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陈韬犹豫了一下,继续道:“高刚同志还说了一些话。说在外交部会议上,张文天同志批评了总理。特别是批评外交部奢靡,每年都浪费好多资金。这件事情影响很不好。很多干部都认为外交部这样是不对的,甚至有些干部对总理都有怨言。老首长,总理这个是真的吗?”
对于陈韬他们这些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晋察冀出身的干部,对于修养同志和总理的观感是不一样的。
高刚同志说修养同志,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严重。可是说总理之后,很多人就受到不少冲击。因为总理在党内,对于很多党员来说,印象是非常好的。
在很多党员眼中,总理一直以来形象很好。
所以高刚说总理,就让很多人想不明白。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总理负责的外交部有些不满。现在政府上上下下节约资金,把钱投入到工业建设当中。
还有农村合作社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扫盲这些工作的发展,地方都抽到了大量的干部进入农村。他们在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生活是非常简朴的。
结果呢?
地方干部愿意吃苦,可是你们在那里大吃大喝。
用的是最好的车,最好的酒,最好的烟,最好的菜,乃至于每个访华代表团回去的时候,都会给非常宝贵的回礼。你让他们这些干部怎么说?
这都混乱了不少党员干部的思想。
甚至不少干部心中对于总理产生了埋怨。所以陈韬才会犹豫。
魏红军挠头。高刚这真的是“作死”。不过魏红军考虑的是,高刚这样在中国重要地区转了一圈,未来受到影响的干部会大大膨胀。
有些人甚至和高刚没有多少关系,但也会受到牵连。魏红军不说别人,光是军方这边,目前的济南军区司令员王建岸。王建岸能够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和高刚和饶书石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王建岸和饶书石两个人私交非常好。还有总参谋部的副总参谋长贺今年,这是陕北出身的干部,又在东北和高刚来往密切,肯定会直接受到影响。
还有高刚这一次南下去了武汉,像武汉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卢东升。虽然历史上和高刚没什么接触,但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在北满训练部队和剿匪,而高刚是东北局副书记兼北满军区司令员。在剿匪、土改等问题上,还是有过合作的。包括广州军区目前主持工作的第三政治委员赖传朱,也是第四野战军出身。
就算和高刚没关系。
只要有人抓着这个问题不放,那么也会受到批评。
其他的一些地方干部就不用说。
高刚毕竟是陕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抗战期间一直在陕甘宁边区革命,后来又到了东北。还是有一大批支持他政治主张的干部。
说起来目前国务院副秘书长李世平,第四办公室副主任林大峰等人,虽然是晋察冀干部出身。但在东北的时候,都和高刚来往密切,支持高刚在东北的工作。
所以一旦高刚出什么事情,陕北干部和东北干部,有很多人都会受到影响。
这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些话你们私下有没有讨论过?”“有。”
陈韬点头。
道:“高刚同志后面说话越来越明确。他说以后中央是修养同志专心搞‘议会’,总理负责外交和统战工作,高刚同志负责政治局工作。这么大的事情,大家不可能不讨论。在广州的几天时间,高刚同志频繁和广东这边的干部见面。”
“也单独见你了?”
“是。”
“说什么了?”“他……”
陈韬表情严肃的道:“高刚同志表示,因为目前总理负责的外交工作出现问题,以后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外交工作上。
部长会议应该是聂帅或者陈运同志当主席,老首长担任第一副主席。九大之后罗启容同志上调中央,陶朱同志担任广东省委
书记,我来担任广东省长。”
魏红军摇摇头。
高刚现在不是一般的飘。啥都敢扯淡。
这都开始谈九大之后的人事布局。高刚和陈韬说这些,这明摆着是让陈韬告诉魏红军,乃至于让陈韬和其他晋察冀出身的干部通气。
现在晋察冀出身的干部到处都是。
如果陈韬把这些话和他们通气,他们说不定真的支持高刚。因为按照高刚的说法,以后国务院就是让聂帅或者是魏红军来负责。
可惜这些都是高刚臆想。
主席这两年对于中央干部的布局,分权的倾向是越来越明显。让中央政治局常委各管一摊,把党政军分开管理。从这两年的布局来看,修养同志分管党务和人大工作,算是中央常委当中权重仅次于主席。但主席又选择高刚担任总书记,负责书记处,分走修养同志在党务工作上的话语权。然后是总理负责国务院,陈运同志主要负责经济工作,聂帅负责政法工作。
总司令虽然慢慢的淡出党政军一线工作,但却一直负责党内纪律。
主席这种布局,对于稳定中央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样给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就减少了主席和党内大佬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如果党内有一个人突出来,实力远远高于其他政治局常委。一旦主席和这名领导之间发生政治上的分歧,到时候影响太大。
而这种常委分工,让各个常委各分一摊,各管一摊。就算这些领导和主席有什么政治上的分歧,中间也有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可以平衡。
当然现在只是最基础的。
主席在考虑九大的人事布局,肯定会更加明确这种政治局常委分工。等中央布局结束,主席还是想要分一线和二线。把日常工作交给一线领导负责处理,自己主要把握党内大政策、大方向,然后更多的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和共产主义理论方面。
可是显然高刚没有理解主席这种想法,他以为主席这种常委分工是削弱修养同志和总理的权力。是要完全打倒修养同志或者是总理,把他们排除在中央之外。
所以才会如此大胆。
可惜这是歪曲了主席的意思。主席是要分权,而只要分权必然会削弱修养同志和总理的权力。但这种分权,主席更多的是为了平衡。
可是因为高刚曲解主席的想法,以为要自己出面解决修养同志和总理。所以他现在这种做法,是完全破坏主席对于中央人事的布局,也犯了党内生活的大忌。
魏红军想了想道:“你把和高刚同志单独见面的情况,写一份书面报告。”
第974章山雨欲来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入中央。高刚在各地"大放厥词",表示自己要主持“政治局”,拉拢地方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因为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上,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是真正开始进入权力中心的干部。高刚对其中一些重量级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还进行了封官许愿。
有没有效果。
是有的。
毕竟高刚的头衔好看。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样的地位对一些干部进行封官许愿,大家还是非常心动。因为不是所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都是和陈韬一样。
陈韬虽然不是中央委员,也不是中央候补委员。但他出身晋察冀,和魏红军一起搞出来了“盛县经验”。又在中南局土改和广东农村合作社发展当中立下了赫赫功绩。
此次九大中央委员是资历不足,但中央候补委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他可以不动心,来到北京之后立马跟找魏红军,希望魏红军指点一下。
但不是所有干部都是陈韬。
此次九大中央委员是资历不足,但中央候补委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他可以不动心,来到北京之后立马跟找魏红军,希望魏红军指点一下。
但不是所有干部都是陈韬。
既有魏红军这样的中央领导的器重,又有足够的政绩。现在高刚亲自拉拢他们,不少人都想要搭上高刚这条线。
甚至高刚南下路上还去见了在杭州休养的林帅,和林帅秘密交谈。到底说了什么别人不知道,但两个人见面不是秘密。高刚转了一圈见了太多人,这里面有地方干部,也有各大军区的干部。结果他说的话根本瞒不住。
因为主席这段时间频繁和各省领导干部见面谈话。
有的人给主席汇报工作之后,就直接询问主席中央的情况。把高刚说的话,直接汇报给主席。实在是高刚说的话太惊人。按照他的意思,修养同志和总理都要靠边站。
以后除了主席,党中央就是高刚最大。
这可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情。
毕竟七大之后形成的五大书记格局,任培国同志已经去世,总司令不怎么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主席、修养同志、总理算是中央最有威望的党内三巨头,一下子两个人靠边站,党内很多同志不理解。
魏红军也是给主席转交了陈韬写的报告。陈韬把自己和高刚见面谈的话,都写了进去。魏红军明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
主席汇总了这些消息之后,心情真的很沉重。
高刚这一下打乱了主席原有的布局。本来主席对于高刚是寄予厚望的,因为高刚在党政军工作上都很有能力。可是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肆无忌惮的破坏党的组织纪律。
1955年10月2日,主席召开了书记处扩大会议。
在北京的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都参加了这一次书记处扩大会议。
主席没有大发雷霆。
在这一次的书记处扩大会议上,主席主要是谈关于党内团结的问题。
“同志们,我们都是党员。只要是党员都要遵守党的纪律,不能肆意的破坏党的组织纪律。任何为了私人权力,个人野心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的行为,都要受到全党的抵制。”
“这几年我们党主要工作都在国家建设上,所以忽视了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同志把工作上的一些分歧,上升到个人矛盾上,接着上升到党政军人事问题上。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把工作矛盾上升到人事矛盾上的,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的,影响党的正常发展的事情出现。”
“同志们,我们的革命能够胜利,新中国能够成立,靠的是党的团结,工人阶级的团结,工农联合的团结,劳动人民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就认为这种团结已经没有必要。”
“这几年党内一部分干部甚至某些高级干部对于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滋长着—种极端危险的骄傲情绪和夸大个人作用的倾向。他们总是信奉个人英雄主义,深陷在英雄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当中,摈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人民史观。这是很危险的倾向,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知道,党的中央委员会和省市委员会以上负责同志,以及武装部队的高级负责同志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决定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党内的高级负责同志们之间没有团结,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增强党的团结,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对党的团结的必要性,和自身责任的重大都要有很高的自觉。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党中央的团结和威信,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评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在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正确的组织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而要提高党内团结,集体领导是重中之重。”
“集体领导是我们这一类党组织的最高原则,它能够防止分散主义,它能够防止党内个人野心家的非法活动。如像中国的张国涛,苏联的贝利亚这类人,我们必须要狠狠的打击。而要防备这些人的出现,集体领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特别强调和认真实行党组织的集体领导制度,绝不可以不适当的,过分的去强调任何个人的英雄作用;绝不可以使共产党员由满腔热情的,勤勤恳恳的,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堕落到资产阶级的卑鄙的个人主义。”
此次书记处扩大会议,主席一直在强调党内团结的问题。特别是党内高级干部之间的团结。
主席的意思很简单。
批评某些事情的错误,但不批评具体的某个人。
所以没有指名道姓。
但主席敲打谁,大家是心知肚明的。
因为现在中央谁不知道高刚转了一圈,到处拉拢地方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可以说主席正式确定党中央一把手位置之后,中央层面出现这种中央领导肆意的拉帮结派,给下面的干部封官许愿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
不少中央干部都是非常吃惊的。
中共有山头,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事情。可是如此赤裸裸的表现出来,还真是第一次。
不过主席并不想一棒子打死高刚,还是给高刚留下了机会。现在这样不指名不道姓,就是给高刚一个自己主动检讨自己错误的时间。让高刚认识错误,自己检讨自己的错误。
高刚历史上有两个问题是致命因素。一个就是他在党内散布“枪杆子上出党”,“党是军队创造的”,以制造“军党论”的理论。高刚说中国党内对党史有二元论,主席代表红区,修养同志代表白区。说中国党的骨干是军队锻炼出来的,白区干部现在要篡夺党。
把军队党和白区党分裂开来,把主席和修养同志分裂开来。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高刚觊觎党的接班人位置,去打击修养同志,顶多算是个人野心的问题。中共历史上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两次。饶书石在华东局驱逐陈老总,抗战初期的“三王反贺”,肖子敬在整风运动攻击聂帅,其他临时中央打击主席和本土派,张国涛在四方面军肃反,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可是高刚制造军队党和白区党,散布主席和修养同志的分裂,那是要分裂党,分裂党中央,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所以后来总理揭露高刚问题的时候,总结了高刚十大问题。
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这个。
第二个问题就是他始终不肯痛痛快快的承认错误,最后还选择自杀。
本来对高刚的批评基本上已经结束,中央还是保留了他的政治待遇。可是相比起饶书石,高刚一直在抵触,不愿意承认错误。最后更是选择自杀,虽然第一次自杀未遂,但却成为了对抗中央。
后面自杀更是让主席大怒。
因为主席一直认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受到一些委屈的时候,应该要勇敢的面对。高刚的做法是逃避,更是对抗中央的决策。
而这个时空高刚倒是没有大规模的提出“军队党”和“白区党”的话题。
之前他倒是有这方面的想法。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