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22章

作者:随遇而安

那就是稳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国债计划出台,会压住物价,的确是影响不少工商业商人的利益。但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比,孰轻孰重还是应该分清楚。

因为薄树春一直没有 完全的承认错误。

结果会议一直延长。

连续开了二十多天都没有结束。从最开始算起,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时间。

总理被迫一直参加会议,也跟着一直在会议 上检讨。因为总理被牵扯在这里,聂帅只能是负责政务院的日常工作。加上这么多地方领导来到北京,影响了很多工作。

但现在的情况怎么办?

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谁也退不了。

因为现在不是谁退后一步的问题, 大家都被架在了这里。魏红军慢慢的明白为什么政治上大家都是你死我活。其实魏红军刚刚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想要现在这样的结果。

但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完全超出了魏红军的预料之外,事情甚至已经不是大家想要控制就可以控制下来的。

高刚是不会退让的。

因为现在高刚要是退一步, 那么这么些日子的批评算什么。

其他人怎么看高刚。

他的意思很简单,薄树春没有资格继续担任财政部部长。包括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罗 启容、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向名,他们都是一样的意思。他们都要求政务院改组财政部,让薄树春让出部长的位置。

魏红军现在不说话,也已经是默认为这样的态度。

因为既然情况变成这样了,魏红军也不可能退缩。现在魏红军要是退一步,那魏红军就彻底失去了其他人的支持。结果财经会议上,批评越来越尖锐。

高刚甚至都说出了“薄树春同志这一次的问题, 我认为决不只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思想品质问题,作风和路线问题。”

可以说批评的调门是越来越高。

主席虽然没有参加会议,但总理每天都把会议内容报告。

主席知道现在的情况不好。

如果放任财经会议继续下去,很容易引起政治风波。因为情况继续恶化,最后主席只能是选择- -方,抛弃- -方。 但这不是主席想要的。因此主席开始单独和一些领导人见面谈话。

“土改工作会作议的报告我看了。”

主席身上披着棉衣,手中拿起烟,用浓厚的湖南口音道:“你们的土改工作会议开的很好。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情况大不一样。战争年代-切为了战争,所以就算土改稍微有

些问题,但战争空气也会掩盖土改空气。土改的一些问题,不会闹出很大的事情。可是和平年代完全不一样。和平年代因为没有战争空气,所以土改工作就显得非常突出。土改

稍微有问题,那么对于社会震动就特别大,地主叫唤的声音就特别尖锐,受到社会关注。所以新解放区的土改干部和平土改倾向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解放区一些

干部想要和平土改的想法,对他们不要太过苛责。

战争年代土改打死-两个地主, 并不会造成什么很严重的后果。因为相比起成千上万死亡的战场来说,土改当中的一些问题,简直是小的不能再小。

但和平年代不一样。

这个时候土改,你要是打死几个地主,那么影响就会非常不好。

走过战争年代,经历过那么多政治运动的主席,反而在干部方面比较心软。

为那些t改干部说清。

主席虽然是党的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但他也要尊重规矩。目前全国的土改工作是魏红军负责,对于那些土改干部工作的评价,乃至于对这些土改干部的处理,魏红军的话语权是最重的。

主席尊重魏红军的工作。

所以只是求情,而不是下命令。

魏红军道:“主席,我历来反对以土改的名义对地主富农乱打乱杀。但土改不是简单的分田,是推翻农村的反封建制度的事情。和平分田的思想,就是放弃反封建,只是想要

完成分田任务的敷衍态度。这种思想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是和平建设年代,更多的是我们不少干部错误理解和平建设。他们认为和平建设就是社会没有混乱,安安稳稳的

完成工作。但新解放区的封建情况非常严重,如果不去打倒他们,看起来社会很稳定,但其实就是旧秩序没有被打破。因此我的想法是,对这些干部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土

改的伟大意义。如果有人还无法理解土改的伟大意义,那么这样的干部就没有资格继续负责土改工作。

主席点头。

虽然魏红军并没有完全遵从自己的话,但主席更喜欢这样的魏红军。

道:“我们对待干部不能因为有过错误就抓着不放。能够改过自新就是好干部。"

“是。

“华南分局的陈韬同志很不错。”

“主席,陈韬同志年轻,但他很敏锐。平时工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能够很快抓到问题的核心。他算是半路出家,但农村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是一名年轻,但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

魏红军没有吝啬对于陈韬的赞赏。

魏红军在晋察冀弄出”盛县经验'的时候,陈韬还是级别太低。但这一次他在中南局第一 个批评"和平土改”的问题, 甚至影响到了全国土改工作会议。

主席是看过全国土改会议和中南局土改会议的文件。

所以对于陈韬印象很深。

“这样的年轻干部要多保护,多培养。”

是。"

主席接下来询问一下目前土改工作的情况。

魏红军虽然工作很忙,但土改是所有的工作的基础。魏红军隔一段时间就会关注土改问题。所以对于主席的问题回答自如。主席静静地听着魏红军的报告,偶尔插话,谈自己的看法。

魏红军拿着本子,记录主席说的话。

这是魏红军的习惯。

魏红军不管是去哪里,都会带着笔。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不管是谁说的话,只要是觉得有道理,觉得工作当中有用处的都会记录下来。

关于土改问题谈了四十多分钟。

之后主席才道:“最近的财经会议我也听说了。”

魏红军没说话。

因为魏红军也不明白主席的意思。主席看着魏红军道:“你怎么看薄树春同志?”

魏红军变得很认真。

道:“主席,我和薄树春同志在一起工作也有一 段时间。 他的工作能力很强,在财经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担任财政部部长以来,财政部的工作井井有条,全国财政工作也越来越正规化。

魏红军很肯定薄树春的能力。

这不是吹捧他。

而是魏红军真的认为,薄树春是党内少有的,财经领域的高手。魏红军批评薄树春,也从来不是批评他在财经方面的能力。

魏红军继续道“但这一次的事情,他的确是有问题的。他不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这边,现在全国百姓都在等待物价下降,人民币币值稳定。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央的很多领导想要听人民群众的

呼声变得越来越困难,可是那些大资本家有的是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对我们的中央领导传话。而我们的千部越来越重视他们的话,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情况。

“嗯。”

主席脸色凝重。

道:“是啊。我们才进城多长时间,大家就开始脱离群众了。‘人民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我党能够走到现在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这个问题需要重视起来。”

“是。”

“不过人才难得。对于我们的干部还是要惩前毖后,不能一-棒子打死。”

魏红军有些明白主席的意思。

主席还是很爱护干部。

结合之前土改问题上的干部,以及薄树春的问题,魏红军知道主席并不想大动干戈。中南局的邓志辉,还有财政部的薄树春,主席都很看重他们的才华。

只要他们不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主席是愿意保护他们的。

“主席,薄树春同志检讨在会议上总是无法通过。”

魏红军还是隐晦的说了现在的情况。

薄树春目前还在硬顶着,虽然一直在检讨,但在核心问题上一直不认错。只要薄树春不认错,那么现在的事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就算主席出面也是一一样。

大家都已经架炮,就等着一炮轰开财政部。 如果刚刚开始是工作分歧,那么事情到了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工作分歧。各方实力派开始把目光放在了财政部这里。

现在的情况主席也只能是协调。

主席总不能为了保护薄树春一一个人, 就把这么多反对的干部全都处理。主席听明白了魏红军的意思。因此主席道:“有错就要承认,不过也不能抓住不放。”

“是。”

送走了魏红军之后,主席仔细思考了良久。

好一会之后,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信。然后把信折起来,在上面写上“请伍豪同志转交薄树春同志”。信中对于薄树春进行了批评,要求他必须要在财经会议上进行检讨。

1948年12月3日,财经会议进行的第28天。

陈运再次主持会议。

薄树春刚刚开会就做了检讨。这一次检讨, 薄树春承认自己在国债计划当中,立场上出现了问题。这是因为自己脱离了群众,未能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

薄树春整整被批了二十天,这算是第一次做 了如此的检讨。

薄树春检过之后,陈运开只遵:“大家批评薄树春同志的错误,我非常赞成,国债问题上他立场不稳是错误的事情。但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自己就有不少错误。我的错误要是仔细说起来,那真是三

天三夜也说不完。在座的其他同志谁敢说自己没有错误。薄树春同志的错误是很多的,可能不是一斤两斤,而是- - -吨两吨。但是,他犯的错误再多,也不能说成是路线错误。工作当中的错误,我们就从

工作上说。说成是路线错误是不对的,我不赞成。

陈运之前虽然想要降低调门,但并没有真正出头。

但这一次不一样。

主席找陈运谈过话。毕竟全国财经会议是陈运主持,陈运必须要出来把会议拉回正轨当中。所以陈运继续道:“此次的事情我也有错误。因为我在驻扎财经委工作的时候,没有把握住立场,导致薄树

春同志也跟着犯了错误。我在这里做检讨。

陈运直接说,自己也有错误。

用自己来降低会议的调门。陈运在党内也缺乏嫡系人马为他摇旗呐喊,但各方势力对他也没有多少恶感。现在陈运主动站出来,大家也不好苛责陈运。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