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为什么支持柳工除了接受苏联技术,主要生产装载机之外,也让他们继续发展钢铁厂设备建设。
因为柳州钢铁厂早期的高炉,平炉以及初级轧钢机都是柳工进行的技术支持。柳工在搬到柳州之前,在机械制造方面已经有很深的技术储备。
柳工有这种技术储备,完全可以继续在钢铁厂设备上深耕。就算无法参与国家大型钢铁厂项目,但那些地方钢铁厂项目是完全可以参与的。帮助建立地方钢铁厂,或者参与地方钢铁厂的扩建项目,都能够迅速提高中国钢铁产量。
“之所以各地还有钢铁不足的现象,主要是我国工业发展太快。特别是这两年全国工业投资每年都增长30%以上,加上轻工业发展太快,对于钢铁需求越来越大有关系。电力工业也是一样的情况。”
“九届四中会议已经准备调整全国的工业发展,1960年不会跟前两年一样工业上投资那么大,会稍微缓解电力和钢铁不足的问题。”
主席叹口气,道:“这也是治标不治本。”
九届四中会议调整工业计划,那是为了巩固现在的工业。同时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发展工业做准备。
到时候缺电和缺钢铁的问题依旧存在。
“主席,我们二五计划正在攻克发电厂和钢铁厂自主建设的技术难关。等三五计划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自主建设很多发电厂和钢铁厂。到时候缺电和缺钢铁的现象不会跟现象一样这么严重。”
二五计划有一部分是自主建设各种矿场,以及自主建设发电厂,钢铁厂等。
目的就是为了攻克自主建设当中的技术技术,也是为了整合全国的配套工厂发展。为三五计划,四五计划可以大规模自主建设做准备。只有大部分工业领域能够自主建设,中国的工业发展才能够突飞猛进。
“以前总是觉得工业建设只要按照计划走就可以。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才发现,工业计划需要齐头并进,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有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快了一些,或者发展慢了一些,就会直接影响整个计划,需要调整整个计划。”
主席很是感叹。
一五计划的时候,中国工业实力很差,所以这个问题还不是特别明显。可是二五计划的时候,这个问题就非常明显。
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不一,结果就出现矛盾。就像是汽车工业大发展是好事情,但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的钢铁实在是太多。
目前一汽,二汽,加上各地的后三轮摩托车工厂,1959年消耗60万吨钢铁。而且随着一汽扩建工程的完成,中法合作的三汽开始生产汽车。也就这两三年之内,中国汽车工业需要的钢铁会超过100万吨。
可是汽车工业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一个影响到的就是钢铁计划。钢铁划拨不足,会影响汽车工业发展。但要是足额划拨给钢铁工业,那么又有其他行业缺乏钢铁。
计划经济一串接着一串,只要其中一个工业领域出现问题,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整个计划都要调整。这是主席开始接受苏联计划经济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的工业种类太多。等第三次工业革命全面爆发,分工之下工业又会多出来几万种,几十万种。到时候我国要相对应的组建几十万家上百万家工厂。如果中央想要把这些都纳入经济计划当中,给他们规定生产计划,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魏红军还是老调重弹。不要说是现在,就是未来计算机行业大发展,大数据系统上线,想要全面控制这些行业,给他们制定生产计划依旧是困难重重。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
中央拿啥去控制这么多行业,给他们制定生产计划。
主席点头。
道:“我最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计划经济之下,很多工厂缺乏自主权。但工厂缺乏自主权,就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地方政府也是如此,要是中央都规划好了,那么地方政府也缺乏主观能动性。”
“一旦地方政府和工厂缺乏主观能动性,那么地方政府和工厂就会失去活力,只是成为一个听话的傀儡。这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
主席一向重视一线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战争年代也很少强行命令前线部队要怎么打仗。
他都是规划一定的战略。只要能够达成战略目标,前线领导人怎么指挥部队打仗,主席是不会随便干涉的。
到了和平年代也是一样。社会主义要发展,不能只是中央几个人发挥作用。全国人民群众都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
“但如果给地方政府和工厂更多的自主权,那么又会影响中央严格的计划经济的制定。严格的计划经济和地方政府、企业的自主权是一个矛盾体。”
“以前我想着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活力。但这之后直接的影响就是和中央经济计划频繁的发生冲突,需要不停的调整经济计划。”
“所以这段时间我又仔细读了你写的‘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企业自主权’这篇文章,给了我不少启发。地方政府和企业增加自主权,那么我们制定的经济计划就不能太紧,什么都规定好了。如果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计划经济,那么地方政府和企业就不能有太多的自主权。想要鱼与熊掌兼得是不可能的。”
“从这些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情况来看,还是要给地方和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和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活力,市场才能够繁荣,工业建设才能够加快。而我们中央更多的要做好协调全国经济,同时重点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稳定我国经济。”
主席以前比较推崇的是,在社会主义早期阶段参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来制定一些经济政策。
这种经济政策,既不是修养同志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也不是完全的,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政策。而是带有一定自由市场,但进行所有制变化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
但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变化,主席很多想法也开始出现变化。最主要的是主席看到了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自由市场的表现,以及中央制定的经济计划反应慢。都是市场上出现问题很久之后才有反应。
所以主席开始反思中央严格的计划经济,严格的下达生产任务的经济模式。
这一次主席要魏红军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是因为魏红军的“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企业自主权”这份文章。
魏红军在里面详细的介绍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从所有制变化开始分析目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情况。现在中国的情况,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也跟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
然后分析中央,地方,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共同目标和矛盾。最后详细的写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当中中央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地方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
“电和钢铁是工业的基础,缺电和缺钢铁,对于工业的打击很大。我们不能被动的等着,还是要主动出击解决这些问题。我的想法是,中央调整一部分工业计划。有些工业建设项目如果没有必要一定要中央去建设,那么可以给地方和工厂,让他们去解决。中央应该着重解决电和钢铁问题。”
“你回京之后,代表我召开关于电和钢铁的专门会议。看看如何解决电和钢铁不足的问题。”
主席已经习惯了把一些具体事情交给魏红军处理。
就像是1959年发生严重旱灾,主席就让魏红军代表政治局处理赈灾问题一样。
这一次发现电和钢铁不足,主席也是要求魏红军去处理。
“是。”
本来魏红军是书记处第一书记,所以这几年主要工作就是党务工作。但这两年主席又开始给魏红军更多的工作。
很多具体事情主席都是委托魏红军召开会议解决。
主席已经好几年没有因为这些具体问题亲自召开会议解决。主席发现问题之后,一般都是委托一个人处理具体事情,拿出方案,然后审阅这个方案。
以前都是总理代主席做这些具体工作。但现在总理工作重点越来越在政协和外交上。偶尔出来都是为了协调党内关系,协调中央和地方。
“你再看看山西交上来的这份报告。”
谈完了电和钢铁问题之后,主席开始谈其他问题。
魏红军接过主席递过来的报告,发现这是山西扫盲报告。里面的内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荣扫盲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在进行扫盲。全国也在想各种办法加快扫盲。但扫盲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人扫盲运动结束之后很容易“复盲”。
1958年的时候,人大通过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全国使用。第一步就是在学校使用,也要求扫盲运动可以使用。
但地方一些扫盲运动负责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常年积累的扫盲方案。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扫盲干部都愿意接受“汉语拼音方案”。
不要说是地方扫盲干部拒绝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就连很多学校老师也拒绝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大家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如果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教书,老师还要自己学习,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
有时候很多工作都是如此。后来经过总结之后,大家都认为“汉语拼音方案”对于全国扫盲是很好的方案,包括小孩子识字也是不错的方案。甚至未来计算机发展,“汉语拼音方案”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现实工作没有那么容易。大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汉语拼音方案”。别看中央已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但文学界,教育界,包括地方实际工作的干部,没有那么容易接受。更不用说直接用在实际工作当中。
但山西很重视,专门在“万荣县”进行试点工作,结果1959年的成绩非常喜人。山西在1960年5月份对于万荣县的扫盲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80%以上的人都脱盲,能够读大部分的主席文章。
这个结果让山西省领导非常高兴。所以把具体的做法总结起来,然后上报给主席。山西也已经准备在全省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主席,这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报告。以往我们的扫盲工作,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山西这份报告,把这口气给补上了。”
魏红军当然很支持“汉语拼音方案”。因为这不仅仅是扫盲工作需要,推广普通话也需要。
“你也认为‘汉语拼音方案’适合扫盲?”
“是。”
魏红军点头道:“以前扫盲要一字一句都需要老师。但‘汉语拼音方案’最好的就是,只要懂得汉语拼音,就能够一个人学习认字。”
“所以我才找你。”
主席和往常一样点烟,道:“光是你认为好没有用,要全国都说好才可以。‘汉语拼音方案’出来已经快两年时间,可是不但学术界对于它批评声音不少,就是教育界也没有完全接受。很多学校并没有使用汉语拼音。这个事情要下猛药,等着大家慢慢的理解和接受都不知道是猴年马月。”
“我国的教育工作可等不起那么长时间。全国工业发展这么快,需要的是有文化的技术人员,需要的是识字的工人。现代化工业发展,文盲工人是无法成为合格的工人。”
接受新生事物,说起来简单,却是最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觉得新生事物不靠谱,从内心当中拒绝新生事物的出现。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毛病。
“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如此。别看中央已经通过,而且公开发行,但在文化界,教育界都是受到排斥的。
“主席您的意思是?”
“你回京之后,和郭老,邓合同志,杨秀封同志他们一起召开全国会议,要全面推动‘汉语拼音方案’。不要顾及一些人的反对。语言的优美在于大家能够无障碍的交流,文字的优美在于大多数人都能够运用,而不是少数人垄断知识。如果可以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全国各省都必须要全力推动。”
“是。”
1089
和主席谈完之后,主席继续南下,要考察广东和福建地区。
而魏红军则是结束了自己的行程回到了北京。立即召开了专门的电和钢铁工作会议。
只要是和工农业相关的部门领导人都聚在了一起。他们也开始习惯魏红军召集大家开会。
当然现在魏红军召集大家开会,都是以主席的名义。
“目前我国已经可以自行设计和建造输电线路。1953年的时候,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京官线建成,目的是为了官厅水电站电力送出。”
“1954年,我国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是为了把丰满电厂水电外送到辽南地区。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自主建设跨省、长距离输电的220千伏线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几个重要地区为主的电网。”
“在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上,我们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火力发电上我国已经可以自主生产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我们在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已经陆续安装了国产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三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一台1.2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目前来看运转良好,淮南发电厂也成为了华东最重要的发电中心。”
“水力发电方面,除了丰满水电站和三门峡水电站得到了苏联援建之外,我国相继自主建设了四川的狮子滩、福建的古田溪一级、江西的上犹江、广东的流溪河、河北的官厅、新疆的乌拉泊、西藏的夺底等水电站,同时建设新安江、以礼河三级等大型水电站。”
“到了现在我国电业生产工人已有6.1万多人,工程技术人员12600多人。电业基本建设队伍有1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000多人。我国电力工业的设计制造力量比较完善。”
水电部部长林大峰给大家介绍目前中国电力工业的情况。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主要是依靠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接收了苏联大量的电力工业方面的技术。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把散落全国的电力工业技术力量整合起来,重点规划电力工业发展。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力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虽然技术力量相比工业国家差了很多。但电力工业大部分东西,都可以自主生产。
“林大峰同志的意思是,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包括输电,变电等方面,我国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和建造。”
“是。”
林大峰点头道:“我国的电力工业,技术力量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非常全面。可以自主设计和建设火力发电厂和水力发电厂。厂”
“那么面对目前我国电力不足的情况,水电部有什么对策吗?”
“水电部认为可以三条腿走路。第一个是在一些重要的地区,煤炭丰富的地区,重点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就像是淮南田家庵发电厂这种。或者扩建目前有的一些火力发电厂,让这种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能够稳定在20亿度左右。”
“而且这种大型发电厂可以进口大容量的发电机组。水电部之前和波兰谈判,想要从波兰引进12万千瓦发电机组。这种大型发电厂配套这种大容量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以迅速提高几亿度。”
“大型火力发电厂重点保障我国工业城市的用电。最适合放在几个工业城市中间发电。”
中国虽然可以自主生产火电的发电机组,但容量还是比较低。发达国家的发电机组容量已经是100万千瓦的级数,但中国自主设计最高的也就是2.5万千瓦。
“第二条路是,各省利用自己的煤炭资源建设一批国产化的中小型发电厂。我国1万千瓦左右的汽轮发电机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批量生产。”
“只要地方有一定的资金,又有一定的煤炭,就可以建设发电厂。这种中小型发电厂,因为发电厂设备我国都能够自主生产。所以建设周期短,可以很快的补充一些中小城市的电力不足现象。”
“第三条路就是继续推动县乡农村的小水电项目。小水电投资少,而且不占用国家资金,钢铁消耗也低。更重要的是工期短,有些小水电项目几个月就能够完成。可以迅速解决县乡农村电力不足的情况。”
大型水电项目实施起来远比火力发电厂困难。因为涉及到各省利益,涉及到上上下下协调。
所以林大峰提出的建议,除了大力发展小水电项目之外,主要是发展火力发电厂。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