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90章

作者:随遇而安

  新中国粗钢产量在1955年就有900多万吨。1957年的时候,粗钢产量已经有了1140多万吨。1958年的数据会进一步提高,大约应该在1300万吨上下。

  看起来比历史上厉害很多。可是工业规模和建设规模也比历史上扩大很多,所以对于钢铁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整体来说国家依旧是缺乏钢铁。

  特别是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承认计划经济之下的自由经济的存在。结果轻工业发达的这些省份,在完成了国家交给他们的生产任务之后,就开始进行生产任务之外的产品生产。

  还有一些合资企业,他们也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也要完成一部分生产任务。但他们完成生产任务之外,要更多的利润,就要参与更多计划之外的生产。

  就像是中英第一个生产自行车的合资工厂,他们每年完成国家任务之外,额外还要生产百万台左右的自行车。这里面需要的钢铁,虽然也有一部分是他们从国外购买的,但更多的是从国内市场购买的。

  这就导致国内钢铁市场严重的供不应求。

  后三轮摩托车要生产,需要的钢铁可不少。一台后三轮摩托车需要的钢铁就有五六百斤。十几万台订单需要几万吨钢铁。

  这么多的钢铁,除非是国家计划内的生产,要不然根本不可能分配过来。

  魏红军想了想道:“中央不是让地方省份也建造一批钢铁厂。我记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都有名额。”

  计划经济的一些弊端,中央也是发现了。所以现在中央走的就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建设和大工厂中央负责管理。然后下放一批工厂,以及批准一些省份自己建造一些需要的工厂,然后让各省份自己负责分配。

  钢铁也是如此。中央控制大型建设,钢铁主要是用在这些方面。但地方缺乏钢铁,所以就批准一些有铁矿的省份自己建设一些年产量十万吨到三十万吨左右的小型钢铁厂。以此来缓解地方缺乏钢铁的问题,以及给地方一些灵活性。

  魏红军是参与过这些会议。湖南,广东,江西,福建都是中央批准可以建设钢铁厂的省份。

  “魏书记,批准是批准了。可是钢铁厂投资那么大,中央又严格控制各省工业投资的规模。钢铁厂真没有那么容易建起来。而且从技术支持上,因为这些钢铁厂是隶属于各省的,不是国家重点投资的钢铁厂。所以鞍钢这些大厂不像是支援其他国家项目那样支持我们。大家更支持建立一些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工厂,而不是钢铁厂这种投资巨大的工厂。”

  周辉回答的很诚实。钢铁厂投资太大,而且就算全力支持那也需要两三年才能够看到成果。

  还有就是省里办钢铁厂,想要技术支援比较困难。国家投资的钢铁厂,像包头钢铁厂,武汉钢铁厂,那都是得到了鞍钢几千人的支援。

  轮到地方办钢铁厂,人家鞍钢给你几个技术人员过来指导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所以很多地方干部认为还不如投资建设一些立竿见影的工厂。至于钢铁问题,还是交给中央去处理。

  缺乏钢铁,那就少生产一些计划外的产品。又不是说不生产那些计划外的商品,工厂就开不下去。顶多就是挣钱少一些。

  这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陶朱同志,我记得你们广州钢铁厂已经出铁了?”

  “对。”

  陶朱回答道:“自从中央批准我们广东可以建立钢铁厂之后,我们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只用了11个月,今年二月份的时候正式投产。现在我们广州钢铁厂年产七万吨生铁。而且已经开始进行二期工程,我们的目标是三年之内把钢铁厂产量提高到20万吨。”

  广东动作快,或者说广东有钱。短短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

  为什么中央要给地方更多的权力,看看这个就知道。如果中央一直不放手,广州钢铁厂这种就不可能出现。

  魏红军转向了江西和福建这边道:“福建和江西这边呢?”

  “魏书记,新余铁矿储量出现的问题你应该听说了。所以江西这边停了钢铁厂项目,准备重新勘探之后决定。”

  江西省长魏铭苦笑。

  几年前苏联专家援建江西的时候,在江西新余发展了储量惊人的铁矿。按照当时苏联专家的预计,这里有几十亿吨的铁矿石,这里会成为中国新的钢铁中心。所以中央批准在江西成立一个大型的钢铁厂,甚至喊口号要建造“南方鞍钢”。

  不过后来经过仔细勘探,才发现弄出了一个乌龙。新余这边是有铁矿,但储量只有几亿吨,而且分布非常不好。

  “福建的钢铁厂很快就要出铁了。”

  刚刚来到福建没有多久的省委书记谭齐龙回答。

  福建是很重要的地方。全国各大军区裁军,福州军区裁军规模最小。因为福州军区面对台湾,要保持足够的兵力。

  但福建除了一些华侨多的地方,其他地方普遍穷,反正比山东穷。但福建百姓是好样的,福建的干部也是好样的。福建钢铁厂其实条件并不好,但中央批准之后,福建硬是上马了钢铁厂项目。

  谭齐龙来福建的时候,钢铁厂一期工程都快要完成。福建没钱,所以真的是省吃俭用,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硬生生的打造出了一个钢铁厂。

  魏红军看向了周晓周和周辉道:“我虽然不分管钢铁工业,但我还是要批评湖南省委省政府。我反对‘一切为了钢铁’这种口号,但我更反对遇到困难就退缩。钢铁厂投入大,但钢铁是工业的基础,没有钢铁就无法发展工业。”

  简单批评了湖南干部之后,魏红军建议道:“江西短时间之内无法建立钢铁厂,那么江西和湖南完全可以合作。如果一个省办钢铁厂困难,几个省可以联合筹集资金,联合起来来办钢铁厂。又或者和国内大型钢铁厂合作,联合建立钢铁厂。等以后工厂生产之后,钢铁分配,利润分配做好协定。大家都是省里主要干部,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摈弃等的思想。”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魏红军知道这种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涉及到的利益太多,很容易陷入纷争当中。

  但这种合作也算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具体的问题,魏红军还需要回去和陈运,邓希贤,周彬,李富春他们讨论一下。

  一个是如何优化配置,让各省之间,地方政府和一些国营大厂合作。另外一个是轻工业工厂要如何发展,如何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积累。

1042 记者招待会上的唇枪舌剑

  魏红军把这一次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看到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特别是关于这几个地方目前轻工业大发展,但缺乏原材料的情况仔仔细细的写了报告。

  现在中国很多省份的情况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购买力大涨,或者说大家手中都开始有了一些闲钱。但问题是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不足,导致城市和农村的购买力没能够释放出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

  这些问题表面上是轻工业产品的产量不足,还有就是因为交通问题很多东西无法及时投入市场,导致市场上产品缺乏。但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重工业建设赶不上中国经济的发展。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工业的布局不合理,加上中国交通的落后,导致很多省份无法享受工业化的好处。

  这不是小事情。就像是交通的落后,直接影响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及时运输。工业布局的不合理,让某些省份产品过量,但某些省份又是产品不足。这些东西都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调整。

  零零碎碎的,魏红军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想法都写成了一份报告。

  这也算是一种程序。政治局常委,或者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干部到地方考察,不仅要把行程记录下来,也要写一份详细报告给政治局。

  除了给政治局写一份详细调查报告,魏红军还给财经工作委员会写了一封建议信。明确表示洪都机械厂和湘江机器厂联合开发的后三轮摩托车是非常适合目前中国这种交通情况的产品。当然更重要的是,后三轮摩托车的生产,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投入资金上,消耗的原材料上,以及市场价格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中国这种落后的交通条件,地方资金不充裕的实际情况来说,这种后三轮摩托车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不仅大城市大工厂有需要,就是小城市,县城,乡镇农村都有需求。求

  或者说相比起国产大卡车和花费外汇进口的大卡车来说,后三轮摩托车在短距离运输当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大规模生产后三轮摩托车是解决目前我国短距离运输困难非常有效的方案。后三轮摩托车应该和一汽,二汽这些汽车厂生产大卡车一样受到国家重视,应该成为国家一个重要部署。

  因此魏红军的建议是,洪都机械厂和湘江机器厂毕竟是军工厂,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民用产品上。所以从洪都机械厂和湘江机器厂独立出一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组建一个国营大型摩托车工厂。既生产军队需要的摩托车,也生产后三轮摩托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投资支持,把后三轮摩托车纳入国家计划当中,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后三轮摩托车的产量。这种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只要大规模生产,就会和现在的自行车工厂一样,可以迅速给国家和地方贡献大量税收和大笔利润。

  除了建议把后三轮摩托车纳入国家工业生产计划之外,魏红军更是着重谈了目前钢铁工业的发展问题。魏红军表示中央批准地方建设钢铁厂,但地方建设钢铁厂问题很多,困难也很多。资金问题,技术问题,都是困扰很多地方政府问题。特别是南方省份,东南,华南不说,西南地区也是一样的情况。地方省份资金不足,技术力量更是不足。

  广东是有钱,福建是军方力量强大。刘树德担任福建省委书记,一定要建立钢铁厂,那是因为刘树德早前是福州军区政治委员,所以得到了福州军区的支持。要不然广东和福建都是从来没有建设过钢铁厂的,哪能够独立建造钢铁厂。

  广东和福建都是比较特殊的。所以魏红军的建议是,财经工作委员会重新审核地方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果可以财经工作委员会派人到地方,做地方工作,让几个省联合资源合作开办钢铁厂。还要给地方钢铁厂和国营大型钢铁厂连线,让国营大型钢铁厂给这些地方钢铁厂技术支持。

  现阶段的中国还是比较穷的,所以很多重工业建设投资大,各省份不好单打独斗。重工业建设还是需要联合,整个几个省份的资源一起发展。

  当然魏红军的这些建议财经工作委员会那边会不会采纳,是财经工作委员会的事情。不过魏红军的建议也没什么太敏感的东西,虽然会有一些利益纷争但也不大。而且以魏红军现在的地位,以及魏红军曾经在国务院的政绩,财经工作委员会一定会重视魏红军的建议。这一点自信魏红军还是有的。

  除了关于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建议之外,魏红军同时谈了关于农村合作社工厂的未来发展问题。如果农村合作社的工厂,都是什么榨油厂,砖厂,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厂这种小工厂,或者只是小型的供销合作社,那么问题不大,大家也不会关注。

  但如果农村合作社的工厂规模越来越大怎么办?就像是宝安专区这边已经出现了拥有上千工人的工厂。对于这种工厂要怎么处理?

  以前这个东西大家都没有认识,都没有想过。就是魏红军负责农村工作部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农村合作社这么快就能够弄出这等规模的企业。大家印象当中农村合作社就是一个农民组成的最基础的合作经济单位,谁能够想到这种农村合作社竟然可以开办这种规模的工厂。

  当然广东宝安专区这边有他的特殊性,毕竟这里代加工工厂很多,都是为了通过香港出口的订单。但魏红军不能不考虑这种趋势。就像是农副产品自由市场和中央开始支持农村工商业发展之后,有些能力强的农村合作社可以迅速富裕起来。

  谁能够保证这种富裕起来的农村合作社,他们成立的工厂,规模不会继续扩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厂。

  到时候这种工厂要怎么处理。广东总工会主席梁光很有眼光,早早地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已经开始考虑这种工厂一旦规模扩大之后要不要成立工会,成立工会之后工作要怎么展开。

  不过魏红军听到梁光的问题之后,考虑的就远比梁光多。工会问题还是小事情,可以慢慢的解决。魏红军更多顾虑的是,这种工厂规模扩大了之后,上上下下要怎么定义这样的工厂。这样的工厂在中央目前定义当中是属于小集体所有制,只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全民所有制和大集体所有制的一个补充。虽然也是集体所有制,但小集体所有制,就是隶属于少部分人的集体制。因此它只能是一个补充,来巩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大集体所有制。

  他的规模不大,那就正符合中央的定义,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但这种小集体企业规模扩大之后,如果所有制依旧是小集体所有制,那么就会涉及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上。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实力太强,生产资料所有制就会被人诟病。

  就像是一个一百人的农村合作社,干出了资产几千万,或者上亿的工厂,到时候要怎么定义这种工厂性质。虽然是集体经济,但全国百姓一年收入只有几百块钱的时候,你们农村合作社人平均资产已经几十万上百万。你还能说这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或者说这种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能说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和大集体所有制经济体的补充吗?

  肯定是不行的。这种规模的企业,已经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可以和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和大集体所有制经济体相提并论,和他们发生竞争的经济体。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到和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和大集体所有制经济体竞争的地步,那绝对会出现问题。

  这不是魏红军要进行绝对平均主义,所以要打压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而是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不允许出现这么牛气的农村合作社存在。一旦出现这么牛气的小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必然会导致党内党外,甚至全国范围之内的大动荡,大讨论,乃至于大攻击。大家都不会认为这是集体经济大发展的结果,这样的农村合作社也不会认为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更不会认为这是好事情。相反大家会认为这是少部分人暴富的新型资本家群体。这种大讨论,大争论,大动荡,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没有好处。

  到时候党内外压力之下,农村工商业发展政策,农副产品自由市场政策,乃至于目前实行的来料加工政策,都有可能受到批判和冲击。认为正是因为这些政策才会出现新时代的大地主,大资本家。

  如果党内外这种声音太多,甚至会动摇九大上刚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动摇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之下的自由市场的存在。这都是魏红军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此魏红军提议,对于规模达到一定地步的小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进行新的定义。当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规模达到一定地步之后,必须要稀释股份,不能继续是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要从小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变成全民所有制,大集体所有制,小集体所有制各自拥有股份的混合形态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也就是这种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规模有了一定地步之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全民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体所有制的大企业,他们对于这些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投入,以此来获取这些小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股份。这样把这种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变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但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那些大企业真金白银的投资,目的是稀释股份,不是掠夺农村合作社的资产。不能直接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从小集体所有制企业拿走股份。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保证地方政府不吞并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有如何保证企业管理的延续性,也就是保证延续原来的管理。如何保证原有的小集体在企业股份当中占据多数,占据主动,需要中央出台一个有效的,明确的政策。

  就像是魏红军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包括一些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大集体所有制企业投资稀释股份,要有明确的限制,最终的股份加起来不能超过一半。农村合作社开办的企业,必须要保持合作社的股份优势。

  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规模扩大之后必须要转为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才能够保护企业继续成长,不必担心受到攻击。同时国家也能保证这种小集体所有制企业不会变成新型的资本主义势力,还能够随着这些企业大发展,让企业直接可以参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当中。

  当然魏红军虽然写的很多,但这都属于魏红军纸上谈兵。这种大政策需要上下调研,也要在某些企业做一些实践,才能够出台。

  魏红军这一次南下考察,虽然主要是为了工会的问题。但谈完了工会问题之后,魏红军也顺便考察了这些省份的党建工作,宣传工作,政法委建设和监察工作。

  特别是广东这边,新事物出现很多,对于干部素质的要求很高。而且形形色色的各方人员都有,特别是外商华商,还有各种外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外省的工程队伍等等。所以成立中央信访局之后,夏侯文在地方信访局建设上,广东是重中之重。广东这种复杂的省份,最需要信访局这种机构。

  因此魏红军专门考察了广东的信访局建设情况。发现广东信访工作的确是困难重重。光是外语和各种方言就让人头疼。

  华商当中有粤商,有闽商,还有浙商。这些人乡音未改,所以要交流会有很多困难。甚至同样粤商之间,也有好多个不同方言。这些信访局都要解决。看着这个魏红军明白,普通话的推广是多么的重要。

  只不过中央虽然在推广普通话,但这个需要时间。

  除了信访工作之外,广东的党员干部受到的诱惑也会很多。毕竟华商外商他们有钱,来中国工作的外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收入也很高。相比起他们中国这边的党员干部,工资就很低了。为了生意,或者一些情报人员贿赂干部的情况时有发生。

  然后广东这边的流动人口也比其他省份多。流动人口多,治安压力就会大,容易出现各种刑事案件。所以广东这边的政法委和监察任务很重。

  考察这些问题之后,魏红军又去考察了广西的情况。上一次广西出了问题之后,广西这边的受影响的干部有几百人。

  所以魏红军来广西不是来看广西经济建设的情况,而是看广西干部的情况。苏震华被主席誉为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和魏红军的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在军队学习文化,成长为军队政工干部。

  苏震华还是很有能力的。来到广西之后迅速稳住了广西局面,特别是稳住了当时人心惶惶的广西干部。这一次来广西,魏红军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广西局面。

  如果时间允许,魏红军是真想好好考察一下广西,看看目前广西的工农业发展情况。不过魏红军没有太多的时间,因为河南那边还有一个事情等着魏红军。

  那就是书记处正式通过,开始在地方试验的政务公开记者招待会。就是地方政府干部直接面对记者的提问,参与的观众有市人大委员,市政协委员,以及还有各行各业的一些代表。

  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各方都很重视。地方政府也好,记者这边也好,都想要好好表现。

  毕竟这一次的记者招待会上上下下的干部很多。中央层面就来了很多干部,连魏红军这个政治局常委都亲自到了现场。这对于他们也算是一次很好的考验。

  地方政府的干部,都不想在这么多领导面前出丑。而那些记者也是做足了功夫。毕竟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如果没有把握好,那么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跟宣传部要这个那个权力。

  这一次是河南信阳举报的记者招待会。此次招待会主要议题就是信阳这边的农村工商业发展情况。

  信阳这边是做了大量的准备。信阳政务公开记者招待会开始之后,信阳公署专员张书凡亲自做了报告。表示信阳这一年来农村工商业发展的情况。

  很快一些记者询问具体的情况。张书凡记忆力很不错,或者说准备很充分。对于提出的问题都是轻松回答。

  “老段,他们这是互相对了答案,在这里给我们表演。”

  魏红军听了一会,直接对段成伟表达了不满。

  邓合担任文教工作委员会书记之后,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段成伟就代理宣传部部长,处理宣传部日常工作。

  这一次的事情是宣传部亲自负责的事情,又是第一次召开地方记者招待会。无数目光汇集在这里,所以段成伟也是亲自来到这里。

  魏红军不是第一天做工作,下面是什么情况一听就明白。

  段成伟立马道:“魏书记,前面提问的主要是本地的记者,所以提问可能不尖锐。不过这一次全国各地的报社都派了人,不会一直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