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55章

作者:随遇而安

  从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之后,入党誓词也一直在出现变化。但其中有几句话是没有太多变化的,特别是“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这是一直存在的。

  为了这个誓词,多少党员隐瞒自己身份参加革命,父母妻儿都不知道。中共就是靠着心中的信仰和铁的纪律,建立了新中国。可是看看曹之雄作为中央领导的秘书,为了谈恋爱,触犯了党的纪律,泄露了党的秘密。

  完全是胡闹。

  为了女人自毁前程。

  林夕灵的事情,本来不能说是很严重。因为党内不少领导是欣赏她的,就是主席也说过林夕灵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能被主席说成文章写得好,肯定是才华横溢。还有吴宇章、谢绝哉他们也都在公开场合赞赏过这个小才女 。这些都表明党内对于林夕灵这样的小丫头是没什么想法的。

  一个小丫头,又能如何。

  可是她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开传播“秘密报告”之后,情况已经完全变化。不管是林夕灵本人,还是泄露“秘密报告”原文的曹之雄,都卷入了大事情当中。

  “杨上昆同志,你收拾一下过来开会。我要召开书记处会议。”

  “是。”

  魏红军匆匆的离开。

  一边走,一边下达通知,告诉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要开会。至于政法委、监督委员会那边要求主要干部都参加会议。

  很快书记处几个书记和候补书记陆续到来。政法委、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要干部也是系数到来。魏红军看到书记处书记兼政法委副书记赵震生进来,所以问道:“老赵,林夕灵的事情我看到报告了。真的是胡国光同志的秘书干的?”

  “我也是刚刚接到报告不久。”

  赵震生停下脚步,回答魏红军的话。

  、

  左右看了看,看到了公安部部长杜丽清在下面坐着。所以问道:“老杜,你们公安部的调查报告,是不是真的?”

  杜丽清立马道:“魏书记,老赵,公安部的报告是我亲自写的。的确是曹之雄同志把‘秘密报告’原文交给林夕灵的。曹之雄那边已经招了。”

  “口供没问题吧?”

  “没有,我们已经核实了。林夕灵得到‘秘密报告’原文之后,还印刷了不少,证据我们都已经掌握了。”

  “乱弹琴。”

  “无组织无纪律。”

  刚刚落座的组织部部长陈谈秋,中央监督委员会书记谭振林,副书记罗启容几个人都是震怒。

  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后,中央那可真是战战兢兢。就怕苏联和东欧发生的事情,会影响中国的稳定。那段时间整个中央气氛凝重,当时中央领导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甚至为了堵住民主党派,总司令都选择退休。

  这才稳住了中国的局势。

  可是曹之雄这个混账东西,谈个恋爱竟然把“秘密报告”原文给泄露了出去。要不是新中国本身很稳定,不知道会掀起什么风浪。

  而且就算没有发生大的风浪,可是影响那么多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那些学生可都是中央培养的干部候选人。

  “张丁程同志,曹之雄这个情况,是要提起公诉吗?”

  魏红军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丁程。

  “没有。”

  张丁程摇头。

  道:“泄密这一块,和我们检察院关系不是很大。”

  “具体说说。”

  “关于泄密的问题,刚刚建国的时候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保守党和国家机密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后面又发布了‘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不过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文件条例。后面关于泄密的一部分被编入军队系统,是军事法庭管理。还有一部分编入到了反革命罪当中。但曹之雄这个情况,既不符合军事法庭,说是反革命又有些太严重。但如果不是反革命罪,那么一时之间我们也找不到罪名。”

  张丁程耸耸肩。

  曹之雄的情况,在泄密罪当中还是很特殊的。

  没有故意去泄露军事机密,所以够不上军事法庭。虽然泄露了“秘密报告”原文,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这个又不好说他是反革命。

  现在是有专门“反革命罪”的。曹之雄如果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定罪“反革命”,又有些大惊小怪。以后按照曹之雄的情况来处理,那么“反革命罪”必然会泛滥。所以又不能用“反革命罪”。

  可是现在关于泄密罪,只有这两个方向。如果不是这两个方向,那么就没有其他公诉的罪名。

  没有相应的法律,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没有办法。

  魏红军点头。

  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最困难的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除非你直接沿用以前的那一套秩序,要不然想要制定一个新的秩序,总是会比现实情况慢。

  法律的出台也是如此。

  之前党中央对于“泄密罪”,都是从军事机密,从革命角度考虑的。却从来没有想过,曹之雄这样的情况应该适用于什么样的条款。

  “还是我们的‘刑法’建设不够完善。老赵,我们的法律委员会那边,还是要多观察,看看我们在法律制定方面,有没有落后于现实发展的。只有对于各种情况的法律建设跟得上,才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法律不完善是肯定的。

  新中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所以要有别于旧中国法律。光是审核旧中国时期留下来的那些法律,就已经是很大的工程。所以制定法律的进程是比现实情况慢。

  都是一系列问题出现之后,再根据这些事情出台一些法律。

  但这样太滞后。

  等问题出现的时候,已经是矛盾积累到了相当严重。那个时候研究新的法律,出台新的法律,已经是晚了很多。制定法律的那些专家不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只是从世界各国的法律当中截取一些条款作为新中国的法律。

  他们应该走出去。

  去看看新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然后从新中国正在发生的问题上,制定法律。

  “回去之后,我会汇报给聂书记的。”

  赵震生点头。

  张丁程这边既然是无法用“刑法”处理曹之雄,那么只能是组织处理。所以魏红军道:“陈谈秋同志、谭振林同志,曹之雄这种情况,组织部和监察委员会要怎么处理?”

  “曹之雄这个情况,团中央书记的秘书肯定是不能做了。”

  陈谈秋开口。

  “秘书?他这一次犯的错误相当严重,我的建议是开除党籍。领导秘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职位,所以更需要牢记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曹之雄是团中央第一书记的秘书,手里经过多少党内核心机密。这一次泄露的是‘秘密报告’,如果继续下去还会泄露什么。这要是战争年代,就应该直接拉到军事法庭,是枪毙的罪名。当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不能这么做事情。但这个问题的性质依旧是非常恶劣,必须要开除出党。”

  谭振林摇头。

  本来谭振林上任监察委员会主任之后,考虑最多的是处理干部贪污受贿问题。

  没想到第一个大案子竟然是“泄密罪”。

  必须要重重处理。

  罗启容在旁边道:“我的意见和谭振林同志一样。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家都认为现在和平了,不打仗了,开始忘记了党的纪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绝对不能小看这样的事情。在曹之雄看来,这一次的事情可能就是热恋期的男女之间的一些小事情。但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如果我们不重重处理这样的事情,大家就不会警醒,以后这种事情就会层出不穷。曹之雄必须要开除党籍。”

  陈谈秋倒是有一些不忍。

  毕竟是年轻干部。

  不过他也认同谭振林和罗启容的话。和平日子久了,大家慢慢的开始松懈起来。觉得一些小纪律违反就违反了,反正又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

  但这才是最危险的。

  往往在松懈的时候,被敌人一击致命。

  幸亏这一次是团中央第一书记的秘书出事。如果是政治局常委的秘书,政治局委员的秘书出事呢?团中央毕竟不是中央核心部门,手中的核心机密资料有限。

  但如果是更高级别干部的秘书,就像是书记处这些书记的秘书,那掌握的核心机密就不是一个两个。这些机密要是泄露出去,那就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情。

  所以陈谈秋也是点了点头。

  算是同意了监察委员会这边的意见。

  “魏书记,林夕灵这名学生要怎么处理?”

  杜丽清询问魏红军。

  林夕灵现在被公安部控制了。但具体要怎么处理林夕灵,大家的分歧也很大。有些人认为林夕灵攻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散播各种反革命言论,应该重重处理。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林夕灵就是一个小姑娘。

  重重处理没有必要。

  反而影响不好。

  魏红军道:“我的意思是,一个小姑娘而已。又不是我党党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对她进行批评,当然我想她短时间之内也不会接受。”

  “林夕灵这样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热情有余,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她从小家里条件不错,十四岁就参军,一直在文工团。然后因为表现好,推荐到人民大学。说起来还是年轻,没有亲眼去看过新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书本上。”

  “我党历史上这种干部也不少。因为不熟悉实际工作,就喜欢讲理论知识。可是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理论学的再好,也很难做到客观事实。”

  “我看过林夕灵的文章,的确是一个有才华的小姑娘。理论知识丰富,看问题也很犀利,就是不熟悉新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我的建议是,让她去参加实际工作。参加扫盲工作、参加全国卫生普及工作,也去看看农村民生建设的情况。到时候完全可以让她带队,亲自去负责处理这些工作。她这样有才华的小姑娘,要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去做一做实际工作。如果她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把她的才华用在实际工作当中。那以后说不定就会成为我党出色的干部。”

  “曹之雄的情况也是一样。可以让他们两个人自己选择,如果愿意继续处对象,我们不干涉、不打压,可以分配到一个地方去。如果不愿意,那我们也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都去基层工作一段时间。”

  何哉、汪文他们就怕自己和林夕灵连上。

  所以拼命表示他们和林夕灵没关系。

  但在魏红军这里,林夕灵的事情是小事情。不要说是魏红军,要不是胡国光的秘书牵涉进“泄密”的问题。就是胡国光这个团中央第一书记,对于林夕灵的问题都是并不在意的。

  因为对于魏红军这样的中央大佬来说,林夕灵的事情说大不小,但说小也不大。

  而魏红军之所以这么选择,说起来还是一个意思。

  人才难得。

  魏红军是真的不希望看到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失去了畏惧之心,卷入到政治风波当中。林夕灵是真的才华横溢,但她的才华都来自于书本上。

  她这样的年轻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的去一线工作。

  看看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扫盲运动,正在进行的爱国卫生运动扫除农村各种传染病,还有正在建设的农村民主建设。这些工作都是多么伟大的事情,但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因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够处理好。

  这些事情不是说看几本书就可以解决的。

  林夕灵提出的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管是对于政治建设、司法建设方面,林夕灵那些文章也不能说是错的。但这只是仅限于理论。理论想要成为现实,绝对不能一蹴而就。一旦直接把理论用在现实当中,结果必然是水土不服。所有的理论想要落地,都需要时间一步一步来。要让理论适应实际,同样也要用理论改造现实。

  这是相互适应的过程。

  而林夕灵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要立即把这些理论用在现实当中。党和政府没有立即把理论用在现实当中,他们就认为党和政府的政策是错误的。这就是他们缺乏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缺点,她们也不看看现实情况适不适合这些理论直接落地。

  所以魏红军才想让林夕灵去中国广大的基层去看一看。

  她美好的想法,美好的理论,想要在中国落地是有多么的困难。魏红军希望的是,林夕灵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去见识过现实的中国之后,能不能提出更适合中国的理论,帮忙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上林夕灵作为“大右派”,后来甚至是做了十来年劳。八十年代她去台湾看望父亲,台湾那边也找到了林夕灵。却不料她一开口劈头就拒绝了台湾加给她的“反共义士”的头衔,断然表示“如果要我发表反共声明为条件的话,我宁愿回大陆去坐牢”。然后对于台湾的各方面进行批评,结果被台湾禁止再次入台湾。

  这就是林夕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