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47章

作者:随遇而安

  国务院九个办公室也开始虚化。

  原来国务院九个办公室是国务院副总理和下面各部委之间的一个桥梁,可以直接听取下面各部委的报告,也能够给下面各部委指导工作。这几个办公室就是各个部委的上级机构。

  但随着这一次九大成立工作委员会,这九个办公室的功能开始虚化,慢慢的成为类似于秘书处的职能。他们的工作不再是直接插手下面各部委的工作,而是给政治局各个工作委员会具体分工的领导干部当秘书处。如果这些国务院办公室领导级别高,那么就会在工作委员会有一个职位。

  国务院党组进行了改组之后,接下来就是调整农村工作部和农垦部的工作。

  原来担任农村工作部第一副部长兼任农垦部部长的谭振林,这一次进入政治局,调到中央监察委员会担任书记。还有此次受到处罚的陈曼远,他不仅是广西省委书记,还担任农垦部副部长。此次受到处理之后,也空出来了一个农垦部副部长的位置。

  这几年农垦部的成绩很好。

  特别是随着大规模农田建设的成功,农垦部下面不少生产建设兵团的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够给国家交税和卖商品粮。而且农垦部靠着强大的实力,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都比计划出色。

  而且划归农垦部的华南垦殖总局天然橡胶已经开始小规模的生产、出口,还有云南咖啡种植基地、蔗糖种植基地、农垦部罐头产业等,都开始创造利润,而且利润还不低。在出口行业上,农垦部慢慢的成为一支新的,强大的力量。

  可以说这几年谭振林在农垦部的工作成绩是很好的。

  认真说起来农垦部现在还没有到完全出成绩的时候。再过两年左右,才是农垦部出大成绩的时候。不过谭振林不可能继续留在这个位置,因此政治局第一个讨论的就是谁来接管谭振林留下的位置。

  对于这个位置很多人都是眼红的。

  毕竟这个位置地位高、权力大,光是手中的各种建设兵团人数就超过百万人。加上生产建设兵团开出来的几千万亩耕地,计划要开垦上亿亩。下面还有各种农业学校、农业研究机构,以及各种工厂。

  还有橡胶基地、咖啡基地、蔗糖种植基地这些目前全都是挣钱的买卖。

  如果说魏红军和谭振林负责的时候,是属于创业阶段。那么接下来担任的干部,虽然也需要努力,但已经到了可以慢慢收获的季节。

  所以大家都很想要这个位置。

  这一块以前是魏红军管的,现在是陈运、邓希贤管,直接负责的干部是邓志辉。这里面邓志辉作为直接负责农垦部的政治局委员,话语权最重。

  因为以后新上任的农垦部部长,还要在邓志辉的领导之下。

  邓志辉的意见是,从农垦部副部长当中选择一个人。当然目前农垦部剩下的三名副部长,资历、级别是有些低。如果他们级别低不好直接当农垦部部长,那么就从农村工作部调一名副部长担任农垦部部长。邓志辉推荐的是李少成或者是赖若宇,他们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担任农垦部部长是合适的。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九大中央委员,一个是九大中央候补委员。

  而且都是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岁的年龄。适合担任农垦部部长的工作。

  其他人都不好说话。

  毕竟魏红军九大之后地位已经大不一样,谭振林、邓志辉都是政治局委员。而且新中国农村工作在魏红军和邓志辉的领导之下,从土改、剿匪、粮食产量、农村教育、农村卫生、农村经济各方面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

  农垦部本来就是农村工作部一手发展起来的。

  虽然是好位置,但也不好直接伸手。

  不过在大家都不说话的时候,彭老总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彭老总很直接的表示,农垦部的大头是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虽然作用已经是类似于国营农场,但他和国营农场又是不一样的。

  因为生产建设兵团还带有一定的军垦性质。

  目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基本上都在边疆地区,主要在新疆、甘肃、绥远、黑龙江、云南、海南等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除了有生产任务之外,他们还有驻扎边疆,保卫边疆的任务。所以农垦部部长最好应该选择一名军队出身的将军担任。

  彭老总开口之后,很多人都是点头。

  魏红军也是同意彭老总的意见。之前魏红军不开口,一个是的确有点私心,魏红军也要考虑农村工作部干部的想法。现在农村工作部干出了工作,谭振林升职走了,留下的位置农村工作部这边自己人都在看着。毕竟这也不是魏红军要抢位置,而是农村工作部和农垦部扎扎实实自己做出的成绩。

  凭啥不给农村工作部内部的干部提拔。

  另外一个是魏红军和邓志辉两个人是政治理念趋于一致,所以一起工作非常开心。但现在魏红军既然已经离开了农村工作,那么可以给邓志辉工作上的一些建议。但在人事权问题上,魏红军也要尊重邓志辉的意见。邓志辉现在推荐李少成和赖若宇,魏红军更不可能反对。

  但认真说起来,彭老总的意思是最对的。

  农垦部下属的生产建设兵团,不是简单的农场。主力都是部队转业的,而且很多都是集体转业成为生产建设部队的。所以他们也不完全是平民,兵团还保留部队编制和武器弹药。

  的确是军垦的模式。

  所以农垦部部长,选一名军队出身的将军是最合适的。不管是李少成还是赖若宇,虽然都熟悉农村工作。但他们两个人都是地方干部出身,历史上并上没有带过兵。

  邓志辉听到彭老总的话,瞬间也明白彭老总说的是对的。邓志辉这个人就这点好处,只要你说得对,他就不会跟你继续犟。所以邓志辉没有继续坚持,想了好一会之后,道:“我建议铁道兵司令员王振同志担任农垦部部长。”

  邓志辉这么多年的革命工作,在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乃至于第五野战军这边认识的将军一大堆。但他想了一圈之后,还是推荐了王振。

  邓志辉和王振并没有多少交情。

  邓志辉是闽西革命领导人,王振长时间都在湘赣地区革命。后来王振担任六军团政治委员,长征之后编入二方面军,120师,西北野战军。而邓志辉留在了闽西,后来在新四军部队,解放战争又是在中原局和华东局。基本上两个人工作上就没有多少交集。

  可是王振让邓志辉印象深刻的有两个。

  一个是王振在新疆的工作,那做的真的是漂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绩斐然,不仅在农业上自给自足,新疆建设兵团的工业发展迅猛。魏红军和邓志辉、谭振林交流工作的时候,对于王振在新疆的成绩是非常推崇的。

  另外一个是上一次访问日本的时候,谭振林和王振他们都去了。谭振林是考察日本农业,王振是考察日本交通,特别是日本铁路。回来之后邓志辉和他们交谈,当时王振对于军垦发展的想法,让邓志辉非常欣赏。

  所以虽然两个人不算很熟悉,但邓志辉还是推荐了王振。

  邓志辉既然推荐了王振,魏红军也开口道:“王振同志在新疆有过建设兵团的经验,而且铁道兵部队除了铁路建设之外,也有农垦经验。我也认为王振同志非常适合担任农垦部部长。”

  “我看王胡子可以。”

  主席对于魏红军和邓志辉的选择还是很满意。

  两个人手中都有一大把的干部,有资格担任农垦部部长。不算地方干部,军队干部当中可以担任农垦部部长的干部也很多。晋察冀这边在抗战时期生产运动搞得是如火如荼,很多晋察冀军队干部都有搞生产的经验。

  但两个人都选择了王振。

  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小山头当中,网罗五湖四海的英才为己用,才能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这样政治局会议上决定,铁道兵司令员王振离开部队,担任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农垦部部长。但王振不是谭振林,级别上差了谭振林不少。

  因此不像是谭振林这样,担任农垦部部长的时候,直接就担任农村工作部第二副部长,仅次于邓志辉。但王振来到农村工作部之后,排名是低于赖若宇和李少成的。

  农垦部部长职务,被外来的王振拿下。还有一个副部长职务,需要安抚成绩出色的农垦部干部。邓志辉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公道的。

  他推荐目前广东省副省长,叶帅离开广东之后担任华南垦殖总局局长的冯白局担任农垦部副部长。冯白局这几年担任华南垦殖总局局长职务,一直都是勤勤恳恳。

  罗启容在广东,联合陶朱,两个人接连打击“地方主义”。但他们的主要目标都是方房为首的干部。冯白局也受到批评,但属于是搂草打兔子,不是罗启容的主要目标。因为冯白局虽然是海南革命的旗帜,但海南革命的影响力太低。所以冯白局不管是级别、地位都差了太多,根本不在罗启容眼中。

  所以虽然一直受到“地方主义”的批评,但工作上倒是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看看这一次九大就知道。

  冯白局在九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地方主义”的批评已经大致上过去了,已经开始重新团结因为“地方主义”受到批评的干部,对于冯白局也是给与了很大的信任。毕竟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人数加起来才178人。

  冯白局担任华南垦殖总局局长的时候,邓志辉和他是有过不少接触的。发现冯白局非常细心,而且能吃苦,性格坚韧,对于批评也能够坦然的接受。再说这几年华南垦殖总局成绩好,冯白局也是有功劳的。邓志辉喜欢这样的干部,所以邓志辉才会推荐他担任。

  有了邓志辉的推荐,政治局这边并没有什么为难。

  冯白局被任命为农垦部副部长。至于在农垦部怎么分工,是未来新上任的农垦部部长王振的事情。冯白局被任命为农垦部副部长之后,海南军区政治委员沙学文被任命为华南垦殖总局局长。

  除了农垦部部长和副部长人选之外,邓志辉还请求提高农垦部一些主要干部的行政级别。

  九大之后,对于一些干部是要提升行政级别的。

  八大之前制定一次行政级别之后,不少行政八九级的干部,甚至已经有行政十级左右的干部开始成为省里主要领导。相比起他们的职位,行政级别就低了不少。所以九大已经决定,对于干部的行政级别进行一次重新认定。会有不少干部的行政级别提高。

  邓志辉认为农垦部主要干部成绩出色。

  也应该在这一次的行政级别调整行列当中。

  王振担任农垦部部长之后,铁道兵司令员接任人选,需要军委开会决定,不是政治局的事情。

  然后是统战部的问题。

  廖诚志担任统战部部长,但因为整个统战部工作思路受到了批评。所以包括廖诚志在内的统战部好几个副部长都受到了批评,最后只留下了资历深、级别高的徐兵继续担任统战部副部长。

  除了徐兵之外,统战部还需要增加三名副部长。

  这一次魏红军是做了表态的。

  因为书记处正好直接分管统战部工作。魏红军对于统战部的调整建议是,从地方或者军队抽调一名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多年的干部,统战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思路必须要调整。然后提议抽调情报系统的干部加入统战工作。因为统战工作不仅仅是团结国外华侨,还要在海外建立一个庞大的情报网。

  统战部要积极的参与这样的工作。

  这种情报网和那种隐蔽战线的情报网又是不一样的。统战部是要建立一条公开的情报网,要从公开渠道得到大量的情报。但这种情报需要一名能够汇总情报、分析情报的干部。如果不是专业的干部,有些情报很容易被人忽视。

  所以魏红军才会提议从情报战线抽调一名干部进入统战部。

  在魏红军的提议之下,抽调内蒙古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黄浩,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连学石,总参第二部部长刘绍文三个人调入统战部。

  分别担任统战部副部长。

  黄浩多年在内蒙古、绥远一带革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非常熟悉。当年内蒙古、绥远地区的土改工作,黄浩是亲自参与过的。魏红军让他来统战部,就是为了让他去调整统战部少数民族工作的。不要把一切都寄托在少数民族上层身上,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在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身上。把广大的老百姓团结起来,孤立少数的上层贵族,才是真正稳定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办法。

  连学石抗战之前就开始从事统战、侨务工作。

  后面一直负责港澳工作。

  现在广东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生意往来越来越频繁,需要进一步加强港澳、东南亚这边的干部力量。所以魏红军才会建议抽调目前做民主人士工作的连学石来到统战部。连学石和民主人士很熟悉,毕竟抗战、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人士几次从香港撤离,都有连学石的手笔。但连学石这么出色的干部,不应该浪费在这里。还是应该让他主抓港澳、东南亚侨务工作。

  最后刘绍文是李科农在情报战线上重要的助手之一,和潘汉念当初也是配合默契。授衔的时候,黄浩和刘绍文两个人都是中将军衔。此次又是一起调入统战部,一起担任副部长。

  调整了统战部的工作之后,开始调整一些地方职位。

  书记处这边推荐广州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苏振华担任广西省委书记,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谷木担任广西省长。同时推荐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张临池担任广西省委副书记。

  书记处拟定广西这边的干部安排,并不是随便拟定的。

  苏振华是抗战冀鲁豫出身的干部,后来跟杨德志带着13兵团一起进入了广西,曾经亲自指挥过广西的剿匪战争,对于广西很是熟悉。

  谷木和张临池从中央去地方,一个是要让他们整顿和发展广西的工业和农业。谷木在上海就是负责工业的,上调中央担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也是主抓工业的。而张临池就不用说,一直在农村工作部工作。这两位工农业领域的大将南下,就是为了发展广西工农业。

  当然没有从广西提拔,也是表明中央对于广西干部系统不信任的一个信号。

  他们只是第一步。

  后面会根据他们的意见,组织部继续调整广西的干部。

  至于韦国庆因为在越南的工作完成的很好,下一步就要上调军委重用。

1004 军队调整

因为是刚刚换届,所以魏红军真的是连轴转。

  九大刚刚结束,很多全国代表还没有离开北京。不少人都想和魏红军见面,谈谈他们的工作。这里面不仅仅有魏红军的老战友、老部下,还有很多以前和魏红军没有多少私交的干部。

  他们都想让魏红军知道他们的工作思路。

  对他们魏红军很重视。

  因为这些代表不少都是地方党政军的重要干部。

  魏红军以后正式主持书记处,负责中央党务工作,和这些干部接触会越来越多。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也是互相了解的重要过程。

  彼此交流施政理念,慢慢的找到共通点。

  这是魏红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除了这些事情,魏红军还要参加政治局会议,要参加军委会议,还要梳理书记处和科学工作委员会这边的工作。政治局会议结束之后,军委也迅速召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