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64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双方在日内瓦第一次单独谈判,就决定中英双方互派贸易团,同时支持中英两国民间的交流。第二次单独谈判,双方就决定互派代表办事处。

虽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双方的关系直接就近了一大步。

互派办事处,那就是两国要建立直接沟通渠道。

而中英两国私下频繁会面的同时,总理也频繁和法国新任总理兼外交部长皮埃尔·蒙德斯见面。皮埃尔·蒙德斯能够上任法国总理,就是因为他表示自己上任之后,一个月内结秉越南战争。他的主张就是在殖民地问题上收缩战线,把重点放在加强法国本身实力和在欧洲的地位。

皮埃尔·蒙德斯是骄傲的,他的目标就是重振法国的威势。但他现在丝毫不敢轻视中国。

中国在朝鲜战场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中国支持之下北越军队的战斗万,都让皮埃尔·蒙德斯明白,在印度支那抽身,是离不开中国的。

而且他已经看到中英两国眉来眼去。

虽然法国要撤离印度支那,但不代表法国就愿意在亚洲彻底失去影响力。而想要在东亚地区保持影响为,就绕不过中国。甚至法国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做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完全忽视中国这样的地区大国。所以他也非常愿意和中国私下谈判。

和英国一样。

总理把目前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一些来往,简单的告诉了皮埃尔·蒙德斯。总理表示,中国和英国、法国都没有根本性的矛盾,所以双方和平共处,发展关系不存在任何的障碍。中国是菲常愿意和非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英法这些西方国家保持和平共处,愿意和他们发展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合作。

和总理一起出国的叶记庄,直接表示只要法国愿意,中国是非常愿意从法国购买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工业品。而且中国也邀请法国派遣贸易团来访问中国。总理很天方的表示,中国没有什么贸易禁运,法国想要从中国进口任何东西,只要是中国能够满足的,都能够出口。

皮埃尔·蒙德斯很满意中国这种务实的态度。

皮埃尔·蒙德斯对于中英两国互派代表办事处的模式很感兴趣。很快双方就有了决定,中法两国也互派代表办事处。同时中法两国愿意积极推动双方的民间交流。

皮埃尔·蒙德斯还表示,欢迎中国代表团访问法国。

当然除了和英国、法国进行谈判之外,总理最大的一个任务就是和缅甸谈判。因为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包括南亚国家,因为当年的搅菜棍英国遗留下来的历史账,所以留下了很多问题。

特别是边境线的问题。

和缅甸尽快的完成边境线的划分,而且和平完成,那么就能够给东南亚、南亚国家一个范本。告诉他们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不会用武力解决边境线问题。

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

缅甸政府和总理谈判,现在是属于绝对的弱势。历史上中国和缅甸谈判,一直谈到了六千年代,才彻底完成了边境线的划分。因为之前的缅甸国内军阀林立,几乎每一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武装。缅甸政府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最后无奈之下缅甸政府告到了联合国。不过一直到三千一世纪,缅甸都没能够解决这些事情,国内依旧到处都是军阀。

所以现在面对强大强的中国,缅甸政府从心底里就是畏惧的。这就是朝鲜战争带来的威慑力。中国军队三下五除二把强天的美军打的丢盔弃甲,被中国军队俘虏了几千方人。这在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发生过。日军早期解决东南亚的美军部队,也主要是殖民地部队。

当然更让缅甸政府害怕的是,被解放军打出去的国军残兵进入中南半岛之后,简直是一览众山小。打的中南半岛这些国家哭爹喊娘。

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传统历史上就是畏惧。对于现在的中国就更是畏惧。

所以历史上和中国在扯皮“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政府,对于之前中英两国废除曾经签署的"1941年线"根本不敢说什么。这次和总理谈边境线的时候,虽然也谈过关于“麦克马洪线”和"1941年线”。但总理拿出英国废除"1941年线"的声明之后,也不敢继续往这方面扯皮。

所以缅甸政府这一次主要是谈边境线上的土司选择。“麦克马洪线”—带有不少争议。这个争议主要是来源于这个地区的复杂历史。这边很多地方历来都是王司管理,这些王司历更几百年上千年。历更上这边的主司很多都是,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倒向哪里,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中原强大就臣服手中原王朝,中原主朝弱势他们就跟着缅甸。所以就算没有“麦克马洪线”,这边的不少地区在归属上都是有争议的。缅甸政府的意思是,有争议的地方还是要尊重当地土司的意见。

双方经过几次交谈之后,大致上达成了协议。

那就是双方都承认现在的边境线。只不过边境线一带的一些争议地文,效芳还需要现场勘探,同时还要尊重当地百姓的选择。最后双芳手定派出代表,对于有些争议的王司地区,进行重新勘探。

不过以缅甸政府现在的情况,想要重新勘探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

除此之外缅甸政府还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中国政府能不能帮忙打击一下边境线的国军残兵部队。实在是因为缅甸政府打不过他们。

总理表示回去之后就会讨论这个问题。

总理是同意的。

实在是因为这群残兵败将不懂事。

你要是老老实实的在缅甸,那么你跟缅甸那些军阀、土匪怎么打仗那是你的事情,新中国也不想把事情做绝。可是这些人不长记性。

动不动就派出一些小部队骚扰边境,抢劫边境地区的村庄。而且天天宣传反攻大陆,宣传反共。还组织各种培训班,训练未来反攻大陆的军官。

目前新中国要在江心坡一带进行大开发。到时候不仅仅是军队要进去,还有很多技术人员、学生都要进去。这要是让这些国军残兵败将,已经几乎沦落为土匪的部队,抢走一些人,特别是抢走一些女学生,到时候影响力太坏。

所以中央早就想要好好收拾他们一顿。只不过现在新中国正在全力打破美国的封锁,所以不想给东南亚各国压万,让他们倒向美国。如果解放军不管不顾越界打击这群残兵败将,必然会让东南亚各国胆战心惊。要是他们一害怕,全都跑到美国那边,那么新中国西南地区就没有安稳的时候。

现在是缅甸政府要求,那就好办很多。

不狠狠地打击一下这些残兵败将,他们还真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只有让他们害怕了,他们才不敢骚扰国内。

总理进行的是外交,叶记庄进行的是贸易。叶记庄来到日内瓦之后,频频和各国代表见面。他跟他们不谈外交,不谈政治,只谈贸易。叶记压给他们介绍,中国很快就要在广州进行展览会。邀请各国的商人去广州看看。

同时也推销中国的商品。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和苏联、东欧国家进行贸易谈判,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是两回事情。这一点叶记庄是知道的。

可以说总理带着代表团去日内瓦,在很多方面来说硕果累累。主席和书记处,还有总理每天都要复盘一下。讨论一天的谈判情况。

电报都要冒火。

不过这方面的工作和魏红军没有关系。因为魏红军即不分管外交部,也不处理书记处日常工作。魏红军还是要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

魏红军原来的行程是去东北考察。

看看辽河油田,看看东北农业发展情况,在考察一下北大荒开垦情况。因为按照讦划从1955年开始,就要慢慢的进行松辽油田(大庆油田的并发,1956年则是要真正天规模并发松辽油田。

到时候主力部队就是目前辽河油田的技术人员和工程部队。

所以魏红军准备去看看辽河油田的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做好准备。

可是没想到在中国考察的英国商人,本来都已经离开中国。可是前段时间突然通过香港再次回到了中国,然后决定和中国合作。而且不是贷款模式,也不是固定投资的方式,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想要在投资中国建厂。

这就不是小事情。

毕竟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一直以来的政策是,不没收外商财产,允许外商原来的公司和工厂继续运营。但却一直不批准外商成立新的公司和工厂。自的就是让外商慢慢的自己退出中国市场。

后来因为想要直接投资的华商增多,所以中央才开了一个小口子。而且这个小口子,在条件上是比较苛刻的。

不说其他的。

贷款和固定投资,外商都只是出钱,没有经营的资格。但最起码不会赔钱。

贷款多少,按照利率最后都会还钱。因为这个涉及到国家信用问题,所以只要是贷款的钱,不会让你打水漂。

固定投资也是如此。

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来说还没有明确的所谓破产程序。所以只要你固定投资,甭管多少钱,每年都能够得到分红。可能不会很多,但也绝对不会让你赔钱。

只不过资金的回报率方面,不敢给你保证而已。但直接投资建厂就不一样。

直接投资建厂,虽然有一定的经营资格。但成立这样的工厂,还是需要和中国的公营企亚,或者是集体企业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不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而且对于利润也有严格的限制。

资方只能拿走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一半要用来增加工人福利,一半要用来当工厂积累,用于发展公司。而且资方拿走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一半是国内公营企业的。

也就是说外商最后能够拿走的钱,最多只有纯利润的六分之一。

利润这个东西谁敢保证。

而且能拿走的利润才六分之一。

魏红军本来还以为这样的条件,英商是不会投资的。就连本来想要投资的华商,天部分都已经退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投资的意向。没想到还真是有英商愿意投资建厂。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中央菲常重视。主席亲自找陈运、魏红军、毛泽民三个人谈话。最后主席决定派出魏红军、毛泽民,以及商业部部长姚益林三个人一起南下广东。

任务是看看。

主席的意思是,不主动参与英商投资。只是看看这种合作的效果。

其实中国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那就是建国之后,和苏联合作成立中苏合作公司,而且不是一个两个。这些合作当中,中国得到的东西是很多的。

学会怎么管理公司,培养了大量的经营干部,培养了足够的技术人员。

只不过和中国合作的是苏联政府。现在变成了英商。

这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东西。中共好不容易推翻了三座大山,好不容易赶走了帝国主义势力。现在又要有外商投资,那不是要把资本家请进来,会有一些干部想不通。

所以主席的意思都是先低调处理。

同时也不给外商直接的经营权。外商只有参加经营的权力,但不是控制经营权。

已经这么苛刻。

如果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之下,英商还愿意投资,那么中央都很想知道,英商到底是怎么挣钱的。

931英商的打算

魏红军、毛泽民、姚益林,加上国务院副秘书长李世平四个人南下来到了广州。

罗启容、陶朱两个人来飞机场接魏红军他们。

英商突然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连中央都惊动了,更何况是广东这边的千部。罗启容和陶朱其实心里是慌慌的。毕竟这可是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现在中央开了一个小口子没什么问题。

一旦以后有人追究呢?

说他们和资本家勾结呢?而且还是和帝国主义的资本家勾结?这可不是小罪名。虽然罗启容和陶朱都是党内资历深、级别高的千部,但这样的帽子他们可戴不起。

可是作为一线负责的干部,真要是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争论,他们必然会成为靶子。

所以中央虽然已经开了一个口子,和艾德礼见面的时候陈运介绍过。但罗启容和陶朱他们依旧不敢擅自决定,立即给中英汇报。现在看到魏红军和毛泽民过来,他行也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以后有仔么事情大家可以一起扛。魏红军是自前政治局最年轻的委员,毛泽民更是身份特殊。

就算以后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可以扛过去。

其实也就是罗启容和陶朱两个人,在党内都是胆大,敢作敢为著称。要是换成另外的千部,都不敢沾染这样的事情。他们肯定直接告诉英商,广东这边不能跟他们合作,而不是选择上报中央。

因为英商提出来的条件实在是太好。

真要是合作,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会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所以明知道有风险,罗启容和陶朱两个人还是给中央汇报。其实他们是希望能够促成这一次的合作。

“红军同志,你来就太好了。”罗启容紧紧握着魏红军的手。

两个人也算是合作很久。罗启容1942年来晋察冀担任晋察冀分局副书记并始算起也有十多军时间。那个时候聂师提拨王秋云和魏红军,罗启容也给出了支持票。要是没有罗启容当时的支持,光是靠着聂帅还真不容易提拔魏红军。所以认真说起来,罗启容这个老领导对于魏红军还是很够意思的。

所以魏红军面对罗启容也是很客气。

“还是广东省委有魄力。而且我这一次来广州,发现广州比之前繁华很多。“

魏红军倒也不是恭维。

而是广东的发展的确是一日千里。罗启容和陶朱两个人在广东的工作做得真的很好。魏红军和毛泽民坐车看着广州街区,真的是一片热闹。

经济建设方面做得事真的出类拔萃。“占了地理位置的便宜。”

罗启容摇头,道:“看到那边的汽车运输队没有?”“怎么了?“

“广州历来就是我国进出口的重要城市。因为战争原因稍微影响了一些,但现在又开始恢复起来。那都是从各个省份来到广州需要出口的商品。我们占据了一个好位置,所以发展稍微好了一点。”

可能是地方工作很琐碎,罗启容比以前谦虚很多。魏红军仔细看了看。

车队的确是很忙活。两年前魏红军跟着主席来到广州的时候,广州的汽车运输已经很繁忙。现在看起来,比之前更繁忙。而且各种东西都有。

“这些都是出口香港的?香港能消化这么多东西?”

“哪能啊。香港才二百多万人口,哪里能够消化这么多东西。这里面大部分东西都是在香港转一下,然后去东南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