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09章

作者:随遇而安

“也不是不可能。”

魏红军道:“现在农村工商业发展才是刚刚开始,我们还用不到七个亿资金。等农村工商业发展起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会持续的增加。”

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持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条件。

其中之—就是农村工商业发展起来之后的存款,必须要放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这边。

“对。”

邓志辉附和道:“我的建议是,把这七个亿分一下。六个亿作为农村工商业发展的资金,一个亿用在农村畜牧业、渔业、果林业这些行业的发展。给出严格规定,这六个亿和一个亿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能混用。或者说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划拨给我们农村工作部的资金,分为七分之一。其中七分之六专门用于农村工厂建设,一个亿作为畜牧业、果林业、渔业等行业的发展当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分为两个部门专门掌握这笔资金。”

“我支持邓志辉同志的想法。”

赖若宇开口,支持邓志辉的建议。

既然钱不能增加,那就只能是在资金范围之内精打细算。邓志辉说的很对,这笔资金不能混淆。用途一旦混淆,到时候都不知道资金会用在什么地方。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资金用途。

魏红军看上了李少成,李少成也是点头道:“我也认为邓志辉同志的建议符合现在的情况。”

其他人都是点头。

“既然同志们都同意,那这件事情就这么说定了。邓志辉同志,具体的事情你要多抓抓。要保证这笔资金完全流入农村,支持农村发展。可千万不能被人挪用。”

“好。”

魏红军转过头道:“谭振林同志,我听说东北那边的猪瘟疫苗工厂都建好了?”

“对。”

提起这个谭振林还是很得意。

他们农垦兵团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上一次农村工作部会议上,因为猪瘟疫苗资金问题、生产问题、储存问题、运输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农垦部接了这个工作。

这才没多长时间,东北的农垦兵团已经建好了猪瘟疫苗工厂。

效率是杠杠的。

当然这也和东北这边的农垦兵团对于猪瘟疫苗的需求大。他们现在不仅有散养,那就是农垦兵团家属散养,也有农垦兵团下面的各个小农场养猪。除了散养,农垦兵团还建立专门的大型养猪场。只不过一直以来都不敢大规模扩大养猪场,就是担心猪瘟。现在猪瘟疫苗工厂落户农垦兵团,他们当然上心。

而且猪瘟疫苗的整套技术上海那边已经攻克。

所以才能够这么顺利。

“其他农垦兵团那边呢?”

如何提高生猪产量,一直是农垦工作部非常重视的工作。

因为现在的农村来说,养猪是非常重要的收入。而且现在猪肉出口,在中国出口当中已经占据比例很高,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

“都很顺利。”

魏红军道:“谭振林同志,我的建议是,如果农垦兵团那边资金充裕,可以在周围一些城市也建立猪瘟疫苗工厂,提供给周围的农村。这样周围的农村可以放心养猪,农垦兵团也多了一些收入。”

“这个我们农垦部会讨论的。”“好。”

第973章 再生事端

这段时间魏红军也理解主席为什么想要分一线二线。

因为平时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想要静下心来考虑问题,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关于“社会主义阶段论”,主席给了魏红军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关于这份报告魏红军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因为这份报告一旦在政治局通过,那么就会成为九大政治报告之一。

魏红军要注意每一个字。要考虑适不适合。

可是手头上的工作太多,根本不给魏红军那么多考虑的时间。刚刚处理了农村工作部一些事情,商业部那边就传递了一份新的事情。

“叶记庄同志,要求合资的外商多吗?”“多。”

周彬和第六办公室主任叶记庄,商业部部长姚益林找到魏红军。

因为在中国的外商申请更改他们的所有权性质,他们要求把他们的公司从外资独资公司变成中外合资公司。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革,这每一桩变化都严重影响了外商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就算经历了这么多,—大堆的外商企业离开中国。但从民国时期开始就一直在中国的外商企业,目前还有两三百家。

虽然生意不好,但他们都在挺着。不愿意就这样退出中国市场。

因为他们实在是舍不得中国市场。民国时期他们可是主导过中国经济,中间获得过大量的利润。中国虽然穷,但谁让中国人多地广,经济的总体规模一直都不小。

只是随着新中国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外商越来越被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排斥。

生意是越来越难做。

每年都有挺不过去的外商公司退出中国市场。

很多外商都认命了。明白民国时期那种可以在中国呼风唤雨,拥有政治经济特权,赚取大把银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新中国不是民国,是不会给这些外商特殊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所以准备结束在中国的生意。可是自从艾德礼率领英国代表团访问中国之后,中国和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迅速好转。甚至中国同意在广东成立一些愿意接受政府制定政策的中外合资企业。这种变化让这些人突然看到了一个新的可能。

这些在中国的外商企业,不是贸易公司,就是一些轻工业公司。

轻工业,如果没有重工业的支持,那就等于没有原料,是根本无法生产产品。现在中国的原料,那都是国家调配的。只有少部分的原料,国家允许进入市场。

所以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的外商企业,连原料都很难获得。而且就算他们有了原料,生产出来了商品,想要流入中国市场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目前中国轻工业产品想要销售,渠道都是国家控制的。相比起来在广东的中外合资企业,都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目前发展的如鱼得水。

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现在提出申请的外商企业就有六十多家。”商业部部长姚益林回答。

本来这是商业部的事情,再往上就是第六办公室和周彬的工作。但因为魏红军之前是负责中外合资问题的主要干部,所以周彬还是来和魏红军通气。

因为这个事情一旦开头,那么短时间之内就会新增二三百家中外合资企业。

而且这二三百家公司,那都是扎根中国几十年的外商企业,一个个实力并不弱。这样的结果是,中外合资企业数量会大增加。这些外商企业,背后的老板不是一两个国家,而是涉及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他们如果全都改为中外合资,很容易会影响他们国内一些想要来中国做生意的商人。这样后面想要和中国合资的外商会越来越多。

原来中外合资企业只是在广东一遇,影响力也局限在广东。可是一旦在好几个沿海城市都出现,到时候影响力就会迅速扩大,很容易会影响1957年年初召开的九大。会成为九大需要重点讨论的事情。

所以这样的事情,周彬一个人也不好决断。“老周,你怎么看?”

魏红军问了周彬。

周彬道:“我的想法是,与其让他们游离在社会主义经济之外,还不如把他们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我们目前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有一套完整的,严格的政策。虽然这种中外合资企业有雇工、有剥削,但我们在这些企业实行的‘三三制’,已经是最大程度的减弱这种剥削。”

“所以只要他们愿意遵守我们制定的政策,愿意融入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我们应该欢迎。特别是那些贸易企业,都各有各的渠道。如果把他们纳入到我们进出口名单当中,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的出口业务,说不定还能够进口一些我们国营企业没有办法进口的一些敏感物资。”

虽然这两年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和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

贸易也开始增加。

中国从欧洲国家也进口机器设备,甚至进口化肥工业、化纤工业这种重要机器设备。看似美国对于中国的禁运已经被破坏,但还是有不少敏感物资是出于禁运名单当中。

中国这边想要从欧美国家进口一些高技术产品,还是有很多困难。

虽然对外贸易部在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有不少秘密的贸易公司。他们帮助新中国购买很多敏感物资,但相比起国内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足。

相比起来这些外商贸易公司,毕竟是外商,有很多中国企业没有的渠道。

所以周彬是支持把这些外商公司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当中。只不过周彬知道,这些事情比较敏感。特别是临近九大,很多事情都要小心一些。

魏红军是目前党内第二梯队当中的领头羊,在政治局都是属于实力强大的领导干部。

有原则,但做事情不古板,得到主席的器重。所以周彬在很多事情上,都愿意和魏红军通气。而且中外合资的问题,本来就是魏红军负责处理的。

“那这些外商知不知道我们的政策?”“知道。”

“那就收吧。只是几百家中外合资企业,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且他们的存在,还能够弥补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些漏洞。再说这些企业各国都有,也算是我们和这些国家保持民间交流。”

魏红军看着这些外商企业的资料,最后下了决心。

其实现在并不是大规模发展中外合资企业的时候。临近九大,魏红军也开始小心谨慎。可是现在既然这些外商企业自己愿意参与中外合资,自己愿意接受国家政策,那么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看到魏红军下了决心,周彬道:“好。”

很快周彬他们就回去进行具体工作。

刚刚处理了这些事情没有多久,魏红军就迎来了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农委主任陈韬。主席为了九大的政治报告,和中央各个部委的领导谈话,也陆陆续续跟全国各省领导谈话。

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来完善九大报告。

最近入京和主席谈话的是广东省委的领导。本来此次入京报告,广东其实只需要罗启容和陶朱两个人就可以。但因为广东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合作社工厂。农村合作社的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

主席上一次去广东就看到过。

所以这一次主席也想听听具体的情况。

陈韬是广东农村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在广东农村工作上成绩斐然。所以主席才会点名让陈韬跟着罗启容和陶朱两个人一起进京。

陈韬跟着罗启容和陶朱,给主席汇报工作之后,就来魏红军这里。不说陈韬是魏红军曾经的老部下,就说现在魏红军是全国农村工作的总负责,陈韬是广东农村工作总负责。来找魏红军汇报工作非常正当。

魏红军仔细听陈韬的报告。广东的发展是真的不错。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广东。不过魏红军主要分析的是,广东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如何把广东农村合作社成功的一些经验,用在其他省份的农村工作上。

等汇报完工作之后,陈韬迟疑道:“老领导,中央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怎么了?”

“高刚同志之前不是南下,来到了广东吗?他跟我们几个人谈话的时候,说修养同志因为在工会问题上犯了错误,所以以后重点负责人大工作,不再负责党务工作。”

魏红军心中叹气。

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你要是平民百姓,扯些蛋也没什么。本来平民百姓就热衷于这些小道消息,说这些也没什么大问题。但高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政治局常委,你说出这种话,那是把党的纪律当成了摆设。

陈韬看到魏红军皱眉,心里也是打鼓的。毕竟高刚说的话实在不是小事情。

不过今天陈韬找魏红军,就是希望魏红军指点一下。毕竟现在的陈韬已经不是小干部,在广东政绩斐然。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所以并不想卷入一些事情当中。

所以继续道:“而且这句话高刚同志不仅跟我们私下谈话的时候说了。而且他还在和省委省政府好多干部在的时候,以及和军区一些干部也说过同样的话。”

“还有呢?”

真是肆无忌惮。

不仅私下和一些重要干部说这些,竟然还广而告之。

而且高刚这—次南下,可是在好几个地方停留。先是去了济南,后面又去了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最后去了兰州和西安,才回到了北京。

除了没去东北,其他重要地方都转了一圈。下面的这些干部思想混乱。

毕竟是高刚说的,他们就算有异议,也不敢随便说什么,只能是私下讨论。但这个世界上哪里有秘密。就像是陈韬,在广州不会说什么。可是入京之后,肯定会对魏红军这样的老上级汇报这些事情。

这样高刚在地方做的事情就会传到中央这边。

估计最晚十一月份的时候,中央主要干部都会知道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