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我了解过他目前的情况,他身上的毛病依旧没改。在军校那么好的环境之下,本来应该沉下心好好学习。可是相比起其他干部,他对于学习不积极,一直沉浸在往日战场上的辉煌当中走不出来。你看看我们华北走出去的干部,哪一个不是拼命的学习,就怕在这个革命大时代当中被淘汰。”
“再说老黄一向和读书人处理不好关系。而国防科工委那边主力都是那些读书人,老黄那个脾气容易和他们发生冲突。这样会影响国防科工委内部气氛,还会影响你的工作。到时候会有人说你包庇,说你在国防科工委任人唯亲。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会影响国防科工委那边的重要项目。”
时代的发展从来不会停留等着某个人。
马上就是新中国成立九周年。现在的中国和民国时期的中国,战争年代的中国和和平年代的中国,党对于干部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黄发的确是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党器重的军事干部。
但你要是不去学习,那么就会落后于时代,慢慢的成为党不再需要的干部。黄发他不学习,不去适应和平建设年代的中国,那么只能是被淘汰。他的一切都只能是停留在战争年代。
杨全武想要拉一把自己的老部下,但魏红军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黄发去国防科工委做事情没有任何的好处。他本人性格强硬,和知识分子处理不好关系,甚至是敌视知识分子。在晋察冀打仗的时候,他就看不起那些学生娃子。只是因为黄发能打仗,所以这点毛病可以忽略过去。但现在不行。
而且黄发去国防科工委,会影响杨全武。
杨全武别看脾气臭,但在国防科工委名声是相当好的。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非常喜欢杨全武,愿意和杨全武一起工作。现在的中国国防科工委需要杨全武这样的干部。这要是被黄发搅和,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告杨全武的状。
目前在军委看不惯杨全武的干部一抓一大把。
“那总不能让他这样赋闲下去,怎么也应该给他一个工作。他是有很多问题,但打仗真的是一把好手。别看他读书不多,收集战场情报、分析情报、规划战术都有无与伦比的天赋。”
杨全武也是叹口气。
杨全武倒不是没有办法安置黄发。
不说其他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唐杰和政治委员李志民,福州军区司令员张子华和政治委员李天昊,武汉军区司令员王秋云和政治委员罗仁发,广州军区司令员陈开坤,都是杨全武的老战友老部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
杨全武要是开口,让他们这些军区接收黄发也不是不可以。
但很多想法都被杨全武自己给否了。因为杨全武知道黄发的性格,去地方军区任职,那些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有可能都不会被他放在眼里。毕竟黄发资历深、功劳大,那些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战争年代级别都比他低,有的还是他的老部下。他要是去军区耍横,怎么都不好看。
所以杨全武是想把他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但很显然魏红军是不同意的。
魏红军想了好一会之后道:“粟宇同志曾经和我提过,想要在总参谋部成立一个解放台湾的战略战术研究室。就是大家讨论如何攻打台湾,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以后真的要攻打台湾的时候就可以用上。我想是不是可以安排到这个研究室去。”
“我看这个办法好。”
赵陆在旁边支持。
黄发的事情,赵陆也是头疼。杨全武想把他拉到国防科工委安置,赵陆又不好直接反对。毕竟大家曾经都是老战友,要是直接反对显得无情无义。
但黄发真的不适合国防科工委。
好在魏红军也反对。
而且还给出了去处。
杨全武缓缓地点头,道:“这也是一个办法。”
看到杨全武接受,魏红军也是放下了心。说起私交魏红军肯定是比不上杨全武和黄发的。魏红军并不想因为这些私事,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两个人以后合作的机会还很多,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就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魏红军这才转入工作道:“核工业部专家团队的评估报告我看了。但有一些问题我还想私下确认一下。”
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其实已经进行了好些年。1951年杨全武正式负责核工业委员会,当时主要工作就是聚拢人才、培养人才,做理论工作。有了杨全武调动的资源,核工业委员会很快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从铀矿的勘探、开采开始,核工业院校的建立,理论上的研究,都上了日程。杨全武利用这个机会,大规模培养了理论人才。光是钱三强当时的理论研究小组,两年之内就膨胀到170多人的规模。包括其他一些理论研究小组人数,都是迅速增长。
1954年7月中央正式上马原子弹工程。
原子弹项目正式上马到现在快有三年时间。所以杨全武从核工业部抽调了几名干部,担任专家团,去全盘审核目前原子弹项目的整体过程。
当时带着专家团队的就是核工业部三名副部长韩伟、柳杰、钱三强。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
就是把整个原子弹项目的各个各环节都进行一次审核,看看目前各个单位的进展情况都进行到了哪里。这些专家团队进行每个细节的审核之后,写了一篇报告,成为了核工业部自己内部的机密资料。魏红军这一次分管国防科工委,因此核工业部这份专家团队的评估报告来到了魏红军这里。里面很多涉及到专业领域的问题,魏红军是看不懂的。
不过虽然具体的技术专业问题魏红军看不懂,但在吴恒的解释之下,大致的意思魏红军是看明白了。核工业部的意思是,在理论领域上中国的原子弹项目已经没有太多的困难。现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工程领域。
也就是科研上中国的原子弹项目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拖后腿的都是工程领域。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好办很多。
但魏红军还是想要摸一摸底,所以先跟杨全武和赵陆两个人确认一下。心里有底之后,再召开核工业部扩大会议。
“报告当中表示,原子弹项目的科研阶段基本上已经通过。这个有没有夸大?”
“这个事情能夸大吗?”
杨全武摇头。
道:“这个事情也不是核工业部强压写出来好看的报告。是经过钱三强、朱光亚、王淦昌、周光召等专家团队检验和肯定的,又跟苏联给我们的一些资料进行了对比之后确定的。在原子弹理论部分,我们已经突破了大部分的困难。整体来说现在我国制造原子弹,在理论领域已经没有多少阻力。”
“那工程领域呢?”
“这个就问题很多。”
旁边的赵陆道:“工程上不仅技术难关多,而且需要调动的资源也多,还需要国务院几个部委的配合。但我们核工业部在这方面的权力不足。”
“具体都有什么困难?”
“我举几个例子。目前我国原子弹项目,有两个工程上的技术难关急需要解决。一个是高浓铀研制工作,一个是原子弹内部润滑油的研制工作。想要解决这些技术上的难关,需要一些其他部委的研究所配合我们。就像是润滑油,我们需要国内最好的有机化学研究所配合我们。除了这些原子弹项目需要的钢材、不锈钢,以及很多非标准设备十多万台。这都不是核工业部能够调动的资源,需要国务院的支持。”
赵陆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包中拿出了一份清单。
都是原子弹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本上都是工程领域的问题。
魏红军仔细看了看,然后道:“有没有计算要解决这些问题,短时间之内需要多少资金?”
“2.7亿人民币。”
杨全武道:“这里面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的问题,只是解决的部门不在我们国防科工委这边。这些问题只要资金到位,只要其他部委配合,那么几个月之内很多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就是几个技术上的难关问题,只要我们加大投入,都是一年左右就可以攻关的项目。”
魏红军听完仔细分析。
好一会之后,道:“如果资金到位,协调各部委到位,原子弹项目能不能在1960年完成。”
杨全武和赵陆听到魏红军的话,立马就兴奋起来。
不管是之前的核工业委员会,还是现在的核工业部,包括国防科工委。虽然权力不小,但能够调动的资源肯定是远远比不上魏红军的。所以杨全武道:“两年,只要其他部门愿意配合我们。那么给我们核工业部两年时间,我就能够让它在中国炸响。”
魏红军没想到杨全武这么有信心。
杨全武不是那种说大话的干部。这么看来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进行的还是非常顺利。对于中国来说,原子弹爆发越早对于中国越好。
不管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中苏关系,还是和帝国主义的欧美之间关系,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有原子弹的中国和没有原子弹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就完全不一样。
“我要召开‘723工程’专项会议,涉及到原子弹工程的主要干部和主要科研人员都要参加。我会通知薄树春同志、张金福同志他们一起参加会议。然后我们起草一份关于原子弹工程的报告,上交给政治局。现在原子弹工程到了最后时刻,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配合。”
魏红军说做就做。
立马召开了“723工程”专项扩大会议。
原子弹工程的主要科研人员都发表了看法。魏红军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果然他们的意见和核工业部报告没什么两样,在科研方面中国的原子弹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也就是在理论上,中国已经具备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
现在跟不上的是工程能力。
工程拖后腿,那就是资源的问题。
汇总了大家的意见之后,魏红军要求核工业部起草一份“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报告”,“原子弹工程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以及“原子弹工程计划报告”。
核工业部这几份报告,魏红军做了整理之后,就上报给了主席。主席看了这份报告之后,立马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因为原子弹是大事情。
杨全武列席常委会议,给政治局常委面对面汇报原子弹的情况。
杨全武汇报原子弹目前的情况之后,建议中央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负责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因为原子弹研制已经不单单是军队的事情,还需要国务院重要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这不是核工业部自己能够解决的,需要更高级别来负责此事。
所以必须要成立专门委员会,调动全国的资源。
魏红军也提议,由中央和国务院出面,统一协调,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大协作、大会战,来完成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魏红军表示目前原子弹研制的关键问题不在技术上,不在钱上,而在于决心,在于组织和协作。
“同志们怎么看?”
主席没想到原子弹研制已经有了如此可喜的进步。甚至杨全武汇报的时间是,1959年或者是1960年试爆原子弹。比原来八年研制,1962年试爆提前了两三年时间。
主席是支持全力以赴研制原子弹,但还是要听听其他常委的意见。
“我同意魏红军同志和核工业部的建议。”
修养同志开口道:“原子弹这个东西要搞,而且要努力搞。现在既然我国的原子弹研制有了足够的进步,有了足够的基础,那么1959年能爆炸很好。如果努力了还不行,1960年也可以。但不努力就不对了。”
原子弹项目,修养同志是支持的。
历史上1959年到1962年左右,一线主抓经济的一些领导反对原子弹研制,要求下马原子弹。但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情况不好。
现在国家财政情况还不错,所以修养同志直接表达了支持。
“我也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加大投入,尽快的完成原子弹的研制。只有我们拥有了原子弹,才能够实现九大上我们想要的‘和平’。”
聂帅也表态支持。
主抓经济的陈运和邓希贤也没反对。
主席开口道:“同志们的意见很好,原子弹必须要搞。现在既然基础已经打好了,就剩下吹冲锋号,那就不能泄气,要一鼓作气拿下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原子弹工程,我是同意的。我的建议是这个中央专门委员会主任,由伍豪同志来担任。”
主席在几名常委当中最后还是选了总理。
因为这个中央专门委员会是需要协调的工作。
在目前的中央,有足够的威望,有足够的协调能力的第一人就是总理。而且总理精力充沛,细小的问题都能够发现,最适合处理这样的工作。
历史上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时候,总理也是亲自负责处理。连一线领导都没有考虑的事情,他都能够考虑到。这是总理处理事情的习惯。
大家都是同意总理担任这个中央专门委员会主任。魏红军、邓希贤、贺老总三个人担任副主任,分别代表科学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军委。
然后是常委委员。
分别是李福春、李先年、邓合、李学峰、薄树春、杨全武、黄可成。分别代表国务院工业部门、计划部门、能源部门,以及宣传部门、国科委、国防科委,黄可成是军委秘书长。
下面就是各个重要部委的分管领导。
除了国防科委副主任赵陆和国科委副主任张金福,还有冶金工业部、航空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等具体部委的部长都进入了此次专门委员会。
政治局常委会议结束之后,总理立马就召开了第一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
1006 国家力量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