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立马进入正题道:“从赫鲁晓夫同志的态度来看,他是要大干一番的。为了完成他的目标,应该是不会太过吝啬一些资金和物资。而且这几年苏联财政收入提升很快,1958年苏联财政收入超过7200亿卢布,按照人民币计算超过1200亿人民币。工业实力也在猛烈增长,实力越发雄厚。所以支持我们的交通建设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苏联财政收入1200亿人民币,只比中国多了400多亿人民币。但不要认为因此中国和苏联实力差不多。
中苏两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是不一样的。中国目前是高积累阶段,几乎把社会上所有的资金全都纳入财政当中。特别是那些大型国营企业,基本上不能留下多少在工厂,都要上交财政。
还有就是中国毕竟是拥有六亿人口的农业国,两国每年光是粮食当中的差距就有一两百亿人民币的差距。
但苏联现在的情况,各个加盟国,各个工厂,乃至于下面的集体农庄,都有很大的权力,能够留下大量的资金。也就是苏联社会上的资金远比中国多。
要是苏联跟中国一样把社会资金全都纳入财政当中,财政收入可以很容易超过2000亿人民币。
所以苏联支持自己小弟的时候,有些时候不需要苏联政府出面,直接就是苏联工厂对应支持。因为苏联很多工厂本身就有很强大的实力。
“所以贯通南北的铁路干线,只要苏联支持,那肯定没有问题。包兰铁路和兰青铁路已经在收尾阶段,可以从包兰铁路和兰青铁路抽调人员开始铺设贯穿南北的铁路干线。”
总理虽然不直接管理铁道部,但看过的资料很多都记在心里。连包兰铁路和兰青铁路马上要收尾都心里有数。
所以说起南北铁路干线,总理立马就能够想到调动哪些人。
“这条铁路干线最好避开一些大城市,作为我国南北交通的隐蔽线。”
主席看着地图开口。
一条南北铁路干线,主席考虑的更多的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特别是京广线,京沪线这些铁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南北之间必须要有一个铁路线保障南北物资流动。
之前还没有这个计划。但现在有了机会,那就多考虑这方面。
“会议结束之后就去铁道部,让他们尽快制定一份南北铁路干线计划。只要苏联同意支持我们一定的资金和钢轨,那么我们就立马投入建设。”
“好。”
总理点头。
接着道:“至于西南省份的交通规划和工业投资,我们需要一个熟悉这些地方情况的干部和苏联谈判。这对于西南省份,尤其是广西来说是一次大机遇。所以必须要重视和苏联的谈判。”
本来就比较严肃的会议气氛,随着总理的话,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因为很多人立马就想到了一点。说起对于西南省份熟悉,除了西南省份的干部之外,就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忌讳的人。
那就是担任“中西部建设筹备委员会”主任的高刚。高刚离开中央之后,把“中西部建设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了成都。这几年大家对于他也是有意无意的忽视。
包括刚刚结束的九届三中会议期间,大家也是避免和高刚单独见面。
但每年高刚都有关于中西部省份的“建设规划草案”上交中央。这里面包括中西部省份的交通建设和工业建设的建议。
其中一些内容都被交通部,铁道部,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悄悄地纳入自己计划当中。
可以看出高刚虽然离开了中央,但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不过二五计划虽然有一些在中西部省份的投资,但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要真正大规模建设,还是要等到三五计划,或者说四五计划。等到三五计划的时候,高刚都快六十岁。基本上已经失去了重返中央的可能。
可是谁能够想到事情突然发生这种变化。在越南战略当中,中国西南省份突然变得重要起来。西南省份要开始大建设。
现阶段的情况,哪里有比勘察西南地区好几年的“中西部建设筹备委员会”更熟悉西南省份情况的。
主席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想了想道:“越南统一战争一旦开始,我国西南省份就会成为最大的,最安全的后勤基地。所以西南省份的交通,工业建设必须要重视起来。我看和苏联谈判,邓希贤同志总负责,李福春同志,周彬同志,腾戴远同志,王守道同志,加上高刚同志和西南各省代表一起参加。”
这个谈判是真的无法绕过高刚。如果绕过高刚,那么成立“中西部建设筹备委员会”的目的何在?
而且高刚问题已经处理过。现在正需要他发挥的时候,如果摈弃他,也说不过去。
但主席担心直接让高刚出来,党内会有反对声音。所以很是随意的,在众人名单当中加了高刚。
最后通过讨论之后,政治局决定邓希贤同志以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身份负责和苏联具体谈关于交通工业合作问题。
魏红军代表中共中央负责和苏共,越共的党内合作问题。
第二天主席表达了中共中央的意思,那就是支持越南的统一战争。但主席认为应该要有完全的准备之后,对南越进行雷霆一击,不给他们任何的反应机会。最好是不让美帝国主义反应过来,就解决越南问题。
赫鲁晓夫同意主席的建议。因此赫鲁晓夫提议,苏联,中国,越南三方军政干部坐下来讨论一下怎么支援越南。
1067 谈判
主席和赫鲁晓夫两个人在越南统一战争问题上有了初步的共识之后,后面的问题就能够一个一个的解决。
主席和赫鲁晓夫决定在1959年6月17日,也就是一个半月之后在北京召开苏联,中国,越南三方党的高层会议。
苏联这边会派出苏斯洛夫和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中国这边是魏红军和陈老总代表中共中央参加,越南劳动党那边要来的是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和代理书记黎笋。
越南劳动党得到苏联的暗示之后是非常兴奋。特别是南越出身的很多劳动党党员是非常不满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因为按照日内瓦会议,越南就分成两半,南越就无法解放。他们是出身南越的,自己老家都无法解放,他们怎么会满意。
所以南越出身的劳动党党员,在中央一直和胡志明他们不合。长征失去越南劳动党总书记职务,黎笋成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代理总书记,表明在越南党内解放南越的势力已经是占据了上风。
甚至越南劳动党党内的实际工作都是黎笋处理。胡志明在越南劳动党更像是一个象征性领袖,主要是负责外交工作。因为胡志明威望高,和中苏两国很多领导人有私交。
本来就蠢蠢欲动的越南劳动党,现在得到了苏联的暗示,所以越南劳动党中央非常重视这个能够改变越南历史的机会。胡志明和黎笋两个人都要亲自过来。
三方党内高层参加会议,目的就是先达成三方党内合作,然后确定党内协调机制。赤化中南半岛需要中苏越三国密切配合,单一一个国家是难以完成这件事情。
然后三方党内高层确定下一步合作方案。包括成立三方军政合作机构,进行物资管理,军队指挥,情报共享等。等成立三方军政合作机构,或者说三方军政领导机构之后,再召开三方军政合作会议。
共同讨论,如何支援越南。首先要确定目前南越的情况,看看南越有多少部队,美军目前在南越有多少部队等等。想要快速拿下南越,完成越南统一战争,那么越共要装备多少部队,要投入多少部队参加战争等等。
中苏两国有了这方面共识之后,中国和苏联正式开始讨论提升中国交通网络的事情。中国很明确的告诉苏联,中国现在极其缺乏钢铁,市场上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所以根本抽不出多余的钢铁来修筑铁路,所以铁路建设需要苏联的支持。
包括中国要快速进行交通建设,需要大量工程机械的支持。还有建设公路之后,还需要大量的卡车专门参与运输物资。以中国目前全国的卡车数量,根本无法支持越南。这些方面都必须要大哥出钱帮助。
赫鲁晓夫既然要做大事情,早就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在他看来只要能够驱逐美帝国主义在东南亚的势力,把东南亚地区赤化,那么就算是花费五六千亿卢布,甚至是一万亿卢布都是合算的,可以接受的。(1000亿卢布大约是170亿人民币,官方汇率是100亿美元。但黑市汇率是不到100亿美元。)
但苏联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随便浪费。所以赫鲁晓夫再次要求中国必须要和苏联一起全力支持越南战争,特别是在吃穿和弹药方面,大部分需要中国筹集,以及要在中国就地生产,然后支援越南。
赫鲁晓夫很明确的表态,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运已经不是苏联一家的事情。中国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运的重要力量,也是领导者之一。所以赤化中南半岛,控制东南亚的大战略,苏联可以带头,但中国也要出力才行。
所以苏联要求中国不能拖延工程。那些铁路建设,公路建设一定要在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就要完成,不能耽误大事情。
赫鲁晓夫是担心中国以支援越南的名义,从苏联拿着大把的卢布,反而去干别的事情。
主席明确的回应赫鲁晓夫,支持世界革命是中共的责任,支持越南同志们的革命更是和中国安全密切相关,所以中国绝对不会逃避责任。中国是不会用革命的名义去做骗人的事情。
所以就算有再多的困难,中国也会努力完成所需要的铁路和公路建设,不耽误越南的革命。包括在支援越南问题上,中国一定会竭尽全力。
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信誉的。或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外交无小事”来处理对外关系,因此对外方面到现在为止还是信誉良好的。
看看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的那些民族工商业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偏偏那些外国资本家的公司中国政府一直没动,结果这些外资公司有的甚至开到了七十年代。要是他们再坚持几年,说不定都赶上了改革开放。
历史上还发生过一件事情。那就是从武汉港口出口给英国的一批3000万的物资未能够履行合同。结果这件事情闹到了中央,惊动了主席和总理。主席和总理都批示,查清楚原因,尽快和英国商人沟通,绝对不能无缘无故取消合同。
可以看出新中国在对外问题上是多么的谨慎。包括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来往,中国也是严格遵守合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苏联和东欧国家不管是贷款,还是购买技术和机器设备,从来没有出现过拖欠资金的事情发生过。
所以这也是一种国家信誉。
再说主席目前在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也是响当当的招牌。主席亲口承诺,那就是金字招牌。
得到主席的保证之后,赫鲁晓夫决定相信中国的承诺。因此他也给出了他的诚意,表态支持中国铺设一条南北铁路线。不过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必须要在1961年之前完成这条铁路线,而且要求这条铁路线必须要优先运输越南战争需要的物资。
邓希贤给苏联方面保证,铺设这条铁路就是为了支援越南革命,所以这条铁路从诞生之日起第一任务就是为越南革命运输物资。只有空余的时候,才会进行其他方面的用途。
中国给苏联介绍了这条新铁路大致上的方向。
现在苏联物资如果要南下,目前可以走两条路线。一个是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来到哈尔滨,经过京哈铁路和京广铁路,物资先进入广东,最后进入广西。
或者是苏联物资从西伯利亚铁路通过蒙苏铁路,中蒙铁路进入集宁,再通过京绥铁路进入北京,最后使用京广铁路,这样比去东北少了1000多公里。中蒙苏铁路早在1956年就全线贯通,中苏之间不少物资都是通过这条铁路进入中国。
现在中国要新修的铁路,就是要利用中蒙苏铁路。物资进入集宁之后,不是去北京挤京广铁路,而是沿着山西,河南南下。利用京绥铁路和同蒲铁路进入太原,加上现在正在修筑的太焦铁路,来到河南焦作。新开设的铁路就是从河南焦作直达广西的铁路线。这样物资就不需要去使用京广线。
对于中国提出的这条南北交通线,赫鲁晓夫还是很满意的。有了这样一条专门服务于越南统一战争的铁路线,总比所有物资都走目前已经很紧张的京广线要好。
所以赫鲁晓夫和苏联一些领导讨论之后,同意支援中国5亿卢布的工程机械和卡车,这条铁路需要的全部钢铁,以及12亿卢布的补助,加上35亿卢布的20年期低息贷款。这笔钱全都加起来大约60亿卢布,人民币10亿左右。
因为这条铁路属于是中苏两国支援越南战争的交通线。所以苏联免费支援中国工程机械、卡车和铁路所需要的钢铁,以及12亿卢布的补助,这都是不需要中国还的。至于35亿卢布的贷款,是需要中国以后还的。
但这已经让中央非常满意。35亿卢布是很多,但这种低息长期贷款,对于中国这种大国来说和免费没什么区别。因为中国现在一年增加的财政收入都超过35亿卢布。
20年的低息贷款,对于中国财政完全没有压力。有了苏联给的这笔钱,还有中国现阶段最缺乏的钢铁,那么这条铁路就能够开工。
现阶段中国很多工程不能开工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资金,还有钢铁这种原料缺乏。中国现在最不缺乏的反而是人力。
河南省委副书记罗伟林在河南做过统计。目前农村合作社的农民,一年只是在农业上花费的时间平均下来一般都不超过80天,有的效率高的农村合作社一年花在农业上的时间平均下来每个人只有60天左右。
而一些拥有农用机械,有发电厂的农村,平均下来青壮劳力一年在农业上的时间只有40天左右。
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农民,一年会有300天左右的时间是“空闲”的,
那么这么多空闲的时间要干什么?当然是要参加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包括像小水电这种项目建设,以及主要是要发展农村副业。
所以中国现在最不怕的就是上马一些大工程。只要有资金,地方就能够轻易给你组织几万人,几十万人。
而且目前中国的铁路线,基本上就没有赔钱的。就连兰新铁路目前也是挣钱的。
京广铁路早就超负荷运行,如果能够有新的铁路给京广铁路减负,大家都是喜欢的。
所以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苏联比较着急,或者说赫鲁晓夫比较着急。一个是担心这条铁路未能够修成,导致后面出现物资运输的问题。一个是担心苏联如果不痛痛快快的履行合同。那么中国在后面会不尽力。因此达成合作协议之后,苏联就迅速开始履行合同。
苏联痛快,中国也痛快。中央已经要求铁道部集中技术人员,对于这条铁路进行勘探,一边勘探一边设计,给的时间非常有限。
同时中央和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几个省份开会。这条铁路中国要几个铁路段同时开工,要求这些省份组织人力参加。
不仅这四个省份,中央还从其他省份抽调建筑队,以及从各个军区抽调工程兵部队也参与这条铁路的建设。
至于西南省份的情况,中苏两国的谈判没有那么容易。虽然中国这边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数据。本来这不是给苏联准备的,是中国自己未来想要在西南省份投资的。正好现在用在了苏联身上。
铁路,公路,水路,还有各种必要的工厂。中国的意思是,把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为一体,成为整个越南战争的总后方。
但苏联并不完全相信这些数据,需要自己派遣专家去看看。要不然按照中国给的数据进行建设,苏联一年之内花1000亿卢布都不够。不过有一项苏联方面倒是直接支持。那就是广西正在建设的柳州钢铁厂。
有了广东的支持之后,柳州钢铁厂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且更重要的是,广西上上下下都对于这个钢铁厂寄予厚望。
苏振华为了这个钢铁厂,顶着骂名让广西上上下下干部“捐款”,弥补不足的款项。负责广西工业发展的谷木,更是亲自在柳州坐镇两个月时间。
在广西省委省政府这种重视之下,1959年5月9日,柳州钢铁厂用了不到七个月时间就竖起了第一座500立方米的高炉。现在已经开始建立第二座高炉。
苏联听取了中国方面对于西南省份的情况报告之后,一下就抓到了西南省份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南省份的钢铁产量都是在四川,而且四川钢铁产量也一般。
这个他们倒是没有怀疑。因为苏联很多专家是直接参与了中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所以知道中国目前主要钢铁厂都在东北和华北,以及武汉地区。西南省份的钢铁产量本来就很低。但这个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广西直接接壤越南,必然会是未来支援越南的重要基地。打仗的时候,用钢铁的地方很多。可是广西自己连钢铁都无法生产,都要从其他地方运过去,那是不行的。
所以苏联代表一下就点了柳州钢铁厂。了解了柳州钢铁厂的情况之后,苏联拿出了一份方案。
那就是苏联给柳州钢铁厂两个全套的1000立方米的高炉设备,包括平炉设备,以及冶金设备。这些设备当年都是支援鞍钢,包钢,武钢这种大型钢铁厂建设的。现在苏联决定支持柳钢的发展,把柳州钢铁厂建设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苏联的意思是要让柳州钢铁厂的钢铁产量短时间之内突破200万吨。要求是柳州钢铁厂的钢铁,必须要优先用在越南战争的支援上。
接到消息的苏振华可是兴奋坏了。一个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钢铁厂,在苏联人眼中是中型钢铁厂。但在中国那是不折不扣的大型钢铁厂。
这种钢铁厂,加上一系列的配套工厂,包括发电厂,煤矿厂,加起来工人人数可以轻松突破十万人。
这种钢铁联合企业的出现,会直接带动一个城市的崛起。这对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广西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