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11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看着李四光道:“李部长,你认为如何?”

“我们现在力量不足,只能集中力量勘探重要地方。松辽平原地方太大,勘探起来需要集中力量。我也认为松辽平原是很有可能拥有油田的,但想要寻找没有那么容易。”

李四光这么一说,黄吉庆看向了魏红军。

李四光和黄吉庆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两个人算是目前石油领域当中最有权威的两个人,他们就是代表很多技术人员反应情况。最后的决定还是需要魏红军判断。

“黄吉庆同志,如果决定在松辽平原勘探,你们有没有大致的勘探范围?”

“有。”

魏红军点头。

但没有立即说话,而是静静地思考。

好一会之后,魏红军看向了于秋里,道:“老于,要是重点勘探松辽平原,你们能够拿出多少钻井队?”魏红军和于秋里很熟。

当年一起在延安搞过”新式训练”。所以魏红军也没有客气。按照地质部的意见是,先找出有可能有石油的地方。然后就是广撒网,对这些地方都派出勘探队进行勘探。

如果运气好发现了,那么再集中力量进行开发。

但魏红军准备改变这样的想法。

不是因为这样的方法不好,而是因为魏红军有历史优势,中国一些主要油田的位置魏红军是知道的。虽然魏红军不能直接说出来,但魏红军分管石油工业,就有好多办法率先开发这些油田。魏红军不反对以后广撒网,但第一阶段魏红军并不想这样。魏红军要短时间之内发现油田,开发油田,帮助中国搞定石油安全。

新中国如果能够提前开采出石油,那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巨大的好处。首先就是用不着花费那么多外汇购买石油,帮政府省下大量的外汇。而且那么多的外汇,可以购买多少机器设备。

第二,是可以发展石化产业。特别是利用石油,可以大规模发展化学纤维。只要新中国能够解决化学纤维,解决穿衣问题,那么就能够减少种植棉花,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第三:石油和化肥工业也是有紧密关系。

煤炭和石油,这是现代工业最基础的能源。现代工业要发展,煤炭和石油是必须的。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能够尽早解决石油问题,对于新中国工业、农业都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所以魏红军准备改变地质部的勘探计划。

集中力量搞几个小会战。目的就是尽快的打造出几个大型的油田,解决目前中国缺乏石油的局面。于秋里道:“你想要多少?”

魏红军笑笑。

然后看向了李四光和黄吉庆道:“李部长,如果我们想要在松辽平原进行一场为期一年左右的小会战,你认为我们需要调动多少钻井队?”李四光立马开始计算。

好一会之后道:”如果魏副总理真的想要在松辽平原进行大规模勘探,那么按照我的计算六个左右的钻井队就可以。能够覆盖我们需要勘探的大部分地方。一旦我们发现松辽平原确实有油气,到时候再动员更多的钻井队去松辽平原进行大开发。”

“老于,怎么样?”

“没问题。”

于秋里之前一直在玉门油田那边。

玉门油田这三年时间,一直是中国石油基地。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拥有30多个钻井队,现在正是要动用他们的时候。魏红军跟李四光道:“李部长,我反对普遍撒网的做法。我们圈几个最有可能有油田的地方,进行一些小会战。虽然这样一次性勘探数量会减少,但能够快速的甄别一些地方。你觉得如何?”

“也不是不行。”

李四光好一会之后点头。然后深深皱眉。

倒不是因为魏红军反对普遍撒网的办法。主要是因为李四光在考虑,应该圈定哪几个地方重点勘探?李四光不仅仅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更是中国政府的高官。

他比谁都明白,现在中国很穷。

每一次的勘探失败,都要花费国家很多钱。所以李四光知道,地质部圈定的地方越精准,花费的钱就越少。“黄吉庆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我也认为这样效率更高。”

魏红军点头道:“我需要你们圈定最有可能的地方。我去和陈运同志商量,然后给中央汇报。”

884石油小会战

和地质部,还有燃料工业部、石油工业局讨论之后,魏红军确定来一个石油小会战。

有了决定之后,魏红军过去找陈运。

因为这些工作往大了说都是隶属于财政经济委员会的。

不过陈运虽然是政务院排名第二的副总理,也是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主任,但并不怎么插手魏红军分管的项目。只要是魏红军分管部门的事情,陈运基本上都会签字通过,很少否决掉。从政务院成立开始就是如此。魏红军在朝鲜的时候,曾善分管工作,陈运也没有插手具体工作。

现在魏红军从朝鲜回来,陈运更是不插手这方面的工作。

所以只是听完魏红军的报告之后,简单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直接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魏红军也没在意。

其实现在陈运和魏红军这样挺好。陈运负责财经委员会和计划委员会的工作,但主要是大战略上把控。具体涉及到一些部门的事情,他也不插手。

陈运如此,魏红军在工作上也是尊重陈运。在陈运制定大战略的时候,基本上都配合他的工作,不会跟他唱反调。就算真的有什么问题,都是在私下和陈运交流。

所以两个人这几年相处没发生过太大的争议。

陈运签字之后,魏红军就去找主席汇报。虽然不是什么大会战,但进行一些小会战,依旧需要主席的批准。

主席仔细研读了魏红军的报告,道:“这是石油工作会议上的决定?”

“是。“

魏红军顿了一下,道:“主席,主要是我的意见。我认为广撒网的勘探模式也不是不好,但这种模式太被动。现在我国正是急需石油的时候,必须要尽快找到石油,不应该选择这样被动的方法。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在地质部认为有可能有石油的地方,进行小会战的模式速战速决。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发现了油气,就进行大会战,进行油田大开发。没有的话,就尽快去下一个地方。”

魏红军解释了一下。

主席对于魏红军的解释是同意的。

所以道:“集中力量搞一些小会战是一个好办法。”

“主席,您同意了?”

“红军,你要明白把原来广撒网的勘探,变成重点攻关的小会战模式,一旦失败了,你可要负责任。”

主席抬头看着魏红军。

说的语气比较重。

广撒网是一种碰运气的方式,但却是最没有责任的办法。地质部聚集了那么多的地质专家,选择了全中国最有可能有石油的地方。这是地质专家的责任,他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

但负责指挥的干部要确定,到底选择哪个地方勘探。

说实话这个责任哪里是那么容易负的。

新中国所有的石油设备,都是从苏联、罗马尼亚这些国家进口的。每一次勘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负责指挥勘探的干部判断错误,一次就会花掉一大笔钱。

现在财政这么困难。

大家都盯着。

所以又有几个干部敢判断哪个地方能出石油,然后在这个地方浪费那么多钱。

李四光他们地质部决定广撒网的办法,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广撒网虽然是被动的做法,但却是最不会出现问题的办法。现在魏红军改变了这样的战术,想要集中实力打小会战的模式。广撒网可以一次性勘探十个地方,可是一旦搞小会战模式,那么可能只有两三处。

但要是失败了呢?

魏红军判断的地方没有石油呢?

几个小会战如果都失败,浪费国家那么多人力物力,到时候必然会有很多风言风语。到时候下这个决心的人,肯定被人诟病。虽然以魏红军现在的地位,不会因为这点小会战的失败就出现什么大事情。

但不可能完全没有影响。

而且平时还好说,再过半年就是八大。

多少人都在盯着八大。

如果这个时候魏红军拍板的石油小会战失败,那谁也不敢肯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因为这种东西谁也无法预料。

魏红军道:“主席,如果工作出现问题,的确需要负责任,那也是应该的,我绝不会推辞。但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负责,就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广撒网看起来好像方方面面都照顾,却是最笨的办法,是被动的举动。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被动的寻找油田。还不如集中力量,勘探几个最有可能的地方。”

魏红军回答的斩钉截铁。

魏红军的确是这么想的。特别是现在的魏红军才36岁,等进入常委的时候,那么离退休还有40年时间。在工作上受到一些挫折,魏红军并不害魏红军的根基已经很稳,一般的挫折是挡不住魏红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一次的石油小会战绝对不会失败。

“哈哈。”

主席听到魏红军的话,点燃了一根烟。

然后笑了起来。

又给魏红军递上一根烟,道:“做工作就要有这样的觉悟。以前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奋勇争先,从来不怕苦,不怕担责任。可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现在我们很多干部做事情越来越胆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害怕负责任,害怕影响了现在的好日子。这就是官僚主义。”

“我们要知道,很多工作我们都是第一次。失败是难免的,但不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不用怕失败,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找到失败的原因,争取下一次成功。”

“是。”

魏红军点头。

主席这才合上了魏红军的报告,道:“红军同志,这个石油勘探小会战,我来签字。以后有什么问题,我来负责。”

“主席,我是分管燃料工业部的。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

“嗯。”

主席很高兴魏红军有如此的担当。

所以道:“那我就相信你的判断,大胆放心的工作。我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是。”

有了主席的同意之后,魏红军立马开始部署石油小会战。

魏红军和李四光、于秋里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这一次的石油小会战重点放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除了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之外,抽调小部队进入新疆,去勘探后世的克拉玛依油田。

这倒不是魏红军要显摆本事,故意点了克拉玛依这个地方。

而是因为这个地方很早就开始勘探。

因为从清末开始,这里就已经流传各种关于黑油的传说,所以这个地方取名叫黑油山。这个地方偶尔会有石油流出来,以及大量的油砂被发所以早在清末的时候,清朝就在独山子打出了两口油井,日产两三吨,年产1000多吨。而独山子油田,离克拉玛依油田并不是很远。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两国联合成立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因为中国在石油开采和炼油方面很落后,当然是要跟苏联学习。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之后,开始对于独山子油田进行了大开发,到了现在独山子油田已经打了20多口井,日产已经超过了200多吨,年产七万吨左右。

其实石油产量不高。

但独山子山油田最大的意义是利用几年时间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员。不仅是钻井、采油,更重要的是炼油水平也大大提高。独山子油田和目前中国最大的油田玉门油田,这三年主要做的除了打井提高产量和开办炼油厂之外,主要是培养技术人才。不说全力打造的玉门油田,光是独山子油田,前前后后培养的各类石油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就有近6000人。

这方面两个油田都是很成功的。

正因为有了这两个油田,所以现在魏红军要进行小会战,才不会缺石油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除了大开发独山子油田之外,对于克拉玛依这边也进行了近三年的勘探。负责这一带工作的苏方专家乌瓦洛夫和中方地质师张恺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地下油海”。认为从黑油山到乌尔禾一带广大地区含油希望很大。

可是同样好多苏联专家却认为那里仅有-点残余油,没有工业价值。因为这三年时间,在这一带打了四口井,都没有发现油气。所以苏联很多专家认为,这里有过地壳变化,原来的油田已经转移。现在地面上发现的-些石油,以及沥青油砂等,只是一些残余。所以应该离开克拉玛依这边,去其他地方寻找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