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22章

作者:随遇而安

  列宁进一步表示:任何权利都是把同一标准应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应用在事实上各不相同、各不相等的人身上,因而“平等权利”就是不平等,就是不公平。

  总而言之,马克思和列宁都认为“按劳分配”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法权。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掌握资本和地产。说是“按劳分配”,其实就是糊弄劳动人民的。让劳动人民接受这种观点,只能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一点点的报酬,不再深究资产阶级用生产资料,资本和土地获取超额的利润。

  而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当中,由于劳动者存在不同的工作能力,所以收入也必然不同,这就会导致有的人收入多,有的人收入少,造成贫富分化。这不是真正的公平,不是纯粹的正义。

  但马克思不是空想共产主义者。早期一些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们想着怎么一下子让所有人都变得平等。这种平等包括政治经济各方面属性,所以他们要直接改变分配方式。这种试验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

  马克思和这些空想共产主义者不一样。虽然表示“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不是一个真正公平的分配方式。

  但马克思在分析了资产阶级法权在实质上的不平等时,又特别指出,这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郑重强调,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说白了马克思很明确的指出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决定分配方式。想要在生产力还不发达阶段为了平等搞“按需分配”是脱离实际的。

  生产力达不到共产主义阶段,那么“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带来的资产阶级法权一直都会占据统治地位。

  主席是仔细研究过马列主义学说的,所以对于这个东西非常清楚。也明白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按劳分配”就是最主要的分配方式。但主席心中一直是想要找一条能够破除“按劳分配”带来的资产阶级法权的方法。

  特别是1957年从苏联回来,这两年一直在关注苏联,分析赫鲁晓夫在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越是分析和观察苏联的情况,越是感觉到“反修正主义”的紧迫性。

  但还是那句话。在生产力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按劳分配”就是最重要的分配方式。你要是破除这个分配方式,那么整个社会的生产就会陷入混乱。

  这一点主席是清楚的。所以主席即是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也想要反对“资产阶级法权”。

  但主席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唯一能够努力的,就是缩小大家的工资差距,公开大家的福利待遇标准,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毕竟目前各个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还是很高的。需要不停的调整工资,慢慢的缩减工资差距。

  因此主席一边很高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心中也是非常担忧“两极分化”。以及人民群众习惯了“资产阶级法权”带来的不平等,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当人民群众也认为特权是正常的时候,那就是“修正主义”占据了社会主流。

  现在魏红军的说法,让主席一下有了兴趣。

  “你的意思是,大家退休之后的退休金一样?”

  “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一致,而是相对意义上的一致。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同,生活成本也不同。所以在退休金问题上,可以按照当地平均工资为基准,制定退休金标准。而不是全国都是一样的退休金。”

  主席点头。

  虽然主席支持平等,但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也反对所谓绝对平等。马列主义批评绝对公平的时候,指的就是不同情况都一样的标准,表面看起来很公平,但结果是不公平。

  就像是几十年后网络上有一些人一直呼吁全国高考一个试卷,统一排名,谁分数高就录取。看起来很公平,大家完全靠分数。实质上却是不顾及全国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高考录取要改革,但改革方向不能是这种以公平为名,却造成更严重不公平的后果。

  退休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魏红军考虑也不是一天两天。

  中国不是香港,新加坡这种小城市,也不是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家。这些地方你可以做到退休金金额完全的一致,因为本来也不是很大的地方,各地也没有什么差别。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一个拥有几亿人口,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中国的一个省放在欧洲那就是一个国家,所以不要说是全国范围之内,就是同一个省份之内也有很大的不同。

  有拥有优良港口的沿海省份,也有耕地富足的省份,但更有自然环境恶劣,工农业都非常落后的省份。同一个省份,像广东有发展迅猛的珠三角地区,也有贫穷的粤东北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生活成本会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弄出绝对意义上的同等退休金。这样看起来是公平,却会造成实质性的不平等。

  所以魏红军选择的就是,以各地的平均工资为基准,制定退休金。虽然就算是如此安排,也不可能完全平等。但能够大致上完成相对平等,已经是魏红军能够做到的极限。

  “大家工作的时候,因为能力的不同,贡献的不同,获得不同的革命分工。他们的革命贡献,国家已经用不同的革命分工,工资福利待遇回报了他们。而退休之后大家只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名普通的退休人员。都是需要国家负责的退休老人,不存在‘按劳分配’的问题,更不存在不同的革命分工。所以国家退休金问题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你退休之前工资高,那么你的退休金就高。”

  魏红军这些话真的是说到了主席的心坎上,击中了主席最想要解决的问题上。

  主席知道无法改变现阶段社会分配方式。特别是全党通过了魏红军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之后,全党上下都明确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分配方式。甚至就算是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只要没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那么“按劳分配”就无法改变。

  为了“反修正主义”,主席和中央很多领导谈过关于平等的问题。但主席发现中央大部分领导,对于主席忧心的问题,并不是很感兴趣。

  大家同意限制干部特权问题,同意进一步加大党内监督。但再进一步的“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大家都不感兴趣,也不积极,或者说都是反对的态度。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已。

  但“按劳分配”毕竟是资产阶级法权,里面会有很多不平等。主席想要改变,但还没有找到下手的方向。

  没想到魏红军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主席心中是非常高兴,或者说是非常激动。因为这就是主席想要做,但没找到头绪的事情。主席越看魏红军,越觉得魏红军理解自己的想法,还能够付诸行动。

  中央从延安搬到了北京之后,革命胜利了,国家工农业建设也发展迅猛。可以说到处都是欣欣向荣,欢声笑语,但主席反而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如此志同道合的时刻。

  这种志同道合的感觉,不是从和他一起携手革命几十年的老战友身上,而是从魏红军这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的干部身上感受到了。

  魏红军主持书记处之后,一直在努力推进更严格的党内监督,各级别干部福利待遇的公开化,干部特权的限制和监督,党内纯洁等事情。已经非常努力进行“反修正主义”。

  但主席没想到魏红军在“反修正主义”问题上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退休金的统一这个想法虽然无法完全解决“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但已经事实上触碰了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席非常欣赏魏红军的才华,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是积极支持魏红军,让魏红军这样年轻资历浅的干部,一路来到了政治局常委的位置上。要是没有主席的肯定和赏识,华北系统再怎么强势,中央也有办法压得住魏红军。

  当然魏红军也是没有辜负主席的期待,各方面都拿出了瞩目的成绩。但魏红军那么多出色的成绩,都没有今天魏红军提出的退休金这个问题让主席感到贴心,让主席感到满意。主席是真的感受到了中国革命有接班人,红旗可以继续飘扬。

  主席非常罕见的手里拿着烟,一直没有点上,足足有十来分钟。因为主席一边听魏红军的话,一边陷入思考当中。

  一直等到魏红军说完了,主席还在思考。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主席才点上了烟,深吸一口之后道:“具体怎么做?”

  “成立统一的社会保障资金账户,有专门的部门管理。这不是财政资金,而是独立的专门资金。全国所有拿工资的人,都按照一定比例每个月交一部分钱进入这个账户。等他们退休的时候,他们的退休金就从这个账户发放。工资高的交的多,工资低的交的少,但这就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一个特点。”

  “而且为了不让工人感觉工资少了。中央可以在调整全国工资的时候,在增加的这部分工资当中,划资金纳入社会保障资金账户。这样大家不会感觉工资减少,但这部分资金却进入了社会保障资金账户。”

  不仅要统一退休金额度,在交钱的时候,以统一比例征收。多挣多交,少挣少交。

  “一些农村合作社,如果想要给自己社员一个保障。也可以按照规定比例从生产合作社每年的利润当中交钱。这样这些农村合作社的社员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也可以拿到退休金。”

  “这部分作为独立的专门资金,可以参与国家建设投资。不仅有益于国家建设,也让资金获得增长。”

  “就像是国家建设铁路,这笔资金可以作为投资参与铁路建设,拥有这条铁路的股份。这条铁路每年的利润分成,还有铁路本身的资产增长,都会提高这部分资金的增长。”

  “这笔资金的投资必须要谨慎,不能投资风险高的项目赔钱。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群众的退休金。一旦这部分资金管理出现问题,那就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情。”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消费,最大头一直是投资。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特别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更是依赖国家投资。因为国家投资才是最大的消费。

  社会保障资金,不可能趴在账户上不动。必须要参与国家投资,不仅支持国家发展,也让社会保障资金跟着国家工业化膨胀起来。

  主席听着魏红军规划的社会保障资金问题,脸色是越来越严肃。因为这是要改变目前整个退休机制的大事情。

  主席说话的频率越来越慢。因为退休金的问题也是主席从来没有考虑过的。现在魏红军描述的退休金方法,非常让主席欣喜,所以主席更要深入考虑。

  主席内心当中非常支持魏红军退休金的基本精神。因为在主席看来,这才是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

  中央很多领导干部都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在一起。总是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更多的是以新民主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很多不平等的问题,他们都表示这是正常的情况。

  但这个怎么可能是一样的。新民主主义虽然有一个“新”字,但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是不一样的。

  而魏红军在经济政策上胆大,但在其他方面,特别是政治上推进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政策。

  魏红军提出的退休金方案,就是最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方案。也是主席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但越是如此,主席越是要考虑方方面面,不能让这么好的事情出现问题。因此主席又是想了好一会,道:“那已经退休的领导同志们,还有工人同志们要怎么处理?”

  “主席,我们早先制定的‘党员干部退休方案’,也不好这么快就推翻。所以对于早年参加革命的党和国家中高级领导人,还是应该保留一定的退休待遇。”

  魏红军是希望能够完全一致。但魏红军知道这也不现实。

  那么多资历深的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你能让他们退休就拿着不到一百块钱的退休金?退休对于很多干部本来落差就很大,退休待遇上要是再不给一些好处,必然会有很大的反弹。

  那样甚至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这方面魏红军也需要妥协。

  党和政府的中高级干部,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待遇,好让他们可以安稳的退休。

  “主席,第一阶段可以走两条线。革命年代参加革命的党和国家中高级干部,和新成立的社会保障资金各管各的。但那些享受退休待遇的干部,要有明确的限制,参加革命的年限,级别等等。等二三十年之后,一方慢慢的消失,以后就剩下了社会保障资金。”

  主席这一次没有说话。

  因为主席也知道这个问题难度很大。毕竟很多老干部革命多年,凭啥退休之后就要跟普通人一样拿着退休金。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主席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更何况是魏红军。所以和这些老干部做一个妥协,那也是必须的事情。

  魏红军继续道:“主席,这不是退休金的一切,这是属于基础退休金。”

  “还有另外的?”

  “有。基础退休金是所有领工资的人员必须要缴纳的。但有些人还可以想办法领取养老保险。有些人手中平时还有余钱,可以选择自行缴纳一部分钱,作为养老保险。”

  “基础退休金和养老保险不是一个账户,养老保险是保险业。养老保险按照个人缴纳的金额,在退休之后,发放养老保险金。这个国家不强制。”

  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战乱,还有列强买办的掠夺,又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民间还有没有隐藏的财富。

  其实还是有的。不说别的,那些地方地主有的是办法藏钱,特别是藏一些金银首饰。不过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了现在,魏红军并不在意以前的地主藏没藏钱,藏了也不会没收他们的财产。因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顺利,一两个地主藏了钱不影响什么。

  书记处和农村工作部现在主要强调的是农村政策的稳定,坚决抵制基层政府的“共产风”。

  魏红军在书记处已经下发了很多次文件,谁要是在地方整“共产风”,随便把生活资料公有化,一律开除党籍。因为九大上已经通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所以魏红军可以在书记处名正言顺的打击“共产风”。

  地方地主是如此,新中国城市当中有钱人不多,但加起来其实数量不少。还有一些双职工家庭,如果家庭负担不重,那么都是有积蓄,这种资金加起来也是不少的。

  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动用积蓄,这样的结果是这些钱成为了死钱,根本不流动。也不能逼迫他们花钱,强迫他们存银行,那就只能在基础退休金之外,成立养老保险。反正就是要扩大他们花钱的渠道。

  新中国是有保险公司的。1948年新中国成立一个月之后,就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只不过没有太多保险业务,所以新中国的保险业务发展比较萧条。

  养老保险的制定,一个是可以把民间资金收拢起来,用在国家建设上。一个是可以发展中国的保险业,同时也算是发展了个人养老保险行业。

  主席今天听到了太多魏红军新的想法。所以最后道:“你回京之后,先和陈谈秋同志,谭震林同志他们讨论拿出干部离职休养的框架。然后和周彬同志谈养老保险的问题。至于基础退休金的事情先不要声张,先把前面的事情解决。”

  “是。”

  “还有,关于宏观调控和工业人口关系,抽时间写成报告。我除了去上海和浙江,其他行程会全部取消。争取半个月之后回京。”

1078 电子工业

  主席和魏红军的谈话结束之后,主席去上海和浙江进行考察,魏红军则是立马回京。

  主席把考察时间缩短至半个月,所以在主席回京之前,魏红军要提前处理好一些事情,做好一定的准备。

  第一个就是关于干部“离职休养”的问题。现在不仅党政机关,就是军队部门也有占着位置,但因为身体原因不处理工作的干部。而且这些干部数量还不少,

  主要是因为大家总是认为,都是革命年代出生入死的老革命,老党员,老战友。

  打天下,不就是为了坐天下。总不能因为身体不好,就不给他一个职位。没有职位就好像是发配了一样。所以就算是身体不好,无法处理日常工作,但依旧是保留职位。

  还有一些干部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工作。最后都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这都不是正常的情况,必须要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涉及太多的党员干部,不要说是魏红军,就是主席也无法直接拍板。要是直接剥夺了职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

  所以主席回京之后也需要和中央很多领导通气,得到大家的支持之后才能够实施。而魏红军要做的就是提前制定大致的框架,好让主席可以说服大家。

  所以这个“离职休养”的框架,不能太过分,必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里面肯定要有一定的妥协,才能够让党内接受。

  所以魏红军和陈谈秋,谭震林他们单独讨论“离职休养”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能扩散。

  经过几次讨论之后,陈谈秋拿出了一份大致的方案,

  为了说服那些身体不好的老干部,主要是为了减少阻力,“离职休养”第一步应该是不要太强硬。不能让身体不好的干部,全都强制性离开职位。这样有可能遭能到党内不少人的反对。

  而且“离职休养”也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有问题,但不是什么致命的大问题。只是需要休养一段期间,身体养好了还能够工作。这种可以说是短暂的休养。

  还有一种是身体情况已经完全无法胜任工作,就像是李科农这种根本无法处理事情。这种不存在能够养好身体,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没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