三亿左右。我们虽然调低了兑换比例,但依旧收回了不少港币,发行了大量的人民币。所以目前华南地区

的物价波动很大,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深受其害。现在正是需要财政部稳定立场,实施国债计划,打压物价。如果财政部领导自己稳不住立场,那我们怎么相信,财政部是人民的财政部?”

华南分局第-书记罗启容开口。

也是指责薄树春站不稳立场。

总理看到会议失控,心中很是无奈。高刚、魏红军、赵震生、罗启容、向名这些人都反对更改国债计划,而且用国债计划对薄树春发难。

这是总理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所以总理道:“同志们,国债计划是1949年的重要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决定的。我看今天时间也很晚,大家回去先考虑考虑今天的事情。明天我们继续开会。”

第791章惩前毖后

总理和陈运尽量的降低会议的调门。

但完全没有成功。

第二天会议上,总理首先做了检讨。对于政务院这段时间的工作做了检讨。表示政务院成立之后,因为工作台繁忙,所以滋生了一些官僚主义,未能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同志们的批评

总理愿意接受。

总理检讨之后,薄树春也做了-一些检讨。

但他还是认为,现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还是要多听听工商业者的意见。认为他们更懂得经济问题,对于制定经济政策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对于国债问题,他认为可以进行一部分的更改。

这一下可是激怒了很多人。

本来开头的饶书石,这个时候已经是缩了回去。他之前虽然也参加了财经会议,但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激烈的情况。饶书石虽然在华东政治手腕很强,甚至逼得陈帅都要避开的地步。

但饶书石毕竟没有在中央待过。

面对如此局面,他哪里敢继续说话。

总理是希望自己检讨,以此来吸引火力,缓和会议气氛。可惜他的想法彻底落空。大家不敢对总理开炮,所以就抓着薄树春不放,反而让薄树春彻底成为了靶子。

接下来几天会议丝毫没有进展。薄树春是一次又-一次做检讨,但大家都不满意。所以检讨- -次被批评- -次, 根本不让你过关。

其实魏红军还是很佩服的。

党内多少领导碰到这种情况,都不会这样坚持,肯定会检讨自己的错误。但薄树春虽然受到如此的攻击,但有些方面还是非常坚持。当然他说的很多方面也有一些道理。 毕竞全国底子有限,如果工

商业受到很大的打击,那么也会印象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可是他的道理,只是从财经方面考虑的。

他没有考虑目前最紧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