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30章

作者:随遇而安

维护好和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对于中国出口是非常利好的事情。

当然魏红军没有时间参与具体事情。但魏红军可以帮毛泽民挑选最适合的干部配合他。

800国产火箭炮

政务院会议之后,改务院各部委开始进行又一次的调整。政治法律委员会这边得到政务院支持之后,迅速成立中央救灾委员会,聂帅亲自担任救灾委员会主任。原农业幅部长李树成和内务部部长蹴绝哉、丙务部副部长吴新宇担在教灾委员会副主任。

聂帅工作多,所以这个主任职务是兼任的。

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救灾委员会要协词很多部门和地方政府,所以需要聂帅这个级别的干部坐镇。要是聂帅不坐镇,只有李树成和吴新宇,那么日常工作当中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不见得配合你。李树成年纪大,而且是大家族出身,从小就没有吃过苦,对于农村也不熟悉。中共的农村政策又和历朝历代的农村政策有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后衣村主要工作他是土改。所以李树成在农业部过得不能说是整屈,反正就是非常不适应。甚至他本人不见得支持中共的农村政策。

平时农业部的工作都是副部长李少成一手负责处理。

因为李树成不是中共党员,所以李少成除了是农业部副部长,还是农业部党组第一书记。

但李树成和其他民主人士又不一样,因为他和中共洲源很深。中共一大就是在李树成家里召开,他的跑第李汉俊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1927年牺牲。四一二之后,李树成和中共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断。

李树成和中共高层很多领导人私人关系很好。

此次成立救灾委员会,李树成就担任副主任。相比起农村工作,李树成对于救灾工作倒是不陌生。到了这个时候李树成几乎已经是不再管农业部的事情。工作中心完全转移到了救灾工作当中。

不过李树成依旧保留农业部部长职务,李少成以副部长的身份代理农业部部长职务,处理农业部的工作。

中央救灾委员会之外,政治法律委员会接连成立中央防汛委员会和中央防疫委员会。都是聂帅亲自担任主任。然后从内务部、水利部、卫生部这边抽调干部参加这个委员会。魏红军这边也是迅速拿出了轻工业部和食品工业部的并入方案。

食品工业部本来就没有多少人。

因为食品工业部成立这十个月以来,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些应该是属于食品工业。加上地方中央局和地方大区一直以来权力大,所以食品工业部也就能够控制华北这边的一些食品工厂。所以其他中央部委人员扩大的时候,食品工业部根本发展不起来。

这一次正好可以直接并入轻工业部,成为了食品工业局。原来的食品工业部部长杨力三担任新成立的轻工业部部长,原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宋玉合担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兼食品工业局局长。这份方案得到了财政经济委员会其他领导的支持。

最后方案到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都得到了批准。魏红军提交了这份方案之后,开始和毛泽民讨论"哈交会"的事情。毛泽民很重视"哈交会”。

希望利用这一次的哈交会',了解一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需求。所以在选择哈交会筹备委员会上很是上心,毛泽民亲自担任哈交会筹备委员会主任。魏红军推荐纺织工业部部长曾善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曾善资历深,级别高。

也是目前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候选人。而且纺织工业也是目前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曾善在担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之前,在华东局是负责财经工作的。对于这些都很熟悉。

然后从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农业部、林垦部抽调干部进入哈交会筹备委员会'。毛泽民最后决定对外贸易部东北负责人高为农担任哈交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在哈尔滨办理哈交会。高为农从晋察冀调到东北,开始在大连负责组建贸易公司。后来对外贸易部成立之后,担任贸易部大连负责人,东北负责人。

毛泽民对于高为农在大连的表现很满意。

所以把这一次"哈交会"的组建工作交给了高为农。魏红军也是频繁和下面的部委开会。

希望大家都重视起来。

把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拿出来。

当然魏红军还要时时刻刻关注煤炭工业部和燃料工业部的事情。目前这两个部门最大的事情,一个是玉门石油基地的建设,一个是全国煤炭工业的整合跟重要煤炭工厂的机械化改造。

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电力工业是这一次承接苏联援建数呈最多的。魏红军肯定是要时刻盯着。

“贺老总。"

“魏副总理,你们华北军区弄出了大家伙。”

2月末结束了七届三中会议之后,先是上调地方干部,然后是中央委员会和书记处改组,接着调整中央部委,加上手中的工作,魏红军一直忙到了五月初。不过今天却来到了城外。

因为张家口兵工厂弄了一个大家伙。

不仅魏红军到了,总理、聂帅、贺老总他们都到了。魏红军和其他人都熟悉,唯一不熟悉的就是贺老总。但魏红军对于贺老总的印象还是很深的。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和晋绥军区有过好几次合作。

贺老总做事情都非常散亮。

晋察冀几次抽调部队编入晋绥军区这边,贺老总对这些部队都非常够意思。真正做到了尊重这些部队的历史,尊重这些部队的干部。正因为贺老总做事情敞亮,所以晋察冀部队很容易就融入了晋绥部队。

“算不上是我们华北军区的。当时是军委把这个项目放在了我们华北军区。”“那也是张家口兵工厂给力。”

两个人说说笑笑来到了看台。台

这一次能够惊动这么多领导,连总理和聂帅都亲自来到现场,是因为张家口兵工厂弄出了国产火箭炮。这个国产火箭炮倒是和魏红军没有多少关系。这是中央和军委的项目。

主持这个项目的钟临是中国的兵器专家,号称中国"火箭炮之父’。十来岁念了湖南甲等工业学校,后来进入电气公司学习电学,成为了电气公司技术员。后来党组织安排他去沈阳兵工厂,在这里开始接触兵器制造,成为了沈阳兵工广的技术员。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了沈阳兵工厂硫酸厂的厂长。

九一八之后来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后来国民政府派他去美国麻省理工学习兵械制造技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汉阳兵工厂附属硫酸厂的主任。

抗战的时候,汉阳兵工厂迁往湖南辰溪。钟临负责去辰溪组建工厂。

1946年他在在国民党的兵工署发现了一枚美制小型火箭弹,他将其偷运到成都,并进行了分解研究和改造,最终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枚火箭弹。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钟临带着这些资料来到了石家庄,中央非常重视钟临,所以是聂帅亲自迎接钟临。之后钟临就加入了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担任兵工厂总工程师。组建了火箭技术室,开始负责火箭弹的研制。

然后他以华北张家口兵工厂(原晋察冀兵工厂)为基地,从全国搜罗了这方面的专家,成立了研发小组。这个研发小组组员,都是后来中国科技行业赫赫有名的专家教授有迫击炮长炮榴弹的研制人﹔也有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者,DF-1导弹仿制负责人﹔有火药与固体推进剂专家;还有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CZ-3运载火箭总师。

中国各方面基础弱,但优势就是能够聚集有限的力量做重要事情。

就像是这一次这样。

中国是缺少技术人才,但全国范围之内搜罗的话,这种技术人才还是不少的。这些人联合起来专门公关一个项目,效果是相当好的。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而且在公关一个项目的过程当中,还能够培养一批技术人员。

就在不久前,他们的研发小组成功研制了国产火箭炮,然后在张家口兵工厂生产了第一批国产火箭炮。这批国产火箭炮秘密送到了北京,接受军委领导的检验。钟临亲自带着火箭炮给军委领导试验。

魏红军看着这一批火箭炮的资料。

因为是49年4月份制造成功的,所以取名为"494火箭炮",或者是"49式6管火箭炮"。第一批四门火箭炮参加检验。

“轰轰轰―—”

总共试射了三轮。

打完了之后,总理都忍不住拍手道:“好,好。”

其实°494火箭炮,在各方面比美苏火箭炮差了很多。不管是射程、准度还是火箭炮的威力,甚至移动上,都有很大的问题。但对于中国这样一直以来火力很差的军队来说,这样的火箭 火力覆盖歉力,让总理和其他人都很满意。

就是魏红军也是如此。

目前中国和苏联谈判,想要进口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但过程不是很顺利。

历史上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从苏联购买了240门喀秋莎火箭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历史上抗美援朝早期,中国军队就是带着国产火箭炮入朝的。大约三个营的部队。

“钟临同志,好样的。"

总理握着钟临的手,连连说好。

魏红军在旁边问道:“钟临同志,这种火箭炮的生产能力如何?““司令员,按照正常情况,一年大约能生产100门左右。"

“100门。”

魏红军想了想,对贸老总和杨全武道∵"我想跟军委申请,在我们华北军区组建火箭炮团,装备这一批国产火箭炮,归属正在组建的苏械部队使用。让部队先用用,看看有什么问题就立马修改。"“我看可以。”

杨全武大大咧咧的道。

贺老总在旁边,等杨全武说完之后,乐呵呵的道:“我也觉得可以。先让部队试试,如果有问题可以修改。"魏红军心中叹气。

徐帅动不动就以身体原因要求休养,平时也不怎么管总参谋部的事情。杨全武作为第一副参谋长,几乎是代理总参谋长职务,处理总参谋部的工作。不过看杨全武这个样子。这个什理总参谋长怎么看都难以长久。

之前是聂帅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宠着杨全武。现在贺老总负责军委工作没有多长时间,而且贺老总脾气还可以。可是等到彭老总或者是林帅进入军委,负责军委工作,杨全武这个样子必然会跟他发生冲突。杨全武这个狗脾气,说不定就会和彭老总、林帅他们起冲突。

但这个事情魏红军现在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两个人现在都不是抗战时期。现在魏红军已经是排名靠前的政务院副总理,杨全武是代理总参谋长,很多话不好聊。魏红军只能是转头对钟临道:“钟临同志,你们能不能派人全程跟着部队,检验这一批武器的使用情况。"

“这是应该的。"

总理看魏红军已经在考虑这一批火箭炮怎么使用,所以笑着对聂帅道:"魏红军同志做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抗战时期抢东西也是一等一的。"

聂帅也是笑着回答。

总理道:“积极性高是好事情。”

第801章统一度量衡

办了简单的庆功宴之后,总理、聂帅、贺老总他们都走了。很快杨全武、总后勤部部长赵陆他们也跟着离开。

他们此次过来就是为了检验一下国产火箭炮的威力,整体上他们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比不上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但也是能够大大加强部队火力的利器。既然完成了检验,他们当然是要高开,他们还有一天堆工筰要处理。现在魏红军替华北军区申请了火箭炮团,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全都是华北军区自己的事情。

其实魏红军是抢占了先机的。

谁让国产火箭炮是张家口兵工厂率先弄出来的。虽然现在张家口兵工厂已经归属军委,归属第二机核工业部领导,但他的前身是晋察粪兵工厂,和华北军区是割不断联系的。所以跳红军开口的情况之下,当然是最先便宜华北部队。

魏红军这一次抢占这个火箭炮团,真不是为了把好东西都留给自己部队。而是朝鲜半岛的情况是越来越不好。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今日城上个月刚刚过来访问中国,和主席已经是透漏了一些想法。苏联那边已经加紧给朝鲜部队装备苏械武器。坦克是一批一批送到朝鲜。

今日城的意思是,希望中国方面把在解放军当中的朝鲜族部队移交给朝鲜。在东北地区朝鲜族组成的部队是很多的。

从抗联时期开始,一直到组建东北野战军的时候,部队当中都有大量的朝鲜族指战员。特别是东满军区那边的部队,近半都是朝鲜族指战员。

第四野战军入关南下的时候,部队当中有近五万朝鲜族指战员,在东北还留下了近两万人的朝鲜族指战员。其中王秋云率领的15兵团就有超过两万人的朝鲜族指战员。因为15兵团46军,就是以是东满军区的部队组建的。所以相比起其他部队,15兵团朝鲜族指战员最多。

中央正在讨论朝鲜的要求。

因为主席明白,自从韩国和朝鲜分别独立建国之后,双方的关系非常紧张。现在苏联如此大规模武装朝鲜部队,而且给的武器都那么好,情况越来越不受控制。他们现在又希望中国移交朝鲜族部队。

明显就是为接下来的冲突做准备。魏红军是政治局候补委员,虽然在政治局还没有资格投票,但平时能参加政治局会议,也能够游览政治局委员才能够看到的机密文件所以明白这些事情。

时间不等人。

朝鲜半岛的冲突脚步是越来越近。

苏械部队必须要尽快的组建完毕,还要让苏械部队的指战员适应多兵种作战。因为苏联答应的武器正在源不断的送到中国,所以军委已经是下令再次抽调两个军的部队。一个是出身第五野战军18兵团的65军,也就是曾经的晋察冀第一纵队,杨全武嫡系中的嫡系部队。一个是出身第二野战军的15军,就是历史上第二野战军的12军。

随着12军和65军北调,苏械部队已经下辖12军、65军、71军、74军四个军。

这还不足。

魏红军申请军委可以从第三野战军再调一个军,把目前组建的苏械部队变成五个军,加上其他配属部队,能够有30万人以上。只有这样规模的部队进入朝鲜半岛之后,才能够打大仗,打大的歼灭战。

给这支部队增加一个火箭炮团,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本来就是一次突袭,就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最好可以大量的歼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给下面的战役创造机会。

如果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爆发的时候,志愿军部队能够有成建制的三到四个火箭炮团,绝对能够给敌人大量的杀伤。至于如何使用火箭炮,什么情况下使用火箭炮,部队必须要尽快的适应。所以魏红军才申请在华北军区建立火箭炮团。

大家都走了之后,最后就剩下魏红军和几名华北军区的干部。魏红军和贺老总说的时候很是客气,表示钟临的火箭炮项目是军委的项目。但毕竟这个项目是依托张家口兵工厂完成的。加上钟临目前还是属于华北军区的干部。

所以魏红军还是非常高兴。对钟临道:“钟临同志,你给我们华北军区争了光。”“司令员,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这个项目。”

“钟临同志,太谦虚了。”魏红军越看越喜欢。

钟临不仅仅是武器专家,还是一个管理型的武器专家。这种专家是目前最缺乏的。

懂技术、懂管理。

难怪历史上钟临甚至做到了重工业部副部长的位置。

钟临看了看左右,对魏红军道:“司令员,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尽快的解决。如果不解决,不仅影响我国部队的后勤统一,对于我国的武器国产化他有很大的阻碍。不灰仅是武器国产化,对于我国工业自主化也是很大的障碍。“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