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70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摇头道:“党员数量可以增加,但这种增加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就人为的增加党员数量。就像是我们的一些机关单位,如果党员数量不够,就不应该强求。”

  “国家机关党委和中直机关党委可是有规定。不同的机关要有多少党员,要有党小组、党支部等等。所以就算是强求,各个机关单位都会增加党员。”

  陈谈秋多年负责组织部,同时也负责过书记处日常工作。

  所以对于目前各个机构的情况比魏红军熟悉。国家机关党委和中直机关党委是有所不同的,简单来说中直机关党委是党中央直属部门的党委领导机构,国家机关党委是人大、国务院机构的党委领导机构。

  中直机关党委和中央办公厅关系深,杨上昆同志担任中直机关党委第一书记。国家机关党委和国务院人事局有关系,目前是国务院人事局局长周荣欣担任国家机关党委第一书记。

  他们都各自给下面各个机构下发过文件。

  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些单位中得到贯彻执行,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下面这些机构、单位最少也要有党小组,一般都要有党支部。

  有了这样的命令,机关单位肯定是千方百计发展党员数量。

  “团组织的情况怎么样?”

  “也有这样的问题。”

  陈谈秋开口。

  虽然陈谈秋不负责团中央的工作,但团中央的工作就是要配合党中央。

  所以大致的一些情况,陈谈秋还是知道的。陈谈秋道:“这方面资料我看过。1948年1月1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提出要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时全国的团员数量是非常少的,因为青年团建设不是很正规,人数也就一两万人。结果5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团员数量已经有20万人。到了1949年1月份,全国团员数量已经有了170万人。”

  “1952年八大之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全国团员人数已经快有千万人。九大之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人数已经有了2500万人。”

  “共青团团员人数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全国党员人数的增加。按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我估计等我党十大的时候,团员人数超过4000万应该是没问题的。”

  魏红军忍不住站了起来。

  可能在其他领导看来,党团员人数如此增加是好事情。

  但魏红军不怎么看。

  这样大规模的增加党团员数量,会有很多隐患。

  陈谈秋继续道:“而且除了党员需求的增加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新中国全面建设开始之后,出现了很多积极分子。我们总不能不给人家政治上进步的机会。”

  魏红军点头。

  的确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一个工厂,技术领域出现一些积极分子,一线工人也有一些积极分子,你不能说啥也不给人家。现阶段国家给的物质待遇不高,总不能精神待遇也不给。

  工厂是如此,军队、农村都是这样。

  很多积极分子,你肯定是要给他们一个希望。

  魏红军把这些都总结了之后,道:“党团员人数这样膨胀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对于党团员入党、入团更加严格把关。我的想法是要更加完善党员和团员建设,程序要更多,考察要更加严格,走金字塔模式。团员积极分子,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要一步一步来。首先要严格控制入团、入党程序,以及入团、入党名额也要限制。现在不是战争年代,那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因为很多人的革命性,可以在生死之间进行考验。”

  “但现在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干部缺少考验,而且党团员数量膨胀这么快,会影响我们党的纯洁性。再说正因为现在是和平建设年代,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的构筑一个体系。”

  战争年代十五六岁入党都有。

  因为特殊情况。

  但和平年代就应该严格把关。而且要建立一个金字塔模型,让党始终处于代表、领导的角色。只有这样党才能够不断的吸收本阶级的先进分子,不断的进行革命。如果党员数量膨胀,那么党就会趋向于“全民党”,会丧失自己的阶级代表性,最后党就会成为既得利益阶层的代表。

  这是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组织部和团中央一起拿出一个方案。要把党的发展和共青团的发展结合起来,双方要更加紧密的配合。”

  陈谈秋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不过这个光是组织部是不可能完成的。还需要和团中央联合起来,看看党员和团员怎么培养,怎么把他们的培养联合起来。

  “这是第一步。入党之后不能就万事大吉,要对于我们的党员有更多监督。我看到不少报告,说现在很多人目标就是入党,入党之后和入党之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这是不行的。”

  陈谈秋点头。

  道:“这个问题我们组织部也发现了,包括军队那边也反应这样的问题。不少年轻人入党之前和入党之后的表现很不一样,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入党。”

  “这个组织部必须要重视。如何在日常工作当中考察党员,是一项大工作。还有就是现在我们的党员,想要开除出党非常不容易。除非是犯了很大的错误,要不然是不会轻易开除出党。但我想组织部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党员,日常工作当中不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党员,是不是可以用劝退的办法。”

  “劝退?”

  目前对于党员的处罚当中,没有劝退的说法。

  比较严重的情况是严重警告、留党察看、开除出党。

  “是劝退。这不是对犯了错的党员,而是对于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对于这些不合格的党员,我们也不能说你的行为不像是党员,就要对你喊打喊杀。可是同样这种不合格的党员留在党内,会直接影响我党的名声。所以对于这样的党员,经过党组织考察,经过群众的评议,是不是可以采取劝退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写退党申请。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具体方案我也没有。我只是和你谈谈。”

  陈谈秋想了想,把魏红军说的记录在本子上。

  道:“这个我会和组织部其他同志们商量看看。红军同志,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党员要能进能退,要有退出的机制。”

  “对。入党之后,不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不合格的党员,我们就要清退出党。不能让人以为只要入了党就万事大吉,只要不犯法不犯事就不会开除出党。这是不对的。不合格的党员,不遵守党的纪律,不以党员标准做事情的党员,就要让他们离开党。”

  “这个我记住了。”

  陈谈秋点头。

  魏红军继续道:“这是党团员的问题。接下来我想谈谈关于干部的选拔任命制度。”

1023 干部选拔制度

  1023

  “虽然新中国成立了快十年时间,但我党很多干部并没有适应和平年代要怎么选拔任命干部。其实我们中央很多领导也是如此,没有适应和平时期干部选拔和任命是有一套程序的。他们总是以战争年代的方式考虑干部任用。”

  陈谈秋提出目前组织部在干部任用当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 那就是领导选拔和任命干部有些随意,总是违背组织部的干部任免程序。

  这些他和高刚谈过。

  但高刚当时并不是很在意这些问题。高刚做事情雷厉风行,但在这种制度建设上,并没有过多上心。他当时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九大上如何上位。

  没有高刚支持,组织部也无可奈何。中央组织部的地位其实是比较尴尬的。有一定级别的干部任用是中央的事情,真正的任免权掌握在政治局,书记处手中。级别低的干部任用是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事情,轮不到中央组织部插手。

  现在魏红军负责书记处,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陈谈秋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谈秋道:“我们打仗的时候,部队干部牺牲了,直接抓一名战士成为干部是常有的事情。我们早期很多干部,刚刚入伍一两年,已经是营团级干部。因为很多人在战争年代越级提拔是很平常的事情。”

  魏红军耸耸肩。

  战争年代看的就是成绩。 成绩好了,地位嗖嗖的就能够上去。虽然也会受制于资历问题,但越级提拔是常有的事情。不说别的魏红军就是最大的代表。

  从115师的连级指导员,因为开辟察南根据地有功,支队政委、纵队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二级军区政治委员,后面就是晋察冀中央局委员、常务委员、副书记,华北局副书记,代理书记。

  用了十年时间,走过了很多人一辈子的路。

  “但和平建设年代这样是有问题的。战争年代打一仗没死就是老兵,两三仗打下来就已经知道怎么打仗,但和平建设年代这样不行。你要是没有任何的经验,很多工作是无法完成的。”

  “陈谈秋同志,组织部的想法是?”

  “要制定严格的干部选拔制度。你不能行政二十级的干部,某个领导欣赏,就一下子提拔为行政十五级的干部。这种模式的提拔干部,会直接打乱整个干部体系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杜绝这种越级提拔的情况出现。”

  陈谈秋主持组织部有几年时间。

  所以在干部选拔任命上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新中国成立快十年,在干部选拔问题上,虽然逐渐的已经有了一些规矩。但这种规矩时常被干部打破。

  特别是那些走过战场的,级别比较高的老干部,总是不守规矩。

  他们习惯了这样用人。

  那个年代干部缺乏,看到一个有能力的干部,提拔速度就非常快。就像是魏红军现在的政治秘书赵寒,1938年十九岁参加革命,因为有文化每两个月就担任县组织部长兼青委主任,不到两年就担任县委书记,然后是地委委员。解放战争爆发就担任晋察冀三级军分区政治委员,地委书记。 看看这升官速度。

  哪里有什么程序。就是因为有文化,宣传、组织能力强大,所以二十岁就是县委书记,领导一个县的抗日战争。

  很多老干部习惯了这种情况。

  所以有时候看上了一名年轻干部能力出色,就会按照战争年代的思路,一路提拔这名年轻干部。这些老干部资历深、级别高,很多地方组织部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是按照老干部的要求提拔干部。

  但陈谈秋已经看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这样提拔干部是不对的。

  首先会打乱正常的干部体系,然后是那些年轻干部提拔太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后面还会造成老干部和新干部之间的矛盾。很多老干部会不满意,凭啥一个小年轻就提拔这么快。

  不仅仅是地方,目前中央也有这种情况。问题很严重,已经反映到了中央组织部这里。但这个问题太敏感,陈谈秋需要书记处的支持。

  “陈谈秋同志,干部制度要正规化,不能总是出现打破常规的干部任命。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干部选拔制度,你可知道最危险的是什么?”

  魏红军严肃的道:“领导干部子女问题。再过几年我们很多干部的孩子们会逐渐成长,到了可以工作的时候。要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干部选拔制度,要怎么安排他们。”

  “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遵守的规矩,那么他们就会总是越级提拔。就算你没有亲自出面,但你有老战友,老部下,每个人帮一次,就会出现领导干部的子弟迅速提拔的现象发生。”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我们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一个世袭的国家。”

  魏红军直言不讳。

  因为这个问题主席早就开始说了。只不过大部分老革命结婚都比较晚,所以现在问题还不严重。

  可是等再过十年呢?到时候正是很多领导孩子成年的时候。

  他们参加工作之后,本来就比其他人有优势。要是没有一点规矩,那以后怎么办?

  “组织部还是要拿出一份干部选拔制度草稿。让我说的话,就是我们的干部在某个级别上要有最低任职年限。举个例子,一个年轻干部刚刚提拔为副乡长副区长,那么在这个位置上最少要有两年的锻炼,才能够继续提拔。不能干了半年就提拔。要有这种最低年限的限制,不能想提拔就提拔。”

  “最好的情况是,省部级的干部年龄大约应该在五十岁左右,中央领导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不能年纪太大,但也不能年纪太小。不能用战争年代干部年龄来衡量和平年代。”

  “如果某个干部确实要火线提拔,确实要违背这样的规定。那么必须要把提拔的原因公开。为啥要违背规定提拔?要接受众人的质疑。”

  陈谈秋一边记录,一边点点头。很多东西都要防患于未然。现在魏红军说的干部提拔规定,就是这种作用。

  “这里面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我们不能让干活的干部吃亏。在那些生活条件不好,环境恶劣的边疆地区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有更多的照顾。干部提拔安排上也是如此。”

  “我们要让更多的干部去边疆工作,建设边疆。他们是满腔热血,为了建设祖国的边疆,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吃亏。”

  “这方面我希望组织部能够多考虑一下。”

  边疆的安稳需要这些干部。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需要的不是什么提拔一些少数民族干部之类的好看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改善生活。

  越是安稳,越能够发展。

  “关于这些干部,组织部会专门考虑的。”

  “还有一点,我们的干部提拔不能搞关门主义。我们的党委关门开个会,就决定提拔某个人,这是不对的,是不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关门主义。干部提拔要有民主,要有监督,要广泛的听取大家的意见。”

  陈谈秋放下手中的笔,问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你觉得干部提拔公示的办法如何?”?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