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我在负责科学工作委员会之后,发现目前很多前沿科技都在欧美手中。我们必须要牢牢地盯着这些前沿科技的发展,要对于欧美国家的科学杂志之类的期刊,必须要时时刻刻掌握。但在这方面我们缺少人才,需要尽快的补充。”
主席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在中苏蜜月期,中国培养大量学习苏联的人才。包括在外语领域,也是培养大量的懂俄语的人才。因为中苏关系很好,所以出现了全民学习俄语,学习苏联的热潮。
可正是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培养的懂欧美语言,懂欧美问题的人才,却少了很多。现在中国和欧美国家交流,都是靠着民国时期去欧美留学归来的干部。
如果中国和欧美没什么来往,那这些倒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很显然中国和欧美国家还是要相处的,还是要交流的。不管是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都要有交流,这个时候人才不足的情况就开始出现。
主席理解这一点。
毕竟外交上的“一边倒”,是中央决定的。当决定“一边倒”的时候,就要接受这些东西。
现在也是一样。
虽然九大上主席政治报告当中,表示中国要和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会长时间的共处。
但这不代表中国的外交路线就要改变。
只要中苏两国没有破裂,那么中国外交最重要的依旧是和苏联的关系,中国依旧是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所以主席想了好一会道:“我们国家的外交重点依旧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这是我们外交的根本和基础。所以我们不能大张旗鼓的表示,要和欧美国家交好,要大规模培养和欧美国家交流的干部,这样会让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处于混乱状态。不过在各个科研机构,包括外交部门,可以适当自己培养这方面的干部。这方面的事情,你和伍豪同志交流一下意见,拿出一个低调,但有效的办法。”
“是。”
魏红军理解主席的意思。
中苏两国关系不能破裂,社会主义阵营不能破裂。
所以不能大张旗鼓的在各个方面要做出和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合作的样子。一个是不能让国内有这种思想,一个是不能让苏联误会。
经济合作是经济合作,教育方面不能大张旗鼓“改弦易辙”。
所以只能是专业部门培养。
有了主席松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很多。不要小看中央这些部门,手中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只要总理愿意,那么以外交部的名义,随便在外交学院增加几百学生数量都是轻松的。
魏红军这边也是一样。
随便什么名义,就能够在高校悄悄地增加这方面的专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而且一点不会让人关注,悄无声息之间就能够完成这些。
“主席,关于和欧美帝国主义的交往,我有一些想法。”
“说说。”
魏红军是非常守规矩的。
并不分管外交工作,但却对和欧美帝国主义交往有想法,肯定是有些为难的地方。所以才会和自己单独谈。主席对于魏红军到底是什么想法很感兴趣。
魏红军道:“主席,我主要考虑的不是和欧美帝国主义之间的外交,而是国内的舆论问题,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舆论问题。虽然大家都说反对美帝国主义,但我和很多知识分子,很多干部,包括一些学生交流过。发现他们其实内心当中对于美国还是保留很大的好感的。”
“虽然他们反对美帝国主义对于我国的封锁和打压,但这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有朴素的爱国主义。可是他们很多人从内心深处还是认为美国自由,发达,各方面都很先进。对于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于美国的政治制度,对于美国的政治领导人和那些富豪都是比较美化的。甚至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美国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法律制度,所以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工业化,经济如此发达。而且他们认为美国的政治领导人,美国的富豪,都非常有道德。说他们不是政客,他们喜欢做慈善等等。特别是从民国时代走过来的不少读书人,对于美国印象就是这么美好的。”
“还有很多从美国归来的专家学者,他们是有满腔的报国热情。但他们对于美国各方面带有美化的美好印象。如果以后我们和美国也打破僵局,开始有了新的来往。到时候我国很多人看到美国经济比我们发达,生活比我们好的时候,这种内心深处当中的美化又会重新出现。”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崇美的思想是八十年代改开之后出现的。因为改开之后突然看到了强大的美国,看到富裕的美国,所以一下就变得崇美。
其实并不是。
中国社会对于美国的崇拜,早在清末就开始出现。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他们都是推崇美国的。辛亥革命那个时候,革命党人创造了很多流言,包括关于满清的一些假资料也是这个时候出来比较多。不过你也不能去苛责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学者,他们当时的一切宣传都是因为政治上的目的。
同样他们也制造了一些童话。
满清要抹黑,这是必须的事情。但也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满清这种封建皇帝集权制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国家,其他美好的人类政治制度。当时革命党选择的就是美国。
所以关于美国那些开国领袖的各种美化故事,包括关于美国政治制度的推崇,基本上都是出自辛亥革命前后。
华盛顿当时在中国,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伟人中的伟人。关于华盛顿的各种故事,记载于报纸上,记载于各国英豪传当中。当时的革命党倒也不是说故意要美化美国,美化美国的那些领导人。主要是当时革命党推翻满清之后,要成立的就是共和国家。而当时来说革命党学习共和的就是美国,美国就是中国共和的榜样。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同盟会成立之后的组织架构,很多都是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在中国的印象当然是美好的。
因为革命党这种选择,当时学生当中崇美的很多。
后面常凯申选择和美国交好之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交流频繁。美国的强大,美国的富裕,都深深地吸引了中国的读书人。只不过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央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暂时性的压制住了这种思潮。
但不是说这种思潮就没了。
历史上“反右”之前,不管是高校还是报社,乃至于科研领域,很多人对于美国的喜欢和亲近,都远远超过了苏联。可惜中央决策和他们不一样。
在这种政治压制之下,八十年代反弹更厉害。
“那你的意思是?”
“主席,我们从外交层面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角度批评美国的政权,理论层面批评资本主义,对于普通人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我国大部分人没有那样的政治敏感性,也没有那么深的理论基础。所以他们无法深切感受这些。光是这种批评,我认为收效甚微。而且对于那些知识分子来说,他们会反感这种宣传策略。他们认为我们的这种宣传就是一种抹黑。”
“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打破清末以来建立起来的,我国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一些人士美化过的美国。我们要把美国的历史赤裸裸的展现给大家。我们要从历史层面戳破欧美帝国主义营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宣传。欧美帝国主义想要让社会主义国家相信,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优越,才让他们强大起来的。但这是他们散布的谎言。”
“最近我在看一些欧美国家的一些资料。发现目前欧美国家不少大家族的上一辈、上上一辈都是当年臭名昭著的鸦片贩子、奴隶贩子,以及当过海盗。就像是美国前任总统罗斯福,他的外公就是一个很大的鸦片贩子。靠着贩卖鸦片成为了大富豪。成了大富豪之后,他就开始赞助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乃至于做了很多所谓的‘善事’,所以他的名声很好。没有人追问他的钱从哪里来,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个‘大慈善家’。他们这些鸦片贩子挣了肮脏的钱之后,用这些钱给自己披上善人的帽子,洗白自己的历史。以前我们不太在意这方面的情报收集,所以对于这些不是很注意。但欧美国家工业化的第一桶金,大部分都是靠着鸦片贸易、奴隶贸易,以及殖民地的搜刮。”
“还有很多美国政治人物。他们的家族很多都是鸦片贩子出身,还有不少人是大奴隶主。但因为太过于美化,所以在很多人眼中,美国这些政治人物几乎是‘一尘不染’的君子。”
“我们要大胆的披露这些东西,彻底戳破这些欧美帝国主义曾经肮脏的历史。我们要重新解读世界历史,打破一直以来欧美帝国主义构筑的,各方面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知识分子看清楚欧美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在宣传上我们要掌握主动权。”
主席没想到魏红军说的是这个问题。
说起对于华盛顿等美国领导人的崇拜,主席年轻时候也是一样的。在主席他们那一批学生当中,华盛顿那可真是没有任何污点的“圣人”。明明已经当了美国总统,但能够“毫不犹豫”的放弃“总统权力”,放弃“当皇帝”。这样的人简直是“完美无缺”的。
有的人开始觉醒,不会真的这么认为。
但更多的人是不会改变青年时期接受的这些东西。所以他们对于美国,对于华盛顿这些人有滤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你的想法是?”
“随着技术的发展,宣传方式也是发展很快。目前来说,宣传最有冲击力的还是电影模式。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拍摄一些揭露鸦片贸易、奴隶贸易的电影,揭露美国鸦片贩子、奴隶贩子。揭露美帝国主义这些富豪是怎么崛起的,美国又是怎么利用这些肮脏的贸易积累工业化资金的。到时候我们不仅可以让国内人民群众看看美帝国主义的肮脏历史,也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播放。东欧国家那边和中国一样,一些知识分子对于美帝国主义是有美化的。甚至我们可以打出去,在帝国主义国家播放这些电影,来争取世界舆论的主动权。”
和欧美交往,不能只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要找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完成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合作。在宣传上同样是如此。
不能被动。
要敢于主动出击。
打掉很多对于美国政治领导人、美国富豪的滤镜。
要打掉帝国主义宣传他们因为制度优势,所以工业发达、经济发达的宣传。要抢占舆论高地,告诉全世界欧美帝国主义现在的发达,是靠着掠夺殖民地,靠着肮脏的奴隶贸易、鸦片贸易。
不过这种宣传策略太主动。
这些年中美两国对峙,互相打嘴仗是有的。但外交部主要是批评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
外交部那边是不会同意的。所以魏红军才给主席建议。
主席想了想。
目前中国的外交整体来说形势还是很好的。而且外交一直是总理负责的,从抗战时期开始总理就负责对外问题。所以在这方面主席还是很尊重总理的意见。
看主席一直不说话,魏红军道:“我们可以不以党和政府的名义拍摄,也不以党和政府的名义播放这些电影。可以和香港那边的电影公司合作成立一家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一些这方面的电影。甚至可以和以前的殖民国家合作,拍摄一些反殖民的电影。”
中共在东南亚和香港地区部署是很多的。
包括贸易公司、电影公司、报纸之类的,很多都是直接接受统战部领导的。甚至还有一些银行、航运公司实力不弱,但都是党组织领导的。
魏红军也不想和总理负责的外交部门发生冲突。
所以可以低调一些。
或者说以其他名义拍摄电影,甚至把电影变成一种娱乐模式来进行宣传。
“你这个想法我整体上没有意见。我们不能陷入帝国主义构筑好的话语权当中,要自己掌握话语权的主动。这个你和文教工作委员会,统战部这些涉及到的部门商量一下。有了计划之后,也要和伍豪同志那边交流沟通。”
“是。”
谈完了这些事情之后,主席道:“关于‘干部任用条例草案’我看了,我这边没什么意见。不过有个问题需要和你商量一下。”
1035 党校改组
“这个‘干部任用条例草案’,虽然也涉及到省部级的干部,但规定上并没有过多涉及。”
“主席,这主要是因为我和陈谈秋同志在考虑,规定一些具体的干部管理级别。到了一定级别之后,任命权和管理权在中央,为中央管理干部。中管干部下面又有省管干部,市管干部。这样一层一层的进行分级管理。到了省部级的干部,应该是中管干部。有些任免条例上,需要更加仔细。”
新中国干部管理上的混乱,在这方面也是很明显的。
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
规定哪一个级别的干部应该是哪一级别的组织部管理。正因为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地方上干部管理是混乱的。很多地委、专区直接决定自己的干部任用,省委组织部这边很难插手。
同时中央组织部也容易插手地方的干部调动。很多地委、专区的干部调动,应该是省里面负责处理。但能够在地委和专区担任一把手职务的,很多都是老革命。他们的调动很容易惊动中央组织部。这样中央组织部就会过问这些事情,最后变成了中央组织部来插手。
总结起来上上下下都很混乱。
干部调动比较随心所欲。
现在魏红军负责书记处,就不能允许这种混乱情况继续存在。“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就是要明确规定组织部的权限,明确分清楚各级别的组织部管辖范围。
上上下下的组织部都不要越界,不要随便插手别人的工作。
同时魏红军和组织部这边商量,进一步正规化管理干部的行政级别。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行政级别,除了看职位之外,还要照顾党员干部的革命资历。所以很多党员干部的行政级别和领导职位是不相配的。
有的党员干部明明只是副省长,但因为他们的资历深,所以行政级别五六级都有。但有些干部是地方省长,属于是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把手。但因为革命资历不足,所以行政级别不过七八级。也就是说领导职务和干部的行政级别出现很多不相符的局面。这个问题短时间之内是很难解决的。
老干部的行政级别高一些,也算是照顾他们革命多年功劳。你不能因为他们的领导职务不高,就压低他们的行政级别。
所以魏红军要做的是,正规化领导职务的行政级别。什么职务是什么行政级别。调整一次职务,行政级别就要跟着职务变化。而不是几年一次调整行政级别。
新中国是八大前后制定了干部的行政级别,五年下来变化很多。所以九大之后,又开始调整干部的行政级别。这样会导致行政级别和领导职位更加严重的不相符。
高层还行,基层就非常混乱。
同样职位的干部之间,行政级别相差好几级。魏红军要调整的就是这个。这些魏红军都在“干部任用条例”里面的副本当中写了进去。
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混乱。
主席点头。
魏红军担任书记处第一书记之后,主席才深切的感受到了不同干部的不同工作作风。
魏红军在书记处没做过太多轰动的事情。情
风淡云轻。
魏红军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制度建设上,包括党建、宣传,包括这一次和组织部一起提出来的“干部任用条例”,明确组织部权限,明确领导职位的行政级别等等,都是制度建设。
以前高刚负责书记处的时候,从来不会在这方面用功。
高刚更在意大方向上的调整。
所以高刚在的时候,领导“三反运动”,领导“移风易俗”运动,对于组织部、宣传部进行改组。彭珍离开了书记处,宣传部驱离了好几个副部长。
相比起来魏红军比高刚低调。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