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77章

作者:随遇而安

总理还没有回国,目前正在访问印度。总司令今年67岁,而且建国之后很多具体工作上,总司令已经不怎么参与。总司令平时除了党内纪律之外,也就偶尔参加军委会议,以及见见外宾。

陈运去了上海,所以没有参加。

今天参加会议的,除了四名政治局常委之外,剩下的都是能够和原子弹工程沾上关系的干部。魏红军

负责地质部和基础工业,勘探铀矿、采矿工作都是魏红军分管。

李富春和薄树春负责重工业,毛泽民分管财政部,邓希贤是计划委员会负责人。

核工业部这边是部长杨全武,副部长赵陆、韩伟、柳杰、钱三强都参加会议。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也参加会议。

“同志们,这几年我们虽然一直在支持原子弹的研制。但真正这么坐在一起讨论原子弹研制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原子弹这个东西还是要有的。要不然美国人天天拿原子弹吓唬我们呢。”

主席幽默,大家都笑了起来。原子弹这个东西的确是让人恼怒。

但大家都是战火当中走过来的,还是要发挥革命乐观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就已经考虑原子弹的问题。杨全武分管核工业之后,中央也给了一些经费。

但都是前期准备工作。

中央当时并没有下决心要进行原子弹研制工作。但随着这几年新中国工业建设越来越好,中央财政也开始增加。中央也正式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的问题。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会议。

"今天我们都当学生,听听大专家的意见。”钱三强站了起来。

钱三强是中国目前科学家当中,唯——个正儿八经挂着将军军衔的。这倒不是国家要照顾钱三强,而是钱三强在授衔之前,在军委就有职务,是核工业部副部长。

军衔要对应军职。所以他才得到了军职。

他站起来用很朴素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什么是原子弹。

当然对于在座的领导干部来说,只要大致明白啥是原子弹就行。这方面钱三强还是很有能力的,讲的话大家还能够听得懂。

李四光还带着铀矿,让大家看看。

等钱三强讲完之后,主席道:“那我国要研制原子弹,现在要做哪些准备。杨成武同志,核工业部都做了什么准备?”

杨全武负责核工业已经有三年时间。对于这方面还是很了解的。

所以道:“各位领导,同志们,这造原子弹首先要有原料,那就是铀矿。在这方面不用担心,这几年地质部一直在勘探各地,已经发现了好几处可以开采的铀矿。根据地质部的勘探结果,这些铀矿储量足够我们制造原子弹的。”

“有了铀矿之后,我们就要采矿,炼矿,弄出原子弹需要的燃料,以及制造原子弹的元器件。当然在这之前还要有理论上计算。只有把这些都解决了,最后才能够组装原子弹,制造原子弹。这些工作哪一个都要过关,才能够成功制造原子弹。”

“现在我们前期工作来说,地质部铀矿勘探已经有了成果,钱三强同志的理论研究所也已经建立起来。从苏联引进的一座7000千瓦重水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已经开始在北示建设。按照找三理同志他们理论研究室的判断,明年年末的时候,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就可以正式移交,进入试验状态。"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建造铀开米,x料元器件工厂,以及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些方面我们需要苏联的支持。如果没有苏联机器设备的支持,这些工厂短时间之内很难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和苏联接触,要求苏联在这方面的支援。”

“只要苏联支持,我们开办这些工厂,那么我们的原子弹事业就有了基础,可以正式开始。”

杨全武现在是很激动的。

做了三年的核工业前期工作,但因为中央一直没有决定,所以心里一直是七上八下。现在中央开始重视原子弹,这一次更是集中了这么多中央中领导听取报告,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想一想也兴奋。

之前正是因为中央还没有下决心,所以杨全武只能是舍下脸皮,到处抢人。也就是杨全武这种“没脸没皮”,不怕被人骂,而且有足够的级别,才能够做完这些前期工作。

要是换一个人当核工业部部长,前面这些工作一大半都做不到。历史上钱三强他们做前期工作,因为他们都是科学家,在政府部门、军队部门根本没有门路。

所以前期工作做得非常缓慢。

可以说有了杨全武之后,核工业的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好。现在就等着和苏联谈判,正式开始启动原子弹项目。

修养同志问道:“杨全武同志,你们核工业部计算过,如果建设这些工厂需要多少钱吗?”

“有。”

杨全武点头。

道:“和苏联方面谈判,引进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还有很多技术资料,这个核工业部这边没有仔细计算。因为我们也不清楚苏联那边对于这些机器设备的价格。但我们也跟一些苏联专家谈过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大致了解建造这些工厂要怎么做。要建设这些工厂,我们核工业部计算之后认为第一步最少也需要12亿人民币左右。因为要建设最少两家铀矿采矿场,以及建设两家核燃料元器件厂。而且还要有核工业基地,研制原子弹。12亿是初步建厂的资金,后续的资金我们还无法判断。”

大家都是面面相觑。

都说原子弹研制费钱,但没想到是这么费钱。直接就是12亿人民币。

1954年苏联援建十多家工厂,总投资也才三十多亿人民币。可是原子弹的起步就是12亿人民币。历史上中国研制原子弹到底花了多少钱,其实各有各的说法。

中国开始只是计算研制原子弹试验的费用,光是

这部分费用就28亿人民币。但如果把为了制造原子弹建设的那些工厂,包括采矿场、发电厂都算进去,中国为了原子弹花了上百亿。原子弹项目上马之后,前几年每年花费是3亿元左右,后面一段时间是4亿元左右,等到真正开始研制原子弹,也就是1961年开始

1964年这几年每年花费近10亿元。

可以想象制造原子弹花钱是多么严重。这么多钱想一想都是非常可怕的。12个亿,怎么弄出来。

现在中央是恨不得连老鼠洞都挖—遍看看有没有被老鼠藏着的粮食。

“如果有苏联的帮忙,我们能制造原子弹吗?“高刚问了出来。

钱三强道:“能。我们理论组现在就等着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设好了,就开始验证我们手中的一些数据。如果能够得到苏联方面更多的技术资料,那么我们的研制工作就能够更进一步。原子弹说复杂,的确是很复杂。但其实都是有步骤的。只要我们的理论组有了结果,刚刚杨部长说的那些工厂建立起来,那么制造原子弹就会顺理成章。一定能研制成功我们的原子弹。”

钱三强回国之前,那可是世界原子领域的大拿。他和他的妻子,都是目前中国核工业当中顶级科技人员。他回国其实就是奔着原子弹来的。为了中国的原子事业,他真的是把北京城内的垃圾桶都给翻遍了。

要不是杨全武过来负责核工业,他的原子理论所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发展起来。

所以他现在很肯定的告诉中央领导。中国能造原子弹。

杨全武看到气氛有些压抑。

所以道:“各位领导,同志们,原子弹的制造,核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制造原子弹那么简单。后面还有氢弹,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强国已经开始把原子能用在了民用上。今年6月份苏联刚刚组建了核电厂,一年发电量几亿度。这就是又一次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我国是大国,有国防需要,也有建设需要。等其他强国都开始把原子能用在经济建设上的时候,我国如果跟不上去,那么未来我们就更加落后。所以原子弹项目必须要上马。”

苏联是第一个把原子能用在发电厂的国家。

就在1954年6月份苏联宣布成立第一个核电厂,这可是轰动全世界的消息。中国这边就更不用说了。中国还在考虑上不上马原子弹时候,人家苏联都开始用原子能发电。

听杨全武的话,主席笑着道:"看看,我们的'白袍小将‘野心满满。原子弹项目还没有落地,他就开始考虑核电站的事情。”

杨全武的"白袍小将",还是有一段故事的。可不是编造出来的。

抗战的时候,因为晋察冀战果辉煌,全国闻名。

所以李公朴来晋察冀考察,看到杨全武眉清目秀,英姿勃勃,又看到杨全武年轻,当时才二十五岁,所以忍不住喊出“好一个白袍小将"。

所以杨全武这个“白袍小将"的名号就传了下来。连主席都打趣杨全武。

不过主席开了玩笑之后,道:“不过杨全武同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此次日内瓦会议,我们在外交上能够大获成功,靠的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但光是抗美援朝还不够,手中没有大家伙,说话也没有底气。美国佬动不动就拿着原子弹吓唬我们。我们再怎么说我们不害怕,人家也不相信,因为你手中确实没有大家伙。再说我们以后肯定也需要发展自己的核电厂,所以原子弹上马是应该要好好考虑。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主席听到钱三强,听到杨全武的话之后,是赞成发展原子弹的。

不过这个事情太大。

不是主席一个人拍板就可以的。如果中央领导当中反对的人太多,那么这个项目也上不去。

“现阶段是不是有一些仓促。”

修养同志有些犹豫道:“现在我国的财政还处于严重不足的情况,工业也在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原子弹

项目上马,会进—步加剧财政的压力。我们定个定可以往后推—推。等我们的财政好了之后,再进行层子弹研制。最少等一五计划结束之后,再考虑原子弹项目。”

“我认为不妥。这种事情你要是今天推,明天推,未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上马。一五计划本来就是在调整当中,现在时机合适,原于弹这种就应该立马开建起来。”

高刚不认同。

做工作最怕的就是瞻前顾后。

如果什么都想的太多,工作什么时候能够做。

修养同志道:“高刚同志,这不是我们说上马就可以的事情。原子弹项目一旦上马,那需要的是一大毛钱。除了杨全武同志说的那些工厂,我们还要建设仅多配套的工厂。不说的别的,发电厂要建起采吧。材全武同志说的是12亿,可是真要开始那就是201亿都打不住。我们做工作不能只靠着热情,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

修养同志也是做了这么多年工作的。他不会随便反对。

这几年财政都是赤字。

进入1954年之后,好不容易财政开始平衡。但这

种平衡是靠着党员干部减新和车赀减少的细术。 一现在财政从哪里挪出十几亿出来。

而且这只是刚刚开始建设。

等原子弹项目上马,那花的钱就更多了。二十亿、三十亿,这些钱都打不住。这么多钱说不定就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修养同志看来,原子弹没有那么急迫。

美国也就是吓唬吓唬你而已。

现在中国是"一边倒",在原子弹问题上,是受到苏联保护的。既然已经有苏联的保护,中国完全可以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好了,就有余力发展核武器。

何必现在这么着急。

主席听着修养同志和高刚的争论,转头道:“毛泽民同志,财政部能不能解决这笔资金?”

毛泽民很严肃。

心里也在计算,毕竟这不是小数目。好一会之后,毛泽民才道:“这就要看一五计划后面会不会继续增加其他工业项目。如果只是按照一五计划,没有其他方面的投资,那么这笔钱财政能拿出来。但这只定举于一五计划,至于以后的二五计划,还要重听调整。”

1950年、1951年都制定过一五计划草菜。然石苏联专家把关,有什么问题就改正。就这样折腾网年时间之后,计划委员会这边才慢慢的熟悉怎么做国家计划。然后到了1952年正式确定一五计划。

当时是根据之前几年的经济情况制定的一五计划。不过1953年,也就是一五计划第二牛就刘工n计划做过一次大范围的调整。当时定内刀夫如1术的赫鲁晓夫苏联援建项目。为了承接这个项目,所以缩减了党员干部的收入和军费,准备了几十亿资金。

不过当时制定一五计划的的1天, H1T政收入增长速度会这么快。

就像是1954年年初,财歧部观'的I时T7收入是377亿。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生的财以以人超过420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根据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毛泽民相信1955年和1956年的财政收入还可以增长几十亿。

所以只要1955年和1956年这两年没有大的项目上马,那么毛泽民相信财政是没有问题的。调出二三十亿人民币支持原子弹项目应该是可以的。

毛泽民一句话让在场的领导都舒了一口气。

因为所有工作钱才是一切。有钱什么都好办,没钱啥也干不了。现在毛泽民代表财政部表态财政能拿出钱,那最大的障碍就结束了。

“邓希贤同志,你们计划委员会呢?1955年和1956年,有其他的计划吗?“

“目前还没有要大规模更改一五计划的打算。除非发生什么突发情况,要不然一五计划是不会有什么更改。”

邓希贤回答。主席点头。

邓希贤和毛泽民都这么说了,主席就心里有数。但这是大事情,所以主席还是道:“其他同志们的看法呢?”

“我认为应该上马。”

聂帅开口。

聂帅不仅是要挺一挺杨全武,更是因为聂帅也认为原子弹必须要上马。中国这样的大国,手里还是要有原子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新中国的安全。

魏红军算是随大流。也是点头。

历史上1955年中央决定上马原子弹的时候,各方面情况远不如现在。当时1954年财政收入,也就是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加起来才253亿元。1955年也不过是255亿元。

一五计划也才刚刚开始,所以工业基础也很差。

相比起来现在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加起来超过400亿元。工业基础方面,更是远远超过历史。

完全可以上马原子弹项目。李富春和薄树春也是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