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12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双方分歧很大,争论非常激烈。

很多苏联专家写了报告给苏联,表示克拉玛依这边已经没有继续勘探的必要。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毕竟是中国和苏联一起开办的。苏联方面的领导人更相信自己的技术人员,所以想要从克拉玛依这边撤出来。但中方技术人员一直坚持这里一定有油田,反对撤出来。反而主张应该更进一步,进入腹地进行勘探。

中苏两方谁都无法说服谁。

所以迟迟无法做决定。

不过最近事情出现一些变化。那就是中苏石油股份公司,苏联方面准备把股份全都让给中国。随着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当中苏联股份撤出,中国这边成立中国石油新疆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公司,他们是支持中方人员的观点,想要进一步进入腹地进行勘探。

地质部那边根据中方技术人员的判断,以及中国石油新疆公司的报告,也是认为克拉玛依这边应该是有石油的。只不过毕竟苏联专家曾经给出了判断,这里有石油,但储量应该很低,没有多少开采价值。

所以地质部虽然赞成中方技术人员的判断,但也无法决断。

不过魏红军知道之后直接拍板,尊重一线技术人员的判断,支持中国石油新疆公司的报告。因为魏红军知道,前线技术人员,特别是中方技术人员上交的资料是正确的,那边正是克拉玛依油田。应该说他们都已经找到了最准确的位置。历史. 上他们进入黑油山之后的第一口井,也就是他们现在要在腹地设立的一号井,就喷出了石油。

所以魏红军支持挺进黑油山,钻探1号井。

然后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当中,更重视松辽平原的勘探。不是因为松辽平原油田更好,而是因为在东北发展油田之后,容易从苏联获得机器设备和技术,建设炼油厂。

“老魏,人不够啊。”

于秋里是石油工业局局长,也是这一次石油小会战的直接指挥者。

会议结束没两天,他又找上了魏红军。

“怎么了?”

“我刚从东北回来。我们要勘探的那些地方,很多都是荒无人烟的,衣食住行都是大问题。现在已经是八月份,再过一个多月东北天气就会下降,晚上的温度很快就会成为零度。我们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现在我们的钻井队已经开始奔赴东北,到了东北之后他们的任务很重,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竖井。总不能要求我们的钻并队,一边打井,一边还要他们自己管理后勤。”

“你们没有人吗?“

钻井队的确是艰苦。

但石油工业局也不是没有人。于秋里耸耸肩道:“老魏,中央和军委当初就批准了一个师的石油工程部队。而且石油工程第一师,目前全都变成了石油工人。目前玉门油田拥有三十多个钻井队,都是第一师部队。 我们现在哪里有人,为了这一次小会战我把能够动用的人都动员起来了。 我和东北政府那边接触过,他们说现在全力支持抗美援朝,抽不出多少人帮我们。”

说起这个于秋里有些生气。

石油小会战,这可是中央的决策。

但东北那边并不是很热心,自己想要和东北局干部见见面都不容易。于秋里知道,自己虽然是燃料工业部副部长,但在东北真是没什么牌面。

因为于秋里和魏红军一样都是赤卫队出身,然后一直在湘赣军区,后面跟着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会和。之后一直跟着六军团,后来是120师,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所以虽然也是中央红军出身,但其实和一军团、三军团干部不熟悉。

可是东北基本上都是115师出身的干部。于秋里又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才没工夫搭理于秋里。这就是新中国早期地方主义、山头主义最明显的情况。

他本来是想要找燃料工业部部长林大峰。因为林大峰在东北工业领域人脉很广。

不过于秋里和林大峰不熟悉。于秋里一直 在玉门油田负责组建石油基地,这一次是为了石油小会战才回到了北京。加上现在的事情,也不是东北配合就可以,而是石油工业局本身的力量不足。

于秋里熟悉魏红军。不仅在延安一起完成过“新式练兵”,后面和傅作义打仗,晋绥部队也是配合晋察冀部队。所以他直接过来找魏红军。

“那你的意思是?”

“给我们增加编制。最少再给我们两个师的石油工程兵部队。”

“你让我想想。”

魏红军想了一会,是应该增加石油工业局的实力。

其他人不清楚。

魏红军可是知道。不管是松辽平原,还是克拉玛依,-年之内肯定会有好消息。要是运气好几个月之内就会有好消息。只要发现了石油,那么必然就要进行大开发。

到时候就不是现在几百人上千人的队伍。

是要动员几万人进行大会战。

像克拉玛依历史上1955年发现油田开始,短短四五年之内就拥有六七万人。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参加克拉玛依油田大开发的工作人员。后面他们的家人也过来,这里就成我了一座城市。

克拉玛依还算是小油田。

大庆油田进行大会战的时候,开始就动员了四万人。当中转业的解放军部队就有3万多人参加了大会战。现在开始组建石油工程部队的确是非常有必要。

再说只要这一次石油小会战成功,那么石油工业局就要独立,成为石油工业部。到时候作为政务院一个部委 ,增加实力也是必须的。

所以好一会之后,魏红军道:“老于,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我现在立马和中央汇报,和军委那边协调。

“要快。我们在松辽平原拥有八个钻井队,必须要在冬天之前给他们准备好住的地方,还有保障吃的问题。”

李四光认为6个钻并队就可以。

但魏红军和于秋里商量之后,最后决定派遣8个钻井队。

“放心。”

魏红军也不耽搁时间。

现在没有比找石油更重要的事情。因此魏红军立马找了主席,表示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一旦石油小会战当中有了一一些成果,到时候就是大会战。

相比起临时找人,现在开始组建石油工程部队更好。

主席赞成魏红军的话。

因此让魏红军和军委那边协调。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情。因为抗美援朝爆发之后,军委停止了原来裁军的步伐,甚至还扩军。可是朝鲜战场稳定下来之后,裁军问题再次摆在了军委面前。

因为抗美援朝之后,解放军部队又变成了600多万人。

要如何裁军,让军委很头疼。

毕竟要照顾各方利益。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部队裁下来。现在魏红军想要抽调两个师部队成为石油工程部队,军委反而更高兴。

魏红军考虑目前石油小会战的情况,要求从西北军区抽调一个师,东北军区抽调一个师。目前东北军区这边有不少独立师这种部队。

都是当年第四野战军南下之后留在东北的地方部队。

本来很多独立师是要裁撤的。可是碰上了朝鲜战争,东北军区兵力不足,这些独立师部队就留在了东北。现在把独立师改编为石油工程部队,对谁都好。

1951年8月,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石油小会战正式开始。

885英国的退让

魏红军在制定石油小会战的时候,总理已经在马德里见到了贝文。

两个人都很谨慎。

毕竟新中国和英国这算是第一次接触。

双方都不清楚各自的谈判风格。而且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二,一个是帝国主义阵营的老二,在目前冷战正酣的时候,见面都是“偷偷摸摸”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英国和中国在西方世界和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地位特殊,所以才能够有这样的见面。如果是其他一些小国,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但双方的目的很明确。

一个是从中国带回那6000多俘虏,一个是想要利用这些俘虏,跟英国提一些条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所以谈判直接进入主题,可惜谈判从开始就很是不顺利。

贝文很头疼,因为中国提出的条件,虽然要求都很正当,可是哪一个英国都不可能答应。双方坐下来之后,总理第一个提出的条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台湾拿到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要求美国海军部队撤离台湾海峡。这对于中国外交来说,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总理是”和稀泥”的高手,比谁都明白漫天要价的道理。

你要是.上来就跟他们谈具体条件,那么英国肯定不会答应你。想要拿到一,你就要跟他们要十。从十开始慢慢的减下去,才能够拿到一。

这是谈判技巧。

总理当然知道让新中国拿到联合国席位根本不是英国能够决定的。

但越是如此,越是要提出来。

贝文只能是表达歉意。

贝文很直接的表示,英国政府的态度始终如一。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政府,而且从一开始就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但这个事情英国无能为力。因为这个事情的关键在美国那边,而不在英国这边。贝文表示,中国可以跟美国谈判。只要美国支持,英国是绝对不会有反对意见的。所以贝文表示遗憾,这个条件英国无法同意。

第一个条件被拒绝了之后,总理没有生气,但脸色变得“难看”。

谈判的气氛开始凝重。

不过贝文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毛孩子。

很是镇定。

等待中国方面提出其他的要求。

好一会之后,总理提出军舰的购买问题。这个事情1 949年的时候,中国海军和英国海军那边是谈了不短时间。当时英国财政不好,要大量的裁减海军军舰,中国海军需要军舰,所以双方都有需求。只不过最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够完成。

现在总理再次提出来。

想要跟英国购买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如果可以想要和英国购买一些运输舰。

贝文只能是苦笑。

再次跟总理表示,现在的情况英国是不可能和中国做军火贸易的。贝文很直接的告诉中国,如果是这方面的条件,英国实在是不能同意。

总理连续两个提议被否了之后,跟贝文表示先休会,休息一会之后再谈。

贝文同意。

贝文也需要调整一下。

恢复谈判之后,总理要求英国彻底放弃对中国的禁运,恢复中国的对外贸易。

贝文再次苦笑。

因为这个也不是英国能够决定的。现阶段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虽然双方临时停战,但都知道下面还要打仗。这个时候美国怎么可能允许解除禁运。

只要美国继续坚持禁运,英国不可能单方面宣布取消禁运。现阶段英国经济还需要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带来的资金。

“外相先生,你这样好像完全没有谈判的诚意。“

总理表现的很失望。

贝文摊摊手道:“周先生,我们好不容易创造了这样的见面机会。而且双方能够坐在这里谈判,我想我们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我们都是明白人,何必纠缠一些无法做到的事情呢?你们提出的条件,都不是现阶段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周先生,你可以直接告诉我。中国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释放我们的人?”

贝文明白,总理前面一大堆的东西,都是为了后面的话。

不过贝文知道,在谈判上英国就是处于下风。谁让6000多英军都在中国人手中。现在贝文很着急,因为工党局势不稳。所以贝文单刀直入,要求总理提出条件。

中国拖得起,他拖不起。

所以他明明知道总理是故意用一些英国做不到的条 件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但他只能是被牵着走。因为双方这一次谈判本 身就不是不平等。

总理喜欢现在的局面。

所以从旁边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份文件,交给了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