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就像是农村工作部,农业部把大量的科研机构放在了北京。农业部的农业科学院有47个研究所,在畜牧研究方面,就设有畜牧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猪研究所、养羊研究所、黄牛研究所、水牛研究所和皮毛兽研究所等等。在油料作物研究方面,就设有油料研究所、大豆研究所、花生研究所等等。”
“这还只是农村工作部和农业部的情况。冶金工业部,几个机械工业部下面更是有上百个各种研究所,目前都在北京。”
“而党委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膨胀,主要出现在一些和工作完全没有必要的地方上。如一些专业文工团,专业体工队。”
“还有就是动不动就举办各种展览会。有全国性的展览会,也有国际性的展览会。为了这些展览会,现在北京拥有几百个为展览会服务的各种招待所。这些招待所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党委部门。”
“可是这些随意增设的机构,编制委员会目前基本上谁都管不了。”
“所以我的第一条建议就是中央编制委员会应该接受中央和国务院双重领导。分为中央编制委员会和国务院编制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权管理党委部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
“目前很多膨胀的人员,都是未经编制委员会批准的。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任何部门增设机构,增设人员,都要有编制委员会的批准。未批准就私自增设机构和人员,就直接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住人员膨胀态势。”
和魏红军当年负责编制委员会的时候相比,编制委员会的权力下降很多。
当年魏红军执掌编制委员会的时候,书记处,国务院,中组部,军委,各大企业都希望编制委员会拆分。就是因为编制委员会当时权力太大,什么都能过插手,什么都能管。当时编制委员会甚至连各大军区的编制都能够插手。
但现在不一样。编制委员会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只能在行政部门有些话语权。可是九大又成立几个工作委员会,结果现在连行政部门都管不了。其他党委部门,那些强势的事业单位,都不把编制委员会放在眼中。
所以刘秀封的工作展开比较困难。现在要精简机构,刘秀封就认为这是编制委员会的机会。
“刘秀封同志说的还是很有道理。”
组织部部长陈谈秋点头。
“党委部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都应该接受编制委员会的约束。或者成立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中央编制委员会和国务院编制委员会。又或者直接以中央编制委员会的名义,统管党政企部门的编制。”
其他人也是点头。
虽然说这样改变的话,编制委员会权力会扩大,但大家都认为这种方式是可以有效的抑制机关人员盲目膨胀。
这方面大家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大家会有一些利益冲突,但大方向上的意见,是没有太严重冲突。
“刘秀封同志,你继续说。”
“第二个方面是,党委部门也好,行政部门也好,还有我们的国营工厂,都在有意无意的,无限制的增设和自身工作没有关系的机构。有严重贪大求全的倾向。”
“那些专业歌舞团和专业体工队不说,还有专门的印刷厂,招待所,饭店,理发店,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机构都有。很多部门办的简直是和一个小社会没有区别。这样的情况之下,人员怎么可能不膨胀。”
“从这一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新增设的不仅没有通过编制委员会的批准,甚至都不在部委批准的编制当中的‘黑户’,竟然有近三万人。这些人长期拿着工资,却没有什么正规的工作。有的人占据名额,长期不工作,还能有工资。”
“中央党政部门不是办副业的机构,弄一大堆这种副业,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事情。”
不仅仅是国营企业有这种办小社会的倾向,中央党政部门也有这种倾向。
这的确不是好事情。堂堂的一个中央部委,甚至下面开设饭馆和理发店,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但偏偏现在的中央部委就是这么搞笑。恨不得把部委工作人员的吃喝拉撒都统一管理。
“第三个方面,大家都跑到北京,导致是北京太拥挤了。不管是什么机构,只要有机会都要搬到北京。”
“就说说畜牧业的养羊研究所,你放在北京有什么用?包括水牛研究所,北京有水牛吗?这种研究所就应该设立在水牛生长的地区。”
“还有不少工业方面的研究所。这种研究所放在北京是有优势,但和生产基地完全脱轨,实际生产的时候双方合作非常困难。导致研究所的研究和实际生产完全脱节,浪费了研究所的科研实力。”
“就像是目前北京各种设计机构170多个,加上北京这么多高校机构的设计机构,设计方面的实力非常强大。但他们平时做的都是一些非生产性的设计,更多的是内部的一些作业设计。”
“这就形成一个很大的矛盾。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地方严重缺乏专业设计。很多市县的工程设计负责人,只是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都是一边学习一边设计。结果地方很多工程会走大量的弯路。但大量的,专业的,有能力的设计人员却在北京做一些非生产的设计。”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各个部委手中都手握好多研究机构,但地方却严重缺乏技术人员。”
“现在各个机构都是一窝蜂的涌入北京,导致北京的科研实力的确很强。但这些科研机构在北京,都是做重复性的工作。这是对于我国科研实力的严重浪费。”
魏红军点点头。
甚至魏红军也在反思。魏红军主持科学工作委员会工作已经有四年时间,时间不算很短。
不过魏红军这几年除了主抓一些前沿科技之外,竟然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去关注这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科研机构一窝蜂的窝在北京,而且科学院,各个部委都有自己科研机构,导致科研力量严重分散。
明明都是同一个领域的科研机构,但因为隶属于不同部门。彼此之间想要合作困难重重。
反而最需要科研帮助的地方,却没有足够的科研力量。这个是科研布局的一个很大问题。
要不是这一次因为全国性大干旱,中央进行全面调查,魏红军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魏红军明白,自己在高处待太久了。每天看报告,也出现脱离群众的问题。
“陈谈秋同志,你怎么看?”
“刘秀封同志说的是有道理的。北京聚集了太多的单位,有些单位北京并不需要。或者说留在北京用处不大,可是去地方就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此次精简机构,应该同时进行这方面的部署。有些科研机构如果去地方更能够发挥作用,那么就应该去地方,而不是继续留在北京。”
北京这几年人口膨胀速度很快。目前中国的交通情况,北京这种大城市带来的负担是很大的。
目前北京市人口已经突破800万,而且还在不停的增长。如果不控制下来,十年之后人口必然会突破一千万。
这种规模的人口膨胀,导致北京的城市管理,北京市民的住宿条件,北京的粮食供给和日用品供给,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精简机构,不仅仅是精简政府工作人员,也是有精简北京人口的意思。
“从我们信访局这边的调查情况来看,不少离开北京去地方工作的干部,都是把家属放在北京,自己一个人去地方工作。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这种事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在和平建设环境里,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滋长了一种贪图安逸,讲求享受的思想,个人计较很多,留恋大城市生活。为了替孩子上学和老人生活打算,就把家属留在北京。”
夏侯文开口说出了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
中央信访局目前是统一管理信访工作。所以接到这方面信件比较多。因为不少干部一个人去地方任职,开始阶段为了家属生活,也为了自己以后回到北京。
但一个人工作久了,在地方就容易犯一些生活作风。这种事情组织部和监察委员会处理了不少。
陈谈秋听到夏侯文的话,道:“这种风气应该加以纠正。如果我们的干部贪图享乐,干部家属贪图享乐,那么就会使我们领导机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滋长一种不良风气。我们的干部去地方工作,但家属留在北京,那么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又加重了城市的负担。”
大干旱之后,目前全国都进行整顿。不仅仅是工农业的整顿,也有对于这十多年城市大膨胀的整顿。
“我也认为干部去地方工作,除非家人在北京有重要工作。要不然干部去地方,家属应该跟着一起去地方。”
谭振林开口支持。
“是这个道理。不过组织部应该要协调好,不能家属在北京原来有工作。但干部去地方之后,家属在地方却没有工作。”
赵震声开口。
魏红军没有表态,而是记下大家说的话。邓合道:“那些专业文工团和体工队,该撤销的撤销,该下放的下放。必须要有严格规定,以后各单位的文工团和体工队应该是业余组织的活动,决不允许增设专业文工团,体工队。这种和本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机构,只能是业余活动。”
这是这一次全面调查当中最荒唐的东西。
中央党政部门又不是艺术团体,整这种东西完全是乱弹琴。整个中央各单位,这种离谱的机构人员也有近两万人。
为了成立这些专业文工团和体工队,这些部委从地方大量的征召人员。
“还有各部委下面的印刷厂,招待所,饭店,理发店这种机构,应该从各部委脱离出来。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有些可以卖给合作社单位。”
邓合继续说自己的意见。
城市也是有各种合作社的。农村合作社早期是为了农业,后来也开始发展工商业。
而城市合作社是,那些手工业者联合起来成立的合作社。
所以目前城市也有合作社企业。中央部委的这些副业,有的并入到国营企业当中。就像是那么多的印刷厂,要并入到北京印刷厂。有的像饭馆,理发店这种就可以卖给合作社,让城市合作社去经营。
“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北京无法消化这么多部委脱离出来的副业。印刷厂这么多,北京哪里需要这么多。”
魏红军插话。
中央这些单位一个个都疯了。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印刷厂,现在都剥离出来,北京哪里有这么多的印刷业务。
总不能让国营印刷厂并入这些印刷厂之后,赔钱养活这么多工人。
“我国目前印刷工业的发展是落后的,所以很多地区都需要印刷工业。可以选择迁移这些印刷厂,西北和西南很多地方都需要印刷厂。”
邓合回答。
北京看不上的印刷厂,到了地方就是好东西。
邓合继续道:“我认为北京的高校也应该进行一些整顿。这一次调查,没有涉及高校。但北京原有的高校,从外面迁进来的高校,这十年来新成立的高校,数量实在是太多。”
“相比起北京的高校如此之多,目前很多落后省份,连本科院校也少的可怜。不少省份教育实力不足,所以只能是成立一些大专院校。”
“北京的高校应该迁一部分去支援其他省份的高校教育。”
魏红军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高校资源的不平衡,是应该进行调整。但怎么调整不是小事情。
魏红军听着大家的意见,最后总结道:“大家的意思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此次精简机构的整体思路就是我们要下大决心,必须要以革命的精神,大刀阔斧地精简。只有中央下大决心,才能够真正的完成精简工作。”
“多余的和可有可无的机构,坚决撤销。任务重复或者性质相近的机构,坚决合并。机构层次和人员过多的,坚决减少。由地方管理更为有利的工作,应该连同机构和人员一并下放给地方管理。有些机构设在外地更便于工作开展的,应该坚决迁出北京。”
“这次精简,党委部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同时进行。党委部门由组织部牵头负责;行政部门由各个工作委员会牵头负责;监察委员会和编制委员会,中央信访局全程监督。”
“这次精简下来的人员,由中央组织部统一处理。要坚决把大部分人员下放到基层,加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家属也必须坚决随同下放人员下去。少数有条件,而且工作上也需要的人员可以投考高等和中等学校,或者由本部门办的专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
“编制委员会要全权管理党委部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编制工作。编制委员会必须要逐步建立各机构定员定额制度,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过去由于缺乏定员定额制度,加之管理不严,致使机构编制增加过多过快。今后无论是党委部门,还是行政或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都应该报送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
“未经编制委员会批准,不得增设机构,增加人员。一旦出现擅自增加机构,增加人员,想要做成既成事实的部门,一律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对于各部门的业务人员、行政人员、服务人员和党团专职干部等各种人员的编制,也应该定出适当的比例,保证人员的使用更加合理。”
“中央部门存在着的机构臃肿、人员庞杂、人浮于事、组织不纯的现象,实际上在各省、市县以至乡镇各级组织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因此,这次中央部门的精简工作一定要搞好,作出榜样。要发扬我们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坚决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给全国树立一个良好的风气。”
1097接班
书记处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把书记处通过的中央各单位精简报告交给了主席。
主席仔细读了书记处的报告,严肃的道:“问题很严重,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了一些,财政收入提高了不少,但也不能这样铺张浪费还是要勤俭节约。吃公家饭的人太多,严重影响我国工农商各行业的发展,也加重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负担。”
“还有这种歌舞团,体工队之类的和这些单位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想要看歌舞,北京多的是各种艺术团队为什么一定要成立这种单位内部的歌舞团。设立这种机构,完全的多余的。”
主席看着书记处的报告也是颇为惊诧。
虽然从革命年代开始,机关人员数量膨胀是常有的事情。但中央各机关人员如此膨胀,还是让主席没有想到的。
特别是各种完全和工作不相关的机构设置,还是让主席非常生气。这两年因为大干旱,全国都不容易。
虽然靠着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粮食储备,没有发生什么严重的问题。但因为大干旱,工农业都不知道砍掉了多少项目。
中央一直在号召大家勤俭持家,节省粮食,批评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
可是看看北京这些单位,养活这么多人。单位内部能有几次活动,还养活专门的歌舞团。
“这个展览会是怎么回事?”
“就是各单位展示自己单位的历史和成绩。”
“这不好。
主席摇头道:“今天你办一个,明天我天办一个,弥漫攀比之风。书记处和国务院谈谈,应该拿出一份展览会的规矩。
全国规定几个重要的国际性,全国性展览会,各单位有什么成绩就到这些展览会比拼一下。其他时候各单位都不允许自己做展览会,一定要做,必须要跟书记处和国务院申请。”
“是。”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