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42章

作者:随遇而安

  同时也确定派出的东欧代表团名单。赫鲁晓夫果然有些嫌弃,中共派出的干部当中竟然连一个政治局委员都没有。不过听到周彬的名字,赫鲁晓夫的脸色才算是好了一些。因为赫鲁晓夫知道周彬是主席的亲弟弟,又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很是特殊。

  最后同意了中共代表团的意见。

  而此时匈牙利的情况继续恶化。

  10月30日,刚刚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没几天的纳吉看到根本无法控制局面,所以宣布取消一党制,建立多党制政府。当天,暴乱群众攻入布达佩斯市委大楼,市委书记被打死。11月1日,纳吉向联合国求助,他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匈牙利中立,退出华沙条约组织,要求联合国干预匈牙利局势。

  此时苏联已经联系上了匈牙利党中央的一些干部。11月1日,匈牙利共产党发生分裂,刚刚取代格罗担任第一书记的卡达尔与纳吉决裂,另外组建社会主义工人党,劳动人民党解散。

  紧接着他请求苏联出兵,帮助匈牙利恢复国内秩序。

  11月1日,苏共主席团经过讨论之后,正式接受卡达尔的邀请出兵匈牙利。同时派出中苏代表团前往华沙,和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见面。

  一个是解释苏联出兵的问题,一个是表达苏共要改变“兄弟党”之间关系的决心。

  11月3日,卡达尔在苏军的保护之下,在苏联成立“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11月4日凌晨,匈牙利电台广播了工农革命政府的文告,声明该政府的纲领是保卫民族独立,恢复法律和秩序。

  而这个时候魏红军、邓希贤等中国代表团成员已经完成任务回到了国内。

999 应对国家变化

魏红军、邓希贤、王家祥几个人回来之后,就向政治局汇报了这一次在苏联详细的情况。

  这是必须的程序。

  不仅要给政治局口头汇报,还要把在苏联详细的行程写成报告交上去。

  汇报完了之后,魏红军道:“此次东欧发生问题,是多方面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政治、经济各方面原因都有,内外矛盾集中在了一起。”

  “红军同志,此次东欧出现问题,有一个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董毕五开口。

  道:“先看看波兰,党内外都要求改变经济体制。而匈牙利更是全国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参与了暴乱。这表明这些国家的矛盾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而且这种矛盾很有普遍性。要不然不可能仅仅因为‘秘密报告’,或者因为东欧共产党控制力差,就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是。”

  魏红军点头。

  然后道:“东欧国家是小国家,和我国、苏联完全不是一回事情。我们和苏联可以大规模发展重工业,在发展初期可以‘高积累’,但他们这些小国不行。他们人口有限,市场有限,学习苏联进行‘高积累’发展重工业,结果是农业和轻工业受到巨大打击。不仅粮食不足,而且生活用品也是严重不足。”

  “东欧国家投入那么多钱在重工业上,导致这几年东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多少上升,反而停滞不前,甚至有些东欧国家的生活水平正在下降。这还是东欧国家和我国有贸易,我国给东欧国家出口了那么多生活物资的基础上。所以经济问题,加重了政治问题。突然出现‘秘密报告’,这些矛盾就爆发了出来。”

  修养同志开口道:“红军同志说得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如果无法提高,那就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势,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就会积累。经济出现问题,会连带着很多社会问题,最终导致政治问题。”

  “我也认为我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问题。”

  陈运开口。

  东欧发生问题之后,中共这边很多干部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都有了新的想法。历史上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波匈事件”等等之后,中共中央也从经济上想到了问题。

  认为是苏联模式的“高积累”发展重工业的经济体制是有问题的。

  但更多的是想到了新的问题。

  特别是匈牙利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改革问题,而是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匈牙利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而且匈牙利党中央很多人直接要求改变社会主义道路,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你要是一些民间团体,这种要求是正常的。但你匈牙利党中央和党内很多党员都要求不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问题就严重很多。

  所以历史上匈牙利事件对于中央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之下,中央内部开始反思,开始提“修正主义”。

  期初只是一个概念,后来这成为了一条重要路线问题。主席五六十年代担心的,就是中国也发生匈牙利这样的问题。后来中央对于国家建设路线出现分歧,加上国内出现一些问题,主席就更加担心中国的“修正主义”。可以说后面发生的很多事情,从“反右运动”开始一直到文革,都能够从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当中找到根源。

  不过魏红军之前的东欧报告,关于“修正主义”已经有了不少解释。东欧共产党组织本身就是大杂烩,党内大部分都不是信奉马列主义的。东欧共产党党员数量都是在二战之后迅速膨胀的,不是一两倍,三四倍,而是十几倍、几十倍的速度膨胀。乱七八糟的各种团体,为了名正言顺的进入新政府,都加入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组织。

  所以出现“修正主义”是必然的事情。

  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想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只不过当时东欧共产党靠着苏联红军的支持建立了新政府,所以他们才加入了新政府。

  这方面中共就好很多。

  就算抗战党员数量膨胀,很多人并不是马列主义者。但中共的纪律是战争年代千锤百炼出来的。这根本不是东欧国家能够相比的。

  所以中共只要中央稳得住,那么出现东欧这种“修正主义”是很难的。

  而且中国有可能出现“修正主义”思想的民主人士,都是党外人士。自从退休制度确定之后,只要顺利度过1957年,那么这些民主人士的主力都要退休,离开政府机构,影响力会迅速下降。所以这一次开会大家更多的是从经济上找根源。

  “我建议调整一下全国的工资结构。从1952年确定工资方案之后,马上就上要过去五年时间。这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还可以,财政收入增加也很快。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新产品,增加一些工资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五年调整一次工资,也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陈运提出建议。

  邓志辉看到陈运谈工资问题,立马道:“我认为工资可以提高,但统购统销粮食价格也应该提高。目前小麦价格,统购价格每百市斤11.8元,统销价每百市斤13元,中间差价是百市斤1.2元。如果提高工资,那么统购统销粮食价格相对应应该提高两三元。这样国家提高工资,其中会有一部分通过粮食统购统销流入农村,让城市工人和农村农民收入都有所提高。”

  农村目前来说,农业收入依旧是大头。

  所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对于农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收入。一百斤提高两三万,那么一个合作社如果卖出一百万斤粮食,收入就会增加两三万。这些钱可以给合作社购买几十头牛,解决合作社需要。

  按照苏联模式那就是“高积累”。

  国家用这些积累发展重工业。但经过东欧的事情之后,大家明白光是高积累是不够的。在这些高积累当中,要分出一部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够保持社会的稳定。

  “调整工资我支持。但我认为要有所区别,行政十级以上的干部,就没有必要调整工资。大家的工资差距太大,行政十级以上月工资200多,家里足够使用。工资调整的目的,既然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那么就应该调整工资低的,好让大家的工资越来越接近。”

  彭老总开口。

  对于工资差距大,彭老总是一直不满意的。

  当初制定军队工资级别的时候,彭老总就发过火,认为军队高级将领的工资太高,普通指战员的工资和津贴太低。只不过1952年的授衔也好,工资也好,还带有一定“论功行赏”的意思。所以彭老总也无法改变。现在陈运提出要调整工资,彭老总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行政十级,放在军队大致是军级干部的待遇。

  工资高的很。

  再给他们增加工资,那不是产生特权阶级。

  关于工资调整,魏红军早就有这方面的想法。正好借着这一次东欧问题,进行一次工资调整,改善一下全国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用统购统销把增加工资当中的一部分资金流入农村。城市农村普通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还能够活跃市场。

  不过第一时间就如此明确表态,行政十级以上干部不应该调整工资的只有彭老总。他这个性格,才能够把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说出来。

  可以说这一句话得罪多人。

  行政十级以上,那都是党政军系统当中的高级干部。谁说这些高级干部就不在意工资待遇的。之前为了承接欧洲一部分工业,高级干部已经降了一次工资。这一次加工资又没有他们的份,他们心中会不会不满?

  到时候谁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谁就会被人埋怨。

  不过党内的确是需要彭老总这种干部。就像是军队之前裁军,那是多么得罪人的事情。解放军部队除了那些起义的、投诚改编的原国军部队之外,大部分部队都是有历史的。

  就算是后面才有了番号的部队,往前数他们也是有历史的。

  血缘上都能够找到渊源。

  这些部队你砍掉他们,怎么可能没有怨言。

  不过这种事情也只有彭老总这种地位,这种性格,不怕得罪人才能够做到。

  “老彭这个意见我是赞成的。”

  主席开口道:“我们的高级干部现在工资不低,再提高那我们成什么了。新中国成立八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应该跟着提升。调整工资,还有统购统销粮食价格的调整,我看是可以同时进行。当然工资的调整不宜过大,我们可以每过几年调整一次。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呢?”

  “赞成。”

  “我也赞成。”

  大家都是点头。

  调整工资大家都乐呵,也能够应对东欧问题的冲击。

  看到大家都同意,主席继续道:“具体的工资改革,还是需要费心思。我提议这个事情伍豪同志全权负责。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工资调整,还有农村统购统销粮食的价格调整,陈运同志、邓志辉同志、李先年同志一起负责。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调整之后,货币、物价这些问题。军队方面,就交给老彭。同志们的意见呢?”

  “同意。”

  “赞成。”

  谈完了苏联和东欧问题之后,开始谈另外一个大事情。

  那就是苏伊士运河之战。

  1956年6月,纳赛尔当选埃及第二任总统并兼任总理。随后,纳赛尔在1956年7月26日公开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要求英法撤出苏伊士运河。

  英法当然不能接受。

  中东可是英法传统势力范围,又是目前英法能够维持自己地位和脸面的最后一块根据地。

  所以英法和以色列联合起来。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发起战争,部队侵入西奈半岛。10月30日,英法两国联合向埃及和以色列发起“最后通牒”,要求双方停火,并要求英法派兵进入苏伊士运河“保护航运”。

  纳赛尔拒绝了英法的要求,随后英法联军派出包括7艘航母在内的100余艘舰艇,200余架飞机,对埃及重点城市、港口、军事基地进行轰炸。

  苏伊士运河之战彻底爆发。

  苏伊士运河之战的爆发,对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一次大好事情。

  苏军虽然是接到了匈牙利党中央的邀请出兵,但毕竟打死打伤那么多人,说出去总是不好听的。对于美国来说,这就是值得大做文章的事情。

  结果帝国主义阵营自己也出了事情。

  苏联最起码还有名义,英法可是直接进攻埃及这个主权国家。所以苏伊士运河之战的爆发,让苏联这边反而是松了口气。

  不过这场战争离中国实在是太远,而且刚刚发生了东欧的事情,所以中央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是比较低的。但毕竟是目前发生的大事情,所以政治局还是讨论。

  魏红军放下手中的笔,道:“各位同志们,我认为这一次苏伊士运河之战,会有两种矛盾起主要作用。一个是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和新崛起大国之间的矛盾,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

  “先说说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和新崛起大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英法和美苏之间的矛盾。英法作为殖民时代的世界霸主,二战当中他们实力大降,已经无力维持他们霸主的地位。但他们又不甘心这样退出历史舞台,把霸主地位让给美苏。所以他们一直牢牢控制中东地区、北非地区,拒绝美苏进入此地,想要继续维持他们的地位。但美苏这两个新崛起大国,是不可能看着英法两国依旧维持旧日的霸主地位。此次苏伊士运河之战,就是英法想要维持他们曾经地位做的努力。”

  “所以在这一次苏伊士运河之战当中,美苏两国肯定会非常默契的反对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苏两国实力非常强大,英法已经没落。所以这场战争不是英法和埃及之间的战斗,而是英法和美苏之间的战争。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英法落败,美苏胜利。英法至此再也没有机会恢复殖民时代的荣光。”

  大家听得都很认真。

  因为在国际局势上的判断,魏红军一向是非常准确。

  每一次准确判断的背后,就是中国都能够有非常好的准备。在每一次变化当中,都能够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定。现在魏红军做出的判断是,此次苏伊士运河之战,英法必然是落败的一方。

  这个和目前的走向完全不一样。

  因为英法军队已经打的埃及军队节节败退,根本不是英法的对手。

  “另外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美苏是会默契的打击英法,不会让英法在苏伊士运河胜利。可是同样美苏两国作为冷战的主力,肯定都不希望对方胜利。所以双方一边联合打击英法,但另一方面又会彼此防备。中东是英法传统势力范围,但经过这一次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必然会落入美苏之手。美苏两国势力进入中东,会让中东未来的问题更加复杂,冲突不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英法两国。只要这一次战争落败,或者在美苏的压力之下撤离埃及,那么英法就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荣光。以后只能是跟着美国。但英法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心中肯定不会完全甘心。”

  “我认为这就是我国外交一次非常大的机遇。英法两国这一次战争失败之后,国内必然会弥漫消极的言论。这个时候他们也需要一些外交上的突破,摆脱这种局面。而和我国改善外交关系,如果可以建立外交关系,对于英法都是很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

  这几年中国和英法两国的关系是不错的。

  互相之间也成立了代表处。

  但双方都没能够再进一步。虽然双方都有意增加关系,但还是有很多东西没能够达成共识,同时也有一个原因是忌惮美国。可是现在机会出现了。苏伊士运河之战对于英法打击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