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68章

作者:随遇而安

"轰轰轰99“轰隆·轰隆

“xxx,发生了什么事情?”

拉尔考从美梦当中惊醒过来。

都来不及穿衣服,就来到了外面。虽然没怎么打过仗,但毕竟也是军校毕业的职业军人,所以迅速趴在地上,观察周围。

这一看拉尔考的魂都没了。

拉尔考在缅甸和日本人打过有限的几仗,但当时的日军已经是穷途末路,被盟军围着打,追着打。盟军占据绝对上风,

所以拉尔考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规模的炮火。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十几年前的中国。

两个五年计划,国防工业的大发展,让中国可以生产足够的炮弹,用在这样的战场上。

王秋云对于此战非常重视。所以命令李勇集中了两个重炮师,昆明军区的一个炮兵师,两个火箭炮团。

对着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处于睡梦当中的印军63旅和117旅开炮。

这种规模的炮火,你就算是有所准备,那也不是轻易应对的。除非是跟当初志愿军部队一样,有完善的坑道工事。要不然一般的阵地都挡不住,更何况是完全没有准备的印军部队。

63旅和117旅两支部队在受到解放军炮击之后,几下之间整个部队已经乱了。

他们两个旅什么时候碰到过如此猛烈的炮击,就是参加二战的那些印军部队也没有碰到过如此情况。

拉尔考根本不敢动,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当然就算他想要下命令,也找不到人。拉尔考这个旅长,已经失去了对于部队的控制。

63旅和117旅,被中国炮兵打的那叫一个哭爹喊娘,谁还管什么命令。一堆没打过仗的新兵,被炮兵吓得到处乱跑,死伤无数。

拉尔考看着如此混乱的部队,脑袋嗡嗡的。他已经明白自己的63旅彻底完了。

他这个时候才想到,之前印军一些军官私底下都对于和中国开战有抵触。甚至有人直接表示,印度未来几十年都没有能力和中国打仗。只不过自己对这种声音嗤之以鼻,没放在心上。

自己之前还沾沾自喜,认为中国军队不过如此。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可笑。中国军队的强大,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当然这个时候这些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拉尔考考虑更多的是,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之下,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轰隆在拉尔考趴在地上躲避炮火的时候,

有颗炮弹在不远的地方爆炸。

“噗……”

拉尔考瞬间感觉自己的胸口被重锤狠狠地砸了一下,整个五脏六腑都像是震碎一样疼痛。

很快拉尔考失去了思考能力,因为他被这样疼痛晕了过去。

足足半个小时的炮击,63旅和117旅两个部队伤亡超过1800多人,两个旅的部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其实还是王秋云他们太谨慎,把印军当成是国军精锐来打。王秋云和其他将领不清楚的是,炮击十分钟这两个旅就失去了战斗力。这两个旅的官兵早就被中国强大的炮火给吓坏了,根本不敢有任何反抗的想法。他们只想要活着,只想中国军队赶紧结束炮击。

炮击结束之后,王秋云道:“给各部队下令,按照计划攻击。”

随着王秋云一声令下,各部队按照计划迅速进攻。

46军两天前就已经开始穿插。

蔡德宝安排137师进攻印军111旅和炮兵第六旅。

这是为了从侧翼打击印军,把印军在东北部的部队拦腰截断。137师的任务很重,要以最快的速度击溃印军111旅和炮兵第六旅。然后在这里构筑防线,既要挡住前面的部队后撤,也要挡住后面的部队支援。

其他16军和40军从两翼包抄,把进来的印军包饺子。各部队接到命令之后,迅速出击。双方接火,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双方武器上的差距。

解放军部队目前的轻武器已经全部是国产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但印度军队的轻武器真的是万国造,什么国家的枪械都有。

印度军队装备这么差,有很多因素。

其中一个就是,尼赫鲁一直想要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

印度独立之后,因为印度部队武器装备太差。印度军方不少人跟尼赫鲁提议,

先购买外国的武器,改善印度军队的装备情况。要不然印度这样的大国,还拿着二战时候的武器,身份上不匹配。

而且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印度军队武器来源太复杂,对于印度军队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

但这些建议都被尼赫鲁否定。尼赫鲁要让印度军队使用自己国产的枪炮。有钱购买国外武器装备,还不如把这些钱用在国防工业的发展上。

结果印度现在都已经到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了十多年。但印度的军工厂依旧无法生产真正可以用在战场上的步兵武器。这就是印度军队的武器到现在还是万国造的原因。

而且印度军队大量配备了二战老式的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短距离火力还可以,

但和中国军队接火之后,远距离根本够不到解放军。但中国军队使用的半自动步枪,远距离非常好用。

双方打起来,解放军可以打的到印军,但印军的冲锋枪根本打不到中国军队。

解放军部队上上下下的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

战场经验非常丰富。只是简单的接触,就已经看出了印军部队的弱点。

包括基层部队的火力上,印度军队都差了一大截。解放军已经完全普及了班排火箭筒,连营级的迫击炮,但印度军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火力。

印度的火力点,轻重机枪只要露头,

就被解放军轻松打掉。

所以不管是近距离的接触,还是远距离的交火,印军都是处于绝对下风。更不用说两支军队的战术能力和军队意志力,

更是天差地别。

“司令员,118师汇报。已经清理了印军63旅和117旅的阵地。俘虏了2700多人,63旅旅长被俘,不过受伤严重,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117旅旅长被我们的炮火打死了。”

解放军部队的速度非常快。

按照计划出击之后,每支部队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根本不给印军反应的机会。

46军118师任务就是炮击之后彻底解决印军63旅和117旅。118师开始还以为要打一场硬仗,所以政治委员战前做了战争动员,部队做好了各种困难准备之后冲了上去。

结果上去之后才发现根本不需要打仗。印军63旅和117旅被炮火吓破了胆,

完全没有人组织进攻。除了一些零星的反抗之外,大部分印军看到解放军过来立马举手投降。他们可不想再感受一次噩梦般的炮火袭击。

所以118师几乎没打仗,上去之后就是清理战场。

以至于118师军史上,对于这场战斗都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划过。虽然其他部队也没有打真正残酷的战斗,但最起码还是打了仗。而且是正儿八经歼灭了不少印军部队,所以能够在军史上吹嘘。唯独118师看起来独自解决了两个印军旅,但实在是不好意思自吹自擂,所以只能是简单略过。

“这种炮火,就算是常凯申精锐部队也顶不住。”

王秋云点头。

用三个炮兵师,两个火箭炮团,这种炮火火力不要说是印军部队,美军也顶不住。两个旅被打残,失去战斗力是可以理解的。

“司令员,48师报告,攻占印军22旅阵地,俘虏了22旅旅长以下1300多人。”

炮击结束70分钟之后,16军48师率先有了消息。

48师只用了70分钟,就解决了印军一个旅,连印军旅长都被他们俘虏。印军

22旅被48师打崩溃,部队溃散,48师留下一些部队正在抓人。

“真的?”

王秋云很是惊讶。

这才打了一个多小时,就打崩了印度一个旅,实在是难以置信。16军作为陈谢兵团的一支劲旅,也是第二野战军的王牌部队。王秋云虽然不相信他们会谎报军情,但战果实在是太辉煌,所以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下。

“是。48师师长陈佳贵同志和政委张丕旭同志一起发来的。”

“好啊。”

王秋云忍不住拍手道:“16军不愧是铁血雄师。”

王秋云忍不住称赞16军。虽然第一次和16军合作,可是16军没让王秋云失望。

钟云在旁边嘀咕道:“这印军22旅也太不经打了。”

钟云也承认16军战斗力强。16军前身是四方面军部队,部队战斗作风继承了四方面军的勇猛,出身的将领普遍都是解放军猛将。但也不至于说一个多小时就解决一个旅。

“可能是我们高估了印军战斗力。”

徐力青在旁边也是不可思议。

从正式发起进攻以来,到现在还不到两个小时,可是已经解决了印军三个旅。

虽然印军编制混乱,但三个旅的印军部队,大致也有近万人。可是这么多的部队,就这么没了?

这个实在是无法想象。

这个比“就算是五万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更加让人意外。

“高估了印军?”王秋云突然想到了魏红军说的话,忍不住苦笑。

或许自己真的高估了印军。虽然制定计划的时候,准备歼灭十几个旅的印军部队,但打起来之后还是非常重视印军。

可是谁能够想到印军如此的不堪一击。

王秋云和指挥部人员没有想到的是,

接下来捷报频频。

“司令员,46师报告,全歼印军26旅,还歼灭印军21师师部。俘虏印军少将师长,准将旅长以下1470人左右。”

“120师报告,全歼印军37旅,击毙印军37旅旅长,俘虏印军37旅700多人。”

“137师报告,拿下印军111旅和炮兵第六旅,把印军拦腰截断。”

各部队迅速传来胜利的消息。不到五个小时之内,大部分都完成了既定任务。

这么多胜利的消息传到指挥部,让整个指挥部的人都是目瞪口呆。

大家都是征战沙场很多年的,可是从来没有打过这么轻松的战斗。

16军,40军,46军,他们本来是憋足了劲,可是打起来之后都闪了腰。

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力,力或者说他们部署的部队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参加战斗。

有些师第一波攻击的先锋团,根本不需要其他团的配合,一个团就直接就打穿了印军一个旅的阵地,让其他部队干瞪眼。印军部队溃败速度完全超过了大家的预想。

王秋云本人接到后续的战斗报告也傻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第一次打这么轻松的战斗。就是王秋云当年带大部队进入北满剿匪,也没有今天这么轻松。

这才不到五个小时,已经解决了五六个旅的印军部队。就是土匪的战斗力也不至于这么差。

而且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看着各部队的战斗报告,王秋云也已经大致上判断印军战斗力。印军一个两三千人的旅,战斗力比不上解放军一个团。就是四五千人的旅,解放军一个团也不怕他们。

参谋长钟云现在表情最复杂。他作为参谋长,这些天真的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带着参谋团队制定出了好几种作战方案。

一旦哪支部队没有完成既定任务,要怎么补救,要怎么安排支援。要怎么去分割包围印军部队,要怎么让炮兵部队支援,没日没夜做了满满好几箱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