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当天晚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1953年10月1日,苏联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会正式开始。10月2日,中苏双方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最高级别会谈。
924蜜月期
中苏双方高层会议,从1947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好几次。有过争执,有过合作。
但这一次中苏高层会议,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和谐的,谈判气氛最好的一次。
因为双方并没有太敏感的问题要谈,主要谈的都是合作。为了这一次的见面,中苏两国都是很努力的。赫鲁晓夫知道,这一次来中国不能和中国吵架,一定要拉拢中国,让中国支持赫鲁晓夫,支持苏联。当然中国这边也是一样的。
中国需要苏联的支持。
特别是中国的工业目前离不开苏联。不说现在已经铺开的那么多的工业建设,就是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也需要苏联在各方面的支持。
双方目前没有什么太多的利益分歧,反而要合作的地方很多。所以这一次谈判绝对是一拍即合。
在赫鲁晓夫来中国之前,中国这边的代表和苏联政府代表一直在磋商各种合作条款。中国这迈是陈运和李富春、毛泽民三个人,苏联那边是米高阳全权负责谈判。
不可能每个条款都需要主席和赫鲁晓夫亲自谈。
所以双方都提前拿出来可以谈判的条款,然后进行磋商。从八月份就开始进行谈判,一直谈了一个半月,双方基本上已经谈的差不多。
苏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对于谈判内容也大致上同意,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分歧。
现在就需要主席和赫鲁晓夫两个人见面拍板。
这就是进行中苏高层会议的原因。
所以会议开始之后,会议气氛好的都不正常,谈着谈着大家就开个玩笑。主席和赫鲁晓夫谈判不是为了细节问题,更多的是为了互相表态,进行天方面的统一认识。
第一个交谈的就是关于大连旅顺的问题。本来主席和斯大林1948年见面之后,双方谈判的结果是,苏军在1952年之前全部撤离旅顺大莲。但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这个提议就往后延续几年。当时中国也需要苏荤驻扎天连旅顺,不让美军真的威胁东北。不仅仅是旅顺大连,东北重要城市,当时都有苏军防空部队进驻。
不过现在朝鲜战争结束,大连旅顺的问题就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苏共中央有些人不同意撤兵。
甚至外交部有些人提出按照当年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合同,天连、旅顺应该是苏联继续控制。不过赫鲁晓夫知道新中国这边来说,这种关系到主权问题会非常敏感。赫鲁晓天这—次来中国不是为了激怒中国,而是要和中国合作的。所以赫鲁晓夫说服了这些入。在这二次中苏高层会议雪中,双方决定1954年8月1日乏前大连旅顺的所有苏军部队全部撤离。
然后是一些细节问题。
总理的意思是,苏军撤退的时候,除了基地的设备留下,而且希望苏军把他们的武器装备也一起留下。特别是飞机坦克大炮,以及苏联海军的一些军舰一起留给中国。
目前苏军在大连旅顺可是拥有14万人。海陆空三军齐全。
赫鲁晓夫表示,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无偿留给中国,但苏军的武器装备要折价付钱。包括苏联空军拥有的飞机,以及苏联海军在天莲、旅顺拥有的一部分军舰,一起折价卖给中国。
中国方面接受这样的提议。
中国最看重的还是苏联的飞机坦克大炮,以及那些军舰。双方讨论之后,决定这批武器以出厂价的一半价格折价卖给中国军方。
随后双方发表的公报写上:“鉴于朝鲜战争停止以来远东国际形势所起的变化,并宜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力量的巩固,和根据两国间已经建立的日趋巩固的友好合作关系,现议定苏联军队自共同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苏联军队的撤退和旅顺口海军基地的设备移交应于1954年7月31日前完成。
大连旅顺问题解决之后,下面的问题就更容易解决。
接下来就是中苏两国合作成立的一些公司股份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两国建立了不少联合股份公司。就像是原来的中苏石油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新疆石油公司。其他还有中苏民航公司,中苏造船公司,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联合食品公司等等。
早期这些合作公司的作用是很大的。
和苏联援建项目一样,对中国的帮助很多。就像是中苏石油公司,早期中国在新疆的独山子油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包括建造炼油广,都是苏联的技术,苏联专家的指导。如果靠着中国自己的技术和技术人员,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大规模开爱独山子油田。中国正是靠着中苏石油公司,在独山子油田培养了几千名石油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也成为了自前并发卡拉玛依油田的主力。
相比起中苏石油公司那点股份价格来说,这些培养的技术人员和技术i人才是真正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
中苏民航公司也是如此。
苏联是手把手教中国运营民航,也给中国培养了大批民航干部,和飞机维修人员。从中苏民航公司成立以来,培养了550多名各类人员,其中光是驾驶和维修的机务人员就有247人。
中苏民航公司主要飞北京一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一海拉尔-赤塔;北京-太原一西安-兰州-肃州-哈密-迪化―伊犁―阿拉木图;北京-张家口-乌兰巴托尔(库伦)一伊尔库茨克这三条线。
1952年公司总利润70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利润是相当高的。
还有目前在大连的中苏造船公司,也就是历史上后来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这几年中苏造船公司给苏联远东海军修理军舰,生产一些驳船,小型运输舰。现在这家造船厂可以修复性大修万吨轮,还能够建造3700吨大型驳船和883千瓦(约合1200马力)远洋拖轮。到现在这家造船公司已经拥有一万多名员工。
而且这家造船厂在东北还是培养基地。目前东北正在建设的工广不少工人都是在这家造船厂培养之后,给他们输送过去的。光是这部分培养的技术工人人数就超过1300人。
1952年这家造船厂的净利润超过200万人民币。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合作公司发展还是很好的。此次赫鲁晓夫过来,把这些公司当中的苏方股份全部转给新中国,其实这是中国占便宜的。因为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几家公司的规模一直在扩天,资产一直在扩天,利润也一直在增加。如果继续合作下去,再过几年这几家公司的资产会更加庞大,利润估计都能够达到几千万卢布。苏联在这些公司当中,可都是拥有一半的股份。
但赫鲁晓夫为了表达诚意,把这几家公司的股份全都转让给中国。
这是第二项。
第三项,苏联为了加强和中国之间的联系,派人帮助中国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的铁路。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了兰新铁路,兰州那边都已经开工。
但困难也很多。
西北的地理环境很复杂。
赫鲁晓夫正是知道中国目前建设兰新铁路很困难。所以他愿意派出苏联专家团队,帮助中国建设兰新铁路。同时赫鲁晓夫希望这条铁路一直修到阿拉木图,和苏联的铁路连上。
然后是组织中蒙铁路、中苏铁路、蒙苏铁路的联运。
目前中蒙苏之间是有一条可以直接通过蒙古的铁路。那就是中蒙铁路,也就是正在建设的绥远到蒙舌乌兰巴托的铁路。加上蒙苏铁路,就可以比原来东北过满洲里缩短1000多公里。
赫鲁晓夫认为现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密切,货物交流频繁。光是靠着走东北这条路,远远不足以满足未来的需要。所以想要连上中蒙铁路、蒙苏铁路,然后三家联合起来,加强物资流通。
中国当然也支持。
在修筑铁路上,苏联拥有很多经验。能够得到苏联的支持,那么兰新铁路很多技术难题都能够解决。还有随着中苏贸易的增加,铁路运输越来越重要。如果能够穿过蒙古,和苏联铁路联系上,能够大大增强双方的贸易。
第四项:接受中国的请求。
中国跟苏联请求,需要化肥厂和化学纤维厂。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中国人多,要吃饭,要穿衣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如果连吃饭穿衣都无法解决,那么不是闹笑话。证世界看到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连吃饭和穿衣都不能解决,世界共产主叉运动怎么发展起来。你证天家怎么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大家怎么推进共产主义运动。
所以中国需要尽快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问题。
一五计划的重要目标就是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中国需要苏联老天哥的帮忙。
双方进行了几轮磋商之后,苏联方面最终同意中国的要求。
苏联帮助中国在全国各地建设5家年产量5万吨合成氨,7万吨尿素的化肥厂。至于中国要求的年产量10万吨合成氨和15方吨尿素的大型化肥厂,苏联表示这样的天型化肥厂不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其实目前苏联自己都很难解决这种大规模的合成氨和尿素的化肥厂技术难题。
但苏联也是要面子的。
当然不可能直接说,这些技术难题自己也困难。所以就告诉中国,中国不应不该好高骛远,先从打基础开始。除了这五家之外,苏联还愿意帮中国援建两家年产量7.5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
从时间上来讲,苏联愿意在1957年之前全部解决。
同时帮助中国建设四家人造纤维厂。分别是尼龙、两个粘胶短纤和一个粘胶长丝,四家天型化纤厂,这是纺织工业部为了发展人造纤维提出来的。
曾善担任纺织工业部部长的时候,提出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一起发展”的纺织工业口号。不过化学纤维当中,纺织工业部重点要发展的就是人造纤维。因为合成纤维,那对于中国来说是比较遥远的技术。
目前中国只有两家人造纤维厂。
但技术力量太差,而且污染太严重。所以生产断断续续。之所以提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一起发展”的口号,是因为天然纤维和粮食种植是互相抢耕地的。
中国人口太多,你要是都用天然纤维,那么就会占据太多的耕地。这和中国吃饭问题又是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能是大力发展化学纤维。
不过化学纤维当中,目前人造纤维属于是技术力量比较低,而且中国能够迅速获得的。
所以才和苏联提出帮助中国建造人造纤维厂。
苏联同意援建中国人造纤维厂之外,同时还表示愿意给中国和民主德国牵线。
中国以猪肉罐头,包括生猪肉罐头、红烧肉罐头、午餐肉罐头、香肠等,加上大豆这种农产品,换取德国帮助中国建设两家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工厂。
苏联愿意给中国和民主德国牵线,一个是为了满足中国的请求。一个是617事件之后,苏联明白民主德国的生活水平必须要提高。要不然以后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相比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民主德国就在冷战最前沿。
苏联可不能让人看笑话。
同样的柏林,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结果社会主文这边的柏林穷得叮当响,不就是直接打苏联的脸。所以苏联准备改善民主德国的生活。中国用猪肉等农副产品换取民主德国援建化纤厂,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中国非常满意苏联愿意援建化肥厂和化纤厂。
第五项:苏联愿意再次给中国一笔为期15年,高达12亿卢布的长期低息贷款。
利息依旧是1%。
从1958年开始还15年时间。
这种利息,这种还贷时间,几乎是白给的。
当然苏联给的这些贷款,都不是直接给钱的。是需要中国用这些钱购买苏联东西的。中国跟苏联要求,帮中国组建第二汽车厂。
主席1948年去苏联和斯大林签署了合作协议之后,1950年6月份开始,就在长春并始建设第一汽军广。今年5月份,长春一汽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了总装配线,成为新中国制造的第二辆汽车。
所以中央决定建造第二汽车厂。
目前选择的地方就是湖南长沙。但以现在中国自己的技术力量,第二汽车广根本建不起来。毕竟长春一汽才刚刚并始生产下车,中国的技术人赏还没有吃透技宋。一汽的技术人员想要吃透技术,没有几年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第二汽车厂依旧需要苏联的支持。
这一次赫鲁晓夫愿意给中国这么大的长期优惠贷款,中国当然想要抓住机会建设第二汽军厂。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部队要再次进行瘦身。
瘦身下来的部队要进行安置。
除了一批干部接受学习之后,要去其他一些单位之外,那么多战士也要安置。
所以主席的意思是,抽调一个成建制的陆军师,集体转为汽车工人,去参与建设第二汽车广。赫鲁晓夫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表示这个苏联方面完全可以答应。
第六项:关于原子弹方面。
经过谈判之后,苏联同意帮助我国建立小型核反应堆,帮助我国培训技术力量。这一次谈判之后,中苏两国签署了合作协议。苏联帮助我国建立重水原子堆和回旋加速器,提供全套设备及技术资料,并且接受中方人员去苏联考察学习。
目前新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早些年地质部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勘探铀矿,目前有了很大的成果,不会影响下二步需要。杨全武负责核工亚之后,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加了核研究所科研人员。
钱三强夫妇回国之后组建的研究所,加上他们夫妇两也只有五个人。
不过经过杨全武奔波,现在钱三强负责的研究所已经拥有300多名科研人员,需要的很多机器设备也比较齐全。他们自前做的就是理论方面的工作。而且随着组建西安军事工程天学,更是给原子弹研究培养一批一批的人才。
现在中国缺的就是苏联方面帮忙组建重水原子堆等工厂。第七项:为了支持中国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苏联准备撤回部分军事专家,改为派遣大量的技术专家。自前在中国的苏联专家一方多人,其中一大半都是军事专家。
主要是帮助中国组建海空军和专业兵种,以及在各大军事院校当老师。
当然还有不少人是帮助中国各个军区,以及军委部门进行正规化建设。但随着中国成立海空军,装甲部队、炮兵部队,赫鲁晓天认为不需要这么多军事专家。现在的中国更需要技术专家。
所以赫鲁晓夫表态,未来五年之内往中国派遣8000名技术专家。
赫鲁晓夫是真的带着诚意来的。
几天的中苏双方最高会议,让中国方面是完全感受到了赫鲁晓夫现在的"急迫”。虽然赫鲁晓夫这个人有时候口无遮拦。谈判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懂得谨慎。
但赫鲁晓夫这种性格,并没有影响谈判的气氛。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