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11章

作者:随遇而安

  “这个也没有问题。我国会派遣这方面的专家去中国的西南省份,特别是广西,制定一份交通建设规划。”

  赫鲁晓夫也同意。

  不过赫鲁晓夫也不是中国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肯定是更加信任自己国家的专家。他要准确的知道中国西南省份目前的具体交通情况。是不是真的和魏红军说的那么差。

  如果真的很差,那么为了支援越南,交通进行一些升级改造,赫鲁晓夫是支持的。

  “第二个方面是武器弹药和工业品的问题。支援越南同志们,吃穿方面的很多物资可以从全国范围之内征调。但武器弹药方面,包括一些工业产品方面,如果从其他地方征调,对于交通的压力太大。就算我们建设一条南北铁路干线也不顶用。”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就地生产,就地运输。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广西,云南适合往越南运输的地方建立一些工厂。专门生产前线需要的武器弹药和工业品。”

  “可是这些地方很穷,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也就这几年从一些大城市,像上海天津等地带走了一些小工厂。在这样的地方建设一些前线需要的工厂不是容易的事情。”

  “赫鲁晓夫同志,这种工程绝对不是小工程,投入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以我国现在的财政,是根本无法支持这种投资,所以在支持越南同志们的问题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往后延几年。”

  “这当然不行。”

  赫鲁晓夫果断的摇头。

  很直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要是错过这种好时机,让美帝国主义恢复过来,我们就会失去好机会。而且我们怎么能够忍心让越南同志们多受几年的煎熬。”

  赫鲁晓夫现在对于自己判断的正确性没有丝毫的怀疑。

  现在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发起总攻的最好机会,绝对不能放过。越南必须要迅速拿下南越,完成越南的统一。然后再赤化中南半岛。

  中国,中南半岛,以及半社会主义的“印度”,那么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是红色国家。

  “至于在中越边境省份建立一些前线需要的工厂,如果真的必要,我们全力支持。”

  赫鲁晓夫知道中国的小心思,但他真的不在意这些东西。因为苏联经济这几年获得了惊人的“好成绩”。

  在赫鲁晓夫看来苏联经济目前蒸蒸日上。光是1958年,苏联计算的国民收入就增长了300亿卢布。这种增长速度,超过了大部分的西方国家。

  还有农业方面。赫鲁晓夫上任之后,一边给集体农庄更多的自主权,一边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甚至取消强制性粮食收购。结果苏联农业有段时间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赫鲁晓夫上任之后苏联农业开始走粗放道路。马林科夫提出的农业发展意见是提高粮食亩产,以此来增加苏联粮食产量。赫鲁晓夫不赞成马林科夫的方案,赫鲁晓夫提出的方案是增加耕地面积的方式提高粮食产量。结果苏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开荒行动,开始的确是大大提高了苏联的总粮食产量。但这种粮食产量的增加,是典型投入和收货不成正比。

  1958年苏联改组农机站,集体农庄不想,当然也不能失去农用机械。所以只能是花高价购买农机站的农用机械。赫鲁晓夫还很得意的表示,苏联政府这几年投入到农业上的资金,这一下就全都赚了回来。虽然这一次农机站的改革弊端严重,但短期来看政府从集体农庄挣了一大笔钱。

  所以别看后世怎么评价赫鲁晓夫和这个阶段的苏联,但目前来说整个苏联的经济是蓬勃发展的。

  特别是苏联的重工业发展尤其迅猛。从斯大林去世开始到现在不过六年多的时间,苏联重工业规模已经翻了两番。相比起来苏联轻工业规模增长了还不到30%。

  但赫鲁晓夫和苏联高层并没有觉得苏联经济有什么问题。相反苏联高层一致认为苏联经济非常好,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速度也很快,政府财政一年比一年多。

  因此赫鲁晓夫根本不在乎中国的这些小心思。中国西南省份想要建设一些工厂,那才花多少钱。以现在苏联的发展速度,随便拔根汗毛,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十年前苏联给中国贷款几亿卢布,十几亿卢布都是大数目。但对于现在的苏联来说,十几亿卢布都是小数目。

  “李德胜同志,中南半岛很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场大决战。我们要全力以赴,把中南半岛纳入我们社会主义阵营。若是把尼赫鲁领导的印度也拉到我们社会主义阵营,那么我们就能够彻底击败美帝国主义,让世界成为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世界。”

  赫鲁晓夫描述最美好的未来。

  越南必须要发起统一战争,不是现在这种小打小闹。大规模出击,一战解决南越政府。

  要是苏联和越南没有接壤,赫鲁晓夫现在就开始大规模支持越南。但现实是赫鲁晓夫这个“大战略大规划”离不开中国。

  “赫鲁晓夫同志,我们也支持越南同志们的革命。但具体要如何支持,我们还要讨论一下。我们明天再谈如何?”

  赫鲁晓夫突然要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和美国决战是中国这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既然赫鲁晓夫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中国这边必须要拿出一个方案。

  “好。”

  赫鲁晓夫点头。不过他忽然想到了什么,道:“李德胜同志,你们目前拿不下台湾,是不是因为美国海军的原因?”

  “不全是,但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苏联,中国,朝鲜三国组建联合海军。我们在朝鲜的海军港口建立联合海军,就盯着美国在日本的海军部队。到时候你们进攻台湾,我们拦住美国海军。”

  “等以后拿下了台湾,我们的联合海军部队可以驻扎在台湾。往南控制菲律宾,印尼,往北监视日本,往东可以出击太平洋。”

  赫鲁晓夫越想越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继续打压美国在亚洲的实力。

  “赫鲁晓夫同志,我们还是先解决支援越南同志们问题。其他的可以慢慢的谈。”

  总理开口打断了赫鲁晓夫。总理也是无奈,赫鲁晓夫没有一点计划,很多想法都是想一出是一出。

  “嗯,中南半岛的问题重要。不过我的联合海军提议,你们也可以考虑一下。”

1066 越南战略

  安顿好了赫鲁晓夫一行之后,主席连夜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只要是能够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全都要到场。结果连养病的罗帅都参加会议,只缺少了林帅。

  因为赫鲁晓夫此次来北京提出来的想法,直接影响中共中央的决策。中央此次接待赫鲁晓夫的规格不低,但谈话的时候主要是几名政治局常委。

  但这个事情太重要,所以必须要让所有的政治局委员都知道。包括六名政治局候补委员也参加了会议。

  总理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了赫鲁晓夫的意思。

  不少人都是很意外。虽然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但大家都认为中国还要继续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大家也习惯了这几年的和平。

  没想到赫鲁晓夫想要在东南亚打开局面,想要把中南半岛当成是对帝国主义阵营的总攻第一步。但苏联想要在中南半岛打开局面,是绕不过中国的。也就是说赫鲁晓夫的大战略当中,中国是主力中的主力。

  所以大家一时之间都是沉默,消化这个消息。也有一些人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

  总理给大家十来分钟时间,等大家完全消化这个消息之后,道:“从大战略来说,支援越南同志们,对于国际共运的推动是好事情,对于我国未来的西南边疆安全也是好事情。”

  越南,或者说中南半岛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就像是艾森豪威尔那句“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因为中南半岛的重要性。

  而中南半岛目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越南问题。越南未来选择哪条路,直接决定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

  中南半岛地区出现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出现亲中国的国家,对于国际共运,对于中国周边的安全都是好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按照赫鲁晓夫想的那样,在中南半岛突破成功,把美国赶出中南半岛。那么因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陷入低迷的国际共运,会再次风起云涌。

  “但越南的情况,不是越南自己可以随便决定的。艾森豪威尔很早之前就已经表态,美国不能丢失印度支那。丢失印度支那,就是丢失东南亚。为了稳住东南亚,美国绝对不能从印度支那后退。退所以美帝国主义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越南落入越南同志们手中,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他们必然会千方百计的干涉越南同志们的统一战争,这种干涉包括金钱支援,武器支援,军事顾问,乃至于亲自出兵。”

  “南越的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就算有美帝国主义各方面的支援,一旦打起来也挡不住越南同志们的进攻。到时候美帝国主义为了稳住中南半岛的局势,很有可能会直接派兵参战。”

  “要是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局势很有可能就会和当初朝鲜战争一样。越南同志们抵挡不住美军的攻势,会被美军赶回来。如果越南局势因为美军的介入恶化,我们很有可能要进行一场‘抗美援越战争’。”

  “现在赫鲁晓夫同志把越南问题看的太简单。他的意思好像我们大规模支援越南同志们之后,他们就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改变中南半岛的局面。这是没有考虑到美帝国主义对于中南半岛的重视,没有考虑到美帝国主义很有可能派出大部队干涉越南统一战争。”

  “而且中南半岛还涉及到英国的利益。只要中南半岛的革命影响英国的利益,他们也会参与进来反对革命。”

  “所以在对待中南半岛问题上,我们要更加谨慎。”

  总理详细指出越南这边的一些问题。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赫鲁晓夫太小觑美国对中南半岛的重视,太小看美军的战斗力。好像美军是真的纸老虎,轻松就可以击败一样。

  但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抗美援朝开始是志愿军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后面也是在前面的优势之下稳住战线的。更不用说中国早早地开始做了抗美援朝的准备。

  再说抗美援朝后方是中国东北。工业,交通都很发达,又和苏联接壤,能够大规模拿到苏联援助。就这样在朝鲜半岛中国的后勤供应也是非常艰难。越南的情况远不如朝鲜半岛。

  总理最担心的是,一旦越南战争情况不好,会不会出现朝鲜战争一样的情况。最后需要中国派兵参战。

  一旦发生这种局面,那么又是一次中美直接作战。很有可能打断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恶化中国的外交情况。更不用说中国会牺牲多少优秀的指战员。这都是总理非常担忧的。

  总理说完,很多人都是点头。越南问题要慎之又慎。

  主席不停的抽烟。赫鲁晓夫的大战略,中国要怎么配合。怎么做才能够让国际共运有更好的发展,能够让越南同志们完成统一大业,又能不影响中国自己的发展和稳定。

  也包括越南局势变得恶化,跟朝鲜战争一样需要中国出兵,到时候中国要怎么办。

  而且更危险的是,一旦美苏两国打上瘾了,真要在中南半岛较量一番。那么中国夹在中间,就更是一个大问题。

  主席考虑了好一会之后,道:“印度支那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美苏两国都非常重视。赫鲁晓夫同志想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美帝国主义则是不能接受印度支那出现问题。刚刚伍豪同志说的非常有道理,一旦印度支那出现战火,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

  “我们必须要做一切可能的预想。因为任何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影响中南半岛的走向。”

  “但赫鲁晓夫同志今天既然和我们公开提议,表明他已经和越南同志们有过交流,双方应该是有了默契。也就是说不管我国怎么选择,赫鲁晓夫同志和苏联同志们,还有越南同志们是一定要进行越南统一战争的。”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拒绝赫鲁晓夫同志的提议,不仅会让赫鲁晓夫同志不满意,还会让越南同志们以为我们不支持他们的统一战争。这样我们会和苏联同志们,越南同志们发生很大的矛盾。”

  “再说我们国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我们党作为马列主义政党,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肯定是要配合赫鲁晓夫同志的大战略。”

  主席从总理的发言当中已经感受到了总理的犹豫。总理担心越南会是又一个朝鲜,会把中国拖入战争当中。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目前中国发展顺利的外交。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中国已经和平发展六七年时间。这几年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

  所以很多人并不愿意再次发生抗美援朝这种战争,主席是理解的。但还是那句话,现在的情况中国没有选择余地。

  赫鲁晓夫拿着他的国际共运大战略来了中国,直接和中国摊牌。所以现在的中国选择余地不多,要么和苏联站在一起,支持赫鲁晓夫的大战略。也就是支持越南统一战争。

  要么拒绝赫鲁晓夫,不支持他的战略。可是一旦中国拒绝支持赫鲁晓夫,那么赫鲁晓夫必然翻脸,中苏两国也必然翻脸。

  很显然现在的中苏还处于蜜月期,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合作非常紧密,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翻脸。翻脸之后的代价,对于中国也好,对于社会主义阵营也好,都是难以承受的。

  既然不能翻脸,那么只能是追随苏联,支持赫鲁晓夫的大战略。这就是前提,其他的任何问题都要围绕这个前提。

  这算是主席对于这个问题的定调。

  “对。”

  魏红军开口道:“现在的情况已经由不得我们犹豫。赫鲁晓夫同志已经是箭在弦上,一定要支持越南统一战争。所以越南同志们发动统一战争,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反对的立场,也没有反对的理由,更没有反对的余地。只能是跟着支持越南统一战争。”

  中国既然认同自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那么现在这个时候当然要服从社会主义阵营发展的大战略。

  赫鲁晓夫虽然冲动,但他选择从越南出击,判断还是相当准确的。越南虽然算不上是美国的七寸,但也绝对是打在了美国的弱点上。

  谁知道赫鲁晓夫真实目的的是什么?说不定赫鲁晓夫就是想让美国陷入东南亚地区,然后苏联在其他地方发力。

  不过不管赫鲁晓夫真实目的是什么,现在的中国都只能跟随。

  “对啊。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确容不得我们反对。”

  彭老总也是点头。

  顾虑那么多有什么用。苏联要推动的事情,中国还能够反对不成。

  “再说,我们在朝鲜半岛痛击美军,保护了东北的安全。美国要是想要从中南半岛威胁我国西南省份,我们就在中南半岛再给美国一次失败。”

  越南局势还没有那么危险,想那么多干什么。就算越南局势恶化了,难道中国就怕了美国人?

  刚刚解放的时候,情况那么不好,中国都不怕美军。难道中国发展了这些年,实力增长了那么多,反而怕了美国人?

  魏红军和彭老总接连发言,很多人也回过神来。不管中国同意还是不同意,有苏联的支持越南肯定要发起统一战争,还是会把中国拉进去。

  所以在这方面其实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主席看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继续道:“所以现在开会主要是要讨论,我们怎么配合赫鲁晓夫同志,才能够更大程度的支持越南革命,还能够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之前和赫鲁晓夫同志交流的时候,魏红军同志提出的两条我看就非常不错。危机,危机,每一次的危机都包含着机会。越南发生战争,对于西南省份是一次战争危机,但同样也是一次发展的机会。我们把握住这一次的机会,发展我们的交通建设,同时发展西南省份的工业。”

  总理听到主席定调,魏红军和彭老总接连发言支持,所以就不再谈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