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88章

作者:随遇而安

  从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各个企业当中报上来的学员名单,魏红军几乎是一个一个的审核。他们的资料,组织部和党校这边的审核评语,魏红军都会仔细研读。

  这一批区县级干部名单,有很多魏红军熟悉的名字。当中起步最高,前途最好的就是目前担任中央财经工作委员会书记办公室副主任,也就是陈运办公室副主任朱荣基。

  朱荣基现在才29岁,在东北的时候被马宏看重。马宏调到中央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主要跟着李富春管理重工业。朱荣基就开始在重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这边工作。

  朱荣基出色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让不少中央领导看上。所以25岁的时候,年纪轻轻就就担任了重工业部生产计划室主任,李富春副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九大之后成立财经工作委员会书记办公室副主任,成为陈运非常看好的年轻干部。

  这一次中央党校开设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财经工作委员会那边推荐的年轻干部就是朱荣基。陈运同志的意思是,九届二中会议上通过了新的干部任用规定,那么朱荣基这么出色的干部就应该去地方锻炼。朱荣基参加工作八年,开始在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后来又在中央部委,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县处级干部。要是不下去锻炼,会影响他的未来。

  当然除了朱荣基之外,还有从苏联学习归来,在湖南的二汽工作的386。历史上他这个时候在一汽工作,但因为这个时空建立了二汽。所以他被调到二汽,参与了二汽的组建。

  以及很多三十岁上下的地方县委书记,县长都在名单当中。这些干部不少都是有文化,而且十几岁就参加革命,因为年轻能够接受新事物。

  那些高级干部来中央党校学习的课程和这些区县级干部来中央党校培训的课程是不一样的。

  魏红军除了审核这些中青年干部名单,还要考虑他们的课程安排。

  在魏红军做全国总工会工作和中央党校工作的时候,埃及举行的石油大会成果满满。

  有了苏联的支持之后,很多石油产出国,特别是中东的这些石油生产大国胆子也开始慢慢变大。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他们现在开始公开讨论。他们都不想受制于那些石油财团。因为和这些石油财团合作,太多的利益被他们弄走。

  赫鲁晓夫是懂得恶心人的。他跟一些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大国私下谈判,苏联石油公司愿意和中东国家合作开采石油。这种合作不是西方石油财团那种合作模式,而是以股份制成立石油公司,大家有钱一起赚。

  苏联其实对于中东石油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需要。但赫鲁晓夫就是为了打击欧美石油财团。自从成功召开了莫斯科会议,暂时稳定了社会主义阵营之后,赫鲁晓夫又开始胆大起来。特别是苏联第一个发射卫星,让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苏联是能够压倒美国的。所以只要能够打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赫鲁晓夫就愿意。

  相比起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更需要外来的石油。赫鲁晓夫要联合中东国家,给欧洲施加压力。要是欧洲为了石油单独和苏联中东谈判,这不就是分裂了帝国主义阵营。

  有了苏联的承诺,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沙特。沙特别看不是什么大国,但在中东的影响力很大,外交方面更是非常果断。在这一次石油大会上,沙特第一个和苏联打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决定成立沙特石油公司,苏联和沙特两国各占一半股份。沙特出油田,苏联出技术,帮助沙特打造石油公司。

  沙特的想法是,先和苏联合作,弄出一个合作模范。然后拿着这个和其他欧美石油公司谈判,让他们在石油公司股份问题上让步。

  沙特第一个吃螃蟹之后,科威特也是跟了上来。科威特之前石油产量有限,但就在不久之前勘探出惊人的石油储量。现在欧美石油财团都对于科威特石油虎视眈眈。科威特当然不愿意把大部分利润交给那些石油财团,自己只能是喝汤。所以看到沙特和苏联合作,科威特也想和苏联合作。

  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听到这些消息之后,立马让米高阳同意。赫鲁晓夫甚至都不关心这些合作之后苏联到底能不能挣钱,苏联有没有办法处理那么多石油。现在赫鲁晓夫想的就是如何控制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最重要的能源石油,所以在合作条款上也没有斤斤计较。

  相比起活跃的苏联,中国代表这边倒是平静很多。实在是因为在石油开采和运输,炼油这方面,中国的实力太弱。现在中国油田重要的设备都是进口的,包括石油管道的建设,都是苏联和欧洲的设备。

  不过别看中国代表团不活跃,但不代表中国代表团就不做事情。相反中东各国对于中国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可是几年前战胜过美国的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大国参加石油大会,对于石油大会那就是增彩的。所以利用这一次机会,利用石油大会,中国和中东各国加深了外交关系。

  此次石油大会,足足进行了两个月时间。

  最后苏联和沙特,伊朗这些石油国家主导的石油会议上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中立国瑞士日内瓦成立总部。第一批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国家有苏联,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委内瑞拉,埃及,中国,印尼九个国家。

  不仅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家还在埃及开罗发表了共同宣言。宣言倒是没有太激烈的话语,也没有指责某个组织或者是国家。但宣言一出来,还是让世界石油市场震荡。

  因为宣言当中明确表态,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国家每年要召开一次会议,大家一起商量石油生产的问题。大家的目的就是稳定世界石油价格。

  欧洲国家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反应最大。因为这些国家要发展工业,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石油。

  如果石油价格动荡,特别是石油价格上升,会直接影响这些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但中东国家也是铁了心。主要是因为石油利润太大,稍微调整一下一年就有几亿美元,十几亿美元。面对这种利润的诱惑,中东国家根本无法抵挡。

  1958年5月2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成立。

  而埃及这边召开石油会议的时候,戴高乐修改的新宪法开始在法国进行投票。这个时候戴高乐在法国威望很高,或者说经历了这些年法国的动荡之后,法国百姓开始期待戴高乐能够重新让法国回到正轨。所以他们对于这份新宪法给出了很高的支持,投票结果支持力度几乎达到80%。关于新宪法的投票,不仅在法国国内获得了很高的支持。在法国那些殖民地上也获得了支持。

  新宪法通过之后,戴高乐就开始谋求法国大总统的位置。因为法国新宪法极大的削弱了原来议会和总理的权力。

  以前法国总统属于虚设,并没有多少权力。但新宪法通过之后,法国总统权力大增,成为了国家真正的元首。不仅自己手握大权,而且可以主持内阁会议,不需要通过议会就可以任命总理。同时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力,扩大了参与总统选举的力量。而且还规定总统有权力不通过议会,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

  戴高乐费心费力出台新宪法,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做嫁衣的。戴高乐这是给自己留的位置。戴高乐本来还比较担心现在的法国总统科蒂不愿意让位置。毕竟之前法国总统没什么权力,但现在法国总统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但科蒂显然是懂事的,有眼力劲的。他知道现在整个法国,包括那些殖民地都支持戴高乐出山带领法国走出困难。这个时候自己要是赖着不走,最后只能是被人赶走。

  所以他非常痛快的表示自己愿意离开总统位置,也表态支持戴高乐担任法国新一届总统。

  有了科蒂这种表态之后,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已经是势不可挡,没有人可以阻止戴高乐。

  1958年7月17日,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以及非洲,马达加斯加法属领地的总统。

  1958年7月29日,戴高乐正式宣布就职。

  而在戴高乐就职当天,中国这边就以主席的名义发去了贺电。

  1958年8月18日,戴高乐就职法国总统二十天之后,中、法两国政府突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中法建交可以说是轰动全世界。美国是非常生气的,因为戴高乐之前一直表态自己访问中国并没有和中国达成什么政治上的协议。只是促成中法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一些合作方案。

  戴高乐派出去和美国交涉的那些代表之前都拍胸脯跟美国表态,戴高乐是支持美国的,是支持美国为首的北约的。

  可是结果呢?

  转身就和中国建交。

  戴高乐访华的时候,在北京早就和中央达成了一些政治上的默契。双方虽然没有共同发表什么声明,那只是因为时机未到,同时一些细节没有解决。其中一些问题就是,法国殖民地问题,还有就是台湾问题。因此戴高乐的代表和中国代表一直在瑞士秘密谈判。

  中国和瑞士早在1950年就已经建交,而且现在的瑞士算是中立国。所以中法两国在瑞士进行了秘密谈判,谈一些细节问题。

  几个月下来中法两国在很多细节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戴高乐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太过坚持,主要是因为中国之行让他对于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看到中国各地的建设之后,让他明白中国是一个冉冉升起的东方大国,谁也无法忽视正在崛起的中国。所以中法两国的谈判还是非常顺利,就等着戴高乐出山掌控法国局面。

  所以戴高乐正式当选为总统之后,迅速和中国完成了建交。

  中法两国宣布建交之后,两国也迅速宣布一系列的合作方案。戴高乐出山之后要处理的有两件事情。

  一个是殖民地问题,一个是国内的经济问题。

  殖民地问题,需要戴高乐慢慢解决。戴高乐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国内经济问题。

  具体的经济措施还要慢慢的宣布。但中法两国宣布一系列经济上的合作,给了低迷的法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然中法建交,对于中国外交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特别是欧洲很多国家,都开始蠢蠢欲动。

1040 南下调研

  1958年真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份。

  苏联带头怂恿中东国家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想要控制石油生产,撕开帝国主义阵营的一条裂缝。目前来说美国在石油上是可以自给自足,但欧洲大陆和日本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只要控制了石油生产,欧洲大陆为了获得经济发展需要的石油,就必须要和苏联,中东这些主要石油生产国打交道。这样苏联就可以利用石油和欧洲大陆增加关系,欧洲大陆就不会完全听美国的命令。

  苏联没指望欧洲大陆和美国分裂,然后和苏联结盟。苏联要的只是欧洲大陆和美国不要那么亲密。为了这个目标,赫鲁晓夫可以牺牲一些经济利益。

  开罗进行的石油大会才刚刚给了西方国家一个很大的冲击。他们还没有完全从这个事情当中走出来,中法两国就宣布建交。

  新中国自从成立以来,西方国家就开始敌视新中国。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宣布废除曾经的不平等条约,也不承认清朝和民国的贷款。而且新中国虽然没有强制性没收外国公司,但把这些公司排斥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之外,导致很多外资公司只能是退出中国。这些都让西方国家损失很大。

  西方那些金融机构,那些商人都对于红色中国非常不满。西方很多贸易公司以前在中国,那可真是轻轻松松就挣钱。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再也不能这样挣钱,他们怎么会高兴。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中国。

  加上朝鲜战争被中国狠狠地揍了一顿。所以西方国家跟着美国对中国进行一些禁运,封锁。

  但现在西方国家当中重量级的大国法国宣布和中国建交,对于西方国家的冲击力非常大。完全可以说是一次石破天惊的外交事件。结果中国的外交部门非常繁忙。因为和中国私下接触的国家越来越多。

  西方国家又不是傻子。中国这种体量的东方大国,谁能够真正的忽视。毕竟中国再穷,那也是拥有五六亿人口的大国,而且还是在朝鲜战场击败过美国的大国。只不过之前他们对红色中国有忌惮,有怀疑,而且也不敢得罪美国,所以才没有和中国接触。可是现在法国法都出头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红色中国既然跟法国建交,表明红色中国不排斥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打消了他们很多的顾虑。

  而且正所谓法不责众。和中国广泛的接触,美国就算生气,要找人算账,那也是找第一个出头的法国算账。美国虽然强大,总不能把所有的盟友都敲打一遍。

  特别是英国,看到中法两国建交,而且达成了那么多的合作协议,立马开始重新讨论中英关系。英国是西方国家当中第一个和中国全面接触,更是有了很多经济往来的国家。现在两国虽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也是半外交的关系,可以说在西方国家当中英国一直是和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这几年两国经济往来也是非常频繁。可是谁能够想到,法国竟然是后来居上,先跟中国建交。这一下英国坐不住了。

  之前中国和欧洲国家进行经济合作,都是英国当中介的。前几年中国从欧洲引进大批机器设备,英国光是中介费就挣了盆满钵满。除了中介费,英国自己也卖了大量机器设备给中国,而且英国金融机构也给中国大量贷款。包括中国和欧洲政治上的合作,很多时候都会通过英国。现在中法建交,很多事情中国就不需要和英国合作,也就是说法国要抢夺英国的利益。

  这是英国不能接受的。所以英国内部立马开始讨论和中国建交的可能性。

  除了英国之外,其他欧洲国家,包括日本都开始派人和中国接触。为啥说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叛徒,法国是帝国主义阵营的二五仔。就是因为法国这样和中国建交,完全打乱了美国的计划。

  中国在外交上直接撕开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有了法国带头之后,美国已经是无法控制这些西方国家和中国接触。甚至无法控制这些国家和中国建交。当然美国更担心的是,一旦中国利用这一次机会大规模和欧洲各国建交,那么接下来中国要重返联合国,美国也很难挡住。

  所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立马飞往欧洲。他先是去法国,希望戴高乐能够给美国一个交代。结果戴高乐很直接的告诉杜勒斯,法国拥有独立外交资格,不需要和美国交代。

  在戴高乐这里吃了一鼻子灰之后,杜勒斯就在欧洲几个国家转悠。即是安抚,也是警告。告诉他们不要学习法国和中国接近。

  杜勒斯的警告还是有些效果,大家和中国接触,但还是很谨慎。都在关注其他人会怎么选择。

  杜勒斯其实最担心的就是英国。因为英国和中国关系最好,一旦英国也跟中国建交,到时候美国就真的控制不住局面。

  杜勒斯在欧洲拉拢欧洲各国的时候,中国这边总理亲自去苏联见赫鲁晓夫,跟老大哥解释。总理把中法两国之间的谈判内容详详细细的知会苏联,主席也是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赫鲁晓夫。中国的意思很简单,虽然中法两国建交,但中法两国只是正常建交,绝对没有任何的秘密外交,秘密合同。中国不是南斯拉夫,不会因为和法国建交,就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方面的态度是非常真诚的。赫鲁晓夫开始的确是很震惊,但总理亲自过来解释,亲自给赫鲁晓夫做了保证,让赫鲁晓夫倒是冷静了下来。其实关于中法建交,苏联是没有立场反对的,因为苏联和法国自己都是建交的。

  但中国二五计划还需要多多仰仗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也需要苏联这个老大哥。所以中国方面的态度才会如此的“真诚”。

  “中外合资股份公司当中,工会的工作也要有所区别。”

  在北京处理的工会工作,主要是国营企业的工会。

  但涉及到中外合资股份企业,包括中国和华商合资企业,这里面的工会工作就更加敏感。国营企业的工会工作就算是出现一些偏差,因为这些企业隶属于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所以随时可以调整。

  但合资股份企业,考虑的就更多。虽然中共九大上,已经明确这些合资企业只要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服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那么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更细致的工作,却是需要慢慢做。

  所以魏红军南下湖南,广东,福建地区做调研。和这边的地方总工会,工厂工会干部谈话。

  “魏书记,目前广东的工会工作碰到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广东总工会主席梁光开口。

  解放战争时期梁光是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先是担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统战部副部长,后来就开始担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

  广东省因为是改革的最前沿,很多新生事物都在广东。所以广东的干部配置也是相当强大的。广东总工会的工作也是最艰难的。

  “哪两个问题?”

  “一个是工会经费问题。说起工会的经费,国营工厂的工会经费来源稳定。政府,上级总工会,国营工厂三方面都有拨款,以及还有工人缴纳的费用。所以国营工厂的工会,不存在太严重的经费问题。但合资工厂的工会经费就问题很多。”

  “合资工厂的工会,政府和我们总工会拨款碰到了不少问题。华商和外商本来就担心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家是敌视的,有可能会没收他们的财产,所以对于我们的政策变动非常敏感。我们政府或者总工会给工厂工会拨款,他们很多人非常担心,几次找政府探口风。他们以为我国要用工会来控制工厂,驱逐他们这些资本家。所以他们并不欢迎工会的存在,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因为他们的反应太大,所以广东这边政府和总工会都是停止给合资企业的工会拨款。”

  “至于工人缴纳费用支持工会运转,目前来说更不现实。我们现在合资工厂大部分工人,是农民转为工人的。他们对于工会了解不多,因为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工人运动,所以不理解工会的作用。而且他们当中有人就算支持工会工作,要是让他们出钱支持工会工作,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虽然成为了工人,但农民思维和工人思维还是有不同的。”

  “所以现在合资工厂的工会,工作非常难以展开。主要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经费。”

  魏红军点点头。

  都是人,离不开钱。工会工作也是一样,你没钱根本无法展开工作。相比起国营企业,这些合资企业的工会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的问题。

  魏红军转过头问道:“陶朱同志,陈韬同志,你们两个人熟悉合资企业。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工会工作的调整,是直接影响各个企业的情况。因为工会不同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工厂行政部门的工作。所以魏红军南下调研,不仅仅是请了地方总工会的干部,也请了地方政府干部。

  陶朱道:“关于工会,外商和华商排斥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毕竟我党是工运起家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进行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他们担心工会在合资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会走当年我党工运的路数。”

  “但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合资企业既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的一员,那就要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约束。工厂成立工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必然的举措。所以合资企业绝对不能成为独立王国,排斥成立工会。”

  “不过既然外商和华商对于工会的成立,工会的工作有顾虑,我们就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我们要承认国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是有区别的。只有承认这一点,合资企业的工会才能够发展起来。如果把国营企业工会的工作方式直接移植到合资企业,必然会导致合资企业的发展出现问题。”

  魏红军插话道:“陶朱同志,你认为国营企业和合资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工会工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国营企业和合资企业都是企业,经济上都是要独立核算。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国营企业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他更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所以国营企业要做的是把国家利益和工厂利益变得一致起来,工会的工作也要往这方面使劲。让工人利益和工厂利益趋于一致。只有把这些利益往一个方向发展起来,才能够实现工人当家做主的国营企业。”

  “但合资企业不一样。虽然合资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的一员,但对于华商外商来说,挣钱才是第一位的。为了利润他们可以减少成本,降低工人福利待遇。所以合资企业的工会,要做的就是在这方面监督企业,参与利润分配,保障工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