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刘光奇并不算是一个很大度的人,相反,他其实是一个很记仇的人。
而像易中海这种,倚老卖老道德绑架的人……
刘光奇向来不会惯着。
既然这老东西,卯着劲想评八级钳工,刘光奇自然不介意让他在七级钳工的位置上,多沉淀沉淀。
也省的一天到晚在自己面前道德绑架!
想到这里。
刘光奇忽然心情大好。
随后吃完饭,刘光奇也没闲着,而是拿出纸笔,开始画起设计图纸来。
作为工科博士!.
发热元件与其衍生的加热产品设计,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难。
这玩意只要知道原理,就一点都不难。
说的直白一点。
也就比灯泡难了一点,因此很快,刘光奇便画好了两张设计图纸。
正是在日后极其畅销的两件加热产品。
热得快!
电热毯!
……
第二天一大早!
刘光奇便是踩着崭新的永久自行车,出了四合院。
总算不用再挤公共汽车上班了,舒坦!
一路上顺顺当当的。
车铃铛叮铃铃响得清脆,没多久,便是来到了一机部。
有意思的是。
刘光奇这边刚把自行车支在部委门口……
正巧遇到组长王建国,蓝布工装的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
瞧见刘光奇,他眼睛一亮:
“光齐同志这是买自行车了?”
“没办法,家里离这边太远,不骑车的话,上下班通勤实在太不方便了。”刘光奇无奈一笑道。
王建国对此自然也是理解。
拍拍前者肩膀道:“别急,等再过一段时间,部里会有一批筒子楼的分房名额出来,你可以试着申请看看……”
说到这里。
他转而问道:“对了,你那发热元件还有多久能调试成功?”
“快了。”
刘光奇跟着王建国一同上楼道。
“昨天我已经调整好了发热元件的功率,现在正调试到最后阶段,估摸着很快就能出成品。”
接着他又状似随意地提了句:
“对了组长,我听说轧钢厂那边,过阵子就到工人考级的时候了,好像咱们一机部也得派人去?”
王建国眉头一挑,笑道:
“你消息倒灵通。”
“没错,最近大西北那边研究活儿紧,好多部委的工程师都调过去了,所以冶金部那边,让咱们一机部搭把手,分担分担压力。”
“不过具体谁去,还没个准信儿呢,估计得等领导们内部商量完才能定!”
他咂咂嘴,“怎么,你对这事儿感兴趣?”
显然!
在王建国眼里,刘光奇这个助理工程师,也是有能力和资格去参与评审定级的。
“是有点兴趣!”
刘光奇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不过我这边的发热元件,还等着出成果呢!”
“暂时没闲工夫操心别的……”
……
……
时间很快,转眼便又是两天。
一机部。
机械技术研究处,刘光奇的小工作间。
此刻。
刘光奇手中照亮元件上,缠绕得密不透风的镍铬合金丝。
他捏着尖嘴钳调整接线柱。
指尖触到金属时微微发麻,这是电流即将稳定的征兆。
之后。
便是功率一点点拧到底。
元件表面渐渐泛起红光,温度计的水银柱,最终稳稳停在一个高温数值上面。
“成了!”
刘光奇额头的汗,滴在台面上,洇出个深色的圆点。
对他来说。
这两天熬得值了,不光发热元件的功率稳定在安全范围,连带着热得快和电热毯的图纸也画完了。
说白了。
这所谓的发热元件,就是让电能通过电阻元件,把电能转变成热能的技术应用。
这玩意儿本来就不难。
难的是在这个年代,怎么用简单的电热丝,把这些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好在。
经过这两天的研究,刘光奇还是亲手把这发热元件弄出来了。
随后,刘光奇便是叫来了组长王建国。
“光齐同志,你……”
王建国的声音突然卡住,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泛着热气的元件:“这就成了?”
刘光奇笑了笑,把元件往他面前推了推:
“对,成了!”
“好小子,我就知道,你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王建国闻言,也是直接上手。
随即,他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能不能让直属机械厂,将这发热元件,当个产品生产出来。
王建国的手指,在发热元件上来回摩挲。
“好家伙!”
“这要是让一机部的直属厂子批量生产,做个加热产品,外销毛熊那边,不得卖疯了?”
说话间!
他越看越是喜欢,眼睛瞪得溜圆。
“组长!”
刘光奇笑着从帆布包里抽出画好的设计图纸:“您看看这个。”
赫然。
最上头那张热得快的图纸上,各种细节,标得清清楚楚。
甚至连焊点的位置,都用笔圈了出来。
至于底下那张电热毯的图纸,则更是细致,网格状的加热丝走向、温控开关的安装位置。
旁边甚至还备注着“采用双重绝缘,可水洗”。
……
……
“这是?”
王建国的手指点在设计图纸的标注上,声音都有些发颤:“你小子……”
“连这玩意儿都琢磨出来了?”
“顺手画的。”
刘光奇微微一笑,说得轻描淡写。
“发热元件是基础,往外卖得做成成品才行。其实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构思了……”
“咱更北边的毛熊,气候更为寒冷!”