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85章

作者:随遇而安

1961年12月27日,越南人民军接受苏联武器,训练一年的15万主力部队悄悄南下。

越南劳动党南方局组织目前在印度南部地区作战的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武装力量集合起来。结果各部队报数之后,发现各支部队的兵力比越南劳动党中央预测的兵力还要多。越南劳动党南方局集结了十万人部队,配合主力部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胜利攻势”。

毕竟有过一次“春季攻势”的教训,越南人民军这一次选择带领大量的高炮团和独立高炮营。苏联的慷慨,让越南人民军防控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每个师都能够配备一两个高炮团,进入南方之后的交通线也有大量的独立高炮营负责。

中国大批量防空部队进驻北越之后,

越南人民军让手中的防空部队全都出动,

去支援前线作战。

所以开始接触,美国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还是吃了不少亏,被越南人民军防空部队打下了不少。越南军队其他不说,打仗还是非常勇敢的。

针对被美军重新控制的大小城市,以及美军的军事基地,不顾伤亡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美军虽然有空中力量的支持,但伤亡还是急剧上升。因此美军紧急调动部队进入越南,让美军在中南半岛的部队人数迅速达到10万人。

美军并没有只是被动挨打,相反美军迅速制定了反击方案。

越南统一战争真的是一个绞肉战场。

越南劳动党目前控制了越南大部分地区,就算是在南方除了一些城市之外,乡镇农村全都在越南劳动党手中。

所以越南劳动党目前最不缺少的就是兵源。这种时候人命不如狗,中苏这边大量的武器弹药是源源不断的流入越南。

特别是苏联冲锋枪,除了苏联直接生产之外,广西云南也在生产冲锋枪。一年时间光是流入越南的苏联冲锋枪数量就超过三十万只,可以想象苏联支持越南的力度。弹药也是一批一批的进入越南。冲锋枪最好的就是容易训练。越南劳动党除了越南人民军这个主力部队之外,

还训练上百万的民兵部队。

这些民兵部队很多都是拿着冲锋枪,

配合主力部队袭击美军后勤。

双方这一次大会战参战人数,如果全都加起来有近100万人。

越南劳动党一边打仗,一边在后方不停的训练新的部队。对于越南军官的培养,苏联军校,中国军校,越南自己的军校都在大规模培养。很多基层军事干部,

都是半年左右的短期培训。

越南并不是一个人口非常多的国家,

这种规模的培养军队和战场损耗,对于越南人口压力是很大的。所以越南劳动党大批量的动员女兵参战。这些女兵直接参与战斗,甚至越南人民军已经成建制组建了四个女兵师。

现在这种情况,在越南女兵也要出去打仗。

越南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美军非常恼怒。因此肯尼迪接连召开会议,要求美军部队尽快完成30万人的部署。

在这种纷杂局面之下,1962年1月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

1131中共十大

这一次会议之所以选择这么早召开,

就是因为现在世界局势变化太快。中央准备尽快召开十大会议,稳定下来之后可以应对复杂局面。

要不然离十大越近,大家越是无法静下心来。

1962年1月4日,魏红军以中共十大会议主席团主席的身份宣布中共十大正式召开。

魏红军先是代表政治局给会议代表做了工作汇报。

总结了1961年中国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关于中南半岛的事情,中印战争的问题,都简单做了汇报。

魏红军做的是大方向上的报告,具体内容报告会有后面其他干部做。

魏红军这一次会议主要报告不是这个。在简单汇报了政治局工作报告之后,

魏红军开始了十大最重要的议题。

那就是向大会做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这是魏红军在九大做了“社会主义阶段论”报告之后,再次做出的全面性的中央政治报告。

魏红军在报告当中先是回顾了九大上主席根据魏红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做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处理”政治报告。

魏红军表示,主席九大上的这份政治报告中提出的现阶段中国的基本矛盾,基本方针,既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我国社会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都会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九大之后我党根据主席这份政治报告的精神,制定了我国政治经济政策。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导,让我国在这五年当中保持了社会政治安定。全国遵循九大精神,

社会主义经济客观规律制定的政策,圆满的、超额的完成了二五计划的目标。这是对于九大政治报告最大的肯定。

这表明只要我们准确的判断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准确的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那么我们的社会政治就会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就能够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十大政治报告上,魏红军表示九大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判断是正确的,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男的判断也是正确的。十大会议,依旧要遵循九大精神。

魏红军再次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个时间有可能会是三十年,也有可能会是五十年,会一直处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党必须要头脑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不发达的,各方面还处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更要脚踏实地,全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让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

同时面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当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生事物,不要武断的进行判断,更不要敌视他们,而是要采取观察,分析的态度。

对于新生事物的判断,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新生事物是不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有利于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是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是不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不仅仅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判断,包括我们出台的法律条款,我们制定的经济政策,我们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工厂管理方面的调整,一切的一切都要看是不是真正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接下来魏红军着重讲了关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方面的问题。

魏红军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开始讲起,也把主席在这方面的研究想法包含进去。总之一句话,那就是在进入共产主义之前,不同经济体之间必然存在货物交换。只要存在交换,那就存在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就必然会起作用。所以魏红军强调全党必须要准确的认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内容。不能粗暴的认为社会主义就不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接着魏红军提出全党必须要认真学习主席“向科学进军”的精神,要明确认识到科学在生产力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要完成中国的“农业科学化”,“工业科学化”,“教育科学化”和“军队科学化”。

为了完成各行各业的“科学化”,我们的党员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学习就是革命。跟不上学习,就是跟不上革命。

最后魏红军对中国经济建设问题上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魏红军强调,承认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还不学习。我们要做到先学习,

后学会,最终超越这几个阶段。

接着魏红军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不能只是某个城市的富裕,也不能是某个地区的富裕,更不能是某个特殊群体的富裕,而是要全国一起富裕。

这是为了从三五计划开始慢慢的增加对于西部省份的投资做准备的,而且这也会是中共未来几十年的政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只是发展那些容易发展的地区,而是要全国一起发展。

魏红军的政治报告整体来说就是首先再次强调九大的精神,强调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主席九大政治报告的指导。

然后提出了面对新生事物的“四个有利于”的标准,以及提出了“四个科学化”,呼应主席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还有一个是着重强调,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魏红军的政治报告不是魏红军一个人的报告,是赵寒为首的魏红军秘书班子根据魏红军的要求起草,魏红军再进行整改。

而且为了这份报告魏红军和不少干部交流意见,后面主席帮助润色,最后政治局通过的。

正式会议之前,又跟主席团成员,各小组组长副组长都有过沟通之后,才正式确定了这份政治报告。

毕竞这可是十大政治报告,也是魏红军全面总结自己政治理念的报告。这份报告凝结了魏红军的心血,也是十大之后魏红军的施政纲领。如果在十大会议上,包括小组会议上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对于魏红军不是好事情。

好在魏红军这份政治报告,经过九大和后面几次九大中央委员会会议,大家也比较熟悉。魏红军也没有提出什么特别另类的主张。

因此整体上还是很平稳。

魏红军做了政治报告之后,修养同志代表人大做了人大工作报告。现在的人大工作还是非常多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光是每年要审核的各种法律条文就不知道有多少。

不说别的,就说说很早就通过的“公司法”,“合同法”,每年都有修正。大量的增加各种新的条款,改正一些旧的条款。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太快,各种新生事物太多。混合所有制企业当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都会有一堆不同的麻烦事情。

要是立法跟不上,这些不同公司之间的合作,很容易进入罗圈官司。

还有关于“民法”调整就更多。人大这边很多人都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但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关于法律问题。

接下来总理,聂帅,陈谈秋,陈老总等人都各自做了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报告。总理重点讲国务院工作和统战工作,

聂帅谈关于全国政法机构的建设情况,陈谈秋谈党务工作和巡视工作,陈老总则是谈外交方面的事情。

会议当中这种报告是非常琐碎,非常繁杂的。每一份报告都要讲一两个小时。

然后是陈运代表中央财经工作委员会做了关于“二五计划”的报告。

这是一次全面汇报“二五计划”的成果。陈运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教育,人民生活,对外贸易,整体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以及基础建设投资各方面来说的。

第一个就是农业。

虽然碰到了三年全国性的自然灾害,

但中国依旧是圆满的完成了二五计划的农业目标。因为二五计划指的是五年计划,是讲五年政体数据的。

二五计划制定的时候,农业总产值要求达到2500亿元,但实际上二五计划五年之内虽然有全国性的干旱,但农业总产值依旧是稳稳的超过了3000亿元,达到了3400亿元。

就是受到干旱非常严重的1960年和

1961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都在600亿元左右。1958年最高的时候,中国的农业总产值甚至达到过870亿元。

具体来说二五计划期间,1958年的粮食总产量突破过5000亿斤,不过因为碰到严重旱灾,所以粮食产量随后一直在下降,到了1961年全国粮食产量只有

3860亿斤左右。

棉花产量,1958年突破过4400万担,但之后遭受了旱灾产量一直在下降,

1961年只有3200万担左右。

三种油料(油菜花生芝麻)产量,

1958年达到过8600万担,1961年产量只有6700万担。

烤烟产量1958年达到过920万担,

1961年产量只有690万担。

糖料产量1958年达到过37000万担,

1961年产量只有26000万担。

大牲畜(马牛驴骡骆驼等)数量

1958年12000万头,到了1961年数量减少到了8800万头。

生猪1958年出栏数量15000万头,年末存栏数量18000万头,全年生猪数量

33000万头。但1961年生猪出栏数量只有

9000万头,年末存栏数量为12000万头,

全年生猪数量相比起1958年减少了1200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