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此次也是非常安静的去了总政治部。
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二副部长陈再到,这可是曾经的战将,在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立下了大功劳。要不是第四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强势南下,部队规模远超第二野战军,中南军区应该是有他的位置的。
不过现在大军区军政干部都有位置,加上他本人资历深、级别高,下去也不合适。
所以陈再到这一次分配到了总后勤部担任副部长。总后勤部的情况和总军械部差不多。和杨全武一样,赵陆身上的职务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多,已经无法处理总后勤部日常工作。总军械部那边已经调洪雪智担任代理部长,总后勤部也需要一个代理部长。陈再到调到总后勤部,虽然没有担任代理部长,但也是为了增强总后勤部的干部配置。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韩卫国,调入中央调查部担任副部长。
中央调查部以前是中央社会部,合并华北局社会部之后,开始以军委总参谋部情报部,以及联络部称呼。后来抽调出来和其他情报部门合并,其中一部分分到了公安部,另外一部分改为总情报部,也对外称呼联络部。总情报部从成立开始就直属于党中央,而不是军委总参谋部。
李科农担任总情报部部长。
总情报部成立之后,出现过不少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实在是无法解决,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中央调查部。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总情报部的归属问题和总情报部的经费问题。虽然总情报部从成立开始说直属于党中央,但他主要工作又是给军委情报,而且前身是军委总参谋部情报部。
所以归属问题很是复杂。
名义上属于党中央,但实际工作上是隶属于军委领导。
结果谁也不管他。
大家都要总情报部的情报,但谁也不愿意给他发工资。
1954年左右的时候,堂堂的总情报部竟然连工资都发不起了。军委的意思很明确,虽然李科农是军委副总参谋长,总情报部也是军委重要的情报来源部门。但总情报部不是军委下属的部门,本身并不属于军委。军委的军费那都是有规定的,不可能单独划拨给总情报部。
要是军委把军费给了总情报部,那么以后怎么接受审核?这笔钱的用途怎么解释。再说军委给党中央直属的情报部门发工资,追究起来是什么性质。这么敏感的事情,出什么事情,谁来承担责任。
所以军委拒绝给总情报部发钱。
可是在党中央这边情况依旧没有解决。
负责党中央直属部门后勤工作的中直机关供给部认为,总参谋部虽然说是党中央直属部门。但因为保密原因,并不在中央部委名单当中。总情报部平时工作自己处理,有事情的时候是书记处管理,其实是中央办公厅管理。供给部要是把钱给了总参谋部,以后审核资金、审核账目的时候,出现问题谁来负责。
既然是中央和书记处直接管理,那就应该是中央办公厅的事情。
好一顿扯皮。
把当时已经身体很不好的李科农给急坏了。李科农当时正在休养,但顾不得身体原因,出来解决这个事情。可是不管他怎么跑,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最后李科农找到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杨上昆,表示总情报部就是党的部门,放在党的组织最好。而且为了能够留在党的组织,改名为中央调查部。几乎是恳求杨上昆的支持。
李科农做出了这样的保证,杨上昆才找了总理。
最后总调查部分为两部分,总调查部的军事情报单位划归到军委,剩下的部分改为中央调查部。
韩卫国虽然是政工干部,但抗战时期除了部队政治工作之外,也担任社会部职务。根据地反特、情报工作,都是韩卫国负责处理的。早年他除了是八纵政治部主任,还是晋察冀社会部副部长。
此次武装力量监察部撤销,韩卫国算是重新回到了社会部。
担任了中央调查部副部长。
武装力量监察部第四副部长严揆要,是唯一一个调大军区的。严揆要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杨德志归国之前,和朱亮才、周焕三个人先处理沈阳军区的工作。
至于往下的干部,就跟着机构走。
武装力量监察部拆分之后,跟着拆分的机构,该去哪里就去哪里。
军委在调整,其他部门也在调整。组织部这边关于党建的问题都很敏感和复杂,至于干部选拔任命问题就更是如此。任何一个举措出台,会影响千万党团员,也会影响接下来干部调动的事情。
所以陈谈秋这边是真的很忙。
他要和各省组织部干部谈话,了解他们的意思。还要和团中央交流意见。就算是这样很多政策太敏感,就连陈谈秋都不敢随意拿出来。
制定的方案,都是一改再改。就怕方案当中的漏洞,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特别是劝退党团员。
陈谈秋不仅和各省组织部谈话,也跟很多基层党组织谈话。要怎么做到既能够清理不合格的党员,又不至于让党组织负责人拿来当成是压制党内其他声音的武器。
所以要把劝退的制度更加细节化。
不按时交党费,不参加党的活动。在党组织批评要求之后,还是有这方面问题的,几次之后就可以劝退。还有在一些事情当中做出非党员行动。
魏红军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家人犯法了,你睁一眼闭一眼。这个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因为自古以来法律就有一种说法叫“亲亲相隐”。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大义灭亲。
但这种事情法律上不追究责任,但却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时候党组织就可以劝退这样的党员。也就是情感上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党的纪律上是不好惯着这种行为。
还有魏红军举了拐卖妇女儿童的事情。
某些村子都是相熟的。只要来一个外来人,大家都会知道。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时候。但有些基层党组织因为都是乡亲,就睁一眼闭一眼。这其实就是不合格的党员,不合格的基层党组织。一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党员就要坚决开除,或者劝退。
当然这只是隐瞒的情况之下。
如果调查的时候,敢于撒谎,对抗,那就是包庇罪。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都应该重重处理。
陈谈秋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作为制定清退党团员的范例。
相比起来宣传部这边速度更快。
宣传部召集全国各大报社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记者同志们,一起召开会议讨论解决的方案。对于党委部门和政府机构举办记者招待日,以及各个部门有专门招待记者的发言人,各大报社都是支持的。毕竟这样记者找到这些党委部门和政府机构的时候,不怕找不到人。
但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党委部门和政府机构拿个稿子宣读,不和之前一样。
目前报社和记者是很牛气的。
历史上“左叶事件”当中,全国记者围攻左叶,闹出了多大的风波。要不是正赶上了中央“反右”,也不会让报社和记者元气大伤。
他们虽然支持党委部门和政府机构开办这种记者招待日,让大家面对面的,公开的进行采访。但还是担心这就是走个过场,骗骗他们这些记者。
对于这一点魏红军的意思很简单。双方可以提前沟通,不是沟通具体问题和具体内容。而是沟通大致上的采访范围。就比如说这一次采访,记者主要是想知道农村工商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不过这只是大致的范围,只是说农村工商业发展的问题,但具体的问题不确定。记者招待日上,双方都要遵守纪律,那就是只提问之前沟通过的问题范围。
在这个范围之内,记者可以随意的提问。只要是农村工商业发展的问题,那么记者就都可以询问。
这样可以给党和政府准备的时间,也可以让记者有更多的发挥。
不过具体细节还需要继续讨论。
不仅要和报社、记者讨论,还要和政府部门也进行一些会谈,最后拿出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
时间就是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
离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年纪念日越来越近,中国这边受到了苏联的盛情邀请。在目前社会主义阵营不是很稳定的时候,苏联需要中国帮忙。中国越是高规格参加十月革命纪念,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越是会稳定下来。
所以赫鲁晓夫非常热情。
赫鲁晓夫现在真的是非常害怕。
中国这一年下来,先是高调接待了戴高乐,接着又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欧洲来的访问团。戴高乐的影响力真的很大。他来过一趟中国之后,欧洲好几个国家都来了代表团。
连联邦德国都派人和中国接触,想要和中国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戴高乐带头之后,美国也压不住这些欧洲国家的选择。
但中国这边这么热闹,赫鲁晓夫越来越不放心。以前中国工业基本上都是苏联体系,学习的都是苏联技术。可是这几年中国开始学习欧洲工业技术。
这不得不让赫鲁晓夫想的更多。
中国要是跟南斯拉夫一样,那么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很有可能就此破裂。
所以赫鲁晓夫为了拉拢中国,让中国继续留在社会主义阵营,愿意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之前谈判的时候,苏联是愿意卖给中国导弹,但各种条件不少。
但这一次苏联愿意半价卖给中国100枚左右的导弹,而且也没有什么附加条款。
同时为了加强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苏联邀请中国军方高级领导参加这一次十月革命纪念。愿意让中国军方高级领导参观苏联的军工厂。
中国也非常重视这一次去苏联。中国现阶段还是需要和苏联合作,还是需要苏联的支持。
跟老大哥要援助不寒碜。
因此中央一直在考虑去苏联的代表团名单。
军委那边反应最快。
既然苏联邀请中国派出军事代表团,那么军委当然是准备派遣一支强大的代表团。彭老总担任中方军事代表团团长,叶帅和徐帅、国防科工委主任杨全武担任副团长,然后还有十一名成员。
分别是总参谋长邓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总后勤部部长赵陆,总政治部主任谭正,总干部部部长王直,总军械部代理部长洪雪智,空军司令员刘亚娄,海军司令员肖金光,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炮兵司令员邱创承,空军副司令员刘真,军委秘书长王新亭。
此次去苏联的军事代表团,除了炮兵司令员邱创承是中将之外,其他全是上将、大将、元帅。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的军事代表团。
彭老总除了是军事代表团团长,而且作为政治局委员,主持军委工作的军委副主席,也需要跟着主席参加中国代表团的活动。在彭老总有事情的时候,叶帅和徐帅、杨全武组成军事代表团常务小组,全权负责军事代表团的工作。
政治局这边几次讨论之后,终于也拿出了中国代表团的名单。
主席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宋青灵作为国家副主席担任代表团副团长。代表团成员为魏红军、邓希贤、邓合、陈谈秋、郭莫若、李福春、邓志辉、李先年、廖诚志、陈波达、王家祥、沈雁冰、蔡场、杨上昆、胡巧木、刘霄、赛福鼎等人一起去苏联。
阵容可以说是非常豪华,庞大。
光是政治局常委就有三个人。如果加上军事代表团那边的政治局委员,那么目前中国一半的政治局委员都会参加这一次十月革命四十年纪念活动。其他宋青灵、郭莫若、沈雁冰都是大名人。
1957年11月2日。
中国代表团,包括军事代表团,从中国出发飞去了苏联。苏联方面对中国代表团的来访给予高度重视,安排了最高规格的礼遇。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米高扬等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到机场迎接。
这是主席第三次来苏联。
苏联接待主席的规格,是一次比一次隆重。也是代表中国的实力一次比一次强大,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一次比一次高。
不仅迎接的规格超高,而且在中国代表团的安排上,苏联也是非常用心。
中国代表团被安排在了克里姆林宫。
苏联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在中国代表团来到苏联的第二天,也就是1957年11月3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了全世界。
在太空领域的竞赛当中,苏联领先了一步。
不仅在美苏争霸上先声夺人,而且也给那些不听话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下马威。
告诉他们苏联依旧是世界级超级强国。
连主席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都是找到了赫鲁晓夫。主席忍不住问了赫鲁晓夫,道:“在力量对比上,究竟是苏联领先些,还是美国领先些?”
赫鲁晓夫是比较得意的。
人造卫星的上天,让赫鲁晓夫重新找到了优越感。
所以比较得意的回答道:“在高科技的某些领域,苏联领先些。而就整个经济方面看,还是美国领先。因为美国的工业相对发达得多,最主要的钢铁一项,苏联的产量才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要赶上美国,苏联还要许多年时间,但苏联有信心在15年后赶上并超过美国。”
看着得意的赫鲁晓夫,主席也是鼓励赫鲁晓夫,道:“物质力量多少不完全决定问题,人是主要的,制度是主要的。历史从来都是由人心向背来作决定的,从来都是弱者战胜强者的。苏联拥有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超过美帝国主义是必然的事情。我们中国再用三个五年计划,钢铁产量应该也能够超过英国的。”
“哈哈哈。”
听到主席的鼓励,赫鲁晓夫很高兴。
道:“对,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超过美帝国主义是一定的。李德胜同志,在十月革命四十年庆祝仪式之前,中国代表团可以先去看看苏联的工业成就。我国的那些工厂,允许中国代表团随意的参观。”
1026 修正主义
赫鲁晓夫是有意显摆的。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