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68章

作者:随遇而安

  一个训练总监部没了,南京军事学院的重要干部都受到了处理,总参谋部也要改组。元帅、大将、上将、中将都受到了影响,这么多干部要怎么处理。

  正好之前叶帅向中央军委和主席提出建立军事科学院的建议。要系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李德胜军事思想,总结古今中外的战争经验,尤其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和作战经验,以及编写合成军队的条令条例,探索现代化条件下武装力量建设和人民战争的规律,以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

  所以在这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决定以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条令部为基础组建军事科学院。

  以叶帅为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原总参谋长粟宇和原训练总监部部长左全都被编入到了军事科学院给叶帅当副手。以及一些总参谋部和训练总监部干部也有不少编入军事科学院。

  当然还有一些干部直接被调出了军队。

  其实还是一个道理。

  这一次快刀斩乱麻,错的都是总参谋部和训练总监部的事情,其他干部没有错误吗?

  当然不是。

  但这一次只能是他们背锅。

  而且这一次“反教条”,也不是说是冲着某个干部去的。就像是训练总监部部长左全,和彭老总搭档就有十多年时间。两个人搭档的时候配合默契,私交也很好。

  但彭老总并没有因为两个人曾经的私交,就放过“教条主义”的问题。相反非常支持张忠勋,猛烈批评了训练总监部。左全作为训练总监部部长几次出来检讨,彭老总都没有轻易放过。

  张忠勋和陈博君两个人是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干部,但这一次“反教条”当中,张忠勋是猛烈抨击刘帅和陈博君负责处理的南京军事学院。

  教条和反教条,这是党内军内的一种矛盾的爆发。

  是关于军队建设的矛盾,而不是私人矛盾。只不过这种工作上的矛盾扩大化之后,就开始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一些矛盾。粟宇离开总参谋部之后,大家都以为黄可成要成为总参谋长。

  因为黄可成作为军委秘书长,平时彭老总忙的时候,甚至很多时候黄可成代表彭老总直接主持军委会议。而且彭老总想要让黄可成当总参谋长的想法实在是太明显,军委很多人都知道。

  结果分组讨论的时候,主席、总理、魏红军都是提议邓国担任总参谋长。

  主席是直接对彭老总、贺老总、罗帅他们说的。总理是和军委各部委的干部,魏红军是跟大军区军政干部,都提议邓国担任总参谋长。这个职位太敏感,就是主席和总理也不敢直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

  要是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最后被人给否了,那事情才更加严重。

  所以还是要先和大家通通气。

  连续两次总参谋长人选被否定,彭老总也有些生气。所以直接对主席表示,军委工作需要上上下下配合默契才可以。彭老总不是对邓国有意见,而是他认为黄可成更合适。

  主席也是很直接的告诉彭老总,黄可成同志中央另有任命。中央准备调黄可成离开军队,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实力。其实中央之前是真没有这样想过。

  但彭老总几次出手,都让主席有些担心。

  因此主席才决定调走黄可成。

  主席和彭老总的谈话,最后虽然没有翻脸,但也是有些不欢而散。但提前有了准备之后,军委委员会议还是邓国被选为总参谋长。

  对于这个任命,邓国不是没有担忧。毕竟前两任总参谋长,最后都是和彭老总没有搞好关系,最后离开了军委。但既然已经被任命为总参谋长,邓国也不是怕事的人。他也是从东北打到海南,又在朝鲜独当一面的军中大佬。

  这一次会议,主席、总理、魏红军采取的就是速战速决。

  仅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把该处理的全都处理了。因为处理太快,所以波及到的干部也不少。但现在已经是七月份,离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多长时间。

  中央要为这一次会议做准备。

1021

军事扩大会议动手太快,还留下了不少事情没有解决。

  特别是那些干部问题。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改组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在这一次不仅仅是总参谋长粟宇离开,其他一些做事情的副总参谋长也是受到了影响。所以军委对于整个总参谋部都进行了改组。

  邓国担任总参谋长之后,军委给邓国配备十二名副总参谋长。

  原兰州军区司令员张忠勋回到军委总参谋部担任第一副总参谋长,协助邓国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张忠勋也成为了这一次军内“反教条”风波之后,最受重视的干部。

  彭老总很满意张忠勋开第一炮。

  而且彭老总和张忠勋两个人在西北合作多年,配合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也是相当不错。彭老总对于张忠勋的工作能力还是很满意。再说邓国不是彭老总总参谋长第一人选,所以张忠勋此番重新回到总参谋部,彭老总就提议张忠勋担任第一副总参谋长。贺老总和张忠勋抗战期间也是合作多年,所以对于张忠勋回到总参谋部也是支持的。

  对于这一点其他人也不好反对。

  毕竟已经否决了彭老总总参谋长的提议,不好再否定他提议的第一副总参谋长人选。

  王秋云以副总参谋长兼任武汉军区司令员,贺冰严以副总参谋长兼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张爱平以副总参谋长兼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这三个人在总参谋部都是虚职,他们的工作都不在总参谋部。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陈耿和李科农也担任副总参谋长。不过他们因为身体原因平时都是休养,不参与总参谋部日常工作,身体好一点就去处理具体事情。

  整体来说,陈耿和李科农两个人担任副总参谋长,象征意义更大。

  还有此次“反教条”之后,训练总监部没了,整体并入了总参谋部。

  所以训练总监部三名干部也转到了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分别是左全和彭少辉、陈中和三个人。人不过他们三个人虽然担任副总参谋长,但因为是这一次“反教条”的重点批评对象,所以只是担任副总参谋长。短时间之内很难获得重要的分工。

  然后才是真正做事情的副总参谋长。、

  分别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李天友,从越南回来的韦国庆,目前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杨永三个人担任副总参谋长。他们三个人会是总参谋部拥有实际重要分工的副总参谋长。

  总参谋部改组之后,邓国这个总参谋长脸色很是平静,但心中却没有这么淡定。邓国接受总参谋长命令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在总参谋部的工作会很困难。

  可是哪里会想到,总参谋部会这么复杂。这一次副总参谋长当中,有此次“反教条”立下大功劳的张忠勋。他在西北和彭老总、贺老总合作多年,和罗帅又是同样秋收起义出身。

  正经资历深、级别高,又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几个副主席关系好。看到张忠勋,邓国立马就想到了黄可成。黄可成是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因为彭老总的信任,所以之前军委情况是,粟宇这个总参谋长要向黄可成汇报工作。现在张忠勋就和黄可成一样。

  要是彭老总、贺老总、罗帅他们更信任张忠勋,到时候邓国在总参谋部的工作就会非常难展开。如何跟张忠勋处理,邓国就已经非常头疼。

  下面的左全、彭少辉的情况也是一样。

  左全给彭老总当了十多年的参谋长,不管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两个人都是配合默契,真正的一对好拍档。至于彭少辉是彭老总平江起义出身,抗战之后调到120师和贺老总合作多年。别看因为这一次“反教条”,在总参谋部没什么合适的分工。但只要这一次事情过去,他们肯定会受到彭老总、贺老总的器重。

  看看粟宇就知道。

  他离开总参谋部之后,身上除了军委委员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职位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职务,等于是完全赋闲。但此次受批判最严重的训练总监部部长左全,除了调到军事科学院担任职务之外,还能够在总参谋部当副总参谋长。双方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

  还有陈中和。

  别看是资历最浅,1933年年末才加入红军当一名普通的战士。本来是四方面军出身,但抗战时期却编入了115师,在晋察冀革命。从晋察冀三分区来到了察南,跟随王秋云和魏红军立下赫赫功绩。抗美援朝的时候又被魏红军招到志愿军部队当参谋长。和魏红军的关系太深。

  所以也不好随便处理。

  结果训练总监部一名部长,四名副部长。李达和肖子敬,都被调出军队,去了地方政府,处理是相当重的。可是左全、彭少辉、陈中和三个人虽然受到批评,但都同时编入了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虽然他们的副总参谋长没什么分工,没什么权力,但依旧保留了起复的可能。

  这就是政治运动当中,中央有人说话和没有人说话的不同结果。

  这三个人现在看起来落魄,过几年之后说不定就会重新受到重用。如何给他们几个人分工,也是邓国比较头疼的事情。作为受到批判的干部,不能给太重要的工作,但又不能完全忽视他们。

  邓国虽然明白到了中央之后,所有的干部背后关系都很复杂。但看着自己手底下这些副总参谋长,还是忍不住摇摇头。如何梳理总参谋部的关系已经很不容易。又想到和彭老总这样有性格的干部合作,真的是非常头疼。

  张忠勋上调中央之后,军委任命郭田民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西北这边的干部安排,彭老总和贺老总肯定是优先考虑原西北野战军的干部。但原西北野战军兵力少、实力弱、干部太少,级别高的干部也少。现在原西北野战军,也就是120师出来的干部当中,张忠勋担任第一副总参谋长,王振调出军队担任农垦部部长,徐光达担任装甲兵司令员,黄欣婷担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廖汉升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姚哲担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李京全更是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原西北野战军干部之后,就是第一野战军的干部。

  当年郭田民率领的兵团是直接并入到了第一野战军。所以郭田民虽然不是原西北野战军的干部,但也是第一野战军的干部。张忠勋离开兰州军区之后,军委能够任命的兰州军区司令员候选人是有限的。

  然后是沈阳军区司令员。

  目前还在朝鲜的杨德志,被军委任命为沈阳军区司令员。

  军委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军委秘书长黄可成调离了军委。政治局召开会议之后,认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力量还是严重不足。

  谭振林需要帮手。

  所以政治局决定调军委秘书长黄可成加入中央监察委员会担任副书记。

  黄可成离开军委之后,调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王新亭担任军委秘书长。军委秘书长职务历来都很重要,黄可成在的时候更是如此。或者说黄可成在的时候,军委秘书长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很多时候黄可成都可以直接代表彭老总主持军委会议,下达军委命令。军委八部委平时都要给黄可成汇报工作。

  彭老总也很信任黄可成。

  此次调走黄可成,彭老总是非常不满的。

  但连续两任总参谋长“被逼离开”,不管是中央还是军委一些领导,都对于彭老总产生了一丝忌惮。所以中央才会调走黄可成。

  王新亭接到命令之后,不知道应该是高兴还是苦笑。他本来是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因为九大确定省委第一书记不再担任军区政治委员,所以王新亭才成为了济南军区政治委员。他担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还不到半年时间,没想到又被调到军委担任秘书长。

  军委秘书长那可是连接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各部委的重要职位。可是自己和几名军委副主席认识,但关系都一般,以前也没合作过几次。

  而且自己顶替的可是黄可成的职位。自己何德何能,能代替黄可成的位置。

  想一想都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快主席以军委主席的名义下发通知,军委秘书长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把军委要处理的事情分为几个级别。最基础的东西,军委各个部委自己讨论决定。再往上涉及到各个部委的一些重要事情是彭老总、各个部委负责人签名才有效。

  然后是关于军委日常会议,包括军队团级以及以下干部的任命,需要彭老总、贺老总、罗帅三个人的签名才有效。最后涉及重要军委会议,团级以上干部的任命,需要主席、彭老总、贺老总、罗帅、魏红军五个人的签名才有效。

  其实是开始在军委内部进一步推行民主集中制。

  后面军委一些干部调动,魏红军并没有全程参与。不过魏红军虽然没有参与,但很多事情还是要找到魏红军,听听魏红军的意见。

  就像是陈中和的事情。

  魏红军没有发表意见,但自然会有人来询问魏红军的意见。

  魏红军当然不会说,应该怎么安排陈中和。魏红军只是表示陈中和在训练总监部有些错误,但他毕竟参与过指挥百万志愿军部队,和帝国主义军队实际打过仗。对于现代化战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在目前的解放军部队当中是非常难能宝贵。

  如果陈中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检讨,那么还是可以一用的。

  有了魏红军这句话,陈中和就不会和肖子敬、李达一样离开了军队去地方政府。

  不过军委的事情,毕竟不是魏红军的主要工作。魏红军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书记处,马明芳他们调查组调查“湖西肃托”过了三个多月。

  来给书记处汇报工作。

  “当初定的七名‘托派’,其中五个人当时就被杀害,还活着的有两个人。我们仔细调查了当初定罪‘托派’的原始报告,以及找到了郭宏韬同志、白子名同志、刘举英同志等当时的领导同志,还有跟随刘举英同志参与调查的山东分局那些同志们。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我们调查组认为当初山东分局认定的七名‘托派’,没有任何根据。”

  资料很多。

  都是此次调查的内容。

  还是那句话,以什么根据来给这七个人定性为“托派”。

  当时刘举英根据郭宏韬山东分局的命令,调查“湖西肃托”的事情。他们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想法,调查也是根据他们的想法来的,而不是根据“湖西肃托”的实际情况来的。

  所以弄了一圈,没找到所谓的“托派”。

  那怎么办?

  总不能说“湖西肃托”,从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如果这样定论,山东分局自己都觉得不好。如果一个“托派”都没有,怎么向大家解释湖西党委折腾了那么久,折腾那么厉害。不仅无法和湖西党政军解释,也无法和湖西老百姓解释,更不知道怎么和党中央解释。所以他们硬是弄出了所谓的“托派”,不管怎么样湖西一定要有“托派”。但“湖西肃托”毕竟错了,所以就给出了“肃托”是正确的,扩大化是错误的这种结论。

  可是这种东西根本经不起调查。

  调查组下去仔细调查,轻易就能够查到很多资料。别看过去了二十年,但中共最重视档案管理。当年的很多资料还在,当事人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