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专门委员会当天,总理就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第一次会议。总理的性格就是如此,绝对不会在工作上拖延时间。
想要跟总理一起工作,必须要适应总理的工作习惯和节奏。
中央专委第一次会议上决定设立专委办公室。
毕竟中央专委的常务委员和委员都有本职工作在身,不可能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里,也不可能专门来专委上班。所以必须要有上下沟通,处理专委日常工作的部门。
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科工委主任的杨全武兼任专委办公室主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防工委主任赵陆兼任常务副主任,两个人主持专委日常工作。
让杨全武担任这个专委办公室主任,总理是犹豫的。
杨全武做事情风风火火,但尊重知识分子,和国防科工委的那些科研人员关系非常不错。而且杨全武有战略眼光,不会计较眼前一点点的蝇头小利,做事情非常有魄力,所以这几年他在国防科工委的成绩斐然。但杨全武就是脾气不太好,看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总是憋不住。想要和那么多部委接触,杨全武的性格其实是一个缺点。
但杨全武是“两弹”研制的总负责。
就算是成立了中央专委,也不可能绕过杨全武。所以任命杨全武担任专委办公室主任之后,常务副主任人选总理是考虑了好一番的。
赵陆、黄可成、张爱平三个人都是常务副主任的主要候选人。
最后总理考虑是要和杨全武合作,所以圈定了赵陆。杨全武和赵陆两个人都出自晋察冀,核工业委员会成立之后配合也很多。赵陆日常工作当中也和杨全武打打闹闹,但赵陆这个人性格平和、人也细心,适合帮助杨全武查漏补缺。黄可成和张爱平虽然都能力强,但同样都是火爆脾气,如果和杨全武一起处理事情,说不定他们自己就先打起来了。
随着中央专委的成立,杨全武、赵陆他们要处理的事情已经不局限于核工业部。或者说核工业部原来是主导“两弹”项目的主要部门,但现在核工业部地位大大下降。
所以杨全武不再担任核工业部部长,赵陆也不再担任核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包括核工业部第二副部长韩伟上调担任国防科工委担任副主任。
所以是核工业部第三副部长柳杰担任核工业部部长。
专委办公室除了一名主任和常务副主任之外,军委秘书长书黄可成,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平、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郑翰涛,国务院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薛木桥四个人为副主任。
总理之所以先成立专委办公室,就是想要让中央专委先运转起来。因此要求专委办公室自己配备干部,然后打一份报告给专委常委这边就可以。
过了两天之后,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二次会议。
在这一次会议上,正式确定中央专委的职权,中央专委办公室的工作条例等等。其实就是明确中央专委怎么运转,中央专委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力,中央专委办公室日常处理一些什么事情等等。
先制定好这些部门的权力。
然后是讨论关于“两弹”的问题。
目前“原子弹”和“导弹”的发展都很好。特别是和苏联合作之后,导弹的仿制工作进展很快。包括在苏联帮助之下建立的导弹工厂、导弹实验基地、导弹研究机构、导弹学院都很顺利。但目前的中国经济情况,是不可能让“两弹”研制齐头并进。
投入的资金总是要有所侧重。
在这一次会议上,明确了“先抓原子弹”的战略思想。大家都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炸“响”,让世界听见。所以更多的资源要倾向于原子弹上。
同时在这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的原子弹爆炸时间。在1959年的5月1日之前,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十一周年的时候试爆原子弹。
既然目标确定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完成任务。中央专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级别最高、权威最大的工程指挥部。因为领导机构光是政治局常委就有三个人,政治局委员四个人,政治局候补委员两个人,国务院重要的工业部委全都参加。
为了提高效率,中央是给了中央专委非常大的权力。
中央专委办事情,采取的都是当场拍板的模式。就是原子弹工程需要什么支持,那么直接在中央专委会议上决定哪一个部委帮忙。
会议上直接给你下命令。
也不要讨价还价,就说能不能完成就可以。而且为了原子弹的爆炸,对于中央专委下达的要求,都需要主管部长直接负责。中央专委会盯着你完成任务。
以至于钱学森曾回忆历史上的中央专委,说:“中央专委的决定,要哪一个单位办一件什么事,那是没有二话的。那决定也很简单:中央专委哪次哪次会议,决定要你单位办什么什么,限什么时间完成。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当场提出来。能帮忙的中央专委帮忙,有些困难需要各部委自己去克服。甚至有些时候中央专委下命令都不说为什么,直接就告诉各部委,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就是命令!中央专委的同志拿去,把领导找来,命令一宣读,那就得照办啊!好多协作都是这样办的。”
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当中央常委会议决定全力支持原子弹项目之后,调动起来的资源绝对是超过普通人想象的。国务院各部委不用说,地方各省份到时候都要无条件配合。
这样的支持力度,根本不是之前的国防科工委,核工业部他们能够调动起立的。
甚至中央专委成立之后,调动起来的力量,远超过杨全武、赵陆、张爱平、韩伟他们开始时候想要的支持。对于核工业部之前提出来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议上一个一个都给出了解决办法。
第二次会议上,中央专委决定一个月之内从各个部门抽调1300名优秀人才进入原子弹工程当中,以及配齐核工业部需要的1400多台仪器设备。
如果目前国内无法完全配齐,那么可以从欧洲国家引进。
反正就是“原子弹工程”现在缺什么,中央专委都可以给你配齐。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机器有机器。
又过了五天,中央专委召开了第三次会议。
这一次会议制定了“原子弹两年规划”。
进一步完善原子弹计划。把之前一一处理的事情,重新梳理了一遍。接受命令的各个部委,各个研究机构这几天把他们的困难提了出来。
中央专委又为他们解决困难。
总理在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要点,总共16个字。那就是原子能工业的生产、建设和原子武器的研究、试验,要做到“实事求是,循序而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在工作中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既是思想方法,又是指导原则。要认识客观规律,也不能怕失败。在科学实验中,有时必须经过失败,甚至多次反复,才能成功。要循序而进,想超越阶段跳过去是不行的。还要坚持不懈,做任何事,总靠突击是不行的,只能在有一定可能性时才能突击。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戒骄戒躁。略有所成就骄傲起来固然不好,急躁也容易犯错误。
第三次会议要解决的事情最多。
从早上开始开会,足足开了14个小时,一直到凌晨会议才结束。
总理的细心程度,让所有干部叹服不已。连一些小型的研究机构完成任务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人,以及他们后面如何和原子弹研制机构配合,里面的细节都一一进行部署。
魏红军也是非常佩服。
总理真的是最强大脑。那么多细小的事情,总理都能够发现,都能够想到,都能够部署妥当。还有那么多干部,很多干部级别都在行政八九级以下,但总理却能够对他们的革命生涯了如指掌。
难怪总理能够成为主席最佳的助手。
那么多的文件,那么多的事情,也只有总理这样的干部才能够帮忙处理。
如果这个会议是魏红军主持召开,两三个小时就解决。
部署完了之后,让下面的干部和部委自己去解决问题。但总理却是在会议上一个一个都亲自解决。这样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总理都在会议上一一给你解决了,或者是给出了解决方案,你要是再不能完成,那就是你的问题。后面有总理这样的最强大脑盯着,谁敢糊弄过去。
当然也不是没有坏处。
坏处就是很多一线干部绑住了手脚。总理都安排好了,甭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下面的干部只能是跟着总理的思路走。但不管如何,经过三次会议之后,中国的原子弹项目开始有了大踏步的发展。
魏红军参加会议,发表态度的次数是有限的。因为中央让魏红军参加这个专委,并不是真的让魏红军去领导这个专委。这种琐碎工作,协调各部门,集中资源攻关项目,没有人比总理更合适。
总理精力充沛、细心、脾气好,能够有效的协调各部门。
再说现在总理虽然是国务院总理,但分管的工作越来越少。直接分管的工作也就是政协和外交,但外交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总理也不好时时盯着陈老总的工作。
所以负责中央专委的工作,反而是最适合总理的。
魏红军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书记处和科学工作委员会这边。
“少数民族多的边疆地区,虽然有特殊的一面,但有一点是不能有任何变化的。那就是边疆地区也是中国的国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土。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也是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你不能因为他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形态和中原地区不一样,就不去实施和发展社会主义。”
七届五中会议之后,魏红军算是赶鸭子上架。
当时魏红军主持书记处工作,中央需要的是稳定。需要魏红军稳住刚刚发生高刚事件受到影响的书记处,能够平稳度过九大。但九大之后,魏红军就要真正的开始主持书记处工作。
开始要做事情。
魏红军对于党务工作不算陌生。
从抗战时期开始,魏红军就一直负责党政工作。
中央党务工作千头万绪,而且都是建设性工作,要做的事情太多。魏红军需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党的发展,党的组织,党的宣传工作。不过这些都太重要,影响力也大,需要魏红军和组织部、宣传部那边增加交流。
所以魏红军书记处工作第一个放在了统战部。
“之前我们的少数民族政策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就说比较明显的,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干部学校。学生出身大部分都是家里条件好的,不是少数民族地主,就是少数民族上层贵族。我们党是不以出身论革命,看的是个人的革命选择。但我们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时候,不能忽视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他们人数最多,我们应该更多的从他们中间提拔和培养需要的干部。因为他们才最能够感受得到解放给他们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真正感受到这一点的人民群众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我党的政策,才能够更好的配合我党团结各民族。”
统战部的问题,从很多细小的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
为了稳住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办了不少学校,包括不少干部学校。就是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干部。
这里说的干部,包括党政军各方面的干部。就像是公安学校,培养的就是这些地区未来的公安干部。
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但是和中原地区不一样。
中原地区讲究出身,是讲究依靠工农阶级。可是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没有明面上讲究出身,但这些干部学校的学生,出身都是比较好的。不是地主出身,就是贵族出身,要不然也是宗教上层出身。
不是魏红军恶意揣测他们。
而是以他们的出身,还这么大规模的培养为干部,你能指望他们为少数民族基层百姓谋福利?反正魏红军是不相信的。
这就是统战工作当中整体思路出现问题,只知道拉拢少数民族上层有关系。
现在魏红军要改变这种情况。
“魏书记,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学校的问题,我们会尽快提上日程的。”
黄浩点头。
此次从内蒙古军区上调中央担任统战部副部长,黄浩还是非常惶恐的。
毕竟以前做统战部工作的,都是高大上的,是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和知识分子、少数民族高层接触的干部。就像是华北局这边,之前搞统战工作的,主要是乌兰福。
在中央搞统战工作的,不是总理就是李伟汉、廖诚志这样党内大名鼎鼎的干部。
而自己呢?
虽然上过学校,但也只上过几年。是一个从抗战时期基层小干部成长起来的。
而且经营察西根据地的时候,因为把握不住政策,被魏红军批评过很多次。但现在上调中央担任统战部副部长,正儿八经的中央干部。好在上调统战部之后,直接分管统战部的是魏红军,他心里算是有了一些底。
“黄浩同志,这不是提上日程的问题。是需要你们尽快的进行调整。而且干部学校只是一个典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你们去调整。”
“是。”
黄浩在战争年代接受魏红军命令习惯了。
所以也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就是点头接受命令。
然后魏红军转过头对廖诚志和连学石道:“港台、东南亚地区的侨务工作也要调整一些思路。不要只是考虑如何和华商打好交道,好像我们的统战工作只要做好华商工作就可以。这是不对的。”
“我们的侨务工作,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华侨人民群众。我们不仅要和华商打交道,也要和广大的普通华侨华人老百姓打交道。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困难,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听说现在很多华侨华人和国内家人之间的通讯、联系困难,侨汇手续也很繁琐。还有一些华侨华人因为不识字,在异国他乡被人欺骗的事情也不少。”
“我们的侨务委员会,要扎根在广大的华侨华人当中。去了解这些华侨华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的困难,帮助和解决这些困难。当然我们侨务委员会人员有限,实力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华侨华人积极的成立一些组织,当然这些不是政治组织,更多的是联合起来互帮互助的合作组织。就像是华商组建的商人联合会性质的组织。要知道团结才有力量。”
“不过具体要如何做,还需要侨务委员会拿出一份方案。”
廖诚志点头。
廖诚志作为国民党元老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出身香港富商之家。因此在港澳、东南亚华人圈子当中人脉非常广。但一直以来主要是做华商的统战工作。
拉拢的都是在港澳地区,在东南亚地区有影响力的家族。
效果非常好。
但很显然魏红军的工作思路和之前的领导不一样。魏红军支持对于华商的统战工作,但魏红军同样认为中共的统战工作不能忘记自己的性质。中共是马列主义政党,所以团结中下层人民群众才是正道。
“魏书记,侨务工作涉及到一个问题。”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