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这种思想如果蔓延下去,是很危险的。我们的宣传部门,文化教育部门,都要克服这种思想,要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传达更多的革命思想。要让他们明白我们的革命就是为了打破阶级,打破封建等级思想。”
“李德胜思想正是为了打破封建等级思想而诞生的,而不是为了让大家把李德胜思想和封建思想等同起来。”
1091
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武训传”和“海瑞罢官”有过猛烈的抨击。这两个都是新中国历史上影响力非常大的事情。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不能回避的两件事情。
其中“武训传”是建国初期,主席亲自下场批判的电影。本来这部电影拍摄上映之后,轰动整个中国。大部分文化界的名流对于这部电影都表示了巨大的赞赏。
全国的报纸都在赞赏电影的成功。光是北京,上海,天津的报纸,就写了不下于40多篇赞扬“武训传”的文章。
当时宣传部的主要领导都赞扬“武训传”。周洋甚至表示流着泪看完“武训传”。包括总理都是对于“武训传”是持有肯定态度。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主席却猛烈批评“武训传”,甚至是亲自下场批评。主席这个动作很多人都不明白。
至于“海瑞罢官”就更不用说,算是大运动的开端。
这两件事情都是从批评开始,然后从文化界波及到了政坛,可谓是影响深远。
但主席为什么一定要批判文化界都认为艺术成就很高的“武训传”和“海瑞罢官”。就是因为主席要跳出传统的封建帝王将相思想当中的“明君名臣”逻辑。
中国的人民群众在几千年封建王朝当中,一直期待的都是“明君名臣”,在大家心中“明君名臣”就是最佳的治理国家的状态。文人如此期待,百姓也如此期待。
没有人去考虑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只是在期待出现“明君名臣”。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去打破社会的不公,而是用“用明君名臣”来麻痹大家。
“武训传”也好,“海瑞罢官”也好,都在这种封建思想当中走不出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这种封建思想当中打转转。他们考虑的从来不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考虑的从来不是这些社会不公的缘由在哪里。也不去考虑怎么真正的解决问题,而只是在维护“明君名臣”的封建统治。
很多人都认为“武训”和“海瑞”已经是做到了他们能做的,他们算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并没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要被如此批判对待。这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主席到底要批判什么。
主席要批判的从来都不是“武训”和“海瑞”这两个具体人物。相反主席对于“海瑞”这个具体官员的评价是不低的,甚至是赞扬的。主席不是批评具体人物,而是在批评新中国成立之后还在追捧这种封建“明君名臣”的思想的问题。
就像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要“打倒孔家店”,主席也批评孔子,但其实批评的也不是孔子这个具体人物。而是被后人化妆过的孔子,以及这种思想。
其实看看八九十年代很多电视剧就知道。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天下粮仓”这种电视剧,包括很多反腐电视剧,始终是在“明君名臣”的框架里走不出来。他们解决问题都是靠着“明君名臣”天神下凡一样的出现在大家面前解决问题,看不到任何人民群众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了,但人民群众依旧不被所谓的“精英阶层”当成是一股力量。他们依旧追捧“明君名臣”,依旧宣扬这种等级观念。而文化界这种思想,也在继续腐蚀着人民群众的思想。人民群众缺乏文化,只能是听信这些“文人权威”的宣传,只能是跟着“躺平”,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是等待“明君名臣”来拯救。
主席批判的就是社会上这种思潮。因为中国这块土壤经历了太过漫长的封建王朝,封建思想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了,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人民群众思想没有进入社会主义,依旧沉浸在封建帝王将相的思想。所以很多人把主席神化,把“李德胜思想”变得庸俗化。其实也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他们把主席幻想成古往今来的第一“明君”,把共产党干部当成是“名臣”。他们心中的主席不是一个具体人物,而是他们幻想当中所有“明君”的集合体。
他们把主席说过的话当成是“圣旨”,好像改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不尊重主席一样。但主席快七十岁,一辈子说过那么多话,当中很多都是前后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阶段,主席说过的话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党的七大主席提出要组建“联合政府”,但仅仅两年之后主席就批准“打倒常凯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主席年轻的时候,支持过“地方自治”,信奉过“无政府主义”。当时主席写的很多文章都是这方面的。秋收起义的时候,主席也是支持攻下长沙,饮马长江。但失败之后就改为进军井冈山,进行武装割据。
要是把“李德胜思想”庸俗化,把主席神化,那么这些历史要怎么写。主席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有些时候也会判断失误。主席能够带领大家获得革命的成功,是靠着准确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其中规律,选择了最佳路线。这才是主席的英明之处。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把主席抬到神台。
这不是尊重主席,而是根本不懂主席,不理解主席,更是对主席形象的伤害。
中共肯定是要高举“李德胜思想”,同样必须要坚决反对把“李德胜思想”庸俗化。
“我们的宣传一定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党是信奉马列主义的,是继承马列主义,同时要发展马列主义。‘李德胜思想’就是继承了马列主义,让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同样也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所以宣传‘李德胜思想’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他是马列主义的继承,也是马列主义的发展。不要人为的去割裂这种传承关系和发展关系。”
文教工作委员会书记邓合点头道:“我们会召开会议解决这个问题,在宣传上会把马列主义和‘李德胜思想’放在一起。但我们只能管宣传领域的事情。涉及到很多地方干部,不是我们能处理的。”
“这个书记处讨论之后,会下发整改文件。”
现在神化主席,庸俗化“李德胜思想”,最大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这边,而是党内干部当中。这些人才是最大的推动力量。这个需要书记处去纠正。
特别是现在的公文,给中央的报告开头都是主席,然后是党中央。
“宣传部门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注意。新华社,人民日报这些重要报纸,除了报道新闻之外,必须要留一个版面专门刊登中央一些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政策,同时解构政策的具体意思。要把一些中央政策直接传达到人民群众手中。”
中央很多政策出了中南海之后,经过各级党和政府的传达,到了基层都已经变得爹妈都不认识。
就连网络发达的年代,都会发生这种事情,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时候。所以重要报纸必须要承担这个责任。
中央政策一级一级的进行更改,基层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中央政策。你连中央政策都不懂,该怎么践行基层民主。必须要让基层有直接接收中央政策的渠道,才能够根据这些东西,践行基层民主,监督中央政策的执行情况。
“是。”
段成伟放下手中的笔,点了点头。
“教育部门也必须要改正这方面。不管是教材,还是老师,都必须要明确这个传承关系。同时我们的学生要学习主席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僵化的学习主席文章。”
“好。”
杨秀封点头。
关于“李德胜思想”在党内庸俗化问题,不是中央简单开会讨论就可以解决的。
魏红军之后还要和各省省委书记谈这方面的问题。
谈完了“李德胜思想”问题之后,魏红军开始谈“汉语拼音方案”。
“郭老,这个方案在文化界反对力量比较多。”
郭莫若今年68岁,在中国政坛,文坛地位都很高。身上的职务一大堆。
他目前是国科委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还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等。
虽然郭莫若后世有各种争议,但建国早期他对于中国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新中国早期没有任何一个文人的贡献,可以和郭莫若相比。
郭莫若靠着自己在文化界的名气,动员大批知识分子留在大陆,号召国外留学生归国,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打造了中国科技大学。
早期中国科学院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郭莫若完成的。包括中国科学发展计划,也有郭莫若的贡献。
同时中国扫盲运动,汉语拼音,普通话推广,郭莫若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成绩显著。
“文化界的守旧派反对,这是必然的事情。文化界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群体,同样也是排斥新生事物的守旧派最多的群体。”
“但新中国成立已经是12个年头,我们培养了大量革命知识分子。所以守旧派的反对声音影响力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中央是应该听各方面声音,但汉语拼音已经在人大通过。既然如此就用不着担心这些反对声音。对全国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应该学习山西,尽快在全国推广。”
郭莫若的态度很是坚决。对于那些反对的守旧派,并不需要听太多。
郭莫若这个人你可以说朋友多,但另一方面来说,又是没有多少朋友。特别是在文化界和很多人来往,但推进工作的时候又是并不在意那些反对声音。
郭莫若你不能当成是一名纯粹的文人来研究。因为郭莫若不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是一名革命文人。要研究郭莫若,必须是从他两个身份一起研究。一个是参加革命的革命者,一个是突破传统文化的进步文人。
正因为郭莫若不是传统文人士大夫,因此他反对文化界传统的师父学生这种传承。
所以别看郭莫若在新中国地位这么高。不仅在政坛地位高,文学界也是头把交椅,又掌管科学院和科技大学。但他却没有利用这种关系,培养一批自己的嫡系传承弟子。
“魏书记,我也认为些许的反对声音,不应该影响汉语拼音的推广。我们教育部在一些小学推广汉语拼音,效果还是很好的。”
杨秀封开口支持郭莫若。
杨秀封也是大学教授出身,而且是师范大学毕业,很长时间都在师范学院教书。
所以他更加明白一些文人不接受汉语拼音的想法。但和郭莫若一样,杨秀封也是革命文人。
杨秀封比谁都知道,新中国的目标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杨秀封一直认为新中国扫盲教育是最伟大的举措。
而扫盲教育需要汉语拼音。所以反对力量当中也有不少杨秀封的老朋友。他们给杨秀封表示,如果推广汉语拼音会摧毁汉字,会摧毁中国文化。但杨秀封没有听从这些意见。
现在山西在汉语拼音推广当中率先有了成绩,杨秀封作为教育部部长,肯定是要支持的。
“那……”
魏红军准备和他们商量下一步汉语拼音的推广问题。但赵寒来到魏红军身边,小声的道:“魏书记,昆明军区的电报,老挝巴特寮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来到了昆明。”
给中央的电报,都是来到中央办公厅这边。中央办公厅的重要电报,都是要先给魏红军这个书记处第一书记汇报。
魏红军点头,转过头道:“郭老,邓合同志,杨秀封同志,你们尽快制定一份在全国推广汉语拼音计划。”
“好。”
“我还有事情要处理,只能是先走一步。”
魏红军离开了会议场所,边走边问道:“苏发努冯亲王想要做什么?”
“他想要得到我国和苏联的支持,希望和中苏两国谈合作的事情。”
赵寒立马给魏红军介绍目前的情况。
“他怎么没有去越南?”
巴特寮,前身是二战期间老挝王族组建的抗日武装力量。二战结束之后法国人卷土重来,他们就从抗日部队变成抗法部队。
就是在这个阶段,巴特寮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慢慢的成为了信奉马列主义的部队。抗法战斗当中,越南和老挝并肩作战,两家关系非常好。巴特寮很多人都和越南关系很深,甚至可以说巴特寮是越南人民军的另一支部队。
苏发努冯亲王虽然不是巴特寮组织内部的最高领导人,但却是巴特寮这支武装的实际领导人。
“应该和我们之前和他接触过,而且中苏两国是目前世界共运的领导国家有关系。”
赵寒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魏红军点头。巴特寮和越南的关系是好,但越南的力量和中苏两个国家相比还是太小。
巴特寮和越南关系再好,也不是一个国家,各有各的利益。依附于越南,还不如直接和中苏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哥联系上。
其实去年中苏两国悄悄地和苏发努冯亲王接触过。当然没有直接说赤化中南半岛的战略,只是表态中苏可以支持苏发努冯,支持巴特寮成为老挝的掌管者。但苏发努冯亲王拒绝了这个提议。
因为老挝自从日内瓦会议之后,就组建了联合政府。苏发努冯亲王领导的巴特寮武装并入了老挝国防军,巴特寮也参与联合政府。
不过马列主义政党进行议会斗争,最终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地鸡毛。巴特寮也是一样,组建联合政府没两年就被彻底排斥出去。苏发努冯亲王也只能离开政府。
不过就算是这样,1959年中苏尝试接触苏发努冯亲王,他还是婉拒了中苏两国合作的建议。因为他还保留一点点的期待,那就是老挝不要发生内战。
可是今年年初老挝发生了军事政变,苏发努冯亲王和巴特寮一些其他领导人都被抓进监狱。可是苏发努冯亲王在老挝影响力不小,竟然策反了关押他们的军队,带着一批人越狱成功,回到了原巴特寮根据地。
经过这一次的军事政变,苏发努冯亲王已经明白了联合政府是没有前途的。还是要靠着武力推翻目前的军政府,成立中苏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发努冯亲王想要直接和中苏两国联系上。所以苏发努冯亲王带着一些人悄悄地越过了中老边界线,求见中国领导。中老边界线这边驻扎的正是16军。突然碰到这种事情,事情迅速传到了昆明军区司令员陈锡连这边。
这可不是小事情。陈锡连作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当然知道中苏两国要以广西和云南作为后勤基地,进行中南半岛的赤化。
而中苏越要赤化中南半岛,老挝必然也是重中之重。因为老挝目前的政府,也是美国支持的,是属于亲美政权。想要赤化老挝,目前老挝国内最有可能的就是以马列主义改造过的巴特寮。
所以陈锡连不敢有任何的耽误,给中央打了电报。
魏红军回到书记处之后,立马把电报给修养同志,总理,陈运,聂帅,邓希贤等政治局常务委员,以及给主席打了电报。
很快主席回了电报,让中央选择谈判代表,去和苏发努冯亲王谈判。政治局常委几个人讨论之后,准备以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祥为团长。王家祥是负责党对党的外交问题的。
然后以外交部副部长伍修全,军委总军械部部长洪雪智,昆明军区司令员陈锡连,云南省委书记谢富知四个人担任谈判队伍副团长。
同时也通知苏联方面,让苏联也派出谈判代表参加。现在离越南统一战争爆发没剩下几个月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当中,怎么和巴特寮合作,怎么给巴特寮提供支援,需要尽快的确定下来。
而且要支援巴特寮,中老边境地区的交通必须要有一个改善。这个还是需要苏联老大哥出面。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