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刘家大少,一路进部! 第177章

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当然。

  此刻的王建国,派头十足。

  他双手负后,在车间里来回踱步,时不时对着某个工人指点两句。

  那副严肃认真的模样,俨然一位说一不二的领导。

  然而。

  当他的目光,扫到角落里正在收拾工具的刘光奇时。

  脸上的威严瞬间融化。

  整个人像是换了副面孔,快步走了过去,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

  “光奇,忙完了没?”

  “到饭点了,咱哥俩先去搓一顿,刚好找你有点事,边吃边聊!”

  王建国走到刘光奇身边。

  那语气熟络得,仿佛刚才那个训话的副厂长,是别人假扮的。

  刘光奇忍不住乐了:

  “哟,王厂长,这才几天不见,您这官威是越来越足了啊。”

  他学着王建国刚才的样子,挺了挺胸膛:“跟在部里当小组长那会儿比,简直判若两人嘛。”

  “你小子,少拿我开涮!”

  王建国闻言,老脸微微一红,伸手没好气地拍了拍他的胳膊。

  “我这副厂长算个什么?还不都是沾了你的光!”

  他压低了声音,凑近了些。

  “要是没有你搞出来的电磁炉、电饭煲,哪有这热火朝天的红星厂?”

  “我王建国现在顶多还在部里熬资历呢。”

  说到这。

  他顿了顿,眼神里的玩笑意味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感慨:

  “再说了,光奇,你这次的功劳有多大,你自己不清楚,我心里可跟明镜似的。”

  “等红星厂的生产彻底走上正轨……”

  “你这借调一结束,直接回部里,我敢打包票,你小子至少往上提一级,甚至两级都不稀奇!”

  王建国越说越激动。

  声音里透着一股藏不住的羡慕。

  “到时候,你就是咱们一机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处长!那才叫风光!”

  这话可不是恭维。

  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人来说,行政级别想往上挪一小步,都难如登天。

  不仅仅是待遇天差地别!

  更是对个人能力,和立下功劳的绝对认可。

  在一机部那种地方——

  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想要熬到处长的位置,哪个不是削尖了脑袋,熬白了头发?

  可刘光奇不一样。

  红星创汇机械厂从无到有,靠的是什么?

  是他刘光奇的技术!

  这份功劳,是谁也抢不走、抹不掉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次高升,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部里最年轻的处长!

  光是这个名头,就足够让无数人眼红一辈子了。

  ……

  ……

  对于这些。

  刘光奇却看得很淡,笑着摇了摇头:“现在哪有功夫想这些?”

  “老王,咱们红星厂的生产线才刚刚理顺。”

  “轻工部那边的直属厂马上就要过来投递竞选,这才是眼下的大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acce)。”

  王建国一听。

  也觉得是这个理,便没再多说。

  他知道刘光奇的性子,看着年轻,心里却比谁都稳。

  两人并肩朝着食堂走去。

  车间里的工人们刚下工,三三两两地往外走,看见他们,都扯着嗓子热情地打招呼。

  “王厂长,刘总工,吃饭去啊?”

  “食堂今天炖了白菜猪肉,香着呢!您二位可得多吃点,给咱们厂多创汇。”

  “就是就是,刘总工您可得多补补。”

  面对工人们朴实的热情,刘光奇和王建国都笑着点头回应,脚下的步子却没停。

  很快,两人就到了食堂门口。

  一股浓郁的大米饭香气,混着猪油炒白菜的霸道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在物资紧张的当下,已是难得的暖意。

  不得不说。

  这也得亏红星厂是创汇先锋,厂里工人的福利待遇都是比较好的。

  换做其他厂。

  物资短缺下能吃到窝窝头和馒头就不错了。

  工人们拿着搪瓷缸,排着队打饭,看到刘光奇和王建国,都主动让开位置:

  “刘总工,王厂长,您先打!别排队了。”

  “是啊是啊,您二位为了厂子里的事儿忙了一上午,早饿了,快先打饭。”

  “不用,大家按顺序来就行。”

  刘光奇摆了摆手,拉着王建国站到了队伍后面。

  王建国看着身边从容的刘光奇,心里忍不住感慨,这就是他愿意一直跟着刘光奇的原因。

  这家伙……

  有技术、有能力,却从不摆架子,对工人亲和,对工作认真。

  跟着这样的人一起共事。

  心里舒服!

  ……

  ……

  等了七八分钟,两人才打好了饭。

  一份米饭!

  一份白菜炖猪肉,外加一勺子咸菜,这就是厂领导的伙食,跟普通工人一模一样。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王建国扒拉了两大口饭,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又忍不住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开口。

  “光奇,这次轻工部那边,动静不小啊。”

  “我听说,那个什么东风电器厂,把去年刚引进的冲压设备参数表都带来了,就怕咱们看不上。”

  “还有,那个津城的轻工电器厂更绝!”

  “为了拿到协作资格,特意把他们最好的电路板样品带来了。”

  “总之,光四九城及周边,就来了十四五家厂!”

  刘光奇淡淡一笑道:“这样才好。”

  “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咱们下游的协作厂,不看他们的名头,就看他们的技术和态度。”

  “谁能保证配件质量,谁能跟上咱们的产能……”

  “咱们就选谁!”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的生产车间:“咱们厂要做的,不是只赚一笔外汇。”

  “而是要把家电产业的底子打牢。”

  “这次跟轻工部的厂合作,不仅是为了完成订单,更是为了培养下游产业链——”

  “等他们掌握了配件生产技术,以后咱们再研发新产品,就能更快、更稳地推向市场。”

  王建国看着刘光奇的侧脸,心里瞬间亮堂起来。

  他之前还担心这玩意麻烦!

  现在听刘光奇这么一说,才明白这背后的深意。

  ……

  不出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