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分析目前的现实情况。
最后道:"我们现在需要更大规模的组建高炮团和汽车部队。苏联帮我们组建的十个高炮团,如果真要打仗,数量根本不够。而且这十个高炮团很多都有任务,真要打仗也就三四个团能够参加。"“对。”
魏红军点头。
道:"所以我们需要和苏联再购买一批防空武器。短时间之内最少还要再组建十个高炮团。”赵陆皱眉。
目前解放军除了苏联援建的高炮团之外,还有解放战争缴获国军防空武器组建的一些防空部队。但真要面对抗美援朝,还是远远不够的。但赵陆道:“老魏,想要购买苏联武器,哪里是我们后勤部能够决定的。得你们领导决定。”
“我知道。"
魏红军点头。
不过道:“但这需要军委写报告。我的意思是,你去和总参谋部杨全武同志商量这方面的事情,然后你们两个部门写一份报告交上去。"“你自己怎么不去?”
“我不方便。”赵陆没说话。
一下就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都是聪明人,点到即止。魏红军继续道:"老赵,你知道现在我华北军区总共有多少卡车吗?““1900辆左右。”
“对。”
魏红军点头。
道:"目前我们整个华北军区总共才1900辆卡车。这还是因为组建苏械部队的原因。目前我们组建的苏桔部队拥有1304辆卡车,剩下那么多部队卡车加起来才60辆。一旦我们的苏城刻队赏的进八朝鲜半岛打仗,那么1300辆卡车就要保障我们三十万部队的后勤物资。你说说这行吗?“
“远远不足。就算不考虑战场损失,光是靠着1300辆卡车保证三十万部队的后勤物资是捉襟见肘的。"“对。”
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靠的是铁路、卡车,加上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才能够保障部队的后勤。但去了朝鲜半岛呢?
大部分都要靠着卡车运输。1300辆卡车,根本啥也不是。
魏红军道:“30万部队的后勤工作,再考虑美国人的空中优势,考虑战场上的损失,我们最少需要一万辆以上的卡车。而且到时候入朝的部队可能就不只是三十万人,也就是说就是一万辆也不够。我们最少要准备两万到三万辆卡车,包括培养足够的卡车司机。这都需要你和总参谋部那边商量出一个结果。
赵陆没说话。
好一会道:“老魏,此事我知道了。我会和老杨讨论此事的。”“拜托了。"
第803章书记处会议
魏红军和赵陆谈完之后,赵陆只能是让了-步,同意钟临去计量局。得到赵陆同意,魏红军立马就上调钟临担任计量局副局长。
计量局成立之后, 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慢腾腾的工作。历程干和钟临两个人都是干实事的,他们多年在民国的军工领域工作,深知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当时民国上上下下一堆买办,对于工业发展
没有多少兴趣,也没有多少投入。这让历程干、钟临这样的人才,才华和满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现在新中国成立,全国焕然一新,到处都是勃勃生机,所以他们
不想浪费任何的时间。再说他们两个人年龄都已经不小了,历程千六十一岁,钟临四十九岁。历程干非党员,但也听说了七届三中会议通过的退休制度,明白自己目前时间不多。
正因为珍惜时间,所以他们两个人没有浪费- -点一滴的时间。迅速去各地方招人,包括在大学招人,短短不到二十天之内已经是大致完成了计量局的组建工作。
对于计量局的工作魏红军也是鼎力支持。虽然计量局的工作不像是其他工业部门门那样有立竿见影的工作成绩,但却是工业发展必须的东西。
所以历程干和钟临想要的干部,魏红军基本上都会满足。
等组建了计量局之后,历程干和钟临就组织以钟临为首的代表团赴苏。这个代表团人数不少,足足有二十多人。
历程干给魏红军保证。
1949年
年末之前计量局肯定能够出台最基础的工业标准。不过光是靠着中国自己肯定不行,因为中国这边没有任何的基础。所以钟临他们去苏联就是为了从苏联弄到苏联工业的整套标准。这个整套
是,苏联整个工业体系当中的标准。
目前的中国很多产业都没有,或者说未来好长一段时间当中也会如此。
不过为了未来着想,计量局是希望把苏联所有的工业部门]的标准都弄进中国。甭管那些标准现在有用还是没用。只要把这套标准带到中国,那么中国就可以慢慢的进行学习和改正。
魏红军同意历程干和钟临的想法。
现在不用,未来也能用。
所以魏红军给总理汇报,想要通过总理给驻苏联大使王家祥同志联系。希望王家祥同志可以帮助钟临同志,联系所需要的各个部门。让钟临同志可以顺利的从苏联带回他们的工业标准。
不过军工厂这边就没有那么复杂。
第二机械工业部把全国各大兵工厂聚集起来召开会议,赵陆亲自主持会议,以命令的形式要求所有兵工厂开始统一手中的尺子。 要求所有的兵工厂短时间之内必须要适应。
绝对不能出现武器和弹药不匹配的情况出现。
当然说起来容易。
但其实做起来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容易。
毕竟中国的兵工厂来源复杂,各个国家的标准都有。想让他们一-夜之间改变习惯,哪里是想象当中那么容易。甚至有些兵工厂以生产任务重为由,想要反对赵陆的想法。但平时看起来很好说话的赵
陆,态度非常坚定,再怎么困难也要推行。甚至宁愿暂时停止生产,也要先进行整顿。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赵陆的态度如此坚决。他们不知道的是,赵陆现在很是急迫。
因为他相信魏红军。
主要是大家都出自晋察冀。多年的合作,从抗战时期开始,他是亲眼看到了魏红军多次成功的判断,这让赵陆非常信任魏红军的判断。
他一想到有可能和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美军这样强大的军队打起来,就觉得心中紧张。但具体打不打,赵陆这个级别的干部也无法决定。
所以他只能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等以后真的爆发了战争,然后再进行这些工作,那就来不及了。如果打仗的时候出现弹药和武器不匹配的情况出现,那会害死人。
历史上抗美援朝就发生过这种事情。
国内有些兵工厂生产的炮弹,好不容易运到了前线,结果根本匹配不上那些大炮。后来调查发现,并不是兵工厂偷工减料,或者是有什么问题。就是因为各个兵工厂的标尺、标准有问题,用的尺子
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赵陆就是要在打仗之前,解决各大兵工厂标准不统-的问题。
赵陆先开了军工厂统标尺的会议,然后和总参谋部开会。杨全武对于赵陆的想法很是支持。自从和魏红军谈过之后,杨全武也是很着急。杨全武是和国军美械部队打过仗的,知道美国军队火力的
强大。现代战争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制空权,一个就是后勤工作。
恰怡中国在这方面是落后的。
以中国的能力,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是不可能的。
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购买苏联的东西。因此杨全武和赵陆两个人联合写了报告,希望军委能够从苏联购买十到二十个高炮团装备,然后再从苏联购买两万辆左右的卡车。
报告交上去之后,贺老总有些举棋不定。
贺老总刚刚从西南军区司令员来到军委,才刚刚接手军委工作,所以很多事情还不是很清楚。不过虽然入京时间不长,但贺老总已经是感受到了中央这边的意思。光是这段时间中央和军委开会,都
是讨论如何裁军,如何让部队转为生产单位,如何减少军队开支。
中央现在是千方百计的减少财政支出。
目前财政支出当中军费是第一-位的。
所以第一刀都是砍向军队。
可是这个时候杨全武和赵陆两个人代表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要求购买这么多东西,贺老总无法批准。最后贺老总没办法,只能是把报告上交主席。
因为主席同样也是军委主席。
主席接到报告之后,很快在报告上批示。
支持杨全武和赵陆的意见。
因为主席也在为朝鲜的问题头疼。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目前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冲突一直存在 ,当然更重要的是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越发激烈。从去年开始的柏林危机,最后虽然是苏联退一步结束了
危机,但却把冷战推到了新的高度。在美苏超级大国争霸的时候,他们之间任何的何冲突,都会影响下面小弟的外交政策。
主席推演朝鲜半岛的情况之后,心情一直都很沉重。
但现在和平是主流,最起码在国内是如此。包括中央内部很多领导都不会考虑打仗的事情。所以主席虽然是党政军-把手, 但有些事情也不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现在杨全武和赵陆上这样的报告,让主席非常满意。
增加高炮团和后勤大卡车数量,对于以后进入朝鲜半岛作战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主席批准这份报告之后,把报告转交中央委员会讨论。
并不是那么容易。
毕竟十到二十个高炮团装备和两万辆卡车并不是小数目。大家并不是很同意把钱花在这方面,毕竟有这钱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不是更好。特别是1949年中国已经大规模接收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财
政支出非常大。这个时候又购买这么多武器装备,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现在国内也没有多少战争。
一个是东南军区准备跨海作战,解放金门岛。一个是西南军区准备派兵进入西藏。
除了这两个军区之外,其他的战斗任务都是剿匪任务。并不需要组建这么多高炮团和增加这么多大卡车。
最终还是主席说服了大家。
才艰难的通过。
最后主席点名在苏联休养的林帅作为全权代表进行谈判。
林帅在苏联任务不轻。
除了高炮团和大卡车的问题之外,林帅目前在苏联还负责重武器进口的谈判。主要是四个火箭炮团的装备,以及五个师的炮兵师装备。
苏联虽然不是很情愿。
但耐不住中国这边一直磨。从1947年伍豪同志第一次带 着庞大的代表团访苏开始,中国和苏联就-直进行 武器方面的谈判。先是叶帅,后来是徐帅,现在又换成了林帅,轮番和苏联方面进行谈判。
中国是非常恳切的表达想要购买苏联重武器的愿望。
特别是火箭炮和重炮。
从开始到现在都快两年时间,中国这边一直不放弃,一直想要购买。
苏联开始不愿意。
只愿意给中国一批轻武器装备。可是随着柏林危机的爆发,中苏合作的深入,苏联在这方面开始退一步。因为苏联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个远东盟友。但苏联无法满足中国要的数目。
双方目前达成了大致的协议。
苏联在- -年之内给中国两个火箭炮团和三个炮兵师的装备。
在军委考虑未来作战,进行武器装备更新的时候,书记处扩大会议召开,讨论东北“三反五反运动"的成果。同时准备在全国范围之内推广东北的“三反五反运动”。
但会议开始之后,情况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顺利。
因为大家对于“三反五反运动”的认识各不相同。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