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没有直接开口,魏红军主要是看彭老总和谭正的态度。
贺老总虽然也是主持军委工作,但贺老总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贺老总的红二军团在红军山头当中属于不高不低的山头,原来的大部分党员干部又被肃反清理了干净。所以红二军团出来的干部人数是有限的。贺老总做事情很是敞亮,更知道自己不能卷入山头之争。一旦自己跳进去,到时候自己的红二军团干部就会成为炮灰。
所以还是要看彭老总和谭正的态度。
彭老总询问王直的态度,看到王直支持史进千之后就点了点头。虽然王直后面一直在晋察冀,很多人也把他当成是晋察冀干部。但彭老总和王直的关系一直很好,彭老总信任王直,王直对于彭老总也是很尊重。所以这一次王直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彭老总也是非常支持的。
彭老总点头,谭正也没有反对。
这样军委会议上,军委任命史进千担任保卫部部长。
接下来就是总政治部联络部,这是军委情报机构之一。总参谋部的情报部主要是收集敌人的军事情报,而总政治部联络部做的是给敌人做政治工作。以前瓦解军阀出身的部队,策动他们起义,就是联络部的工作,属于是当初的社会部分支。
不过解放之后,总政治部联络部的工作出现一些变化,主要是负责与地方党委和政府联系,协调军地关系,处理军队与地方之间的相关事务。
这个位置大家倒是没有争抢。
因为情报部门有自己的一套组织关系。往上数是总理,然后是康盛、李科农,以及还有董必武这边。
总政治部联络部是原社会部分支,因此这几年联络部一直是原社会部副部长,
辅佐李科农的邹大朋担任联络部部长。这一次虽然是对于军委干部进行调整,但也不会无缘无故调整邹大朋。所以邹大朋依旧担任联络部部长。
群众工作部部长,大家也没有抢夺。
因为这个工作一直是萧化负责的。萧化别看年纪小,但他资历深,级别一直都非常高。
国防科学工作部是总政治部对于国防科工委的政治管理部门,大家还要听听杨全武和赵陆的意见。
杨全武推荐原核试验基地的政治委员蔡欣。
关于这个推荐,杨全武是真的没有一点私心。蔡欣虽然在杨全武手底下二十多年时间,但蔡欣不是那种对自己的老领导唯命是从的干部。包括对于杨全武也是一样。
蔡欣是脾气很倔的干部,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绝对不会轻易低头。杨全武和邓国都是蔡欣的老领导,但要是杨全武和邓国他们的命令不对,蔡欣是敢于现场直接顶回去。在核工业基地的问题上,
杨全武和蔡欣都拍过桌子。
但别看杨全武这二十多年和蔡欣动不动就吵架,但杨全武就喜欢蔡欣这种性格。蔡欣不盲从,敢于和上级争论,但他的政治工作做的是真的非常好。就像是核试验基地,那么多人,军人、工人、科研人员各方人马都有。但蔡欣却能够把这些人粘合在一起。
所以这一次总政治部国防科学工作部部长,杨全武才会推荐蔡欣。
应该说目前的军委构成,只要不是彭老总和谭正反对,那么像蔡欣这样出身晋察冀的干部任命,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当然魏红军也不会让晋察冀,华北系统独吞所有的利益,这不利于军委的团结。
毕竟还要尊重彭老总、贺老总、谭正他们几个军委副主席的意见。因此在接下来的选择上,出身第四野战军的张修川担任总政治部直工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也担任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红二军团出身的颜金盛少将担任军事法院院长。
总政治部秘书长选择了各方都能够接受,而且在中央名声很好的朱铭。
朱铭历史上最出名的两次,一次是
“富田事变”之后的“信丰事件”当中,
坚决反对当时想要反对主席的做法。另外一个就是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闹掰之后,
坚定地支持中央,反对张国涛。所以被免了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职务。后来调到红六军团工作,成为了红二方面军的干部。真正的政治过硬的干部。
解决了总政治部的干部安排之后,军委继续调整。撤掉总军械部,总财务部,
和总后勤部合并,成立一个新的总后勤部。
洪学智担任总后勤部部长,陈再到担任第一副部长,在西南担任中南半岛总后勤司令员的封永顺担任第二副部长,邱辉作担任第三副部长,周玉成担任第四副部长,唐平担任第五副部长,韩振吉担任第六副部长。
总后勤部最为杂乱。
解放之后,军队将军太多。很多地方军区已经无法安置那么多的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所以大量的老干部,老将军只能是上调中央。
但军委各部委安置干也都不容易。所以军委当时决定,把大量的老干部和老将军一股脑的扔进后勤部当中。在军委的想法当中,后勤部多容纳一些人没有问题。就算人浮于事,也不会影响太大。
因此后勤部门最多的时候,光是副部长就有九个人之多。这一次和总军械部合并之后干部就更多。
好在十大之后,很多副部长都过了六十岁。这些副部长当中,有些资历深,但级别不是很高,只是正军级和副军级的少将。当初只是为了安置他们,所以让他们担任后勤部副部长。所以军委给中央打了报告之后,让这些副部长退休。有些干部则是身体不好,所以选择了离职修养。
就像是原来的后勤部副部长彭家庆,
因为身体原因只能是选择离职修养。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一次总后勤部成立之后,
依旧有六个副部长。这一次军委会议上,彭老总提议总后勤部成立一个负责全军商业资产的部门。
彭老总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虽然中央一再要求地方军区和部队不能做生意。但这个问题是屡禁不止,实在是因为军队手中资产太多。
所以不知不觉当中,军队资产就会流入商业领域。还有一个问题是,军队要解决军人家属的工作。
现在大部分部队的情况是,营长级别就能够随军。一些特殊地区更是连长级别就可以有随军家属。但那么多家属来部队,部队总不能完全不管,让他们在军区天天家长里短。所以不少地方军区和野战军队,都是选择创办一些产业,安置这些家属的工作。
但彭老总调查之后,还是认为这里面的问题太多。所以提议总后勤部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把这些商业化的军中资产剥离出来,统一管理。
最后军委决定在总后勤部成立资产管理部,由总后勤部副部长唐平担任资产管理部部长。
这样军委就变成了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政治部三总部模式。
1136日常工作
十大之后,魏红军接连召开政治局会议、军委会议,以及召开书记处会议。因为除了那些需要政治局会议上,政治局委员都要骂娘的人事调整之外,还有大量涉及到地方省长、省委副书记,以及其他很多党委部门的干部调整,都需要魏红军签字。
副省级这个级别的干部调整争论就更多。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山头太多,中央各个领导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调整地方干部还要顾及到地方利益。
组织部在每一个位置都会上报三到五个候选人名单,然后书记处审核。书记处讨论认为有些人不适合成为候选人,就会在书记处会议上毙掉。最后政治局在这些候选人当中选择一个人。
所以这个组织部说权力很大,权力的确不小。因为最初的干部名单需要中组部草拟。但你要说中组部的权力很大,倒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大。因为最后能够确定人选的是政治局会议,或者是书记处会议。
为了下面的人事安排,魏红军专门找了陈谈秋和罗启荣两个人。他们一个负责书记处日常工作,一个是中组部部长,正是这一次干部大调整最重要的两个人。
“陈谈秋同志、罗启荣同志,我今天找你们过来,是因为你们之前拟定的几个干部候选名单有问题。”
“什么问题?”
罗启荣没想到魏红军直接说中组部拟定的干部候选名单有问题,这是罗启荣没有想到的事情。罗启荣担任中组部部长之后,这是第一次拟定这么多位置的干部候选名单。所以罗启荣是非常谨慎的。
对于每一个位置的干部候选人,他都是思虑再三,看看是不是真的符合这个位置。所以之前上交给魏红军的候选名单,
是罗启荣在中组部的心血。
魏红军也没有客气,很直接的跟罗启荣道:“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出来的干部太多,晋察冀和华北出来的干部也太多。
要平衡,增加一定比例四方面军和其他地方出来的干部。”
本来魏红军是没有想过专门强调这个。
但这一次罗启荣拟定的干部候选名单实在是太明显。好几个省份的省长候选人名单拟定的,基本上都是中央红军和华北出来的干部。包括一些出身东北和第四野战军的干部,很多往前数都是中央苏区、
中央红军或者是晋察冀这边出来的。
这只是候选人名单,你就整的这么明显。魏红军一下就能够看出来,其他中央领导也会第一时间判断。你就算是往里面掺杂一些其他山头的干部,魏红军都不会专门跟他们说这个话。你不能连候选人名单上,都如此偏袒。
候选人要五湖四海,最后谁能够当选,就要看各方力量互相妥协的结果,就要看谁的能力更强。但不能因为中组部部长是罗启荣,就可以在候选名单上,就开始排斥其他山头干部。
陈谈秋点头。
陈谈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一次中组部拟定的名单,大部分都是中央苏区出来的干部,要么就是后来华北出来的干部。
但这个陈谈秋不好说。
也只有魏红军能够这么直接说。罗启荣皱眉道:“我不是搞山头主义。我是真的把最适合的干部放在了候选人名单上,
不是有意要专门这样的。”
中组部这边又不是罗启荣一个人说了算。
像宋人穷、安子温那都是重量级人物,是和罗启荣竞争过中组部部长的干部。这一次的候选名单是大家一起讨论的。
这一次中组部拟定的主要是地方干部。在地方干部当中,有足够的资历和级别,而且能力很强的干部主要来自中央苏区,以及北方党这边。中央苏区之所以是中央苏区,不仅仅是因为党中央在中央苏区,更是因为当时红军各方面的精锐都在中央苏区。中央苏区的部队政治教育,根据地建设方面,都是当时全国红军和苏区之最。所以中央苏区出来最多军政双优的干部。
还有修养同志恢复起来的北方党组织,后来不少人都成为了华北局的干部。
所以这一次选择候选人,自然而然中央苏区和华北干部为主力。
“不过候选人名单还是要五湖四海才行。”
你就算是“做做样子”,候选人名单也要搞一些平衡。罗启荣本身就是晋察冀出来的,后来一度还是第五野战军代理政治委员。虽然在晋察冀这个山头上,罗启荣算不上是根正苗红,但外人看来罗启荣就是晋察冀山头。
魏红军的位置现在比较稳定,只要接下来五年不发生严重的政治事件,魏红军的地位是板上钉钉的。
相比起九大,政治局委员变化有四个人。
罗启荣、周彬、杨全武、谭正,这里面罗启荣、周彬、杨全武都是晋察冀出来的。虽然罗启荣和周彬各有各的情况,不算是完全的晋察冀山头。但毕竟也在晋察冀革命多年,所以这种关系是断不掉的。
政治局这种变动,就是最明显的信号。那就是主席是有意让支持魏红军的力量在政治局增加,好让魏红军在党内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但这不代表罗启荣的中组部部长位置就特别稳定。罗启荣虽然是因为在广东的政绩显赫,所以上调中央的。可是罗启荣性格执拗,非常容易得罪人。要是这一次中组部候选名单弄得太明显,非常容易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
还是那句话,新中国成立才十四年时间。革命战争年代血肉铸就的山头没有那么容易消失,党内各种山头、派系还是很严重。要是闹到群起而攻的地步,罗启荣这个位置就会不稳当。
魏红军整体上还是比较信任罗启荣,
也愿意中组部的工作交给罗启荣负责。所以并不想罗启荣在这个位置上被人孤立。
可不要出现历史上“批薄射刘”这种现象。
“好吧。这份名单我回去之后,再和其他同志们交流一下。”
罗启荣收回送到魏红军这边的候选人名单。
魏红军点头。
想了想道:“这种名单的拟定,中组部最好不要大包大揽,容易被人诟病。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地方报几个候选人名单,中组部在拟定几个人。罗启荣同志,
中组部的工作,不是军队工作,不能强上。各方面的意见都要多听一听。”
罗启荣什么都好。
就是不够柔和。他在军中工作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后来在广东一直是一把手,虽然工作做得很好,但一把手的脾气带到了中央。在中央监察委员会当副书记的时候,又是整天处理违纪违法问题。
到了中组部之后,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中组部看起来权力很大,但认真说起来又是受到很大制约的一个部门。中央也好、地方也好,他们都需要中组部管理干部,但又不想让中组部的权力太大。可是从这一次草拟的干部候选人名单当中可以看出,罗启荣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嗯。”
罗启荣勉强点头。
“陈谈秋同志,你平时要和罗启荣同志多沟通,圆满的完成这一次的人事调整。不要到了政治局会议上,发生一些问题。”
魏红军成为党内接班人之后,肯定是要吃最大一块肉。这个从政治局和军委的变动就可以看出来。但魏红军不能啥都吃,还是要分一些肉和汤给其他人。
“好。”送走了陈谈秋和罗启荣之后,魏红军舒展一下身体。人事问题最复杂,对于现在的魏红军尤其复杂和敏感。魏红军既要利用这一次人事调整的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根基,为迎接十一大做准备。又要平衡大家的利益,别被很多人群起而攻。
这里面的平衡怎么掌握,魏红军也是感到非常棘手。
“总书记,这是徐帅和军事科学院的报告。”
陈谈秋和罗启荣离开之后,魏红军的军事秘书徐新给魏红军带来了军队那边的报告。徐新是这一次调整当中,刚刚被任命为魏红军军事秘书的。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