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63章

作者:随遇而安

“对,就是如此。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哪一种对于治疗疾病有用,我们就用哪一种。大家要尽快拿出一份方案,发展农村医疗刻不容缓。”

929日内瓦会议代表团

和主席谈完话之后,农村工作部和卫生部就召开会议,讨论接下来的工作。

卫生部是国务院第一办公室管理的,是从内务部分出来的,也是聂师分管的。不过大家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参加具体计划的制定当中。聂帅是政治局常委,每天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连面都没露,是第一办公室主任赵震生参加会议的。主要是魏红军、邓志辉、赵震生三个人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农村工作部副部长赖若宇和卫生部副部长隋晓朝两个人熟悉这方面工作,在山西,原来的察哈尔―带都实施过。因此让他们两个人负责这个事情,尽快拿出一份方案。

主要是编写一部适合培养基层医生的教材,成立培养机构。然后还要考虑这些基层医生如果去了农村,他们的关系要挂靠在哪里?他们的工资要怎么分配?

是卫生部统一管理,还是下放到地方卫生部门,又或者是直接挂靠在合作社?

这些都需要制定完整的计划。不能一拍脑袋就实行。

所以魏红军意思是,第一次规模也不要太大,先在小范围之内推广。因为现在要推行的基层医生和山西之前推行的又有二些变化。所以魏红军的意思是,可以先挑选几个省份,每个省找几个县进行实验。实行之后,看看效果,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以现在中国农村的积累,想要全面推广,还是比较困难。可以先积累更多的经验,然后慢慢的推广开。特别是高中毕业生多了之后,推广就更方便。因为高中毕业生是最适合的一批人群。

魏红军非常支持高中生成为农村基础医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到1953年建国六年之内,全国光是新建的高中就达到7000所,往下的中学和小学就更多。教育发展速度这么快,就是为了配套工业化的。因为工业部门认为技术人才太少,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工人。结果教育部门就使劲的发展教育,要给工业提供足够的,有文化的工人。

但历史上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教育发展和工业发展出现了矛盾,引发了著名的“汉阳事件”。就是教育发展太快,工业发展没有创造那么多的岗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教育部门决定降低教育发展的速度。高中选择缩减招生,结果让很多马上要上高中的初中生不满。正好那个时候中国受到"波匈事件“的冲击,思想比较混乱。结果出现“汉阳事件”,处理就非常严重,影响非常不好。

后面的上山下乡运动,也有城市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是有关系的。

既然工业无法满足那么多岗位,那么就要给他们创造足够的岗位。农村基础医生的需求是好几百万,以及基层老师的需求也是好几百万。

后世有位"三农专家"说过中国农村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只要有无法解决的矛盾,就会把矛盾转嫁给农村,让农村消化这些矛盾。

虽然他的观点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但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

中国农村大,人口多,很多矛盾分散起来,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严重。教育部门发展起来的学生,工业部门消化不了,只能是让基层去消化。

一个是基层教育机构消化,一个是基层医疗机构消化。

只要农村按照现在的情况稳步发展,那么未来十年之内基层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消化一两千万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可以消化更多人。

当然这些魏红军没有直接提出来。

只是和邓志辉、李少成两个人讨论农村未来发展的时候提过一嘴。因为邓志辉和李少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肯定是要继续跟魏红军二起负责农村工作。所以他们也要知道魏红军的一些想法。

等完成这个工作之后,就到了总理率领代表团去日内瓦的日子。

主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总理给政治局汇报一下,这一次去日内瓦的准备。其实总理在外交上的这些工作,政治局委员都不分管。毕竟外交是总理亲自负责,陈帅担任部长的部门。

政治局委员是不会随便对外交工作发表太多看法的。就算是对中国的外交工作有件么看法,也不会直接对总理和陈帅的具体工作指手画脚。

而是会以自己对于外交上的看法弄成报给交给中央。这是大家都遵守的规矩。

所以此次总理汇报去日内瓦的准备,只是一次程序。毕竟一些事情还是需要得到政治局批准。

总理首先汇报此次去日内瓦的代表团人员名单。中央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派出了一个阵容有100多人的强大代表团。成员中包括外交、经贸、文化、商务、新闻等机构的负责人。其中有外交部部长陈帅、外交部副部长兼苏联大使张文夫、外交部副部长王家祥、李科农,外交部办公厅主任主兵南任代表团秘书长。

然后还有国务院第六办公室主任兼对外贸易部部长叶记庄,轻工业部部长贾拓夫。以及代表团顾问当中有雷仁民、右哲、乔官华、黄桦、柯波年、宫彭、雷英富、伍冷西、熊祥辉等人,加上代表团秘书、助理秘书等。

这么庞大的人员名单,需要政治局的批准。

会议上大家都同意这份名单。不会有人脑子有病,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意见。

代表团名单在政治局通过之后,总理又汇报出发前的工作准备,道:“我们代表团一致认为这一次去日内瓦的主要目的是印度支那(中南半岛)的和平问题。既然如此,我们这一次就主打和平的口号,团结更多的朋友。和东南亚的朋友尽快达成合作,破坏美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

自从美国要打造“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对于中国的压力是很天的。

毕竟一旦美国真的完成了他们想要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那么中国在东南亚的情况会非常艰难。因为美国和东南亚会组建亚洲版的“北约”。所以这一次日内瓦会议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不能让美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成功。

“和平这个口号是很好的。现阶段我们需要和平环境,东南亚国家也需要和平。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是刚刚从殖民地当中独立出来,跟我们一样需要和平,来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所以只要我们牢牢地抓住和平这个口号,就能够团结东南亚国家。在日内瓦我们要和平,美国不要和平,要破坏和平,那么我们就能够拉拢想要和平的国家一起孤立美国,让美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彻底失败。”

主席支持总理提出的口号。

这一次政治局会议,除了是程序之外,也是为了下一步外交谈判给政治局委员交代一下。

别到时候外交谈判有了成果之后,政治局委员不满意。政治局委员这个级别,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是主席也要尊重政治局委员的意见。

主席继续道:“现在的世界局势是逐渐变好的。缓和国家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是赫鲁晓夫同志去年首先提出来的,这也是我们自前的主张。不久之前英国外相艾登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印度的尼赫鲁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们都在谈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就是二个很大的变化,很好的变化。表明世界上还是支持和平的国家多。”

“这个时机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时机,用和平这个口号拉拢愿意和平的国家,要分化美帝国主义,孤立美帝国主义。在谈判当中,该让的必须让,该坚持的必须要坚持。核心问题坚决不能退让,—定要坚持。但一些细枝未书方面,可以果断的让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破美国想要联合东南亚国家围堵我国的计划。

“只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

中央对于和平是非常期待的。

因为只有和平,中国的国际环境好起来,中国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经济建设当甲。要是国际环境不和平,中国始终是无法完全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主席很清楚这一点。

听到主席支持此次日内瓦会议总的口号,总理继续汇报道:“这一次白丙瓦会议,我们制定了五个方面的自标。第一个自标,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自前法国方面是想要结束越南战争,彻底离开越南。而英国也允许了缅甸等国家的独立。所以恢复恢印度支那的和平是有很大的把握。“

“第二,广泛的接触东南亚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和平区域,和东南亚国家建立互助条约或者是集体和平公约。以此来恢复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不过这个应该会受到美国的反对。”

“第三,和英国缓和关系,和英国深入的接触,看看有没有机会和英国建立外交关系。就算无法建立外交关系,双方也应该推动经济方面的合作。”

“第四,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需要法国的配合。利用这个机会改善和法国的关系,不要因为印度支那的问题,和法国发生太天的冲突。争取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邀请一些法国知名人主访华,推动中法民间交流,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第五,印度支那的和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国和印度支那的主要国家要进行很多谈判。我们代表团的意见是,先和缅甸尽快完成和平谈判,给印度支那的其他国家一个榜样。除了这个问题之外,现在东南亚国家主要忧虑的是华侨问题。要怎么解决华侨的国籍问题,是东南亚国家最关心的事情。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于华侨问题都是矛盾的心态。中国不想断了和华侨的联系。

但现在东南亚国家最怕的就是华侨和中国是一体的。所以中国想要和东南亚国家交好,华侨的国籍问题就必须要解决。你要是不解决华侨的国籍问题,那么东南亚国家就始终不安心。

华侨掌控目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命脉,东南亚国家目前刚刚独立。国内既有民族矛盾,又有经济上的矛盾。但他们也不想赶走华侨,影响自己的经济。所以他们希望华侨留下来,但又要确定华侨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人。

之前总理几次和东南亚国家谈判,都保证中国绝对不会操纵华侨千涉东南亚国家的内政。但东南亚国家根本不相信。美国现在搞“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其中说服东南亚国家的理由就是,中国会利用华侨在东南亚输出革命。而美国主导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就是为了阻止中国往东南亚输出革命的。

美国的这种说法,让东南亚国家很多都很犹豫。

也很害怕。

他们虽然对美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没什么兴趣,因为他们谁也不想成为中美发生军事冲突时候美国的马前卒。但他们也的确是相信美国这种说法。

看看北越干净利落的歼灭法军,再看看国军残兵打的缅甸军队丢盔弃甲,就知道中国的实方。中国要是利用华侨输出革命,他们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安稳。

很害怕。

美国就是利用东南亚这种心态,想要在东南亚组建另一个版本的“北约”组织。只要能够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美国就能够把中国牢牢地限制起来。让中国的周围全都成为敌人,让中国无法好好地发展起来。

中国要打破美国这种围堵,那么绝对不能让美国的阴谋得逞。必须要和美国争夺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所以在华侨问题上必须要尽快的和东南亚国家达成一致。那就是华侨的国籍问题必须要尽快的解决。

“外交部的意见呢?”

“我们的想法是,选择自由。华侨可以自由的选择国籍,以此来解决自前我们和东南亚国家的分歧,尽快的和东南亚国家签署互助合作协议,或者是和平协议。”

总理回答。

这是目前外交部整体的思路。

东南亚地区有一千万华侨。现在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如果不尽快解决华侨问题,他们国内的矛盾会持续积累下去。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除了中南半岛这边的几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事情,以中国实为也管不住。

所以外交部的意思是,让华侨自有选择国籍。

甭管他们怎么选择,可以迅速解决华侨国籍问题。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比较伤人心的。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本来就亲台,现在让他们自有选择国籍,和新中国的关系会变得更远。

但这是最快稳定中国周围和平的办法。

大家都知道轻重缓急。

很快政治局通过了总理的方案,东南亚华侨自由选择国籍。1954年2月12日,总理带着庞大的代表团,飞去了白丙瓦。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公开在这样的世界大会上亮相

930积极的英商

总理带着庞大的代表团去了日内瓦,主席和书记处这边立马忙了起来。

因为中央和总理之间的电报,几乎是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来。去日内瓦之后,中国代表团需要和英美法苏四个大国打交道不说,还要和东南亚各国,以及曾经参加了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其他国家也进行谈判。

总理这边一队,外交部部长陈帅带着一队,和这几个国家轮流进行谈判。

此次日内瓦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朝鲜半岛的和平,一个是印度支那的和平。这是会议的主题。

但谈判情况不是那么顺利。

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有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就像是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时候,北越突然提出印度支那问题要一起解决。因为北越自从占据战场主动之后,让他们是信心大增。而且北越也已经明白,法国是打不下去了。

现在的法国急于从印度支那脱身。

所以北越突然不满意原来和苏联、中国谈好的条件。北越和苏联、中国谈好的条件是,越南进行南北划界,成立南北越南。以及支持一直跟着北越一起和法国打仗的老挝、柬埔寨的独立。可是谈判中间北越突然提出要成立一个统一的印度支那联邦,把老挝和东埔寨纳入印度支那联邦当中。

英美法当然是反对。

北越是社会主义阵营在中南半岛的代表。要是让北越成立一个印度支那联邦,那么北越往西威胁缅甸和泰国,往南威胁马来西亚。而且如此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南半岛,会影响英美法在东南亚整体的利益。到时候说不定整个中南半岛都要受到社会主义的危险。

所以英美法不签字。

北越突然改变态度,让中苏两国也是颇为尴尬。本来大家都说好了,结果现在搞突然袭击,弄得中国和苏联都下不来台。还有老挝和柬埔寨,他们也不满意。本来他们跟着北越一起和法国打仗,就是为了摆脱法国的殖民地。结果现在北越要成立一个印度支那联邦,那么他们算什么。

结果谈判立马陷入了僵局。

总理只能是周旋,和苏联一起说服北越。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解决中南半岛的和平。总理告诉北越,如果在日丙瓦会议上无法达成和平协议,那么法国也就无法退出越南。到时候说不定英美都会派兵进入越南,那样越南的和平就会遥遥无期。

在总理的斡旋之下,还有苏联的强硬态度之下,北越总算是让了一步,不再主张成立印度支那联邦。随着北越让步,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就好办很多。

当然在推进印度支那和平的同时,朝鲜半岛的问题则是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

因为谁也不让步。

朝鲜和中国提出来的条件是,外国军队全都撤离朝鲜半岛,然后让朝鲜半岛自己进行民主普选。结果南朝鲜不同意,他们提出中国军队先撤离,联合国军监督朝鲜半岛的普选。

双方的提议相差太远。

结果双方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除了打嘴炮之外没有任何的进展。

不过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中英和中法谈判进行的倒是非常顺利。虽然艾德礼是工党,现在在位的是保守党。但艾德礼访问中国政治意义绝对不同寻常。

艾德礼回去之后,把中国的态度,主席的话,都转达给了英国政府。英国政府明百,中国是跟英国示好。英国也正愁无法和中国的关系更进一步。

所以在日内瓦会议当中,两国代表非常和谐。

虽然正式谈判当中,两国也是针锋相对。可是会议场外,两国代表频繁见面。先是英国外交人员和中国外交人员时不时的私下见面。谈论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话题,可是很快双方就决定陈帅和艾登见面。

两个人谈的内容也是很广泛,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美国还是嗅出了一些不好的味道。

所以美国私下警告艾登,希望艾登不要和中国接触太多。可惜美国的警告,艾登根本没有在意。相反很快总理和艾登私下会面。双芳短时间乏丙关系迅速贴近后面就决定总理和艾登进行正式的场外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