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因为工作原因几个人交流的机会也增加很多。
魏红军首先道:“薄树春同志,叶渚沛同志的氧气转炉炼钢,幸好有你的支持。”
魏红军虽然不熟悉钢铁工业的内部技术,但也知道后来钢铁工业走的就是氧气转炉炼钢路线。特别是九十年代报纸上天天讲的就是全国的钢铁厂都在进行“平改转”的技术改革。
所以听到叶渚沛的氧气转炉炼钢不仅实验室获得成功,而且在宣钢也获得了成功之后,魏红军立马拍板一些地方钢铁厂发展氧气转炉炼钢。
中国和苏联学习,好处很明显,很多东西都是苏联手把手教中国。让中国的工业迅速有了基础。到了1960年,很多基础工业中国都能够自己制造机器设备,只不过技术含量比较差而已。
但坏处就是,苏联很多工业技术在五十年代发展有限。或者说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在很多工业技术上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苏联这段时间除了一些军事尖端领域有发展之外,很多民用工业领域技术发展非常慢。
不仅技术发展慢,苏联还非常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以政治决定科学发展。苏联体制更是让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非常差。
就像是计算机领域,美国六十年代都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个人计算机,苏联还在啃笨重的电子管计算机。一直到快七十年代苏联才开始接受晶体管计算机彻底代替电子管计算机的现实。而这个时候欧美国家,包括日本的晶体管半导体,还有集成电路技术都已经迭代了不知道多少。
还有钢铁领域。欧美日国家都开始转为氧气转炉炼钢,后面在这方面的技术越来越完善。可是苏联还在啃着平炉炼钢技术,想着怎么去提高平炉炼钢的效率效和规模。
也不知道苏联情报机构有没有把西方国家这些工业技术发展汇报给苏联。反正苏联在五六十年代非常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技术路线是对的,而且极力的排斥新的技术路线,甚至打压其他技术路线。明明西方国家已经换了赛道有了很大的成绩,但苏联闭着眼睛当做看不见。
而苏联这种做法,在五六十年代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工业发展。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只能是跟着苏联的技术路线走。谁要是走其他的技术路线,苏联还不高兴,觉得要另起炉灶。
中国也是如此。别看叶渚沛为首的一些科研人员认为氧气转炉炼钢是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但苏联专家一句话,重工业部和后来的冶金工业部直接就决定走平炉炼钢路线。
历史上氧气转炉炼钢,一直到中苏关系微妙之后,冶金工业部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1958年开始叶渚沛开始进行一系列试验。
一直到1964年12月的时候才在首钢建了30吨工业化氧气转炉炼钢车间正式投产。
这条氧气转炉炼钢车间经过冶金工业部验收,以及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发现转炉炼钢的确优势不小。所以中央决定以后建立的钢铁厂都不再使用平炉。但这已经是进入1966年的时候。
刚刚要进行钢铁工业技术改造,又碰上了大运动,导致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中国钢铁工业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氧气转炉炼钢,还是七十年代的事情。
结果进入七十年代之后中国的钢铁产量迅速突破2000万吨,3000万吨。要是没有政治风波的影响,七十年代中国钢铁产量超过4000万吨都是没问题的。
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速度一下就快了起来。
魏红军之前在国务院主要负责能源工业,轻工业,农业,并没有负责过钢铁工业。
因此叶渚沛能够这么快完成一系列氧气转炉炼钢试验,薄树春的功劳是很大的。
要是没有薄树春的坚持,钢铁工业还要等好多年才能够推行氧气转炉炼钢。现在就已经完成一系列论证,甚至在宣钢都有了成功经验。
所以现在就剩下了推广。那些地方钢铁厂如果改造成功,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必然带来巨大的推动。
“是大家的功劳,特别是叶渚沛同志坚持的功劳。”
薄树春很是谦虚的表示。
魏红军摇头道:“在苏联专家反对的情况之下,这个决心不好下。”
薄树春这个决心,比魏红军当初在种子改良上下决心更困难。
“我们虽然工业基础薄弱,整体工业差了苏联很多。但有这方面我们的科研人员不差于他们。”
薄树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中国顶层的一些科研人员,有不少都是非常出色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留学欧美归来,所以对欧美国家的技术路线比较熟悉。
魏红军点头,道:“在学习苏联的过程当中,也要多听听我们自己科研人员的意见,不要盲从于苏联。苏联也不可能什么都是对的,特别是在工业技术上。”
“国科委要和外贸部,中央统战部那边多联系,他们都能够直接接触欧美国家,知道欧美国家工业发展情况。我们要综合考虑苏联和欧美国家的技术,来规划我国的科研发展方向。既不要迷信苏联技术,也不要迷信欧美技术。哪个有利于我国的工业发展,科学发展,我们就学习哪一个。”
“好。”
魏红军继续道:“国科委负责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规划。其中有一个方面我认为需要国科委拿出一个具体的,适合的方案。那就是如何对待各行各业的人才问题。”
“我主要说三点问题。一个是技术发明之后的使用问题。我国虽然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但对于发明权和专利权的使用还是非常模糊的。这个也只是政府颁布的临时性政策。”
“以前都是国营企业和国家科研所,所以虽然规定有些模糊,但没有太严重的问题。但现在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都有,发明权和专利权的模糊,直接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如何更加明确发明权和专利权的使用,更加适应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国科委要做更多的工作。”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发明权和专利权并行的双轨制度,这是解放之后学习苏联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颁布的“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规定发明人可以在发明权和专利权中选择其一。如果选择了发明权,那么发明权归公有,国家给予发明人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国内任何单位个人都可免费使用。
如果选择了专利权,那么专利权归私有,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实施权,规定是三年到十五年。有了专利权之后,可以用专利权开设工厂生产产品,也可以把专利权授权给别人生产。
新中国第一个颁发的发明证书就是“侯氏制碱法”。
不过新中国虽然规定了发明权和专利权并行,但因为中国八大之后就进行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以新中国发明主要出现在那些工厂和研究所当中。
他们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或者是大集体所有制企业,所以专利权等同于没有,属于是虚设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是颁发发明权。
都说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是反对专利权,没有专利权的。其实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也不全对。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构成,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就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导致专利权规定成为了虚设。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当中,各种经济体太多。就像是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他们的发明权和专利权要怎么去保障?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就像是县乡农村合作社企业的发明权和专利权要怎么去保障?
对于他们的发明权和专利权国家要怎么安排?
这些东西都需要解决。要不然未来必然会有各种麻烦。甚至那些国营企业之间都会发生一些冲突。
“这个问题已经有所反馈。四川那边有个农村合作社,他们弄了一种新型的饲料,对于养鸡养猪都非常有效果。比现在普通农村养鸡养猪效果好很多。”
“他们靠着这个饲料,建立了饲料厂,生意非常好。结果我们有个大型国营厂学习饲料配方之后,就直接自己开始在全国使用。”
“从大局来看,大规模发展这种饲料,对于我国畜牧业非常有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直接损害了发明权和专利权。如果这种事情太多,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发明热情。”
“目前的情况是,大家根本不熟悉国家颁布的关于发明权和专利权的规定。很多人也没有这种概念。只有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发明,才能够拥有发明权和专利权。一些小的发明,根本没有发明权和专利权,其他人想用就用。”
李世平回答。
李世平作为科学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处理日常事务,所以处理过太多这方面的事情。
什么是发明权?什么是专利权?在很多干部的心中,所谓的发明都是国家的,都是集体的。根本不在意所谓的发明权和专利权,或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发明权和专利权。
因此出现一些技术改造,大家都是随便使用。
国营大企业他们有了技术改造之后,会申请发明权,国家会给这些单位和个人颁发奖励。但小企业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就是这个。我们必须要重视发明权和专利权,要有更加详细的发明权和专利权规定。”
“发明人和单位如果选择发明权,那么这个发明权要隶属于谁?是属于国家的,还是属于全民所有的?如果是全民所有,是不是要直接公开技术。”
“还有这种发明权,是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能免费使用,还是大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小集体所有制企业都能够免费使用?又或者中外合资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免费使用?如果中外合资企业可以免费使用,是不是外国企业也能够免费使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以前简单的事情,开始变得复杂。最典型的就是技术发明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
以前只是规定发明人和单位选择发明权,那么全国企业可以免费使用。但现在全国这么多不同所有制企业,难道都要免费使用?
这当然不可以。如果是全国的企业都是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倒是没有问题。但那些小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凭啥要让你们免费使用。
“发明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多,专利权的情况就更加严重。因为现在我国就没有专利权的概念,很多人根本不尊重别人的技术成果。”
“就算是有人获得了专利权也是没有用的,其他人不会遵守专利权规定。所以必须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发明权和专利权方案。”
薄树春点点头,其实对于这方面薄树春也是有感触的。
目前新中国实行的发明权和专利权规定,也是一种“平均主义”。这种“平均主义”虽然不像是物资分配那样明显,但却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平均主义”。
如果是共产主义社会,本来就是“按需分配”,就不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
但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远没有到“按需分配”的地步,“绝对平均主义”更是要不得。“绝对平均主义”最直接打击的就是积极性,是生产效率。
所以薄树春立马道:“这个我们会讨论。再和其他部门交流一下意见,看看能否制定更加明确的发明权和专利权规定。”
“和政法委,人大法律委员会那边也沟通。发明权和专利权会涉及到经济利益,不仅仅是制定政策,还要制定法律法规。”
“好。”
魏红军继续道:“还有我们要懂得保护我们自己的技术。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规定,但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现在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是落后的,但不代表我国在某些工业方面不会出现领先世界的技术。我们可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就让某些技术堂而皇之的流出去,最后被西方国家注册成为他们的东西。”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还是幼儿园学生,人家西方国家已经是大学生。
要是中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不进行一些改变和完善,能被西方国家直接玩弄于鼓掌之中。
“第二个是科研人员的行政化问题。我最近发现一个趋势,那就是我们不少科学家慢慢的变成行政干部。当然这个和现在的工业化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够完成是分不开的。所以不少科研人员需要有能力调动各方面,才能够完成一些科研任务和工程任务。”
“但这不是好的趋势。一旦我们的科研人员往行政干部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科研人员慢慢的脱离科研一线。但他们依旧以科研人员自居,掌握我国科研研究,会造成很大的混乱。”
新中国早期科研人员变成干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像是钱三强,他是新中国核工业的整体规划人。他的角色决定了,他不可能扑在一线研究当中,国家需要他制定核工业详细计划。
但如果这种事情这样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是科学院院士全都是一群行政干部担任。
“行政干部是行政干部,科研干部是科研干部,应该要有区别。我就讲导弹研究所的事情。钱学森同志开始担任导弹研究所所长,结果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光是各种文件签名就需要几个小时。这就是浪费我们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后面我们认命王兵章同志担任导弹研究所所长,负责行政事务。钱学森同志担任副所长,负责导弹研究的整体技术规划。两个人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有了现在我国导弹研究的可喜局面。”
“所以我的建议是,以后我们的科研单位都要有这种区别。科研干部主抓科研事务,行政干部负责行政事务,两者不要混同。科研干部如果转为行政干部,那么就不要插手科研工作。”
“当然更加具体的一些细则,需要拿出更详细的方案。”
行政干部干科研工作,科研干部干行政工作,这简直是乱弹琴。但如果现在不好好抓这个问题,这就是未来中国很多科研单位,高校的情况。
好一会之后,薄树春点头道:“这个问题国科委会做一个专门的会议进行讨论。看看行政干部和科研干部如何分工,如何配合。”
“最后就是对于各行各业人才的待遇问题。这个东西我们也不用避讳。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我们要承认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人生来会有很多不一样。有人聪明,有人力气大,有人手巧,同样有人出生就体弱多病。这种先天上的不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而其中就有一些人,天生聪明,学习能力强,成为各行各业的支柱。”
“前段时间我听广东一些干部谈过。广东很多农村合作社的工厂,本来只是很小的,只有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工厂。但当中就有一些能人,能够带领这种工厂崛起,几年之内就成为拥有几百名,上千名工人的中型工厂。”
“可是在这种快速发展当中,也出现很多问题。那就是引领大家发家致富的能人,他们抱怨得到的比不上他们的贡献。特别是看到外商华商那边的工资待遇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多。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我国做不到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用很高的物资奖励。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其他的办法,能让我们各行各业的人才安心工作。”
“我想这个需要内外两个方面。从内来说就是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人才,要有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觉悟。他们能够自觉的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统一起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
“从外来说,就是我们要保障这些各行各业人才的生活,以及我们的社会要形成一种保护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
“人类社会容易进入不患寡患不均的情绪当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改造这些落后的思想。全国要形成一种,对于那些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出色的人才尊重,保护,不嫉妒他们的舆论。”
“也就是人才本身要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同样我们的人民群众也要有尊重和保护人才的思想。只有双方互动,人民群众当中才能够涌现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人才。”
如何发掘人才,使用人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等未来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人才问题一定会越来越严重。说白了有能力的人总是会喜欢约束少的地方,因为约束少适合人才发挥。而目前的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号称是自由世界的老大哥。人才是很喜欢美国这种体制的。
所以如何对待人才,如何让人才可以安下心尽情发挥自己才华,是科学工作委员会未来一项重要的工作。
魏红军跟薄树春,李世平他们谈的三个问题,都是目前中国科研领域,工业领域乃至于基层各行各业都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种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都是要慢慢的制定更多的规则,同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结束了和薄树春,李世平他们的谈话之后,魏红军又约了郭莫若,邓合,杨秀封,段成伟几个人谈话。
“同志们,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李德胜思想不是圣经,主席也不是上帝菩萨。把主席当成上帝菩萨,把李德胜思想当成圣经一样的,都是把李德胜思想庸俗化。是用古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思想来对待我们的革命,用封建王朝帝王将相来对待我们的革命领袖。”
“我们国家拥有几千年封建王朝历史,所以封建思想深深扎根在很多人的心中。我们很多干部,包括一些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干部,他们也没有完全走出这种封建帝王将相思想。”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