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10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可以说国庆气氛是越来越浓厚。当然也不是说没有什么坏消息。

  进入1959年之后,春天有些地方干旱,受到影响比较严重的有2000万亩左右的耕地,影响比较轻的也有近一亿亩耕地。

  然后进入4月份有些地方遭到了霜降导致冰冻天气。影响比较大的是东北和华北的某些地区,近1000万亩耕地受到冰冻打击。

  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黑龙江,春天干旱和霜降导致的冰冻灾害,一半都在黑龙江地区。

  黑龙江虽然不像是几十年后那样成为中国最大的粮仓,但目前也是重要的粮仓之一。黑龙江受到灾害,对于粮食产量肯定是有影响的。

  不过中央倒是没有太过紧张,因为这种规模的灾害,虽然规模不小,但不至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农村工作部和内务部紧急磋商之后,制定了一系列赈灾方案。有灾害,但灾害不是很严重的地区,如果需要交夏粮,根据灾害情况缩减夏粮征收额度。如果是灾害严重地区,那就免夏粮征收。

  而灾害严重的黑龙江地区,农村工作部要求农垦部参与赈灾准备。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经过这些年的开垦,开荒面积达到26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700万亩。这几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粮食产量一直很好,上交国家规定粮食之后,依旧保留不少粮食。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因为是军垦模式,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储备粮食的传统。

  而且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不仅仅是种地,农林牧副渔都在发展。还有直属的学校,研究所,工厂等等。所以别看生产建设兵团也受灾,但目前来说他们是有能力赈灾的。

  当然中央不可能推卸自己责任,让农垦部去解决赈灾问题。所以农村工作部和内务部联合财政部,只是做了一个转移。从本该农垦部下面生产建设兵团应该上交的粮食,直接转到地方用作赈灾。

  这样中央征收生产建设兵团的粮食,然后中央再用这个粮食赈灾的过程就没了。可以直接从生产建设兵团抽调粮食,作为黑龙江本地赈灾。

  经过协调之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拿出4亿斤粮食,加上黑龙江省市两级政府拿出3亿斤,作为赈灾准备。

  赈灾不是现在有灾就开始赈灾。黑龙江粮食产量一直不少,所以每个家庭,农村合作社目前都是有一定的粮食储备的。之所以做赈灾准备,是担心秋收之后城市农村粮食不足。

  整体来说目前的灾情还是比较轻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每年都有灾情,所以处理起来还是比较从容的。

  本来1959年只是国庆十一周年,没想过大肆庆祝。但这几个月好事情太多,而且好事情都是集中在一起。所以就算中央不想大规模庆祝,全国自发的庆祝也是此起彼伏。

  而且各国政府和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来的也是历届国庆最多的一次。

  特别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亲自来到了中国国庆。

  赫鲁晓夫笑眯眯的,在U-2高空侦察机残骸面前接受记者采访,直接表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现在社会主义面对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社会主义很快就会战胜资本主义,世界将会迎来赤旗的世界。”

  赫鲁晓夫来到中国之后,真的是心情非常好,频频的指点江山。把中国的国庆当成是自己的秀场。

  “社会主义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美帝国主义正处于后退阶段。”

  当然赫鲁晓夫来中国,不是为了在媒体面前吹牛的。他是实实在在的想要和中国讨论,怎么把世界变成赤旗的世界。

  所以和中共领导人见面,立即表达了自己对于目前世界局势的判断。赫鲁晓夫手舞足蹈,唾沫乱飞,道:“美帝国主义和英法之间矛盾越来越大。美帝国主义不愿意看到英法这些欧洲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缓和关系,但显然英法他们的想法和美帝国主义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分歧越来越多。”

  “虽然美帝国主义是老牌工业国家,但美国社会已经开始停滞发展。我们在一些高端武器领域,在一些工业领域正在超过他们。”

  “所以现在是社会主义阵营处于全面进攻阶段,帝国主义阵营全面退却阶段。中苏两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两个大国,必须要负起国际共运的领导责任,全面进攻,彻底击败帝国主义阵营。”

  魏红军听着赫鲁晓夫自信满满的话,只能说赫鲁晓夫很有野心。可惜他对于矛盾的分析是有问题的。

  英法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的确不想当美国的小弟,可是同样他们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就算二战之后英法两国经济当中,国有经济的成分极速增加。但这些国有经济成分的增加,和他们是资本主义政体是没有任何的矛盾的。

  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而资本主义国家最明确的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化。这不是增加多少国有企业就能够改变的。甚至你的经济当中一大半都是国有企业,只要底层逻辑不变,那么你依旧是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点英法自己清楚明白。他们再不喜欢美国,他们的政治,经济逻辑是差不多的。而英法两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再怎么改善关系,马列主义依旧是他们最防备的学说。

  所以英法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改善关系,但绝不会因为这种改善关系,就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为盟友。

  一旦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输出革命,影响到英法资本家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和美国进一步结盟,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

  “赫鲁晓夫同志的意思是?”

  “现在有三条战线。第一条战线在欧洲,我们要做的就是和欧洲国家,主要是英法完成进一步和解。让帝国主义阵营自己内部破裂,让美帝国主义和英法关系进一步紧张。只要美帝国主义和英法关系破裂,那么美帝国主义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社会主义。”

  “第二条战线在中东。只要我们能够把美帝国主义从中东赶出去,那么就能够逼迫欧洲进一步和美帝国主义破裂。”

  “第三条战线在亚洲,在中南半岛,特别是在越南。我们应该大力支持越南共产党,让他们统一越南,赤化中南半岛。”

  赫鲁晓夫现在真的是非常兴奋。他就像是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击败了帝国主义阵营,全世界都信奉马列主义。

  如果能够完成如此伟大的壮举,那么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自己必然能够成为和马列并肩的共产主义领袖。自己批判斯大林又如何?只要自己完成如此伟大的事业,那么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斯大林拿什么和自己比较。

  “赫鲁晓夫同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越政府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支持。越南共产党想要统一越南,很有可能遭到美帝国主义直接的干涉。”

  总理开口提出了越南统一最大的难题。南越政府在中国这些领导眼中,还不如常凯申政权。几乎是一推就倒的垃圾政府。

  越南统一当中最困难的还是美国的干涉。艾森豪威尔最忌惮马列主义在东南亚蔓延,所以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北越拿下南越。

  “这正是我今天重点要谈的。美帝国主义没什么可怕的。中国同志们应该更有信心,你们当初在朝鲜半岛击败过美帝国主义。他们的军队都是少爷兵,他们的人民群众是不会为资本家卖命的。”

  “这些年苏联和中国的实力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完全不用担心美帝国主义。只要我们两家支持越南共产党,那么就算是美帝国主义亲自派部队过来我们也不怕。”

  “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已经失败一次,我们在越南再痛击他们一次,到时候全世界都会看到美帝国主义的虚弱,看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

  赫鲁晓夫越说越觉得胜利近在咫尺。

  魏红军看着兴奋的赫鲁晓夫,再次想起了主席的“论持久战”。美苏都是大国强国,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决出胜负的。

  想着“速胜”,就是一种机会主义。看到稍微有利的局面,就想要压上全部筹码,短时间之内获得胜利。这种人一旦碰到不利的局面,立马就会垂头丧气,变成“速败论”的持有者。

  现在看赫鲁晓夫,就是主席说的这种人。

  不过魏红军可以判断。赫鲁晓夫现在这种狂热想法,估计会一直持续到“古巴导弹危机”。甚至说不定“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为了出口气更进一步支持越南。

  这样的赫鲁晓夫,只能是顺着来,最好不要逆着来。所以魏红军道:“赫鲁晓夫同志,你要知道我国的西南省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都是非常贫穷的省份,他们很多地方连温饱都没有完全解决,更是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

  “所以我国想要支援越南,就必须要从其他地区抽调物资。包括苏联的物资,想要通过我国支援越南,限制太多。”

  “所以我认为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中苏两国才能够有效的支持越南共产党。”

  赫鲁晓夫对于魏红军的意见还是很重视。一个是魏红军在中共党内地位举足轻重,虽然魏红军一直很谦虚,尊重老同志。但苏联情报机构又不是吃干饭的。

  另外一个是魏红军毕竟是朝鲜战争战胜美军的将军出身。在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魏红军身上是有一层光环的。就像是朱可夫在苏联军队当中的那种光环。

  最后就是魏红军在1956年和1957年给赫鲁晓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处事不惊,面对各种变局能够迅速给赫鲁晓夫提供一些意见,都让赫鲁晓夫很满意。赫鲁晓夫有时候甚至遗憾,为啥自己手底下没有魏红军这样出色的干部。

  现在魏红军一说话,赫鲁晓夫立马道:“魏红军同志认为应该解决哪两个问题。”

1065 要求

  “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中苏两国想要支持越南同志们,现阶段阻碍最大的就是我国落后的交通情况。”

  “我国西南省份是非常贫穷的省份,连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都很困难。所以靠着自己根本无法发展,平时都需要全国的支持才能够解决温饱。所以想让西南省份支援越南同志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支援越南,必须要从全国征调物资,以及苏联的物资南下。这都需要解决物资运输问题。”

  “必须要在我国南北这条线上增加一条铁路干线。这条铁路干线要贯穿我国南北,打通我国南北运输通道。要不然光是靠着京广线,根本无法给越南同志们支援足够的物资。”

  “苏联物资运输也一样。苏联想要支持越南同志们,海路困难比较多,敌人也比较多。特别是一些重要战略物资肯定是要通过铁路,也需要我国南北运输线。但我国目前南北物资运输线,主要是靠着一条京广线。平时运力已经是相当紧张,更不用说一旦越南发生大规模战争,需要的物资会是平时的几十倍。京广线根本无法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所以修筑一条南北铁路干线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这样一条铁路干线,什么都是虚的,越南同志们需要的物资根本提供不上去。”

  支援越南的确是好事情。甭管赫鲁晓夫怎么说大话,认为现在社会主义阵营占据优势,但从经济,工业各方面来说还是美国占优。

  美国不仅重工业基础扎实,规模在全世界也是第一。而且美国和苏联不一样,轻工业也非常发达,高科技方面更是领先苏联。苏联目前的情况是,靠着全国的力量在某些领域超过美国。但赫鲁晓夫把这种某个方面的领先,当成是社会主义阵营对于美国全面的领先。但魏红军可不能这么乐观。

  所以更是不能让美国悠闲。一旦美国没事干,那么他就会盯着中国。毕竟在亚洲地区,真没有能够限制得住中国的力量。

  如果没有美国的插手,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那就是无可置疑的大国,轻松就能够横着走。只要中国正常发展起来,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都会非常忌惮。美国当然不能看着红色中国在亚洲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才会对中国各种打压。

  想要让美国放松对于中国的打压,就要让美国不停的忙别的事情。就像是历史上一样,越南战争让美国不停的流血。正好赶上经济周期,让美国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中国交好。

  这个时空也是一样。苏联在正面顶住美国,同时要在其他战场上给美国放血。

  从全球角度来说,没有比越南更合适的地方。当然以后要是顺利,也可以在朝鲜半岛给美国放血。

  或者说不是越南合适,而且亚洲这个地方最合适给美国放血。因为相比起来亚洲工业国缺乏,只要不是中美两国打起来,那么战争烈度是有限的。

  最危险的是欧洲,同样最安全的也是欧洲。危险是因为美苏两国都最重视欧洲,所以在欧洲部署了最多的力量,完全是可以毁灭欧洲的力量。可是同样正因为美苏两国在欧洲部署的力量太强,一旦打起来欧洲就会就彻底成为废墟。所以反而让美苏两国彼此忌惮。担心一旦在欧洲打起来,整个欧洲都会消失。所以说欧洲又是最安全的。

  因此最适合把美国放进来放血的地方就是亚洲,现阶段就是越南。

  但还是那句话。现在是赫鲁晓夫要完成一个大战略,苏联要成为主导。那么苏联就要出点血。

  越南的战争和中国有关系,但绝对没有和朝鲜半岛一样急迫。朝鲜半岛太重要,所以就算苏联空军没有按照约定参战,但中国依旧要派遣部队入朝打仗。因为中国不能丢失朝鲜半岛。

  可是越南不一样。虽然越南也重要,但中国没有那么着急,现在反而是赫鲁晓夫更着急。

  中国目前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哈铁路,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以及宝成-成昆铁路连线。

  目前成昆铁路还在建设,京哈铁路是北京和东北连线,京沪铁路是北京到上海,都和越南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现阶段能用于越南战争的,中国南北铁路干线只有京广铁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资的运输任务越来越重。京广线已经是超负荷运行,根本不可能再去支援越南。

  想要让中国支援越南,南北必须要再建造一个铁路干线。苏联老大哥既然要扛大旗,对于这样的铁路干线当然应该支持。

  赫鲁晓夫和苏联几个领导人都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赫鲁晓夫是冲动,理论知识不足,但不代表是傻子。要不然他也爬不到苏联领导人的位置上。不过赫鲁晓夫现在正处于要击败美帝国主义,在全球推广马列主义,成为马克思列宁这种革命领袖的“梦想”当中。

  所以没有反对,点头道:“相比起东北,中国其他地方的交通是比较落后,无法承担一场战争的后勤保障。给中国增加一条南北铁路干线,提高物资运输能力,的确是应该的事情,这个可以讨论。可是这样的一条铁路干线一两千公里,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够铺设。我认为等我们两国和越南同志们有一个共识之后,越南同志们就可以发动统一战争。到时候这条铁路干线可能都没有建好。”

  赫鲁晓夫做事情就是如此。想到了什么,想要做什么,就急不可待。越南统一战争这么大的事情,赫鲁晓夫希望马上就开始。就算不是1959年,他也希望是1960年就发动战争。

  在赫鲁晓夫看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铺设一条南北铁路干线,不得需要五六年时间。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这不是问题。”

  主席摆摆手,道:“我们支持兄弟党的革命,肯定要全力以赴。但物资的支援总不能让我们用小推车去运送,还是铁路运输不耽误事情。我国现在的问题是缺资金和钢铁,如果苏联同志们在这方面给我们一些帮忙,我国会动员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把工程分为一段一段的进行建设。铺设一段铁轨火车就通一段,绝对不会影响前线的需求。”

  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干线,能够带给中国的好处是惊人的。

  都说水运的规模可以轻松击败铁路运输。但同样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又有很多优势。正因为铁路在陆路运输当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中国近现代多少城市都是靠着铁路崛起的。

  一个铁路干线的好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还有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有了铁路,很多地方就能够摆脱封闭,摆脱贫困,增加和其他地方的联系。军事方面就更不用说。

  一旦能够得到苏联资金和钢铁的支持,中央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动员几百万人参加这个工程。

  就像是历史上焦柳铁路,几个省份动员了几百万人。几个月之内就铺设了七八百公里的铁路。

  中国的很多地方干部,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这个在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些大工程当中就体现出来。就连很多年轻干部在这些大工程当中接受过锻炼,知道怎么组织实施这些大工程。

  所以国家需要的时候,一个省份动员几十万上百万人力,对于中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只要是国际共运的需要,只要是为了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我国可以把铺设铁路的时间压缩到极致。要是苏联方面给我们支援一批工程机械,那么我们还可以缩短更多的时间。”

  邓希贤插话。

  邓希贤在西南局的时候,可是指挥和参与过成渝铁路的建设。而且他担任好几年的计划委员会主任,对于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

  南北贯通的铁路干线,是困难很多。但只要有资金,有钢铁,有工程机械,中国的人民群众能给你创造一个奇迹。边勘探,边设计,边铺设,一年给你弄出一个两千公里的铁路干线出来。

  赫鲁晓夫点头。一条一两千公里的铁路,对于中国来说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对于苏联这种工业大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情。

  就像是中国市场缺乏钢铁,只能是建设不少年产量十几万吨,二三十万吨的地方钢铁厂。以此来短时间之内补充钢铁不足的局面。

  但苏联的钢铁产量现在已经要突破一亿吨,根本看不上这种规模的钢铁厂。苏联随便弄一个高炉,一年钢铁产量都轻松达到几十万吨。至于几条铁路需要的钢铁,对于苏联来说更是毛毛雨。

  “赫鲁晓夫同志,不仅仅是南北铁路线的问题。我国的西南省份大部分地方都是交通条件非常不好,很多地区连汽车都无法通行。想要把物资送到越南,就需要对于西南省份的交通进行一个整体规划,特别是对于广西的交通要进行一番建设。只有广西的交通好了,才能够做到快速,准确的把物资送到越南同志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