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64章

作者:随遇而安

主要工作就是参与资产评估,给各方资产定价。

接着就是成立“中国新华咨询公司”,由国务院出资成立,挂靠在国家统计局名下。因为这家公司是靠着数据吃饭的。

而对于全国经济数据最了解的肯定是统计局。

两个公司都是国家投资成立的,要从国务院这边抽调专业干部组建。

结束了这个问题之后,周彬继续道:"目前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九大正式确定混合制经济体也是隶属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之后,地方政府利用手中的土地,建筑,还有资金投资,手中拥有大量各种产业的股份。”

“特别是城市土地,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详细的土地出让条款,也就是没有详细的出售土地政策。所以地方政府为了规避政策,就用手中的土地入股很多产业。

“这也算是地方政府和这些产业一同发展。这些产业随着经济增长,资产利润都在增加,对于地方政府是好事情。可是地方政府投资太多,手中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有只拥有一些少量股份的各种产业股份加起来数量非常多。”

“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么多的资产,现在也成为了地方政府一个很大的问题。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为了抢夺这些资产的管理权,也是闹得不可开交。我的意见是中央必须要重视这个事情。

1115尼赫鲁的野心

“好,好。”

世界各国都因为中国的氢弹爆炸进行紧急磋商,都在考虑中国有了氢弹会不会影响世界局势。同时也都在重新审核跟中国的关系。

因为中国的实力一直在增长,中国的影响力更是一直在扩大,已经成长到了谁也无法忽视的地步。

相比起其他各国,中国这边气氛非常好,大家都是喜笑颜开。

谁能够想到,当年小米加步枪的中共,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大家很随意的坐着,因为一个个都是老烟迷,所以虽然开着窗户,但整个屋子依旧是烟雾缭绕。

“杨全武啊,不错,不错。你们国防科工委的工作卓有成效。你们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主席看着杨全武很是高兴。

从抗战时期开始,对杨全武的告状信多的数不胜数,中央几乎是隔段时间就能够接到。光是主席这边就得到了不知道多少告状信。

有说他搞山头主义的,有说他有军阀作风的。延安整风的时候,晋察冀这边的干部会议杨全武就是第一靶子。

中央之所以一直没有调整杨全武的工作,是因为杨全武在晋察冀的工作卓有成效,以及聂帅一直给杨全武打包票。要是换一个人有这么多的批评和告状信,中央早就调整了他的位置。

不过主席却是一直欣赏杨全武的。虽然很多人批评杨全武的性格不好,处理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但主席却很欣赏杨全武这种性格。

杨全武的性格不好,不是那种主席最讨厌的,身上有军阀主义烙印的性格不好。他们那种性格不好,完全是山头主义在作怪。

相反杨全武的性格不好,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看不惯的问题上,原则问题上,绝不会睁一眼闭一眼,忍气吞声,而是敢于直接争论。这种性格反而让主席很欣赏。

更不用说杨全武主持国防科工委之后,中国的国防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尖端武器的研发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主席,我们国家拥有一批愿意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科技人员,愿意为国防事业发展拼命的指战员和工人。有了他们我们国家的国防工业会一直发展下去。”

杨全武表现得很是谦虚。

“对,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少为国为民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够延绵不断。”

主席点头。

吸了一口烟道:“现在我们有原子弹,有了氢弹,下一步你们有什么计划?”

“柳杰同志,你给各位领导汇报核工业部下一步的计划。”

杨全武没有自己直接汇报,而是把柳杰核工业部部长柳杰推了出来。

杨全武在国防科工委的工作成绩太出色,得到了全党全军的肯定,在军委更进一步是必然的事情。到时候魏红军目前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抓国防科工委的工作,

应该会交给杨全武负责。

所以杨全武更愿意把这种机会交给手底下的干部。

柳杰道:“主席,各位领导,核工业部之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现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接下来是进一步提高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

“所以核工业部下一步要转向新的方向。之前核工业部召开会议,讨论核工业部下一步工作重心。”

“第一个是,和海军部队联合,研制我们自己的核潜艇。”研制尖端武器,陆海空三军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任务。

海军很早就想要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所以早在1958年的时候,核工业部和海军先后提出研究导弹核潜艇的建议,得到国防科工委和科学工作委员会的批准,得到主席的批准。

随后成立了由海军副司令员罗顺初等

4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划和领导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但中央当时主要资源都是倾斜给导弹研究和原子弹,氢弹研究上。所以是不可能给核潜艇太多的资源。所以目前核潜艇的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甚至研究人员都不够。

“核潜艇,是个好东西。有了核潜艇,我们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战争手段。核潜艇要搞,一万年也要搞起来。”

主席点头。

赞成核工业部的想法。转过头跟魏红军道:“你怎么看?”

“主席,我认为可以稳步的推进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随着我们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我们在原子工业上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团队。如果可以我们跟苏联要一部分的核潜艇技术支持,那么五六年之内我们的核潜艇就有可能下水。”

魏红军当然支持中国核潜艇的发展。

历史上中国从1965年开始全面的发展核潜艇研制,用了六年时间核潜艇下水成功。

现在中国的条件比历史上好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原子弹和氢弹的顺利研制,让中国的原子工业有了技术支持,以及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技术团队。他们很多人可以从原子弹和氢弹研究上抽身,去充实核潜艇的研究上。

要是苏联能够在核潜艇技术上支持中国一些,对于中国更是好事情。就算没有苏联的支持,以中国的技术力量,五六年之内完全可以成功。

“嗯。”

主席点头道:“那国防科工委和核工业部,还有海军那边联合做一份详细的核潜艇研制方案。”

“是。”

“除了核潜艇呢?”

柳杰继续道:“核工业部另一个重要计划就是原子工业的和平利用,主要是发展核发电站。要是我国能够发展核发电站,那么也可以缓解目前全国电力不足的局面。我们核工业部的计划是,研制一座

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

“这个想法好。”

主席道:“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大杀器,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很可怕的东西。

原子工业发展不能只是为了发展武器,更重要的应该是为人类生活服务。”

“是。”

因为氢弹的成功爆炸,所以整体的气氛很轻松。柳杰汇报核工业部的工作,也不是正式汇报。

就在大家其乐融融的时候,军委秘书长王新婷走了进来,给彭老总递过去一份报告。彭老总看了看,脸色骤然严肃起来。

道:“主席,同志们,这里有一份昆明军区传过来的电报。印度方面有新的动静。”

“怎么了?”

“本来印度军队只是在新疆和西藏这边有动作,但最近的情报显示印军大部队开始往印度东北部地区,临近克钦专区一带发展。而且这股部队的数量超过在新疆和西藏一带的印军数量。从我们获取的情报来看,挺进这里的印军部队最少有五个旅的部队,而且后面还有跟上来的印军部队。”

听到彭老总汇报,大家刚刚喜气洋洋的气氛一下就没有了。大家立马来到了地图前面。

印军这两个多月当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区一直在前进。光是最前沿的印军部队人数就超过三万人,他们的后面还有好几万人的部队跟着。

现在竟然还有一股好几万人的印军部队在东北部地区活动。

“这是冲着我们的克钦专区来的。”

邓国看着地图开口。

几万人的部队不可能无缘无故在中印边境调动。

几万人部队突然向前,肯定是有目的的。这个地方唯一能让印度调动这么多部队的,只有克钦专区。

“他们的胃口这么大?”

总理完全不可置信。印度想要在西藏和新疆地区有所要求,总理并不意外。因为这些年印度一直对于中印边界线上的一些地方主张他们的主权。

但现在印军竟然还对于中国的克钦专区虎视眈眈,这可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印度军队现在的动作,和尼赫鲁这些年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尼赫鲁这十几年可是一直主导“不结盟运动”,是以反战领袖的身份出现在世界面前。

但看看尼赫鲁现在做的事情,哪里有一点“不结盟运动”领袖的样子,和帝国主义又有什么区别。

魏红军看着地图道:“印度这是准备彻底以‘麦克马洪线’跟中国划边界线。

他们不仅要在新疆和西藏这么划线,还要在云南这么划线。”

尼赫鲁开始的确是被中国的氢弹吓了一跳。中国现在有原子弹,有氢弹,要是不高兴了给印度两个,到时候印度上哪说理去。

可是很快尼赫鲁就得到了美国的保证。美国明确的告诉尼赫鲁,美国承认

“麦克马洪线”,承认印度对于该地区的主权。

同时美国接连跟印度签署了好几份合作协议,同时给印度一批武器装备。还给印度保证,美国绝对不会让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会给印度核保护。

这一下尼赫鲁再次吃了定心丸。尼赫鲁不是傻子,明白美国这么拉拢自己,必然是需要印度做一些事情。从目前中南半岛的情况分析,尼赫鲁明白美国的打算。不过正所谓美国利用印度,尼赫鲁也在利用美国。美国需要印度帮忙牵制中国,同样印度也需要美国帮忙发展经济。

同时尼赫鲁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胜利,来提升自己在印度的威望,推进印度进一步的改革。但这个需要美国的帮助。

所以尼赫鲁胆子是越来越大。这一次尼赫鲁已经不满足于拿下西藏和新疆的十几万平方公里,他还看上了中国的克钦专区。

中国目前实质性控制的克钦专区地区,面积同样十来万平方公里。而且中国的生产建设兵团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已经把这里建设成了一个很出色的地方。

缅甸实力差,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中英两国废除“麦克马洪线”,承认克钦专区隶属于中国。但印度可不会承认,所以印度要拿下克钦地区。缅甸不敢不要,印度敢要。

所以尼赫鲁紧急调动近20万部队进入东北地区,先头部队就有5个旅,已经来到了中印边界,直接面对克钦专区。

尼赫鲁这一次是真的下了大决心。新德里北部地区,为了和中国的战争,足足准备了40多万部队。

“看来只是46军兵力有所不足,应该再调一个军进入云南。”

印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部队,给在场不少人的压力还是不少的。在和印军打起来之前,对于印军的战斗力大家谁也不敢完全轻视。

印军现在调动大部队对于克钦专区虎视眈眈,中国这边肯定是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准备。“老彭,你怎么看?”

"16军就在昆明,可以参与作战。

还有贵州省军区和云南省军区下面的独立师部队可以临时组建一个新的军,也参与作战。同时从其他军区抽调一个军进入云南。”

彭老总迅速有了想法。

尼赫鲁突然在克钦方向增加兵力,中国这边当然也需要增加兵力。

主席一直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之后道:“这样下去我们和印度之间的战争规模会很大。”

之前虽然想过中印之间会发生战斗,

可是尼赫鲁的野心太大,都开始惦记中国的克钦专区。

这样一来中印两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远比之前想象的大很多。

中国目前在西藏已经部署了五个师的部队,云南这边更是要部署四个军,加上新疆军区那边的准备,总共会有近20万人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