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52章

作者:随遇而安

一群旧贵族,也敢做梦。郑伟山这些年打的敌人,都是正规军。西藏那些旧贵族就算是叛乱,又能有什么实力。

他们的所谓战斗力,估计还没有一些土匪有战斗力。

郑伟山已经开始考虑去西藏之后怎么招待这些西藏旧贵族。

魏红军摇头。

道:“不,你要让他们叛乱,而且他们必须要叛乱。只有乱了,隐藏起来的敌人才会全都跳出来。最危险的敌人,永远是潜伏的敌人。等敌人跳出来了,再把他们全都一起处理。一次性把那些不服新政府,新政策的旧贵族埋葬,为西藏接下来的发展扫清障碍。

只是平叛,哪里需要魏红军专门交代郑伟山。魏红军不怕他们叛乱,就怕他们不叛乱。他们不跳出来,魏红军反而不好解决那些人。

毕竟当年解放西藏的时候,中央和西藏旧贵族是签署了和平条款。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中央也不好去找他们麻烦。可是这些人留着,对西藏的未来没有什么好处。只有他们跳出来,参加叛乱,中央才有借口处理他们。

“你去了西藏之后,要做的就是盯着这些人。要做到他们叛乱之后第一时间就扑灭。要允许他们叛乱,但不能给他们祸乱西藏的机会。”

郑伟山点头。

不就是一些旧贵族想要叛乱,郑伟山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魏红军继续道:“这只是我让你去西藏的第一个原因。我真正让你去西藏的原因是因为印度。

“首长,你是担心印度和我们发生军事冲突?”

郑伟山一下就捕捉了魏红军的意思。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也用不着郑伟山这种战将去西藏坐镇。

魏红军点头,道:“目前我们周围一圈国家当中,有能力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就是印度。”

“印度是一个大国,拥有四亿多人口。而且因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所以还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我国解放的时候主要工农业数据都不如印度。”

“而且我国和印度在边界问题上一直有分歧。因为英国殖民者当年留下很多边界争议,所以我国和印度为了边界问题做过好多次谈判,但一直没有达成正式的边界协议。”

“如果是平常,印度会忌惮我国拥有原子弹,忌惮我国曾经在朝鲜战场痛击美帝国主义。所以不敢在边界问题上进行武力试探。”

“可是→旦美国在背后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支持,印度的胆子就会变大。尼赫鲁提倡‘不结盟运动’以来,一直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国家领袖自居。要是能够得到美国的支持,尼赫鲁有可能就要拿我国开刀,让印度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三。

尼赫鲁是一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印度政治领袖。

虽然大家都说甘地是印度伟人,是印度独立的领导者。但其实没有尼赫鲁,甘地是做不成事情的。尼赫鲁才是印度能够独立的最大功臣。

不过自从“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急剧扩大,尼赫鲁的野心也跟着增长。尼赫鲁想要做真正的,世界级的政治领袖。

郑伟山想了想道:“首长,印度不是苏联的盟友吗?我们和印度之间就算不是盟友,也不至于兵戎相见吧?

英国撤离南亚之后,印度是亲苏的巴基斯坦是亲美的。

网络发达之后,很多人只要看到巴基斯坦和美国有什么合作,就开始觉得“巴铁”要叛变了。其实这都是完全不知道巴基斯坦历史的。美国是巴基斯坦传统盟友,从巴基斯坦独立开始双方就有关系。

只不过巴基斯坦后来改善了和中国的关系,所以才有所谓“巴铁”的称呼。但不是说巴基斯坦和中国改善了关系,就跟美国没有关系。相反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依旧非常深。

同样印度也是一样,这是传统的苏联盟友。甚至在苏联看来,尼赫鲁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印度的经济政策很多也是学习苏联的,主要政策还是计划经济,以至于有些人说印度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魏红军摇头道:“印度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国,尼赫鲁是一个有野心的政治人物。作为大国他们的外交是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绑架。印度和苏联关系好,不代表他们要以苏联马首是瞻,也不代表他们会和我国关系好。只要美国给的好处足够多,尼赫鲁是绝对敢于冒险的。”

“虽然我希望我们和印度之间的问题可以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但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谈判当中。该做的军事准备还是要做的。我让你去西藏,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

“你去西藏之后,需要让我们的部队从和平年代的状态,进入战备状态。而且

你也可以申请抽调两三个团进入西藏,同时做好物资储备。西藏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一旦打起来后勤问题最严重,所以必须要以打仗的准备做好物资储备。

“一旦真的和印度发生军事冲突,那就要以雷霆之势彻底解决印度问题。打一下撤一步,打一下撤一步,用这种方式把印度军队聚集起来之后,打一场歼灭战。到时候西藏军区和昆明军区配合,彻底打断印度伸向我国西藏一带的手,彻底解决中国西南方向最大的隐患。95

如果印度真敢挑衅,真敢对中国动武。到时候魏红军不仅要打一场歼灭战,更要直接打断印度的脊梁。要让全世界国家看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怎么样,能不能完成任务。”

郑伟山立马站起来,道:"坚决完成

任务。”

“我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你。你要尽快出发去西藏,适应西藏,然后开始做准备。今年和明年是最危险的时候。

"是。"

“你和杜坪同志在朝鲜也接触过。杜坪同志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很出色。此次去西藏之后,不要什么事情都想要一个人完成。一定要和杜坪同志多商量。”

“是。”

送走了郑伟山之后,魏红军也在复盘,看看有没有自己忽略的地方。

当然魏红军复盘的不仅仅是西藏问题,还有1962年苏联会发生的问题,十大的人事安排问题。

特别是1962年开始苏联就和中国这三年一样碰到严重的干旱,粮食产量大减。赫鲁晓夫推动的农庄改革和“玉米革命”,开始阶段成果看起来很好,粮食产量开始增长,可是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粮食产量的增长和投入完全不成正比,苏联农业开始开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结果苏联国内甚至恢复了粮票制度。从1962年开始,好几年之内苏联出口大量低价石油换取粮食,这还不够动用了上千吨黄金购买粮食。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够维持苏联国内的需求。

而苏联自己陷入粮食危机之后,中断了粮食出口,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粮食安全。

但苏联开始依赖进口粮食之后,被美国牢牢掌控命脉。美国开始利用石油和粮食,操纵苏联经济。

当然这对于中国是一个机会。但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魏红军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还有十大的人事安排,这是魏红军最在意的。

只有十大的人事安排上稳住了,十一大接班才能够顺利。为了此次的人事安排,魏红军准备再一次修改党章,把19人政治局委员名单扩大为21人。

“魏书记,魏宏杰同志和张秋桥同志已经到了。"

1106造势

“魏书记。”

“坐。”

魏红军主持中央工作之后,时间就变得更加宝贵。

能够给魏红军汇报工作的,基本要求都是中央各个单位的一二把手,要不然就是地方省委省政府的一二把手。

而且很多单位的报告,并不会直接送到魏红军这里。都是书记处,国务院,中央工作委员会他们先处理,然后给魏红军汇报而已。

相比起他们,魏宏杰目前是北京军区

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秋桥(非原张秋桥,代替某个人的名字)目前是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两个人的级别不能算很低,但平常的时候也没有机会直接给魏红军汇报工作。

这一次他们来到魏红军这里,是魏红军利用中宣部全国宣传会议的空隙,找了他们两个人。

说起来魏红军和他们两个人都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大家都出身晋察冀。魏宏杰是号称晋察冀三大笔杆子之一,当年晋察冀多少脍炙人口的宣传内容都是出自魏宏杰手中。

魏宏杰抗大毕业之后就来到了晋察冀一分区,属于是完全在晋察冀成长的干部。有了这种渊源,魏红军抗战的时候就认识他。

至于张秋桥,魏红军就更加熟悉。因为张秋桥的理论功底很出色,所以在晋察冀宣传领域迅速冒头。抗战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晋察冀日报”的总编辑。等华北局成立,“人民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合并成立新的“人民日报”,张秋桥担任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当时魏红军已经开始主持华北局工作,张秋桥是华北局宣传领域的大人物,所以魏红军和张秋桥是见过很多次的。甚至可以说张秋桥那段时间就在魏红军手底下工作。

后面张秋桥才离开华北去了华东。在华东柯青石和张秋桥都是来自华北,而且柯青石担任石家庄市委书记的时候,张秋桥受命组建“石家庄日报”,所以两个人在华北就有交集。前几年宣传部想要把张秋桥调回北京,想让他负责“人民日报”。但柯青石说服了张秋桥,把他留在

了上海。张秋桥目前正负责上海的宣传工作。

“我让赵寒同志给你们两个人看的文件你们都看了?”

"是。"

“看了。”

两个人都是点点头。

魏红军道:"你们怎么看?"

魏红军时间宝贵,是不可能和他们两个人见面之后,才让他们知道魏红军找他们干什么。如果那样魏红军哪里有时间处理其他工作。

所以魏红军提早让赵寒给他们“基础退休金”的文件,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这种见面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正题。

“魏书记,我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好。”

张秋桥立马开口。

道:"资产阶级法权侵蚀我们新生的社会主义,如果我们放任不管,未来大家就会忘记革命的初衷,认为资产阶级法权是正常的东西。而‘基础退休金’就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一次重重回击。”

张秋桥44岁,这个人的历史很复杂。不仅仅是他的历史复杂,他的爷爷,父亲乃至于他的妻子,历史都很复杂。

但离开这个复杂的历史,张秋桥本人的理论功底很强,是真的才华横溢。

历史上张秋桥在1958年写了一份“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文章。后来很多人说他的这篇文章对于新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新中国“左倾思想”

的泛滥。

但其实他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受到了全国宣传领域的冷落,没有几个报纸转载这篇文章。全国寥寥几篇针对它的文章,都是批评的。

“张秋桥同志的意思是,你赞成‘基础退休金'的政策?"

“是。”

张秋桥非常肯定的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但自从工资改革之后,相比起供给制,社会方方面面都出现明显的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这种资产阶级法权思潮,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格格不入。95

“张秋桥同志,你要知道一点。那就是马克思,列宁都说过,在进入共产主义

社会之前,‘按劳分配’都会是社会分配的主流。而只要是实行‘按劳分配',社会就无法杜绝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57

魏红军插话。

资产阶级法权说白了就是等级的提现。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平台不同,会让人与人之间出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差距。这就是资产阶级法权笼统的解释。

而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无法杜绝这种不同等级的出现。这是马列主义者都会承认的客观现实。

张秋桥点头道:“魏书记说的对。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主要分配手段。所以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39

“但资产阶级法权存在和成为社会主

流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就像是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里面也有资本主义因素。欧美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里面也有社会主义因素。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看社会主义因素占据主流,还是资本主义因素占据主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是要让社会主义因素成为主流,所以我们更加不能让资产阶级法权占据社会的主流。我们必须要让人民群众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上虽然存在资产阶级法权,但他不仅不是主流,还是我们要反对和消灭的。59

“但只是宣传,这是永远不够的。我们要出台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政策。

而‘基础退休金正是属于这种政策。”

张秋桥是聪明人。

他会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出台的政策,去分析中央领导的想法。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流露出他内心的想法。

而张秋桥就是观察,分析,归纳的好手。张秋桥1938年才参加革命,而且他们家的历史那么复杂。父祖不仅是当地地主,抗战期间还有汉奸嫌疑。但依旧能够顺风顺水走到现在的位置,靠的不仅仅是才华,还有他这一手揣摩领导心思的水平。

张秋桥和主席,魏红军接触都比较多。主席几次考察上海,张秋桥都跟着柯青石接待主席。至于魏红军不用说,张秋桥在华北和魏红军一起工作好几年时间。张秋桥经过和主席的接触,分析主席的文章和公开言论,分析出主席身上一直有非常浓厚的,对于公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