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65章

作者:随遇而安

这是抗美援朝之后,中国第一次部署这么多部队。

主席想了想,道:“王秋云同志现在在哪里?”

“王秋云同志带着第二炮兵部队的几名领导,去考察第二炮兵部队的基地。”

邓国回答。

“我看王秋云同志和徐力青同志先把第二炮兵部队的工作交给其他人,他们两个人直接去前线,组建此次中印战争的指挥部。大家觉得怎么样?”主席选择王秋云不是盲目选择的。

一个是目前解放军元帅,大将有的人已经退休,有的人已经离职休养,还有其他人都有各自的工作,能够去前线带兵打仗的只有王秋云一个人。

因为王秋云虽然被任命为第二炮兵司令员,但第二炮兵是组建初期,并没有那么多事情。王秋云完全可以从第二炮兵部队的具体事情当中抽身,先去打仗。

还有一个当然是因为王秋云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部队当中名震天下的名将。中印战争对于中国很重要,

当然要派一个军中大将去指挥。

另外一个是目前新疆方向的新疆军区司令员姚哲,西藏方向的西藏军区司令员郑伟山,新组建的124军军长连汉,还有云南这边的46军,都和王秋云在历史上关系匪浅,很多都是王秋云的老部下,指挥上没有问题。

虽然16军,还有贵州省军区,云南省军区部队是第二野战军部队,但王秋云是大将军衔,比派出其他上将容易指挥部队。

再说接下来想要从外面快速抽调部队进入云南,要么从武汉军区抽调部队,要么从广西抽调部队。

不管是从武汉军区抽调部队,还是从广西这边抽调部队,都和王秋云有渊源。

武汉军区不用说,广西军区的部队是杨得志和苏振华当初率领的13兵团的部队。13兵团里面的部队除了一部分是曾经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其他一大半部队往前数都是出自晋察冀,出自八纵。

这在指挥作战上,会有巨大的优势。特别是这种紧急成立的指挥部,不需要太长时间的磨合。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十大在即,对于魏红军顺利接班也是很好的事情。

主席提出了让王秋云出征,倒也没有人反对。

毕竞中印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央领导谁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瞎整。

王秋云年轻,还是大将,历史战绩辉煌,目前没有太多的事情。

魏红军也是没想到。

本来魏红军是想让郑伟山去西藏整体负责中印战争的。可是谁能够想到尼赫鲁完全疯了,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地方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野心,他竟然要把手伸进克钦专区一带。战争规模扩大,中央显然是认为需要更高级别的将领过去。

“主席,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有更明确的作战目标。也就是此战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

“嗯。”

主席直接问道:“魏红军同志,你认为我们此战要达到什么目的。"

“史记有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因为秦始皇刚刚统一全国不久,全国还没有完整的天下一统概念,地方实力派也都是暂时蛰伏。所以很快原来的那些六国后代就组织部队反抗。”

魏红军先扯了史记,然后继续道:

“印度这个国家的历史我最近也一直在研究,发现印度国内情况非常复杂。印度国内民族多,宗教派系多,地方势力多,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还不如说是被英国人强行粘合在一起的地理名称。”

“正因为印度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印度国内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中央和地方矛盾,都非常严重。印度能够维持现在这种稳定,一个是靠着打压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另外一个是靠着尼赫鲁本人的威望。”

“印度发展到现在,表面上的矛盾看起来已经解决。但更深层次的矛盾想要解决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印度中央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但这个需要尼赫鲁要继续保持他的威望,印度必须要继续胜利,来维护中央权力。”

“印度是一个大国,国防军就有120多万。如果他们为了边界争议,常年和我们在边境地区对峙,对于我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我们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影响我国财政的健康。”

“所以我们这一次作战的目的,就是要给印度一个巨大的失败,一场印度不可接受的失败。彻底打掉尼赫鲁身上的光环,彻底打掉印度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

“一旦印度在战场上失败,那么印度中央实力大降,无法继续控制印度地方。

目前印度地方独立势力很多,很强大。之前印度中央实力强大,可以压制住这些势力。”

“可是只要印度中央控制力下降,印度很多地方就会选择独立。这样我们就可以彻底打掉印度在西南方向对于我国的危险。”

1116交底

“老王,来的路上接到命令了?”

“嗯,渴死我了。”

王秋云进入魏红军办公室之后,直接拿起杯子“咕咚咕咚”喝了水。擦了擦嘴道:“大致的情况,我在飞机上已经听说了。不过这仗不好打啊。”

王秋云路上简单听说了目前的情况。

王秋云倒是不怕打仗。但他简单了解一下,就知道目前中印边境地区印度部队人数不少。而且在地理上,后勤上,我军都算不上占优势。

更重要的是,对于印度军队的情况,王秋云是两眼一抹黑。之前王秋云根本没有了解过印度军队的情况。

“你看看这个。这是郑伟山给中央汇报的印军情况。”

王秋云接过来看了两眼,突然之间瞪大眼睛。

忍不住再仔细看了看,有些不可置信的道:“老魏,你确定这是印度军队在新疆和西藏地区的部署?”

“嗯。”

"不对啊。印度军队的部署问题太多,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这不应该啊。”

王秋云看着这份报告完全想不通,这确定是印度军队的情况?所以好一会之后道:“印度军队这个部署……”王秋云完全是在战场上成长的军事干部。从红军时期和抗战早期的游击战争开始,到抗战后期打运动战,到了东北是大兵团作战。

正因为经历过二十多年的战场,所以一下就发现了印度军队的问题。

“印度军队的部署的确有问题。”

“这不是简单的有问题,而是犯了兵家大忌。就只是看这份报告,印度军队犯了四个重大错误。”

“第一个就是分兵。印度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也不能这样分兵。他们这是占领一个山头就建立一个据点。看看这密密麻麻的据点,在新疆和西藏竟然建立了

140多个据点。也就是印度前线军队一大半部队都在据点上,这不是自己削弱自己的机动兵力,把自己的弱点给漏出来了。”

王秋云实在是想不明白,印度建立这么多据点干什么。一些重要山头你建立据点是为了占据高点,可是一些完全没有军事价值的山头,你在上面设立据点的目的何在?

抗战时期鬼子设立据点,是为了分割八路军的根据地,想要慢慢的困死八路军。

可是印度军队目前是进攻阶段,需要的是保持机动兵力。你设立这么多据点一毛钱用都没有。

而且各个据点之间也看不出什么联系。你就算是让几个据点形成掎角之势,

王秋云都不会这么惊讶。

怎么看王秋云都没有看出这是为啥。“你是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但印度军队这是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占据一个山头,设立一个据点,就可以在报纸上吹嘘他们占领了某个地方。这种政治宣传效果,正是他们想要的。”

魏红军笑着解释。

尼赫鲁真的是为了和中国大打出手?

当然不是。

尼赫鲁想要的是,给中国施加军事压力,让中国让步而已。尼赫鲁更想要的是政治上的声望,而不是真的和中国真刀真枪的干一架。

尼赫鲁判断的是,中国军队在新疆,

西藏,云南地区兵力不多。当然这是尼赫鲁自己的瞎判断。

历史上尼赫鲁就判断,中国兵力不足,只要印度给中国施加压力,中国最终会妥协。

所以尼赫鲁派到前线的将领,考虑的也不仅仅是打仗,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宣传,配合尼赫鲁。

王秋云撇撇嘴道:“打个仗,就要考虑怎么打胜仗,还要顾东顾西,这不是要打仗的态势。这种分兵是兵家大忌,印度军队光是这种安排,已经是自己放弃战场上的主动权。”

“你再看看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是脱离了他们的大本营,深入我们的腹地。

这不就是贪功冒进,郑伟山这诱敌深入做得好。”

王秋云指了指印度军队的先头部队。

这实在是太过无知无畏。打仗怎么能够如此不管不顾,既不考虑和友军的配合,也不考虑对手的情况,部队如此堂而皇之深入对方腹地。这不是自己找死。

“还有,你再看看印度军队的整体部署,这是典型的一字长蛇阵。我们的部队只要突破一点,或者是找一条小路绕过去,就能够直接断他们的后路。”

王秋云已经很久没看过这种没有厚度的一字长蛇阵。

就是常凯中集团喜欢玩一字长蛇阵,

但最后也知道一字长蛇阵需要足够的兵力和厚度。也不可能这么点部队,在几十公里的山上弄出一字长蛇阵。

印度先是兵力分散,又有先头部队长驱直入,整体部署又是一字长蛇阵。王秋云实在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傻瓜领兵,才能如此部署部队。

“还有印度军队的后勤问题。我虽然不了解印度的后勤能力,但他们现在如此长驱直入,部队还如此分散驻兵,他们的后勤要怎么解决?”

“他们有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可以允许他们如此排兵布阵。我看地图印度军队的后勤也只有那么一条道,这么一条道能够满足前线部队的需求?"

“或者说印度军队只顾着往前推进,

难道丝毫不考虑打起来之后,需要多少后勤物资。”

说着说着,王秋云忍不住道:“这要是我手底下的军事干部,我一定让他转业。”

其实王秋云还真是说到了印度军队的想法。

他们别看如此激进,其实真没有考虑过打起来之后的后勤保障问题。因为他们就真的没想过打仗,只想着不停的占地方。

“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王秋云放下手中的报告道:“西藏和新疆这条线上的印度将领绝对是饭桶,根本没有战场经验。要不然也不会犯这么多错误。我们的部队最擅长打这种敌人。穿插,攻击侧翼,断敌后路,最后全歼敌军。”

王秋云对于新疆和西藏一侧的战斗已经没有担忧了。印度军队派了如此的草包将领,怎么打都能够胜利。

“你说的对。”

魏红军很郑重道:“中央现在对于中印战争非常担心,因为印度是一个大国。

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大家担心印度军队战斗力,主要是从二战当中印度军队和纳粹德国以及日军作战来判断。觉得印度军队战斗力不算太弱,加上兵力也不少,所以担心这场战争会出现一些意外。或者说这场战争有可能会让中印两国长期对峙。”

“但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二战的印度军队,是英国人领导的印度军队。军事指挥,技术兵种,后勤保障,军队的重要位置都是英国人负责。所以二战的印度军队,其实是英印军,和现在的印度军队不完全一样。”

“我最近一直看印度的情报。印度独立之后,印度本土军官排斥那些跟着英国人打仗的军官,认为他们不可靠。所以印度独立之后这十几年当中,印度军队一直在用本土军官代替以前跟着英国人的军官。”

“不过问题是,那些跟着英国人的军官虽然各种问题不少,但最起码他们在二战当中是真正打过仗的。可是印度独立之后顶替上来的那些本土军官很多都没有打过仗,甚至不少都是文官转为军官的。”

“你看看印度军队在西藏和新疆的部署就能够知道。他们犯了这么多的军事常识错误,但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错误,只是一味地想要‘攻城略地'。这个最大的问题在印度总理尼赫鲁身上,但也和前线指挥官根本不懂打仗也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对于这场战争反而比较乐观。我判断目前的印度军队战斗力远不如二战时候。”

“老王,怎么样?你可相信我的判断。”

王秋云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