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刘家大少,一路进部! 第115章

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虽说一些机械厂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相机,但产量低得可怜,而且价格昂贵,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更关键的是后续还要花钱。

  这玩意儿不像自行车、收音机,买回来就能用。

  买了它之后,拍一次就得消耗一格胶片,拍完了还得拿去照相馆冲洗,哪一样不得花钱?

  拍一张照片的钱!

  都够普通人家吃一顿好的了。

  自然而然地。

  相机这东西,只有少数家庭富裕的人家,才有可能拥有……

  远不如三转一响来得实在。

  因此!

  这个年代的相机,才不在三转一响的主流里面。

  ——————————

  刘光奇这边。

  相机托在手里,一股冰凉沉甸甸的金属质感,顺着掌心传来。

  这分量,太扎实了!

  铝铸的机身,泛着低调的银灰色光泽,坚固而可靠,握把处那块深棕色的胶皮,纹路清晰。

  崭新得没有半点磨损。

  他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机身顶部,紫金山三个烫金小字,笔锋刚劲有力,烙印着一个时代的骄傲。

  下面那行“Z-135”的型号刻印,深邃清晰。

  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凡出身。

  刘光奇的心跳漏了半拍,这……竟然是紫金山相机!

  而且。

  还是金陵电影机械厂刚刚推出的第一批相机

  上辈子——

  他就算不是相机发烧友,也听过紫金山相机的大名,那个年代种花家相机自主研发的巅峰之作。

  因为使用135胶卷,所以型号便定为Z-135。

  不夸张的说。

  此刻他手里这个相机,绝对是上辈子无数技术史相机收藏爱好者的梦中情物。

  1958年……

  刘光奇眼神一动,可不就是今年刚出厂的新鲜玩意儿?

  压下心头的波澜。

  他手上的动作却不见丝毫迟疑,手指熟练地轻轻拨动了一下过片扳手,又将食指搭在快门上,轻轻一按。

  “咔哒!”

  一声清脆悦耳的机械声响起,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纯粹的机械快门。

  展现了这个年代工业制造的匠心。

  一旁的国营师傅,看着刘光奇熟练的摆弄着相机,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不过看着刘光奇这副从画报上走出来的模样。

  却又不觉得意外了。

  这年头懂相机的人确实不多,但眼前这年轻人一看就不是什么普通人……

  难怪是个识货!

  ……

  ……

  “这玩意不错吧?”

  “我听托我们代售的那人说,这玩意的光学素质,对标毛熊那什么22的镜头,成像清晰锐利……”

  “新的得小两百块钱呢,现在只要一百二!”

  委托的师傅笑了笑,言语中对于那些专业的术语,也是半天说不清楚。

  “一百二?”

  刘光奇挑了挑眉,从衣服内袋掏出十张大黑十。

  “就一百!多一分都没有。”

  “您也瞧见了,这玩意儿在普通人手里就是个摆设,也就我还能琢磨着拍点东西。”

  委托的师傅的目光在钱上粘了片刻。

  又低头看了看相机,手指在柜台上敲得笃笃响,像是在心里盘算着什么。

  这相机放他这儿快一个月了!

  问的人寥寥无几,出价的人更加没有了,眼前这年轻人,倒是第一个直接掏钱的。

  而且出手就是一百!

  半晌!

  他终于叹了口气,把相机重新放回盒里:

  “算了算了!”

  “过年了,就当给你添个乐子!这相机跟着懂行的人,总比在我这儿落灰强。”

  买卖敲定,刘光奇心里一松,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指了指相机的下取式的胶卷口!

  笑道:“师傅!相机我都买了,这胶卷也一并送我呗?您留着也用不上不是。”

  言外之意!

  哪有卖相机,把下面胶卷抠走的道理。

  委托的师傅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瞪眼看着刘光奇,倒是忘了这小子是个懂行的人了。

  “嘿!你这小子!”

  他指着刘光奇,好气又好笑地摇了摇头:“真是半点亏都不吃!”

  最终。

  委托的师傅这边,还是把胶卷一并拿给了刘光奇!

  正如刘光奇说的那样。

  这玩意,离了适配的相机型号之后,也就没了用处。

  因此。

  在这一点上,他倒是没有太过为难刘光奇。

  ……

  ……

  从信托商店出来。

  寒风一吹,刘光奇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他掂了掂手里沉甸甸的家伙,随手将那卷崭新的135胶卷,咔哒一声,利落地装回了相机底部的胶卷仓。

  不得不说。

  紫金山相机这个下取式的设计,的确是操作便捷。

  这次信托商店闲逛!

  淘到一台九九新的紫金山相机,刘光奇的心情显然十分不错。

  没想到。

  出门来只是为了躲一躲院里的是非,结果还真淘到这样一件稀罕物。

  刘光奇摩挲着相机冰凉的金属机身!

  心里那点郁气早就散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个年,看来可以拍些照片留下来了!

  刚才装胶卷的时候。

  他显然也是注意到,这个配套的135胶卷,看着崭新,包装纸边角都没磨损,显然是没用过的。

  也就是说——

  标准拍摄模式下,一个胶卷通常可以拍出三十六张照片。

  三十六张!

  足够他给家里人都拍几张照片!

  180并且,还能将这个年代的很多东西,都拍一拍,定格留下来。

  来到这个火红的年代。

  既然手里有相机了,刘光奇自然也不介意,亲手将这个时代的很多美好的东西定格下来……

  多拍几张照片!

  等老了以后翻出来看看,也算没白来过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